生活中的经济学 29.英国的通货膨胀(下)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29.英国的通货膨胀(下)

本文一开始就讨论了通货的定义,接着讨论了美国按不同定义的通货流动量。近几年信用卡在美国大行其道,总的发行量已超过10亿张(人均4张),在商店购物可凭信用卡付款,信用卡代替了货币的作用。于是有人问,信用卡是不是也算通货的一种?

回答这个问题不妨作如下的探讨:如果信用卡算作通货,其通货量应如何计算?总不能说一张信用卡相当于1块美元或10块美元。可见信用卡本身并不是通货,它的支付能力才是通货。如果我持有的信用卡有500美元的存款作后盾,那末我这张信用卡就相当于500美元的通货。事实上美国开办信用卡的公司还允许持卡人善意透支。如果透支限额是1000美元,那未我这张卡相当于1500美元的通货。所以信用卡本身不是通货,它允许动用的钱数才是通货。从信用卡和通货的关系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货币本是一张纸,它之所以有购买力是因为这张纸表明了持有人的支付能力。信用卡则表明了持卡人有一定量的货币储备,是货币的代表,或是支付能力代表的代表。

信用卡或各种银行卡与钞票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记名的,后者则不记名。前者除持卡人外,其他人不能使用;后者则任何持有此货币的人都能使用,显然前者比较安全。现在美国有人开始研究电子货币,它把个人的生理特征,如指纹、嗓音、眼底微血管的形状和该人持有的银行存款相联系,将来人不必用钞票,也不必开支票或出示信用卡,只要按一下手印,就可买东西,将自己银行里的存款转到商店户下。此时不但节省了钞票的磨耗,点数钞票的人工,而且不可能再有伪钞,也不必为了防止钞票被偷盗而设置保险柜、运钞车。无形的信号取代了人类用了几千年的货币。那时你出门旅行永远不会忘了带现金、支票簿或信用卡,你的银行永远是“随身携带”的。电子货币的出现将引起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制度问题。例如什么条件下会出现通货膨胀?会不会发生货币供应不足?如何建立全球化的货币交换系统?如何从制度上进行监督防止舞弊和破坏?

50年代以来,美国的通货膨胀在1974年以及1979年到1981年,曾达到过两位数字(最高也没有超过14%),其余年份均低于10%;1983年以来很少超过5%。就日常生活中的感受而言,物价水平上涨并不明显。原因之一是超级市场里商品的价格几乎每周都在变化,非涨即落。所以一年内总水平上升5%就很难觉察。但有几件事会提醒大家物价水平的变化。一是每年租房要签一次租约,房租涨落虽然并不代表全面物价水平的变化,但多少与此有关,而且其心理影响是直接的。其次是当地各种公共事业的收费标准的调整,如公用电话、公共汽车,电费。还有就是全国性的邮资调整,近年来平均每两三年要调一次,每次幅度大约为10%。

确切的物价变化,美国商务部每月都要发布。他们采用三个指标,一是消费者物价指数,二是生产者物价指数(过去称批发物价指数),三是国民生产总值折减系数。每种系数统计的内容有所不同,例如国民主产总值折减系数包括了政府投资品的价格变化,如国防工业产品,这在前两项指数中是不包括的。用得最经常的是消费者物价指数,它包括衣、食、住、行、医,及其它一切日常开销的价格。通过对全美国85个地区2.5万户租户及2万户自备住房户以及3.2万家企事业单位作的价格调查,再以每种商品在总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为权数,加权平均计算出来。从经济理论来看,不存在一个绝

对准确的物价指数,因为严格他讲,不同时期的物价水准不具有可比性,或者说,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可以用来度量物价变化。正好像在宇宙空间中不存在一个绝对静止的坐标,用它可以测量出物体的绝对位移。每年都有大量新产品问世,对于这些产品,找不到它们去年的价格,当然也无从比较这一年来的价格变化。即使同一种产品,质量在提高,因此价格就没有可比性。再有是人们在每种商品上的消费比例在变化,例如美国家庭开销中用于食物的部分20世纪以来不断在下降,而用于旅游的部分近年来有明显的上升,这使得计算平均物价中的权数发生变化。所以物价指数只能给人一个大概的印象。

发生通货膨胀时,钞票的购买力在降低。如果通货膨胀率是10%,则钞票在年底的购买力比在年初时降低10%。在这一年中钞票(包括活期存款)不是在此人的口袋中就是在那人的口袋中。损失的10%的购买力就是由这一年中在口袋里保存了钞票的人分担。为了避免损失,每人都倾向于尽可能少地保存现款;一旦收到一笔现款立刻将它用来买东西,或者存入定期存款。因为定期存款支付的利率至少会相等于通货膨胀率。上述的倾向会使货币的周转加速。当通胀率为5%左右时这种倾向还不明显,但通胀率超过10%时周转速度加快是明显的。前文曾提到,美国每一元的货币平均一年要周转6.7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发生恶性通货膨胀,物价在一个月之内即上涨3倍,货币在一个月之内就易手3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匈牙利曾发生每月涨价200倍,货币每天周转4次的超级通货膨胀。那时人们做买卖都用跑步的速度。解放前国民党统治区下发生的恶性通货膨胀也达到惊人的程度。买东西要用麻袋装钞票;刚印好的面值2元的邮票还未投入使用就加印上“哲作100元”;最后物价都以亿为计算单位。由于当时的法市贬值太快,美钞和银元开始流通。人们愿意保存市值稳定的美钞和银元,而将法市尽快花掉。所以市面上一旦出现美钞银元就被人保存起来,而大量流通的仍是那种飞速贬值的法币。这种现象称为劣市驱逐良币。

持有货币的人损失了购买力,那么这部分损失的购买力为谁所占有了呢?因为财富不会自动消失,正像它不能无中生有一样。在通货膨胀过程中,人的货币利益关系受到广泛的影响。例如在借债当时未估计到通胀的话,债务人将因借债而受益,债权人则受损。但有一点是任何人逃脱不掉的,即每一名通货的持有者受到购买力的损失,这部分损失是被发行货币并有权将它推入市场的人或单位所攫取。一般来讲这就是政府或由它控制的中央银行。在美国也不例外,联邦政府发行债券,由联邦储备银行出钱买进,这笔钱就成了政府额外的购买力,其实是从每一个口袋里存钞票及银行里有存款的老百姓那里强行剥夺来的。这是不需要经过议会通过增税法律就可敛财的捷径。

美元至今仍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计价单位。石油、粮食、煤炭、黄金的市价仍以美元为单位。国际贸易中的支付手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几乎全都用美元,近几年来日元和马克的比例在上升,但美元仍占优势。国际投资和债务关系中,美元更占着主要份额。别的国家(公私企业)向美国投资,买美国债券,或在美国银行存钱,等于是借钱给美国。目前美国已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净债务国。但这些债务绝大部分以美元计算。美国如果打算归还债务,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出口美国货给债权国,以货折成美元抵债;二是印一批美钞出口还债。当然,后一种情况下债权国仍会拿美钞到美国来买东西。但至少美国不可能还不起债,而且通过通货膨胀可以名正言顺地赖掉一部分债。不像别的国家借了以美元计价的债务,还债的唯一方法是出口货物换成美元。如果找不到买主不能出口就无法还债。所以美国由于美元在国际财务关系中的主导地位而占有很大的便宜。

但是美国很少有可能用滥发货币的办法来处理他的债务。果真这样的话,美元将立刻丧失其国际货币的地位。一种货币要有资格成为国际货币,要为各国的买方和卖方所接受,首要的一条是市值稳定。滥发货币还将造成国内经济的混乱。因为货币是用来度量商品价值的尺度,在通货膨胀时货币的此种重要职能部分地丧失掉了。投资、储蓄、保险、期货交易等都将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当未来事物的不确定性普遍泛滥时,人变得只顾目前,对将来的影响和后果采取漠然的态度。这将导致道德水平的降低。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存在,依靠法律、道德和市场。恶性通货膨胀将有力地削弱道德和市场,它是使社会关系变得脆弱的一个因素,我们怎能不对它严加防范呢!

小结:通过想象中(实际上是可行的)电子货币,对通货的性质作进一步的探讨。物价指数只能给出一个物价水平变化的大致印象,它缺乏严格的理论支持。通胀会加速货币周转,因它使持市人受损,明显的通胀会削弱道德约束。美元被用作国际债务计算单位,使美国具有特殊的有利地位。


茅于轼 2013-08-23 15:27:08

[新一篇] 生活中的經濟學 28.美國的通貨膨脹(中)

[舊一篇] 生活中的經濟學 30.現在如何與將來做交易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