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 簡體 傳統 |
进步主义(jinbuzhuyi)汇集渴望进步的人,恰逢花正好,与你同述地阔天高! 合上书,我的脑海中的画面依然是一个效忠皇家几十载的老太监,看似毫无感情地喊道:大清国完蛋了。这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44年,多尔衮率清军入主中原,1912年被迫宣布退位,前后268年。其兴与其衰都值得我们反思。 《大清灭亡启示录》这本书之所以值得推荐,就在于其真正关注了被所有教科书所忽视的关键事件的始末过程、人物关系、必然与偶然、深层次分析都一一道来。 从甲午海战到百日维新,从义和团到八国联军,每一段让我们读来痛彻心扉的故事都有深层次原因。我们认为满清的覆灭在于权力阶层腐败和闭关锁国,但原因不仅于此,当年的日本间谍为天皇撰写的清国国情报告中提到,清国之败在于全民腐败,包括底层。 所以在此强烈推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一读。(不要问我要电子书下载地址,我不支持电子书盗版下载) 以下为对书中内容的一些再记录: 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是帝党(围绕着光绪的集团)与后党(围绕着慈禧的集团)之争,是李鸿章与慈禧的互相制约,是陆军与海军的矛盾,也是海军高层集体腐败、指挥不佳的结果,没有哪个因素不重要,没有那个因素可以忽略。 北洋舰队的总指挥:丁汝昌来自陆军,其能力无法在瞬息万变的海战中指挥整个舰队,而所有舰长都是在国外海军学院毕业,看不起他,这为指挥失败埋下了伏笔,然,丁汝昌的启用,源自于李鸿章的私念:我得安排最听话的人,方便我遥控海军。 慈禧为何要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教科书中写道:慈禧为了给自己过生日,所以挪用军费修建颐和园,导致海军无炮可发。但北洋舰队是在慈禧的支持下建立的,为此投入了巨额的费用,可以她才是海军的缔造者,她这样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稳定,因为海军过强,会使得李鸿章实力过强,威胁自己的权力稳定,使得朝廷发生权力天平转移,而不是真的为了修颐和园。 北洋舰队中的致远与定远号都是当年亚洲最大的舰船,从德国采购。2000年,才首次国产出同等出水量的舰船。这两艘舰船曾经数次出访日本,让日本天皇饱受刺激。因为两次鸦片战争,大清国是被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国门的,所以其后三十年的发展主导思想便是拥有了坚船利炮便可以抵御外贼。所以不管怎么样,把船保住,避免交战造成损失才是王道,当然其中还包含着李鸿章的私心。以至于数次错过主动出击的机会。 而其他的原因又有无数,此处不过多赘述,但一切归根结底是来自于全面的、无可救药的恶性循环。 为何洋务运动失败了? 虽然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要建立以市场为主体的近代经济,但是很遗憾,它的根本目的只是为了解决当时外患内乱的政治危机,它的本质是一场防御性的改革,而不是为了国家的破旧图强,更不是为全体国民谋福利。由于老百姓一直没有机会和权力参与政事,经济改革的动力依靠的是官僚系统,最后造成的结果是,虽然通过一再调动,官员们搞洋务搞改革的热情是调动起来了,但谋来的福利也全部被官僚集团霸占。 经过30多年的改革,行政权和经济权仍然在一起纠缠不清,它们搅合在一起,又被皇权牢牢控制。在商业领域,政府的行政命令仍然大于一切,甚至完全可以去制造经济规律,替代市场行为。清国最大的企业,没有一家不是“官企”:要么是纯粹的“官办”,要么就是“官督商办”,反正都带一个“官”字。至于资产,自然也是归朝廷所有。 对于老百姓们来说,朝廷是看不见的,洋务运动创造的财富真正的去向,就是落入官员们的口袋——官员们普遍富裕起来了。应该说大清国“官富”的现象一直都存在,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嘛,但真正使“官富”现象达到顶峰的,正是这场洋务运动。 与“官富”相对应的,却是——“民穷”。财富是老百姓们创造的,却被官员们以“朝廷”的名义吸走了,一部分用来养官,一部分用来压民。老百姓们的发财机会都被大大小小的官员们抢走,于是官富者越来越多,而民穷者并不见减少。“ 为何几十万大军无法抵御区区数万日军? 康有为的真实形象是我们所以为的吗? 这些问题,在这本书中都一一为大家做了解答。 历史有很多学派,明清史,先秦史是争议最多的。对于此书的阅读不在于事实的必然正确性,而在于对于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是否有所启发。
进步主义 2015-08-23 08:56:17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