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恒均:我们该如何应对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嫉恶如仇 从善如流
杨恒均微信号:yanghengjun2013

欢迎分享转发


文 | 杨恒均


上网以来,我一直秉持不争论的立场,只是在博客长篇累牍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有很多网友想争论,我都回避了。为什么?因为大家的出生、背景、经历和知识结构可能都各有不同,我说服不了你,你也说服不了我,大家说出各自的观点就可以了,知晓了对方的观点,留待实践和我们的悟性去检验。这大概就是言论自由的最大好处了。


不过,说比做容易,最近我也犯了一个小错误,就是违反自己上网以来坚持的原则去争论一把。本来错不在我,也因此去找人争论,结果呢,弄得我也有错了。


可是啊,昨天一天诸位大报纸、杂志的编辑记者、教授和同学们围绕两个事件的发言,提到了好几个互联网上存在的问题。鉴于这次与会的纯在互联网上混的,除了我,还真没来几个。所以,我决定改变我已经准备好的讲稿,就我自己在网络上混了几年的经历,谈一点我对大家发言中涉及到互联网的几个现象,说一下我的看法,不对之处,还是请大家指正——争论?


谣言——世界上最古老的媒体


媒体的朋友说到互联网在最近几起公共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与传统媒体的比较的时候,都对互联网上充斥的谣言感到忧心忡忡。我觉得过虑了,互联网上自然有谣言,可多少年来,那些传统媒体难道不是充斥着更多更大的谣言?


我这里说的“谣言”(Rumor)是学术意义上的,有两个意思:尚没有得到证实的传言,另外一个意思是谎言。来源也粗粗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个人、组织和团体故意制造出来的虚假信息;第二个来源则是“自然”生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信息出现了空白,在人们感到担心、恐惧和希望的时候,谣言乘机而入并迅速传播。


互联网上的“谣言”以哪一种为主?就个人的观察,绝对是以后一种为主的。前一种也不是没有,有了,怎么办?很好办,依法办事,如果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造成了损害,你立案侦查抓人,没有必要攻击甚至要限制网络,街道上、公园里每天都有人犯罪,你也没有要关闭街道和公园?


但一定要从宪法和法律的角度严格区分什么是“造谣”,什么是言论自由,以及哪些是不犯法的“谣言”。以我的经验,中国互联网上的很多所谓“谣言”是有其合理性的。因为那些“谣言”符合我们的“常识”。举例说,29岁市长出来了,大家都很激动,要一追到底,有些憋不住了,就喊出了“这家伙肯定有背景”,或者发现他抽贵烟,就断言他“有贪污行为”。如何界定这话是不是触犯了法律?其实,这些话对于网民来说,真是很“常识”的,在你的提拔不透明,在你官员的财产没有阳光的时候,我说了你,你不但不应该抓我,还应该“坦白交待”。


其实,早期人类没有报纸没有纸张,甚至没有文字的时候,“谣言”口口相传,不胫而走,“谣言”堪称最古老的媒体。而且“谣言”也伴随着人类社会一路与时俱进到今天。当一个社会处于变化之中,也是谣言满天飞的时候,而在特殊的时期,我们甚至会看到,“谣言”往往成为弱者的武器,成为无权者行使权力的工具,在人类社会上扮演了让我们难看的角色。


当然有朋友说了,如果用谎言对付谎言,谁又能够相信你不是把追求的目标也当成了工具而不是目的?这话我认同,或者说不认同也不行,中国的历史已经屡次三番证明了,例如清朝好像比民国还清廉一点,而民国又比……可是我们应该认识到,互联网上的谣言,无论从形成动机和过程,都和人为制造来达成某一政治目的的“谎言”有本质区别。互联网上的绝大多数“谣言”是没有办法证实,信息源不明、或者后来被证实确有此事只不过程度有差异等等,那些谣言是在某一个事件中,由于信息不透明或者信息出现空白而产生的。


吃饭时一位会友说,如果你把互联网上的一条消息告诉一个不上网的人,他很有可能惊讶地说,哦,互联网上的东西你也相信啊?——这些不上网的朋友还真可惜了,如果他们经常到互联网上看看“谣言”,很可能会发现原来最大的谎言并不在互联网上……


如何应对网络暴力?


可能没有比我更合适谈网络暴力的了,因为我的语言对于一些我批评的对象也算是一种“网络暴力”,而由我引起的网民对某些(我文中认为丑恶)现象的讨伐,也往往让我这个始作俑者看得胆战心惊。


当然,我自己也同时是最大的网络暴力受害者,从去年搜狐博客我写海外火炬游行,被几千个愤青判定为“汉奸”,到不久前我腾讯的那篇《莎朗斯通道前了、成龙怎么办》文章后数千个骂贴,还有凤凰和网易等博客后面长期不懈地攻击我的帖子,以致让海外的一些朋友都认为我吃饱了没事干,甚至怀疑我有“受骂狂”了。


可是,如果你要和我讨论什么是“网络暴力”,我还是有些犹豫,打心底里我还真不认为有个什么“网络暴力”存在。网友们感到很无奈,要辱骂一下,就像在现实中骂大街一样。《人民日报》后面不能刊登读者来信,如果能,你去看看会有多少帖子。难道你又要发明一个“报纸暴力”?我看没有必要。


有人对我说,还记得王千源吗,那就是网络暴力,人家都到她家门口泼粪,还不是网络暴力?——注意,那不是网络暴力,那是赤裸裸的暴力。你对自己的电脑屏幕撒粪,那也许更称得上“网络暴力”。而你到人家家门口去施暴,那是法律可以管的,和你在街道上撒野没有什么区别,不能因为你是网友,就叫网络暴力。


好了,说到这里,也不能回避网络上一些恶俗肮脏的语言,以及更严重的诽谤和威胁等等。那么,如何对待这种“网络暴力”?是不是只要在网络上,不到现实中,就可以“无法无天”?你在街道上突然骂人一句,人家也许会冲上去和你打架呢,可在网络上,人家要就是和你对骂,要就是干瞪眼。这种现象可能让一些不习惯对骂的人对“网络暴力”有点失望。


这也是我在一直思考的问题,网络是大家的,如何维持一个比较干净的环境也很重要。我认为,可以这样考虑,网民们可以协定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准。共同遵守。大家也记得,以前我们在大街上骂人是可以的,但现在呢,除非那些神经不正常的人,你去大街上骂人试一下。骂人并不违法,可违反了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些标准,被骂的不打你,大家也会鄙视你。网络是不是可以做到这一点?比较难,但不是没有可能,一开始的时候,可以约定不要使用一些不雅语言对付个人,如果你使用,就封你的IP。你骂人不犯法,不能抓,但封你IP让你几天上不了网,也不犯法吧。


当然这是对于那些并不犯法的“网络暴力”者,至于那些严重到构成犯罪的诽谤和威胁呢?其实更简单,法律啊。在现实中你要诽谤和威胁人家,人家就报警了。在网络上为什么不呢?目前的技术可以查出所有人的IP,有人报警,有证据,就可以调查,抓几个,依法办事。说实话,现实中对于人家诽谤和威胁你可能还不一定好找证人,可网络上,是无法隐藏的。


当然我这样说,只是一个很不成熟的考虑,主要的观点就是,我们要用法律的手段对付互联网上的非法之事,这样做的好处反而是保护绝大多数网民的利益。否则,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利用“网络暴力”把网络搞得乌烟瘴气,同时又有另外一小撮人要借对付“网络暴力”来限制大多数人的权利。


据说中国出笼了有关互联网最多的法律,那些法律都是干啥的?我看,如果我们把用来对付自由思想的网络能力用来对付“网络暴力”,“网络暴力”早就不是一个问题了。哪里像现在,“网络暴力”不减反增,反而成为人家用来限制自由思想的借口……


说到这里,我就忍不住想网络暴力一下了:草泥马!


互联网能够有多混乱?


有网友曾经问我,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互联网也像中国的一样混乱吗?


说实话,别说美国的,就连香港和台湾的,也没有大陆的互联网如此的“热闹”和“混乱”。可是,这并不是说,中国大陆互联网上的那种群情激动、媒体立场迥异,壁垒分明、谣言满天飞、假新闻充斥、语言“暴力”不断、辱骂不停的现象就没有出现在美国、台湾……


出现过,只不过不是出现在网络上,大家可以去看看美国一百年媒体发展的历史,在相当长时期内,美国的媒体被有钱人或者党派掌握,成为攻击对手,制造谣言的基地……而台湾的例子就更近了,每一次到台湾,一打开电视机,就被他们蓝绿分明的电视台和激烈争论的口水雷到。其实,世界各国在走向进步的过程中,几乎都经历了这样的阶段,好像还没有国家完全能够避免类似的混乱。


而我们应该为中国感到幸运的是,当我们在转型中群体事件不断、公民意识觉醒的时候,我们有了互联网,所以,很多无法在现实中折腾的东西就拿到了互联网上。我们也有混乱,但比起一些地区在现实中的混乱,显得轻松一些。是的,关掉互联网,打开门,外面至少看上去还是阳光明媚的一片和谐。如果我们(还有他们)都能够善用互联网,不是一味的关、管和删的话,一个良性互动的互联网对执政者,和被执政者(这个词好像第一次看到耶)都有一定的好处。


有人说了,为什么一定要经历这种混乱?关掉互联网混乱不就可以避免了?难道转型就要混乱?不能有更好的办法?和谐的转型发展没有吗?


我只能说,这些人和那些指责中国过去三十年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混乱”,应该避免的人是同一类型的,他们甚至怀念毛泽东时代,幻想如何从毛时代跨越时空,进入人类最美好的和谐社会。


可是,就我的历史知识,我还真没有看到过去几百年里,有哪一个国家在没有一点混乱的情况下转型成功过,这好像是文明必须付出的代价。问题在于,我们有了互联网,也就有了控制这种混乱的新科技。


不过,如果你万一不服气,认为中国人连四大发明都搞出来了,而且连如此残忍斗争了几千年而并没有灭亡的人类奇迹也创造出来了,于是认定我们中国人有“智慧”找到不经过任何“混乱”的和谐。


——嗯,也许吧,你不妨拿北朝鲜试一下,看能不能让他们不经过任何“混乱”进入美国或者中国香港那种比较和谐的社会。如果你折腾成功了,今后每一年的诺贝尔奖都可能是你的了……


补充一点:


这次会议上,几位老师在讨论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时,有位同学提到要如何利用传统媒体里更准确更深入的深度报道引导互联网舆论,增加理性的声音,我听上去有些别扭,让我想到还有一些人总是想“引导”互联网舆论。


就个人立场来说,我更加相信网民的智力和判断。我还是拿美国说事,美国当年的报纸被有钱人垄断(纸张和印刷都很贵是主要原因),乱得一塌糊涂,可后来由于纸张便宜,成本降低了,报纸多了起来,于是老百姓的信息也多了起来。结果,获得了更多信息的老百姓不但不再受到报纸的忽悠,反过来由他们引导报纸如何制造舆论动向:大众买你的报纸,你就活下去;人家不喜欢你的报纸内容,你就得倒闭破产。那么,老百姓的标准是什么?很简单,就是传统媒体任后来确认的真实报道公正评论的新闻立场和伦理。


所以,长远来看,别以为大家喜欢不健康的内容。谁也别引导谁,把你的“新闻”和“评论”拉上来溜溜,你是否真实和公正,网民最终会做出判决的。事实和真理会引导我们所有的人。


我说过不争论,但还是想借机回应一下有人说互联网和网民不理智的“谣言”,我自己认为,互联网像一面魔镜,面对它的时候,如果你理智,它也显得理智,如果你不理智,它也不那么理智。至于中国的网民素质低和不理智的“谣言”,我只能说,你和我都是一名网民。


杨恒均 2009/6/28 西安 (此文为媒体讨论会上的发言稿,有增减)



杨恒均 2015-08-23 08:51:36

[新一篇] 楊恒均:中國富翁、精英和窮人為啥都要送孩子出國?

[舊一篇] 我好久沒說,我愛你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