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回顾与反思:在北大的最後一门课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作者: 钱理群 

出版社: 行人出版社


WeChatImage635772675285585699.jpg


内容简介  · · · · · ·

《我的回顾与反思》是钱理群在北京大学最後一门课的讲稿。在北京大学任教二十多年的钱理群,在2002年退休前夕,决定以自己为研究对象,讲述个人生命历程,同时总结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思想的变迁。

钱理群在1999年被票选为北大最受欢迎的教师,在北大的讲课曾经风靡一时,各系甚至各校的学生都会慕名前来。他的学生、现任北大副教授的孔庆东,曾如此描述钱教授的上课情形:「他汹涌的激情,在挤满了几百人的大教室里奔突着,回荡着。他深刻的见解,时而引起一阵急雨般的掌声,时而把学生牢牢钉在座位上,全场鸦雀无声。」

如此影响了一整代北大学子的激情,如今浓缩在这本自我生命与整个历史交错的书中。对他来说,「学术的探讨,同时也是生命的挣扎;对研究对象的发现,也是对自我的发现」。换句话说,藉由这本书,我们不但可以了解一代学者的生命历程,更可以理解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关键问题。

被人称作「好为人师」的钱理群,更爱与年轻人在一起,即使被嘲笑有「青年崇拜」也不以为意。他自认欠了年轻人的债,认为自己这一代没能把国家社会搞好,结果让孩子来承担,极为不公平。这样的欠债感、罪恶感,构成了他教学与写作的驱动力,也让他决定在北大退休之後,仍要回到当年下乡的贵州从事中学教职。

钱理群的出身与经历都可以视为中国的一个缩影:他的父亲是对台湾农业贡献良多的钱天鹤,他的一位哥哥与姊姊则是共产党员。父亲为了救国,加入国民党;哥哥姐姐为了争取民主自由,加入共产党。这使他对国共两党时都带着很深的感情,无法绝对站在任何一边。对此,他所能作的,就是写出历史的复杂性。

本书以一种「精神自传」的展现方式,细细回顾数十年来的治学生涯和人生故事,其清醒与深刻的自省铸练出文字中饱含的情感,是认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心灵的重要着作。本书内容曾在去年以《我的精神自传》(广西师范)的上篇出版,并获得大陆《中华图书报》「年度十佳图书」,不过内容经过删减,繁体版则呈现完整上课内容。


作者简介  · · · · · ·

钱理群

1939年生於中国重庆,长於南京,祖籍浙江杭州。21岁因「反右运动」被分派至贵州偏远地区任职中学教师18年,後又於民间底层亲历文化大革命。文革後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後,留校任教二十余年。2002年退休回到贵州与中学母校关注语文教育,并持续关怀社会底层,与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的研究,至今仍着作不辍。

钱理群被誉为八○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他自许为「一名思想界的战士,一个永远的批判者」,同时又站在关怀底层人民与弱势的基础上。他以研究鲁迅、周作人等五四时期的中国现代文学而着称。於北大任教时因其独立自由的思想与言论,而一度被禁止作全校性的公开演讲。1999年获北大学生票选为最受欢迎的教师,并被视为北大「独立、自由、批判、创造」精神的象徵。

着有随笔集《拒绝遗忘》( 2007,牛津大学出版,本书为繁体本,以下皆为简体本),《丰富的痛苦》(1993)、《心灵的探寻》(1988),研究专着则有:《大小舞台之间:曹禺戏剧新论》(1994)、《凡人的悲哀:周作人传》(1995)、《鲁迅作品的十五堂课》(2007)等。以及主编《新语文读本》(2003),及《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1998)、《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1988,与黄子平、陈平原合着)等书。



网载 2015-09-13 15:16:24

[新一篇] 錢理群:“我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舊一篇] 北京書市 《明朝的拐點》簽售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