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中国经济症结在于制度成本过高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来源:新浪财经

任何目标要实现,主体、个人、企业、国家永恒的运动就是处理代价,处理这条成本曲线,企业所有喜悦都是一段,然后就面临成本的上升。在有可能下降的时候,你是否要下降到尽头,这是竞争中常规的内容。

新浪财经讯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五届年会”于2015年2月28日-3月2日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在发言时表示,改革开放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中国制度成本曲线大幅度持续的向右下方移动,然后解放中国人的勤劳智慧。

他指出,任何目标要实现,主体、个人、企业、国家永恒的运动就是处理代价,处理这条成本曲线,企业所有喜悦都是一段,然后就面临成本的上升。在有可能下降的时候,你是否要下降到尽,这是竞争中常规的内容。

以下是文字实录:

周其仁:我很愿意把我的发言时间让给没讲过的人,当然要在座的用户同意。我第一次看见互联网思维我就想哪有这个事,互联网思维要有互联网脑子,互联网哪有脑子,它只有网络。这次在我亚布力看到一互联网脑子,讲着讲着会断。我教书过程中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脑子。

我参加会议两天,有很多很好的演讲,有很多很好的问题,有很多很好的应答,结果我想好的东西不知道怎么讲好了。2015年前后的中国经济确实有很多的问题一下子难以回答,难以回答的问题是有两个办法,第一,急急忙忙找一个答案。第二,难以回答的问题就再等一等,再看一看,再想一想。想的时候用一个方法,就是把思维,互联网思维,往简单的思维走,有一些复杂的事情最后是简单的,所有学科,所有知识,最难掌握的是最简单的东西。因为最简单的东西是人类经过长期反复用提炼出来的。所以我想最后东升他们交给我这个发言任务,我回答不了这两天演讲中提的很多重大问题,开门会议以及关门会议,回答不了,有些问题只能在观察。但是我愿意回到非常简单的东西,简单到几乎无须证明,回到这个出发点思考2015前后,中国经济当中无论宏观、微观、经济、政治当中复杂的挑战的问题。

回到原点上来,任何人要实现任何目标,无论是大目标还是小目标,你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目标大代价就要大一点,目标小我们哪怕要自食其力,在社会上站住脚也要付出代价。所有目标你只要想实现你就要付代价,这个家肯定是薪资、雄心、精力,实现时你还要动用钱财、物质、人脉,这些东西加在一起经济学有一个简单的概念,就是成本。成本的定义是什么呢?为实现某个目标不得不付的代价。只要有目标你就要跟代价打交道,我们每个人每家公司,每个地区,整个国家都要跟代价打交道。代价交道有什么难打的呢?代价是变动的,代价成本是变动的。用一条线来划是这样一条线。开始有想法时实现它成本可能是往下走,你想做一个事,集结一个队伍,订单开始增加,摊下来的成本就下降,这是成本曲线向下走的,这段是辉煌的,是开心的,是朝气向上的,对未来充满了相信,成本下降是收益在增加,当然这不一定是财务的收益,包括民生的,无形的,自我心理的满足。

任何曲线到一定时点一定会往上拐,你越成功越是拐的开始,你成功就有人挖你的员工,挖你员工你员工工资就要涨,你成功你可能就做错误的决定,你觉得上一次成功我可以继续做成功的事情,这个有,但是往往成功可能会带来错误的决策,成功后竞争对手就会增加,你要的要素别人也要,人家知道要买。手机卖得好,都要高通提供芯片,搞通芯片价格就要上涨。因此城镇曲线总会往上走,这是不可抗拒的。

我们可以说明天太阳照样升起,只要太阳照样升起成本曲线或多或少也会照样升起,这个成本曲线是指对每个单位的产品。任何目标要实现,主体、个人、企业、国家永恒的运动就是处理代价,处理这条成本曲线,所有喜悦都是一段,然后就面临成本的上升。在有可能下降的时候,你是否要下降到尽,这是竞争中常规的内容。雷军为什么做得好,第一个毛利率别人做不到他们做到了,成本曲线控制得好,成本5%就可以把一部不是低质量的手机提供给客户,当然在竞争当中要完成,你要比对手在管理向下成本时做得更好一点。

最困难时是成本曲线上升的时候,我讲过一定会上升,没有一套成本最后是不上来的,越成功越面临上升。经常是在巨大成功面前成本就急速的上升。上行成本后也有企业家跟他博弈,能不能上升慢一点,至少比你的对手,比行业的平均水平慢一点,这就是成本的学问,但是它总会上来。

任何一项事业它要付的代价,每个单位看无可避免要上升的时候,不断在上升,还有什么办法吗?一个办法就是这次论坛的主题,什么叫“创新”?创新就是再造一条成本线,这条线无法做了,成本无限升,把你剩余资源吃掉,这就是中心。创新有各种各样的方式,你把黄颜色的线落在任何地方,但是从经济角度上看,只有向原来成本线右下方移才是成功的创新,不是所有创新一定会成功。成本线向右下方移,一条线拉不住成本总向上,我有第二条线,新的产品,新的综合,新的原料,新的技术,开辟新的领域。

很多公司都在创新,我的解释是成本曲线低。不等上一条线升到比同行比对手更高,第二条线就开出。成本管理是三件事,向下走时能把向下节约更多成本的工作至少比对手做得好,当无可避免往上升时,你尽可能控制不让它升得太快。更激动人心的是找到新的成功曲线,把它向右下方移动。成功企业的历史,成功产业的历史,成功国家经济增长的历史,就是不断移动的成本线。

用这个图来表示,一条条线就是一个个的创新。互联网在什么地方?它可以大规模下降成本,不是说过去没有办法连到一期,写书信也可以把人连到一起,800里加急也可以把人连到一起,铁路曾经把很多人联到一起,电报、电话也把人联到一起,但是成本高。多少人同时连上历史上人们没有发生,就是找向右下方远远移动的一表线。经济增长不是一条线决定命运的,它是在动态过程中决定命运。

什么叫一家公司基业常青,用绿色的线把向右移的线连到一起就是基业常青,就是百年老店,就是伟大的公司。当然我今天不想利用最后的时间班门弄斧,讨论每家公司的成本曲线怎么向右移动,怎么在下行的时候把它挤干,上行的时候尽量减缓,然后不断找到新的成本曲线,而且是右下方的成本曲线,在座的各位比我有更多的发言权。

这两天很多企业互相交流,用我的耳朵听就是交流这些内容,就是这三招。我想讲什么呢?我想讲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当中,有比个别公司成本线移动还要重要的事情,整个国民经济组织起来有没有成本?成本曲线什么特点?这里引进新的概念,什么是制度成本?体制、制度,什么叫制度成本?你把所有经济活动组织在一起有一个成本,不是免费的。中国经济2015年怎么看,很大程度就是看2015年中国经济成本曲线呈什么特征。

回顾中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有各种各样的理论解释中国这部奇迹。从1979年是全球最贫困的国家之一,迅速成为世界第二,非常了不起,但是深入原因造成了不起,很多人说中国人便宜,廉价。这个道理显而易见。2012年美国进行了一项调查,每小时中国制造业的人工成本64每分,同一样美国制造业小时工成本21.1元多,赚钱3%,当时美国很多政客认为找到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就是廉价,所以改善中国劳动力工资的呼声就是来自这里。你说工人成本低就有竞争优势吗?我们改革开放前的人工成本是不是更低,当前世界人工成本比我们低得国家多了去了,都有奇迹吗?中国经济增长真正的秘密是在很低要素价格条件下,把原来非常高的制度运行成本降下来了。

广东要吃新鲜鱼的地方多少年满足不了供应,你找块水面养鱼,行不行?这些问题是改革开放解决的大问题。改革开放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中国制度成本曲线大幅度持续的向右下方移动,然后解放中国人的勤劳智慧。释放中国潜在的活力,加上我们多年贫困,要素价格很低,参与国际竞争。你过去参加国际竞争怎么可能,原来是国家专营,八个专营公司,所有的产品交给他们统一对外。1979年出口额是99亿美元,这么大的国家为什么这么点出口?因为制度成本高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真正的秘诀,真正的要害是改革开放思想解放,把不恰当的组织方式、经济运行方式坚韧不拔的一刀刀的改过来,图形上看就是制度成本曲线。

新的问题是什么呢?新的问题是现在经济运行的制度成本向所有成本曲线一样,在高歌猛进创造奇迹的同时重新掉头向上,有人说你怎么看到的,怎么看到成本制度运行向上。春节期间中国海关有一个报告,解释去年中国进出口没有完成3月份向领导报告时说的,3月份报告增长7.5%,那是多少年来很低的结果,人民币进出口26万人民币,用人民币算2.1%,用美元计价3.4%,当然这首先是全球状态,因为美国去年是3.3%,小我们0.1%,日本是进出口降1.4%,欧盟大概是增长1.1%,比较而言中国2.1%人民币算,3.4%美元算还是全球的最好水平。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这个报道,是过年期间发表的。由于我们多年的成本优势现在迅速消失。

刚才公布亚布力企业家信心指数,宏观和直观是一致,成本优势没了,现在美国厂、日本厂纷纷往外跑,微软关闭了在南方的基地,9千工人的劳动合同解除,这个消息现在是个别消息,统计上看还没有酿成趋势的变化,但是这个问题是存在的。我要讲的仅仅是劳动力成本吗?我们今天劳动力成本,如果你放在工人口袋里,劳动成本的上升就败在国内市场的扩大。一百块金融代他花出去,那头会有更多的人卖手机,卖消费品,卖服务,成本上涨市场扩大。今天劳动成本上涨中40%多是社保缴费。要不要做社保?要做社保,又出现一个问题。

所有劳动力都有老的问题,要建立社会保障问题,但是我们保障体系运行的效率怎么样?全世界工资百分之几是保障,美国怎么样,西欧怎么样,日本怎么样,比来比去我们这个部分偏高。这个钱从市场里拿,不是雇主交就是工人交,拿出以后交到市场上去了吗?这是宏观经济中很大的问题,经济下行利率还这么高,怎么会缺钱,多少年发了这么多的货币怎么会缺欠。货币政策确实要有,今年经济工作会议定要增加灵活性,这是一个问题。

去年年底李克强总理提意见时,你看看书,中央财政在中央银行,趴在帐上4万亿,财政部没花出去,所有公营机关,形形色色的事业单位,他们在帐上没有花出的钱28万亿,加到一起32万亿的钱在帐上,这里经济下行,发改委急得天天批项目,这是什么问题?好多钱从市场里抽出来没有回到市场里去,市场当然缺钱,这是什么问题?这是制度成本问题,不是要素成本的问题。你看起来是工人工资高,社保是法定必须交的,钱交了以后怎么运行。如果陈东升收了这个钱你要有效投出去用进市场。如果有一块钱是从市场里抽出去不回到市场里去,经济运行的代价就要上升。当然还有好多问题。

2008年保护劳动力通过新《劳动法》,有道理,因为收入分配,也有最基本社会公正的要求。但是有一些条款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连北大都受到波及,请来的人好好工作,但是突然说不能续签合同,《劳动法》写两次合同就要永远聘用,这个法律条款道理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签两次合同就要长期雇佣。讨论时我提了一个相反论据,我说你还要有另外一部法保障这部法的执行。所有消费者买一件衣服,只要买两次就要一直买下去,饭馆吃两次就要一直吃下去。你需求不保证它怎么保证的了。人不买我的东西,工人怎么长久雇下去,但是这写进了法律。法治要有很多力量的参与才能让法律变得合理,因为制订合理的法律需要大量的信息,而且在不同利益中要有正当公开的博弈过程,才能形式法学家口中的良法。现在是升的快,但是要不要升那么快,有没有余地。这部分不是要素成本,是体制运行的成本。

2005年我在浙江台州做过一个调查,制造企业,就是快餐刀叉,几年不见,今年两个老总,夫妻俩人跑到北大看,草根群体,当年出口,今年告诉我他们在宾夕法尼亚州开了一个厂,我说你们到那边开厂怎么赚钱,有什么优势。他说那边比这里便宜很多,税收比我们这里低,电费低,人工比我们高,劳动生产力高。所以最后商业决策就是较高的劳动成本被生产力抵掉部分剩下就是运输,因为新上的项目就是快餐纸杯,美国需要大量。

我们很多厂走出去了,走出去就有数据看,他收多少税,你收多少税,他收了税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我们收了税提供什么服务,这些都是制度成本的问题。冯仑走了,昨天他在小组上讨论时我问他,冯仑在各地投房地产项目,中国建的房地产项目土地成本全部平均占50%,一线城市70%,日本15%,堪培拉12%,你看看我们城乡多少土地没有好好用。很多潜在土地没有供应出来,供应出来的土地没有好好用,城市一平方公里得有一万人,那是夜间人,好的城市,你到曼哈顿看看,夜间人口每平方公里是多少,白天从很远过来购物、旅游,这是城市的利用。我们现在政府主导城市修得啊,很多地方缺东西,没有人。这都是成本,这些成本不是个别公司的生产成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体制运行的成本。

这次论坛有一个高端对话是广昌和艾特·凯瑟克,主持人问大陆投资很高6%,香港0.5%,欧盟是2%,你们为什么还要出海投,广昌回答投资回报率确实国内高,所以全球运用的资源是要投回中国来,这个答案我们都听见,他讲了一个答案引起我的注意,中国民营企业如何筹资来投,海外筹资成本低。如果你在中国筹资,回报率8%,你的资金成本是多少?取决于你是什么样的企业。广昌是有名的大型民营企业,他的筹资在国内就很高,小的民营企业没有10%不行。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国务院着急加强投资,对行下向压力梗在哪里。不是中国缺欠,我们是世界上最高的储蓄国家,50%是储蓄,但问题是这个钱进去再出来就是贵。现在最好的是在全球低融资成本的地方筹资到中国来投,沈南鹏对不对。

你再看5年10年,这个问题要是不解决,如果我们在整个国民经济成本曲线下,我们没有跟成本博弈的能力,每家公司谁也跑不掉土地贵,你说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们是做商业的企业,制度成本怎么做。我的态度是从历史经验中找,中国哪来的民营企业。过去是不合法的。

第一个民营企业是广东,今天没有多少人记住它的名字。越没人记得住我越要在课堂上一堂课一堂课的讲下去,要让年轻人知道,广东人要吃活鱼市场没有供应,当时承包经济开始,他包一块水养鱼,养鱼不够,养鱼不够,扩大规模,雇工人数超过8人,这是大问题。当时说雇工7个有点剥削性,超过8个资本主义。陈志雄雇了20、30个人。

鱼供不应求满足市场需求,从县闹到市、省,一直闹到中央,这个查那个查,最后总算没有作为资本主义打下去,但是没有完全合法化。

你再有能耐你今天看企业里冒出多少英雄,英雄是时事造的,当中最重要的一条也是今天论坛的主题,你要有一套法治。不能说谁有一套看法,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任何人群都有不同的看法,看法不能影响行为,不能随便说这个事不能干,因为有人有看法,你永远可以有看法,但是哪些行为合法,哪些行为不合法,它要经过公开的程序制定,要得到普遍的遵守,没这个东西能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吗。

鸿祎刚才讲了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地下的物理网是腾讯,最早命题是IT能不能在电信网上跑,这在当年是大案子,也没有多少人记得。1997年2月份福州马尾区35岁的一个民营企业家,个体户,当时打一个电话多少钱长途,在座有没有人知道,老人肯定知道,32块钱一分钟,当时打电话跟打电报一样要起草稿子,要算时间的。32块一分钟,我是1995年底会北大教书,当时美国学生群体已经有了网上电话,回音非常大。真正完成商业化的是以色列一家公司,解决了可以在腾讯网络,可以在IP情况下语音,中国的企业家很灵的,1997年3月份,这个企业家的名字叫陈锥,锥子的锥,30几岁年轻人,他开始发现有打电话需求,他是卖电器的,他用促销的手段注册IP电话,你买多少钱东西,你可以打几分钟电话,发现很受欢迎,很多人上来不是买东西,就是打电话,注册了八部还是几部电话,专门经营这个东西,定价6-9元一分钟,往东南亚打得最多一款4.8元一分钟,当时国家电信是28-32元一分钟,一经营就开始排队。一排队马尾区电信局就发现了,你抢我生意,这可是国家专营,带人没收设备,先交2万,后交3万放出来,陈锥和他的兄弟陈业用行政法诉讼马尾区电信。

一审法院判你是非法经营罪,因为这是国家专营。两兄弟再不服请了律师上诉,到了福州中院,院长应该到中国法律历史上写上,破天荒两个创新,第一,问题很复杂,涉及到新技术我们都不懂,所以让原告被告都请专家证人来,你先给法庭讲清楚是怎么回事,陈氏兄弟请了专家证人,一位叫老龙,当年是十大有名的网民之一,做过许多好事,是做技术的,回国后是福州IT企业的老总,他用网络技术帮人找孩子,1998年长江大水很多人受灾,他在网络上发动慈善让孩子上学。他站在起诉方就是和陈锥兄弟一起,他在法庭上用PPT演示给法官看,我IP电话没有侵占你的利益,我不占用你的线,我是数据包,我是可以把语音拆开,利用空档发过去,和传统的电信通讯不是一回事。他们请的辩护律师也很厉害,因为过去电信立法说国家专营电信时还没有IP这个技术,你怎么会禁止一个还没有出现的东西呢?

今天我们都懂了法为禁止则可为,当年辩论来辩论去,最后中院院长做了非常有名的判决。说原来判他非法经营罪,说是侵犯国家专营的电信,根据专家证词这是一个新技术,你的证据不足,发回重申。这在当年是网络经济很大的事情,最后信产部两位司长当天约见新华社记者,坚决扞卫电信,电信附加业务也是电信,不能分开讨论。等于北京干预所谓中院的判决,中院也没有说一定对,只不过说发回重申,这个事情变成全国电信政策讨论的话题。后来迅速推出IP电话,技术成熟后,我是一家公司,怎么愿意左手打右手,被陈氏兄弟一冲,当年年底就推出IP电话,最后国家定价一分钟4.8元。

这次事件最后解决了合法化,1997年底和很多国家都签了,三个条件,必须增值服务充分放开,要没有那一仗,没有制度成本大幅度向右下方移动,没有创新,后面的故事要重写。你再有能耐也不合法。刚才李泽湘讲到无人飞机,我是无人飞机迷,研究城市,研究空间结构底下看不清楚,升上来看。升上来看成本最低就是无人照相机,看空间资源的布局。现在问题,无人飞机出来马上出现法律问题,能飞吗?飞了影响别的东西怎么办,别的隐私怎么办,你在上面挂了照相机。

法治不是一个遥远的词,德国很多创新的业务息息相关,同样有这条线的问题。一套制度在一个历史条件下形成,大量的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要求带来整个国家的游戏规则,法律专项的,笼统的,一般的,变动的,问题是什么力量推动变动。

现在都在讲新常态,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去河南视察讲最早提法是适应性常态,这是2009年危机后美国银行家提出的,别想快速回到之前,负面效果时间长会出来的,所以新常态所谓是“新”。但是现在新常态讲得这么普遍后,我觉得新常态里有几个词很重要,无论是说从17%降到7%、8%就是新常态。同样的公司销售增长10%,成本增长状态及其不同,没有成本线的博弈,没有不断向右下方移动的成本线,光增长不一定能保障我们实现所谓全面小康。现在总的来说,刚才企业家信心指数也证明还是57,至少在亚布力调查的企业家对未来比较看好,乐观的朋友更多,我总的基调也是蛮乐观的。

但是没有说多少年以后你是第一,可能性是有的,但是你看看上个老二变成老大了吗?没有。他取决于我们的行为,所谓行为当中成本曲线是决定性的,中国经济再火红,数据再好,故事再多,成本曲线一定会向上移。最后的不是成本曲线向上移,而是我们在竞争当中能不能移得慢一点,更重要的是能不能向右下方通过制度创新,把成本曲线通过创新移下来,争取成为基业常青的国家,不断的动。

我最后留一个问题,我们能干点什么?我们在对付要素成本上我们可以使出浑身解术,但是我们对付制度成本的变动上我们能否有所作为吗,亚布力能有所作为吗,老年亚布力不能有所作为,年轻亚布力能不能有所作为,谢谢各位。


网载 2015-08-23 08:46:12

[新一篇] 這年頭“婦女”節為什么被嫌棄了?

[舊一篇] ISIS與文物,什么仇什么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