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鹏池:常识小故事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来源:共识网

周有光的思想是多方面的,但我个人认为周老所提出的“回归常识”最重要,最具现实意义,因为它是解决当今中国社会诸多病症的一剂良方。

笔者按:

周有光先生生于1906年1月13日,再有十多天就是周老110岁华诞了。一个人如此高寿,有如此之大的学问,有如此之多的成就,八十五岁后还能青春焕发,晚年变法,转而研究中外历史文化学,思接千载,视通中外,将一个一个的人们“想都不敢想的真理”说出来,告诉国人听,全都“如同常识般自然可信”。

我不知道像周老这样的人在当今世界上还有没有第二个,我也没有听说过历史上有没有这样像周老这样的人。周老创造了历史。

在我们这一代(七十岁上下),周有光的名字并不为大众所熟悉。我们知道沈从文,却不知道沈从文的联襟周有光。拜这个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所赐,前若干年,忽地有一天知道了周有光的名字,读了他的许多文章与访谈,点滴在心头的是就是两个字,一个字叫“浅”,一个字叫“深”。大多是一些普通话与大实话,浅显易懂,却又准确而深刻,没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百年的丰富积累,哪能说得出来?

周老的思想是多方面的,但我个人认为周老所提出的“回归常识”最重要,最具现实意义,因为它是解决当今中国社会诸多病症的一剂良方。

对于某些人而言,“Minzhu启蒙”这味药“苦”,他们不肯接受。你再三跟他说这是“苦口良药”也没有用。但是“回归常识”或称“常识启蒙”呢?入口却不是很苦的,却兼具“Minzhu启蒙”的药效,甚至是“Minzhu启蒙”的基础。

正因为认识到“回归常识”的这一层意义,所以我也曾与朋友讨论讨论有关“常识”的问题,得到若干小故事。整理如下:

目录

001:泡桐树叶为什么出现千疮百孔?

002: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003:一家邻居,连续五年生了五个小孩

004:干大事的人岂能为区区几万美元折腰?

005:北方比南方冷,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过得太多啦!

006、40多年前的一个雨夜里的对话

007、这个外地民工的例子说明了啥?

008、这位铁路老工人的“常识”比那位外地民工有过之而无不及

009、这位农村小干部对“首长”的理解自以为阶级警惕性高

010、这位师长以自己的“常识”对大学生“再教育”

011、这位狱卒没收了王广宇的两个“泥球”

012、这位女列车员与列车长,他们不完全是常识问题,而是缺失良知

001:泡桐树叶为什么出现千疮百孔?

网友某贴了一张照片说:

这是我家窗口的泡桐叶,面对这千疮百孔的树叶,我问过好几个人,是何种原因造成此惨状,回答几乎都是一样:虫子咬的。

其实那是冰雹砸的,我们可别错怪了小虫。

这是我亲眼所见,当时地下还留下许多蚕豆大小的冰豆豆,有几个还飞进了我的窗台。

有许多现象是小概率的事情,用常识不一定解释得通,但它不等于武断的“不可能”,我们可要多长个心眼哦!

胡鹏池回帖:常识是可靠的,是运用常识时出了差错?

常识是可靠的,但运用常识解释现象时就不可靠了。

就拿本例来说:

常识一、树叶子没有外因是不可能有那么多洞的。

常识二:树叶产生洞的外力因素是多样化的,但不外乎:

① 虫子咬;

② 冰雹子打;

③ 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故意用竹竿子捅的。

能够认识到有这三种原因也是关于这个问题比较完整的常识。

当排除了第②、③种,才能做出是“虫子咬”的判断。

如果想也没有想到有“冰雹子打”的可能性,那是因为常识不丰富、不完整,或是在分析时粗心而忽略了。

所以不是常识不可靠,而是掌握常识的程度,运用常识进行分析判断时出了差错。

我主张常识是可靠的,故而对你的帖子发表一点意见。不对之处敬请指正。

网友某:

老胡分析很有道理。常识一般总是对的多,因此习惯成自然,一般老百姓也就脱口而出,不会做太多的分析。本文只是针对破叶有感而发,说明因果关系并非如直觉所感那么简单,我们的常识有时也是有局限性的,因此多长几个心眼,也许看问题会更全面一些。

网友另某在2014-12-8附帖中说:

泡桐叶绝大部分虫子是不咬的,因为气味和毒性,虫子怕。泡桐木是做衣箱、做棺材的较好材料,就因为虫子不咬还有重量轻。不少地方“桐木不招虫”是常识,被访者可能多是没有这点“常识”的。所谓“常识”也应是有条件的。


002: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普通人的常识,不一定可靠。比如咱常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是普通人的常识,就不一定可靠。

思维缜密的人的常识,就比较可靠。考虑了人可以吃饭,也可以吃山珍海味,甚至吊葡萄糖。人只要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就不会饿得慌。

胡鹏池回帖

L兄举的这个例子,既通俗又经典。常识就是这样的东西,绝大多数人都能理解,绝大多数人也能应用。但每个人掌握常识的多少与程度还是有差别。

毛泽东在庐山讲:饭不可以一天不吃,衣服可以三、五年不做。这就是常识,表明吃饭与穿衣对人的生命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

后来我们知道,饭一天不吃是不要紧的,“六二七”后蒯大富绝食了三天,后来依然成为一个大胖子。

现在我们还知道,那些高干病房里的植物人,几年不吃饭也能活着,因为他们是靠Dang和人民“不惜一切代价”地养活着。

他们一旦死了,是Dang和人民的重大损失;他们活着,也是Dang和人民重大损失。

003:这家人家五年中连续生了五个小孩

这家邻居,五年中连续生了五个小孩,个个肢体健全,但脑子或多或少有毛病。大儿子的外号叫屙屎茄儿,二女儿叫粘蛮虫,还有几个叫污脓滴、臭屁黄猫儿------我们从他们的外号也可以看出他们有点毛病。

解放前后,我们那边的饮用水没有被污染,土地也是盛产蔬菜瓜果及多种经济作物的沙质土,所以根据常识判断,问题一定出在父母身上。

①是不是近亲结婚?肯定不是的,那个女人是从几百里外逃荒讨饭来的;

②是不是大龄晚婚?肯定也不是,结婚时女人才17,男人也不过25、6;

③男人有没有问题?男人家是三代单传,相貌堂堂,有小学文化程度,除了懒一点,其它一切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④女人有没有问题?女人身高马大,两个奶子肥肥的,屁股圆圆的,身体外形就是一个能生的。但她说话口齿不清,语言有障碍,俗话说是有点“大舌头”,而且懒得超过想象,所以邻里们一致认为一定是那个女人有问题。

由这样一个常识现象,可以联想到很深刻的道理。

你看这些社国家,几十个,哪个不搞独裁专制?哪个不搞个人迷信?哪个不是短缺经济?哪个不饿死人?又有哪个不说自己是马主义?

所以社国家的问题归根结底出在马主义身上。

有人说你怀疑马主义,你对马主义研究过多少?懂多少?

其实不需要研究,也不需要懂多少,懂常识就行了。就凭常识判断,它一定有问题,而且是大问题。这就是“常识启蒙”。

虽然知道它是错的,但是它为什么是错的?它错在哪里?这就需要详细分析。

就如潘恩所说:想都不敢想的真理,就如同常识一样自然可信。

004:干大事的人那在乎区区几万美元?

网友某:

我一般只会就事论事,没有指东说西的本领。------西来倒是常用常识替自己辩护的,譬如“他是堂堂市长、省长、部长,岂能会为区区几万美元折腰?他要干的是大事,受贿这种低级错误他是不可能做的。”从这一点说,西来的“常识”是绝对靠不住的。

网友另某:2013-09-02

好人有各种各样语言习惯,坏蛋的语言习惯都差不多。

成X也说过:你们说,我能看得上那几个钱吗?

现在网上的人,互相都没见过,但大家很快就能从语言习惯上判断出哪几位是坏蛋。


005:北方比南方冷,但南方不少地方的冬天比北方难过多了。

常识确实有局限性,当常识有局限或不完整时,判断就要出问题。

举例:北方人与南方人对气候的感觉就不一样。

“北方比南方冷”,这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常识。运用这一常识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好过”。但是这就出问题了,因为事实上南方的许多地方比北方的冬天难过得多。

这里出了什么问题呢?常识不完整。因为南方比北方潮湿,南方的住家一般都不供暖。

附件:网友某在2014年冬天的微信

南方到底有多冷?看完你就明白了

2014-12-06

网友某发了一条微博引起了网友的广大共鸣,大家纷纷用他们所能想到的词汇形容那些年你不知道的南方的冷!快来烤着暖气感受一下吧!

1、我要提醒东北的战友们。冬天没事儿别去南方!我求你们别去!冷死了!别以为你是个东北人就抗冻!离开暖气你啥都不是!!我在安徽,零上5℃都冻出了眼泪!!!室内外是一样的!一样的!!南方人都是神啊卧槽!!怎么抵挡那种可怕的温度的!!我在东北零下30℃一条棉裤hold住,到了南方两条都没用……

2、我们南方人冬天保暖基本靠抖。

3、南方人教你如何在0℃和40℃同样穿一条裤子

4、南方人太扛了!在南昌上学的第一年,遇到了20年不遇的“大雪”,劳资(老子)在被窝里冻成傻逼了,一群南方人在外面敲锣打鼓,室友癫狂地掀开我的被子,鸡冻的(激动地)喊“别睡了!雪!你看是雪啊!”当时森森的(生生地)被颠覆了世界观…

5、北方是干冷,是物理攻击,多穿一点就行了;南方是湿冷,是魔法攻击,穿再多都没用。

6、胡说,谁tm说室内外一样冷了?明明室内比室外还冷好么!!室外至少能蹭着点儿阳光好么!!

7、我是来自北方的狼,在南方我冻成了一条狗!

8、广东更爽,三天带你领略春夏秋冬

9、生在南方的我小时候也是天真,冬天冻成狗的时候自我安慰说想想人家北方零下几十度呢更可怜!后来发现我错了,错的离谱!

10、哎,想当年我还是个无知而天真的东北小少女,大学前妈妈告诉我南方没暖气,很暖和,我就只带了一件大衣,开心地来到了杭州,然后,第一个冬天我分分钟学会了怎么在南方做人…

11、我的超有钱前男友是上海人,去年的时候说要把我带回去,然后我们就分手了,我告诉他我不去,因为上海没有暖气……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他很有钱,但我不!后!悔!

12、东北人在南方……确实受不了…而且最惨的是还要默默忍受身边人鄙视的眼神…东北人还怕冷…鄙视你…

13、你们不会知道南方人冬天上课把手压在屁股下面压到扁的心酸…

14、这时感觉我国果然地大物博,看别的小点的国家的天气预报,明天全国下雨,零下5度。完。

15、夏天热的要爆炸,冬天抖得像条狗,北方冬天靠暖气,南方简直就是在靠一身正气啊!惨哭了,只能赞个安慰自己了。

16、一个南方人和一个北方人遇到一起。南方人问北方有多冷,北方人问南方有多热。北方人说:“撒尿时手中要拿个棍,撒出来的马上就结成冰了,赶快敲,不然就冻到几几上了。”南方人说:“赶出来一头猪,哼着不走,打几鞭子,倒了,再打,不动了,一模,熟了。”

17、68年12月离校到东北新民县部队农场接受改造。那里是蹬毛坑。拉屎下去就冻结了,越长越高。要拿来【刨子】刨,不然就顶屁沟了。

006:40多年前的一个雨夜里的对话

(一)40多年前的一个雨夜里的对话

我于68年分配在西北一个县城的小工厂,那个小县城陆续分配来七、八十名大学生,其中清华生就有七、八名。我在周末常去邻厂与几名大学生通宵打桥牌。固定的搭子朱兄是清华校友,蒯派,老团。出身很不好,人物很漂亮,会讲一口流利的英文,能说会道方面比我高一个数量级。

在一个夏夜子夜时分,外面忽地下了瓢泼大雨。大家停下来息一会儿,伸伸腰,跑到窗边看看雨景,聊一回天。不知怎地就谈起了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人的认识是无限的。

我说:这条原理是错的,人的认识只能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可能是无限的。

朱兄说:请举例说明。

我说:地球的年龄属于中年,地球人类的诞生已经有300万年的历史,但迄今的地球人类并没有真正走出地球。

而太阳系外还有许多星系,银河系外又有无数河外星系,即使是小概率,太阳系外也一定会有一些星球具有与地球差不多的条件,能够诞生生物,进而也能进化为人类,有的已经产生了类人类似的高级智慧生物。如果按照马的原理,它们那里的人类也同样具有无限的认识能力。而它们那里的人类有的也许比地球人类晚,但一定有比地球人类早,早几十万年,甚至早几百万年,那么它们的科技水平也就不知要比现在的地球人类高明十万八千倍了,可是迄今为止,他们也没有能够到达地球。外星人仍然只是一个科幻。外星系的类地人类也许早就知道在遥远的太阳系有一个地球,在地球上有人类存在,但他们的知识与技术就是达不到到达地球的水平。

朱兄应声而答:你怎么知道他们没有来过地球?外星人也许就在我们中间,不过他不可能是地球人这样的形态,他能让你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但他们可能存在,也许今晚就在我们的背后看我们打桥牌。

四座皆言:朱兄也说得太玄乎了吧,把我们说得毛骨悚然的。

我也顿觉语塞。

大家都觉有有点恐怖,于是无语,窗外雨声澎湃,在雨声中继续我们的桥牌,直至东方既白。

(二)人类的认识不是无限的

虽然当时朱兄发了这样一通议论,但我认为他的议论也就是说说笑笑而已。

我还是坚持人的认识只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却不是无限发展的过程,所谓有限的积累就是无限,只不过是说笑而已。而且,我想要强调是这个“无限发展”也不是数学中“求极限”的“无限逼近”。

假如我们将自然界的总体规律说成是100的话,那么人类对它的认识并不是1、10、20、30、90、91、98、99、99.1、99.2、99.3------这样无限迫近的过程,

人类的认识只是123456789、9.1、9.2、9.3------始终超不过10。

也许有一天,地球人能够移民火星了,但是仍然冲不出太阳系。

也许有一天,能冲出太阳系了,但也冲不出银河系。能冲出太阳系已经是痴人说梦,更何况冲出银河系呢!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在不断发展的时候,有一天整个太阳系就毁灭了,而远在太阳系毁灭之前,地球就早已失去了人类生存的条件,整个人类也早毁灭了,地球上的智慧生物对自然界的认识就中断了,而且永远不可为继。

至于外星系的类地球上产生的智慧生物,他们的认识都必须从头开始。

整个人类是如此,人类的个体更是如此。50岁时知识已经很丰富了,60岁更丰富了,70岁又丰富了,但总有一天他老到了丧失思维能力,他的认识就倒退了,越来越倒退,直至有一天死了,他的死使得他的认识到此为止。

(三)永远也没有“四海皆准”

既然人类的认识并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

地球灭绝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早在地球灭绝之前人类就早就灭绝了。在类地星球上产生的智慧生物,不可能继承地球文明,而是独立的从头开始的过程。

整个人类如此,更何况人类的个体。

人类个体的认识更是有限的,甚至渺小的。

相信一个100多年前的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成天在图书馆里的研读所“发现”的所谓的社会发展的规律,所创造的所谓理论体系为“四海皆准”,只不过是人类自己在嘲笑、欺骗自己。

那些道貌岸然的扞卫者总喜欢用这样来方法与语言来进行责难:你读过他的几本书?你钻研过他的什么着作?你能有什么理论基础?

虽然当年我也曾经读过不少他们的书,而且现在仍然在断断续续地读。我我相信作为一个理工科学生,我读他们的书不算少,但我目前所持的态度与读书无关,而是从常识得出的结论。

世界上绝无这样的天才,更绝无这样的理论。“顶峰论”、“个人迷信”、“四海皆准”都是荒谬的,连一个睿智的老农民都不会相信。

再重复一遍潘恩说的话:想都不敢想的真理,就如同常识一样自然可信。

007:这个外地民工的例子说明了什么?

网友某告诉我们:

孙立平(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引述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外地民工夜间腹痛如绞,去急诊。医生给他开了药,他却问:吃了这些药,能否马上恢复健康?医生告诉他,这种不明原因的腹痛,还需要做进一步检查。不料他蛮横地说,既然吃了药,就必须保证治好!最后这个民工拒绝接受治疗,忍着剧烈的痛楚,离开了医院。

孙立平评述道,目睹此事的帖主感叹道:按一般人的常识,无法理解这件事和这个人。这是一个活在社会常识以外的人,国际新闻与他无关,体制改革与他无关,时尚广告与他无关,连最起码的健康常识也与他无关。唯一与他有关的是,绝不容许随随便便浪费一分钱!当一个人落在贫困的深渊,他不得不违背普通的生活常识,甚至不得不将自我关爱降低到别人无法理解的程度。在我(孙立平)看来,这位民工的违背常识不仅表现在他降低对自己生命的关爱,同时也表现在这会扭曲他对他人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包括他最需要的医院和医生。因为他们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他们有着另外一种生活的逻辑。

网友举了这个例子说明“常识没有标准”的道理。他说:

有人说过,“常识就没有一个固定标准”,因为对不同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等等分类的人群,其要求的常识是不同的。我把这句话扩展了,说得绝对了一点,常识没有标准。

我对这个例子的理解:

这里的问题是将少数人、个别人的认识当成是多数人的常识了。

孙教授举了这个例子,实际上他自己也已经解释了这个例子:“按一般人的常识,无法理解这件事和这个人。这是一个活在社会常识以外的人------”

这个外地民工的认识只是他个人的认识,并不是社会多数人的常识,甚至也不是“外地民工”这样一个群体的认识。

这个个别的外地民工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原因:

①也许他此前的生活环境太闭塞了;

② 也许他的受教育程度太低了;

③也许他的生活阅历太简单了,至今为止没有自己与家人就医的经历;

④也许他是一个有“一钱如命”的偏执性格的人。

也许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

我们从这个例子中能看到什么?

①提高普及社会文化教育的迫切性;

②改善民工生活医疗条件的迫切性;

③让更多数的人接受、认同社会共同常识的迫切性。

这个例子根本不能否定常识的重要性,却能进一步的说明常识的重要性。

但是这个例子说明常识没有绝对标准,但有相对标准。如果连相对标准也没有,那么帖友就不会贴,孙教授也用不着表示惊讶了。

像这样的特殊案例在社会生活到处可见,无不可以用“常识”一一解读。

008:这位老工人的“常识”比那位民工有过之而无不及

孙教授笔下的那位外地工人是一位不具有社会常识的人,他的认识只是他个人偏执,与“常识”不搭界。

社会上有偏执意识的人很多。

举一则也是40多年前的例子。

1966年秋大串联时,我先回家住了七、八天,然后孤身一人到了株州,准备第二天去朝拜圣地韶山。红卫兵接待站的人告诉我有一位铁路老工人专门在这里等待接待北京来的红卫兵,于是我就被安排住在他们家。那位老工人五十开外,矮矮的,瘦瘦的,脸型有点像林彪,很有精神头。我送给老工人一枚毛主席像章,老工人于是将他收集来的像章拿了出来摆在桌上,一共有20多枚,他一枚一枚地摆在我面前,不住地说:你看,你看,你再看这个------我正奇怪他对毛主席像章怎么是这个态度?他却脸色严峻、无比郑重地开言了:

“你是北京来的红卫兵,我要向你揭露一个大阴谋。”

我说什么事呀?他说:“你看,这些毛主席像章全是只到脖子,这是阶级敌人要砍我们伟大领袖的脖子啊!”“这些像章的设计者和造像章的人全都是反革命,背后一定有人指使的!”

我听了这话真是哭笑不得,再三跟他解释。但他就是听不进,于是就拿出“毛主席语录”来一定要与我共同学习。他翻不到最合适的语录,于是经他的提议我们一起背诵: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我们一起背诵了三、四遍,他才罢休,继续讨论他的话题。

当晚,我们谈的很不开心,他说我是书呆子,没有阶级警惕性。

第二天一早分别时,我答应他回到北京一定将他所谈的重要情况向上级汇报,他才勉强为我指了路。再三叮咛道:回到北京见到中央首长一定要替我揭露这个大阴谋啊!我说一定一定。

我们这才挥挥手告了别。上韶山的路就象去天上,青山绿水空气新鲜,可我一路上想着这位铁路老工人揭发的“大阴谋”,脖子直发凉。我还想到像这样一位偏执的老工人走上“上层建筑”的舞台将会带来怎样的灾难。

此例中的这位老工人的看法是不是“常识”呢?当然不是的。他在这个问题上根本就没常识。他为什么没“常识”?因为他没文化,因为他偏执狂,还因为那个不正常的时代激发了他的偏执。他简直就是神经病。

009:这位农村小干部对“首长”的理解

1968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在西北的一家县办小工厂工作了七年半,1975年夏天终于调回老家,分配在家乡县城的又一家小工厂工作。

1976年秋,打倒“四人帮”后的一天下午,一位初中同学来找我,他当时是生产大队的副大队长兼大队会计。他告诉我他到县城来是参加县里召开的三级干部会,听传达关于“粉碎四人帮”的文件,会上县文工团还为大会演了戏。

说着,他就迫不及待地告诉我,这个戏是有严重政治问题的。

我问怎么回事?

他说那是一出活报剧,主角是江青,打扮得像妖怪似的,涂口红,穿那种说不来的花格子裙子,扎一条花格子的头巾,在台上扭着屁股走来走去。前后呼拥着两、三个秘书,都是男的,穿四个口袋的中山装,挟着公文包,毕恭毕敬,有的在前面开路,有的在后面紧跟,一口一口地叫“首长”。一出十几分钟的活报剧就叫了几十声“首长”。

我说那又怎么啦?

他说:你也真是的,说到这儿你还不明白吗?

我说我明白什么呀?

他说:你想啊,江青在台上时,人家叫她“首长”。可是现在的中央首长不也叫“首长”吗?

我说我还是不明白。

他说:那就是影射攻击现在的中央首长。

我这才有点明白了,于是给他作解释,但最终没能说服他。说实在话,我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说服他。临分别时,他叹了一口气说:“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啊,真是没有阶级警惕性!”他还好啦,没有说我是书呆子,也没有说书越读越蠢,可他的表情也是这个意思。

很多年来,我常常回忆到“铁路老工人揭发大阴谋”与“农民兄弟的阶级警惕性”这两个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心想毛泽东的“你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的伟大号召曾经是多么深入人心啊!可是将这样的老工人与农民兄弟都调动起来关心国家大事有什么好处呢?

在这两个故事中,前一个是老工人,我不知道他的文化程度有多高?后一个是农村基层干部,初中程度。如果这样的人果真掌了大权,尤其是遇上了毛时代的“工人阶级领导一切”,有毛主席为咱工人阶级撑腰,腰粗气粗,还不定要搞出多少冤假错案来。

其实,那个年代的许多工农干部也与他们的水平差不多。凡是文化不高的人偏爱搞“文字狱”,这大概也是个规律。


010: 这位解放军师长以自己的“常识”对大学生们再教育

网友某又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1968年10月毕业,随即赴广东军垦接受解放军的“再教育”。

到广东江门(江门广东话发音似“肛门”),即有一师长(正职)作报告,师长的报告有两段话,吾终生未敢忘。

其一,师长说:“你们这些知识分子,书都读糊涂了,满脑子尽想的都是资产阶级的那一套的东西,什么“三小”啦!就是尽想的都是:小汽车、小洋房、小老婆啦!”

当时的我们,大多连对象都没有,想小老婆还要再进几个档次呢!师长是把他自己的常识加到了我们的头上。

其二,师长说,“你们知道美国人为什么都要有车?因为他们没有裤子穿,出门就可以钻到汽车里,要不多寒碜哪?”

这就是师长的常识和逻辑,我们的“再教育”学校,我们的“再教育”老师啊!

我谈感想:1968年那个年代,作为一个师长,因为有“全国都学解放军”的号召,又有“三支两军”具体措施,解放军是“工农兵”系列中的最高一级,而且他又是一个当中高级军官的“兵”,红得发紫,脑袋膨胀,以对知识分子施行“再教育”为已任,这样的“常识”他们是有的。

可是他们为什么居然认为知识分子尽想的是“小汽车、小洋房、小老婆”呢?这从侧面反映了在部队军、师、团这几级干部中想“三小”问题比较普遍。至于这个师长为什么以已度人,将他自己的想法强加于正接受教育有大学生,那说明这个师长是个傻逼,没有普遍性,一千个师长中也不见得有一个。

就像我说的那位“铁路老工人”也是特例。“关心国家大事”的常识是有的,至于他认为那些设计、制造毛主席像章的都是反革命,真是傻逼中的傻逼,一百万中也不见得有一个。


011、这位狱卒没收了王广宇的两个“泥球”

1969年春天,曾经担任过中央文革办公室主任的王广宇被江青投入监狱整一年了。后来,他从功德林监狱转移到了丰台区南苑监狱,条件似乎好了一点,可以洗一洗头了。

有一天,他请管理员老陶给他抓了一把碱面,打了一盆水,洗了洗头。

他差不多一年都没有洗头了,一揉搓,一盆水竟成了泥浆。王广宇用手指甲从头上刮下来的黑色稠泥浆,竟团成了两个比乒乓球还要大的油泥球,像大的中药丸。这次洗头洗了三遍,这才感到清爽了。

王广宇将他团成团的那两个大泥球顺手放在床铺旁,慢慢也就风干了,他时不时的自己欣赏一回自己的“手工艺品”。

这两个油泥球静静地躺在他的床铺旁,粗心的监狱管理员们很长时间也一直没有注意到有的存在。

但突然有一天“东窗事发”了,被一个没有文化、不识歌谱的狱卒发现了。这个狱卒立刻打开牢门,审问王广宇:老实交待这两个泥球是从哪里来的?又是什么东西?

王如实相告。狱卒听明白了来由,竟勃然大怒。狱卒说王广宇“故意诬蔑无产阶级专政”。

狱卒训斥了王一顿后,没收了这两个黑油泥球,扬长而去。

我的感想:

这个故事辛酸而真实,情节也精彩生动,可入“笑林广记”。

这位狱卒不仅没文化、没良知、没常识,实是那个特殊年代制造出来的人类特殊产品。这样的人如果当了监狱长,那么这样的监狱与“渣滓洞”、“白公馆”也不会有什么差别,甚至会“有过之”。“无不及”则很难说,因为各有各的特色。据说GongChandang监狱里的刑审办法虽然五花八门,但没有“老虎凳”,因为“老虎凳”是国民Dang的“专利”,GongChandang有的是办法,不需要用国民Dang用过的、且声名狼藉的“老虎凳”。

会这样上纲上线,能这样没有良知的狱卒是那个年代的普遍存在。

像笔者所说的那位铁路老工人,也许一百万人也不见得有一个;

像某网友所说的那位师长,千人中也许有一个;

像某网友所说的那位清华同学,千人中也许有一个

像笔者所说的那位农村干部,也许百人中就有好几个;

像本文所说的这位狱卒,也许十人之中就有一、二个。


012:这位列车员与列车长,他们的问题可不完全是常识,而是良心大大地坏!

这是一则从网上看来的故事。不能说百分百真实,但确有相当高的真实性。

在火车上,一个很漂亮的女列车员,盯着一个民工模样的中年人,大声说:“查票!”中年人浑身上下一阵翻找,终於找到了,却捏在手里。

列车员朝他怪怪地笑了笑,说 “这是儿童票。”

中年人憋红了脸,嗫嚅着说:“儿童票不是跟残疾人票价一样吗?”

列车员打量了中年人一番,问道:“你是残疾人?”“我是残疾人!”“那你把残疾证给我看看。”

中年人紧张起来,说:“我没有残疾证,买票的时候,售票员就向我要残疾证,我没办法才买的儿童票。”

列车员冷笑了一下:“没有残疾证,怎么能证明你是残疾人啊?”

中年人没有做声,只是轻轻地将鞋子脱下,又将裤腿挽了起来 —— 他只有半个脚掌。

列车员斜眼看了看,说:“我要看的是证件!是残联盖的钢印。”

中年人一副苦瓜脸,解释说:“我没有当地户口,人家不给办理残疾证。而且我是在私人工地干活,出了事之後老板就跑了,我也没钱到医院做评定……”

气宇轩昂的列车长闻讯赶来,询问情况。

中年人再一次向列车长说明,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买了一张和残疾人票一样价格的票 ……

列车长也问:“你的残疾证呢?”

中年人说他没有残疾证,接着就让列车长看他的半个脚掌。

列车长连看都没看,他不耐烦地说:“我们只认证不认人!有残疾证就是残疾人,有残疾证才能享受残疾人票的待遇。你赶快补票吧!”

中年人一下就蔫了。 他翻遍了全身的口袋和行李,只有几块钱,根本不够补票的。他带着哭腔对列车长说:“我的脚掌被机器轧掉一半之後,就再也打不了工了,没有钱,连老家也回不去了,这张半价票还是老乡们凑钱给我买的呢。求您高抬贵手,放过我吧!”

列车长坚决地说:“那不行。”

那个女列车员趁机对列车长说:“让他去车头铲煤吧,算做义务劳动。”

列车长想了想说:“好!”

中年人对面的一个老同志看不惯了,他站起来盯着列车长的眼睛,说:

“你是不是男人?”

列车长不解地说:“这跟我是不是男人有什么关系啊!”

“你就告诉我,你是不是男人!”

“我当然是男人。”

“你用什麽证明你是男人呢?把你的男人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

周围的人一下笑起来。

列车长愣了愣,说:“我一个大男人在这儿站着,难道还是假的不成?”

老同志摇了摇头说:“我和你们一样,只认证不认人,有男人证就是男人,没男人证就不是男人。”

列车长一时想不出什麽话来应对。

那个女列车员站出来替列车长解围,她对老同志说:“我不是男人 ,你有什麽话跟我说好了。”

老同志指着她的鼻子说:“你根本就不是人!”

列车员一下暴跳如雷,尖声叫道:“你嘴巴乾净点!你说,我不是人是什麽?!”

老同志一脸平静,狡黠地笑了笑, 说:“你是人?那好,把你的人证拿出来看看…… ”

“你根本就不是人!” “不是因为你没有人证,而是因为你没有人心。 一个人如果丢了做人的心, 那麽也就不配做人了!”

四周的人再一次哄笑起来。只有一个人没笑,他是那个只有半个脚掌的中年人,他定定地望着眼前的这一切,不知何时,眼里噙满了泪水,不知道是委屈,是感激,还是仇恨 ......

因为他们是农民,他们只靠种地养不活一大家子人,於是他们进城,你们叫他们农民工。因为他们没有文化,找不到轻的工作,便只能去干一些又脏又累又危险的被你们看不起的体力活,用他们一双双手、造起你们一幢幢的办公楼。他们没有你们的那些保险、他们甚至不知道出了事故要找谁去索赔,那些被你们看不起的农民工,他们才是最伟大的人,他们纯朴, 没有你们久居社会的狡诈。 当你们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玩着电脑时, 或许他们正在工地楼顶顶着太阳加班, 心里还在想着多赚点钱给孩子买几本好的辅导质料、给妻子添几件新衣服…… 他们的人格岂能任你们那些无知的人去践踏!

喜欢老者那句 “你根本就不是人!” 不是因为你没有人证,而是因为你没有人心。一个人如果丢了做人的心, 那麽也就不配做人了!

分析这则故事

(一)如何证明残疾人?

1、“残疾证”是“残疾人”的证明。在一般情况下有了这个证明也就行了。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并不是最终的证明。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①残疾证是伪造的;②残疾证虽是真的,可那是持证人偷来的,捡来的,借来的、蒙来的。此时,残疾证成为欺骗的工具。

2、比“残疾证”更有力的证明是残疾人的形体与行为。就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车厢里的这位残疾人已经用众人能够目睹的身体残疾证明了他就是一个残疾人,货真价实,真没有什么好说的。

在正常情况下,如果列车员与列车长还有点常识,有点同情心,这时候也就应该认可了。说声“对不起”,慰劳一下,走人。

在本例中,这是唯一正确的处理方法。

3、但是,列车员与列车长坚持“认证不认人”。其实判断旅客是否残疾人的常识,列车员与列车长不可能不知道,之所以装作不知道,不仅仅是常识有问题,更重要的良知缺失了。说得严重一点,正如那位老同志所说的他们“不是人”,良心大大地坏了坏了的。

(二)列车长对该残疾人的惩罚措施“让他去车头铲煤”,对不对?

1、首先这样的规定从哪里来?我相信中国的铁路运营绝无这样的规定。我们都无数次乘过火车,对这种情况见过不止一次,一般就是补票,再一就是罚款,最多也就是到了下一站赶下去。

那个年头,逃票现象很普遍,如果都用铲煤的方法代替补票是不大可能的。

2、对于一个残疾人,本身就缺乏正常的劳动能力,却还用“体力劳动”去惩罚,这是恶规则。岂不闻“恶法非法”吗?所以这是常识与良知双重缺失的列车员与列车长自制的“恶法”条例,应该受到更多的谴责。




网载 2015-08-23 08:44:05

[新一篇] 伊洛:印度制造為何取代不了中國制造

[舊一篇] 回歸常識——訪資中筠先生(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