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 簡體 傳統 |
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 格非 格非新着《雪隐鹭鸶——〈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首先将《金瓶梅》置于16世纪全球社会转型与文化变革的背景中详细考察,探索小说情节背后的社会史和思想史渊源;进而,46则优美隽永的“修辞例话”将全书关窍一一勾连,为读者剖析《金瓶梅》写作的精妙处。格非对《金瓶梅》的解读承续了前辈学者“以诗证史”的努力,以小说观照时代,建立文学文本与“历史事实”间的复杂关联。修辞例话部分的细绎深解,亦堪称文本精读的典范。 格非1964年生,江苏丹徒人,当代着名作家、学者,清华大学文学教授,着有《迷舟》、《相遇》等中短篇小说四十余篇,《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等长篇小说六部,以及《小说艺术面面观》《文学的邀约》《博尔赫斯的面孔》等论着和随笔集多部。 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 [意]翁贝托·艾柯 该书是艾柯关于爱书藏书的总结,横跨历史、文学、美学与科学的多元向度,畅谈奇书逸事,关于书的意义与价值,关于阅读的必要,关于爱书人无可自拔的执迷。从对纸质书籍本真的热爱到对电子书自我认同的奇想,从对藏书世界奇闻异事的精彩讲述到对一本古书扑朔迷离的起源的细致考察,艾柯对于书籍的热爱有着一种传教士的热忱,相信爱书教的虔诚信徒们定可以在他的这本书中找到真义。 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享誉世界的意大利学者、中世纪学家、符号学家、作家与藏书家,学术研究纵横古今,小说随笔睿智幽默。艾柯个人藏书超过三万册,散布在各地的家中,其中有超过一千两百册珍本。《剑桥意大利文学史》将艾柯誉为20世纪后半叶最为耀眼的意大利作家,并盛赞他那“贯穿于职业生涯的‘调停者’和‘综合者’意识”。 莎士比亚书店 [美] 西尔维亚·毕奇 一九一九年,莎士比亚书店在巴黎左岸悄然开张。渐渐地,它成了人们梦想中的书店——是书店、图书馆、出版社 ;是银行、邮局、文化沙龙;是文人雅士汇聚的据点,英法文学交流中心,是“迷茫的一代”之精神殿堂。 毕奇小姐1887年出生于美国巴尔的摩。1919年,她在巴黎左岸开了英文书店“莎士比亚书店”。1922年,她以莎士比亚书店的名义,为乔伊斯出版了英美两国列为禁书的巨着《尤利西斯》,因而名噪一时。然而在盗版、 战争、经济萧条的威胁下,1933年开始书店多次面临困境,还好在法国艺文界的支持下,仍继续经营了下来。1941年,她因拒绝卖给德国纳粹军官珍藏的最后一本《芬尼根守灵记》而受到威胁,不得不将书店关门。随后,因美国加入对纳粹德国的作战,毕奇小姐因为是美国人而被纳粹逮捕,投送进集中营。出狱后她已无心再开书店。到1951年,在得到她的授权后,乔治·惠特曼先生在巴黎开了一家书店,取名叫“莎士比亚书店”。1956年,毕奇小姐写下自传作品《莎士比亚书店》。1962年,她逝世于巴黎。 纽约客故事集 [美] 安·比蒂 1974年,26岁的安•比蒂在《纽约客》杂志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柏拉图式的恋情》。杂志编辑罗杰•安杰尔称赞其具有突出的“稀少性”。很快,比蒂就成为《纽约客》的主要撰稿人之一。2010年,《<纽约客>故事集》出版,本书收录了32年来,安•比蒂在《纽约客》上发表的全部48个短篇,可谓是对这位公认的大师最佳作品的一个纲要和编年史。本书从郁郁寡欢的二三十岁的卧城 居民开始,与纽约生活浅吻轻拥,在中年危机事件的余波中幸存,然后重回(以上流中产阶级的身份)城郊,与新时代对话。 他方世界 [美] 约翰·克劳利 《他方世界》以空间为核心元素,建构出一个与精灵有牵绊的美国大家族的秘密往事:七代人居住在一栋偌大的房子里,在时光变迁中静待故事终结、前往他方的日子。在精灵的主宰下,隔阂、欲望、失落、蒙蔽贯穿于家族史当中,但与此抗衡的是义无反顾、生生不息的爱。 约翰·克劳利(John Crowley,1942- ),美国小说家、纪录片剧作家,自1993年起执教于耶鲁大学,教授乌托邦文学和小说写作课。着有十四部长篇小说和三部短篇小说集,1992年获美国艺术文学院文学奖,2006年获世界奇幻终身成就奖。哈罗德·布鲁姆认为,克劳利是与托马斯·品钦、菲利普·罗斯、唐·德里罗、科马克·麦卡锡同等重要的美国作家。 最初的体验:帕斯捷尔纳克中短篇小说集 [俄] 帕斯捷尔纳克 本书包含除《日瓦戈医生》之外帕氏创作的的所有散文体小说,共13篇中短篇小说。是与作者写诗的创作轨迹相互映衬的另一条重要的创作轨迹,它们或传达出作家对城市的特殊感觉,或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特殊理解,或表现出作家在国外逗留期间的印象,或是对自己童年的独特描摹,或以诗人的特殊的视角观察混乱的年代与革命者的言行,或表现他对时代与革命的见解……全书具有很强的先锋性和实验性,书中体现的很多独特见解后来都在《日瓦戈医生》中得到了很充分的表现。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是20世纪俄罗斯最杰出的作家之一,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创作,熔人文关怀、哲理思考和对生活的诗意感受于一炉,形象地折射出20世纪前半期俄罗斯民族所经历的风云变幻,艺术地表现了一代知识分子在动荡的岁月里的命运、困惑、情绪与思索,其艺术表现手法兼具古典风格和现代特色,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春天怎么还不来 盛可以 出于偶然,盛可以用书法余墨画出了身着红衣的女孩和她心爱的小黑狗“奥巴马”,骤然间,对童年和故乡的思念汹涌而来,令她无法停笔。画笔将她带回了湖南益阳的湖边小村,又一次经历了捉蜻蜓、钓青蛙、偷西瓜的嬉戏时光,也更痛心地怜惜如今已经被毁坏的故乡。《春天怎么还不来》包括53篇散文,每一篇都配有她的彩色水墨画,另收入7张单独的画作。这是盛可以迄今最私人、最柔软的一本书。她首次褪下犀利,以深沉而温暖的爱,重现永不再来的那些至纯、至真的爱与孤独。 盛可以,当代小说家。2002年开始小说创作。着有《北妹》、《道德颂》、《缺乏经验的世界》、《留一个房间给你用》等。作品被译成英、德、法、俄、日、韩等多种文字。曾获人民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郁达夫小说奖、未来文学大家TOP20、入围2013年度英仕曼亚洲国际文学奖等。《纽约时报》称其为“冉冉升起的新星”。 孤独与团结:阿尔贝·加缪影像集 [法]卡特琳娜·加缪 本书收录了卡特琳娜加缪珍藏的家庭照片、报纸影像、手稿等资料,记录了加缪如何从阿尔及利亚的贫穷少年,一步一步走上诺贝尔奖台,并最终以荒诞的方式告别人世的传奇一生。展现了阿尔贝加缪作为小说家、剧作家、哲学家、记者,乃至丈夫和父亲的不同侧面,丰满地呈现了一个用孤独来坚持自己内心力量的伟大人物。 卡特琳娜·加缪,阿尔贝·加缪的女儿。《孤独与团结:阿尔贝加缪影像集》是她首次出版的与父亲有关的书。 辩论: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美] 詹姆斯·麦迪逊 本书是美国宪法的缔造者麦迪逊记录的美国制宪会议的全过程,由着名翻译家尹宣先生翻译整理,有很高之学术价值。本书记载了1787年美国建国之父们设计联邦政府的全过程,记录了代表们在每天会议上的发言。全书按麦迪逊在制宪会议期间的原始手稿排印,保留历史原貌。麦迪逊的记录自始至终、一天不缺,写法类似连续剧,记下了历史人物(代表们)在特定场景(每天不断深入的辩论)上的台词(发言)。 詹姆斯·麦迪逊(1751-1836):美国制宪会议代表,拟定“弗吉尼亚方案”,勾画宪法蓝图;数次重要发言,扭转会议进程;留下详尽手稿,记录制宪历程。世称“美国宪法之父”。曾任美国第四任总统(1809-1817)。 未完的对话 [英]以赛亚·伯林 / [波兰]塞古尔斯卡 以赛亚·伯林和波兰女学者贝阿塔·波兰诺夫斯卡—塞古尔斯卡长达15年的讨论,包括了两人的通信、谈话录音,内容涉及伯林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如自由观和文化多元论,兼及他对童年和青年时代的回忆。为了回应波兰女学者持续的、尖锐的和十分深刻的提问,伯林对他自己的思想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索。他们探索的方式将激励其他人继续展开这未完的对话。 以赛亚·伯林,英国哲学家、观念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20世纪最着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之一。他在消极的和积极的自由之间作出了着名的区分,并将价值多元主义观念作为伦理学中的中间立场,对于道德生活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描述。贝阿塔·波兰诺夫斯卡—塞古尔斯卡,哲学博士,着有多篇研究伯林思想的文章,现供职于波兰第一学府雅盖沃大学。 风景与记忆 [英] 西蒙·沙玛 本书探讨了神圣或神秘的河流、森林和高山等对文化想象力的影响。有力地说明人们被自然所塑造的程度不亚于他们塑造自然的程度。本书不是把风景作为孤立和个别的现象,而是作为连续的全景,视角跨越欧洲和美洲、东方和西方,融合个人记忆和群体经历,涵盖诗歌、传说、绘画、雕塑、建筑、园林等诸多方面,从多样的风景体验中挖掘出深层文化记忆,重寻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精神纽带。 西蒙•沙玛,英国历史学家,艺术史学家,先后在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任教,并担任BBC纪录片解说,《纽约客》文艺评论员。 后殖民理性批判 [印]佳亚特里·C.斯皮瓦克 世界顶尖文学理论家斯皮瓦克,为后殖民研究领域奉献的第一部全面探讨之作。本书由哲学、文学、历史、文化四部分构成,涵盖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化、后殖民和跨文化研究,是集后殖民、解构、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等领域众多成果的重要着作。 后殖民主义理论的一位重要思想家审视这一领域的现状。在本书中,她将自己的批评视角转向了90年代的全球化、后殖民和跨文化研究。她的批评可分成四部分:哲学(对康德、黑格尔以及马克思的阅读),文学(重读吉普林、雪莱、库切,以及其他作家的作品),历史(对档案文献的思考,以及她对自己有关“殖民地人民能否言说”的一贯回答的修改与重写),文化(对全球纺织工业及其所体现出的矛盾的关注)。斯皮瓦克有力地质询了各种思想形态的实践、政治和托词,如先天论、精英后结构主义理论、大都市女权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等。 商人与收藏: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创建记 [美] 汤姆金斯 本书是《让木乃伊跳舞》的姊妹篇。两者承前启后,异曲同工,在讲述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故事的同时,揭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美国博物馆以及美国社会在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演变进程。《商人与收藏》是一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百年史,成书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成立百年之际,为官方认可的信史。 卡尔文•汤姆金斯,《纽约客》杂志撰稿人,艺术评论家。1970年,汤姆金斯接受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邀请,为其撰写建馆百年史《商人与收藏》。时至今日,此书仍是外界了解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重要作品。
凤凰读书 2015-08-23 08:43:27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