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仲勋广东改革岁月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1979年6月,广东省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习仲勋传达了中央同意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的请求。图为习仲勋和叶剑英、许世友、杨尚昆手挽手走进会场。 (人民出版社供图/图)

习仲勋一到广东,就去毗邻港澳的几个县考察调研。回来后,他在省委常委会上说,“我们不能把偷渡外逃当做敌我矛盾。香港、澳门也是我们的领土。群众日子过不下去往那边跑,只能叫‘外流’,不能叫‘外逃’。”


“外 交部长我不当,但我可以给你当好‘内交部长’,协助你做好统战工作。”上世纪50年代,习仲勋初到政务院工作,周恩来总理有意让他兼任外交部长,没想到习仲勋坚决不接受,他甚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你就是开除我党籍我也不干。”

这是《习仲勋画传》一书中最新披露的历史细节。2014年12月9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改革开放元勋画传丛书》座谈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画传丛书》聚焦“改革”,第一辑除《万里画传》尚在送审中外,其他四位习仲勋、谷牧、任仲夷、项南的画传均已陆续出版。

每部画传都有两三百幅图片,六七万文字,记录了传主从革命年代到改革年代的一生。“专题策划始于2010年,第一辑推出五位人物,跟此前南方周末报道的‘改革八贤’有共通之处。未来还将出版第二辑。”人民出版社政治编辑一部主任张振明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万里是农村改革的倡导者,习仲勋是广东改革开放开创者,谷牧则是中央层面的改革协调者和组织者,任仲夷和项南属于地方改革先锋。”

在12月9日举行的出版座谈会上,习仲勋之子习远平回忆起十多年前,他曾陪同父亲探望病中的原广东省长刘田夫。在去广州的旅途中,习仲勋对习远平说,“改革开放不是一个人搞起来的,我在广东能够打开局面,也是因为身后有许多像刘田夫这样的同志坚定支持我工作。

深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袁晓江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如果不是习仲勋那么思想解放,广东不会这么早对外开放,也不会建立经济特区。”

1
“不能把外流的群众当作敌人”

“我父亲是1978年4月5日离开北京南下主政广东的,书里有一张照片,是我们在机场为父亲送行时拍摄的。”习远平回忆,当时父亲已经65岁,作为全国政协五届会议的特邀委员,习仲勋从河南到北京,参加了这次会议,这也标志着他16年接受审查的岁月正式结束。不久,习仲勋接到中央通知,要他南下主政广东。4月6日,在中共广东省第四次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习仲勋表示:“北方水土养育了我大半辈子,现在到了广东,要靠南方水土养育下半辈子。”时任惠阳地委副书记兼宝安县委书记方苞回忆:“他(讲话)没有用稿,因为‘文革’以后所有领导人讲话都用稿。我就觉得这位同志性格非常豪爽,广东这样就有希望了。”

黄静波是习仲勋主政广东时向中央要的第一位干部。“他本来已经安排到吉林省工作,正准备去报到,我父亲一声召唤,他就跟随我父亲来到广东。先后担任广东省委革委会副主任和副省长等职务,为广东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习远平透露,几天前,受母亲齐心委托,他刚刚参加了黄静波的遗体告别仪式。

“父亲刚到广东,中央给他的任务是肃清‘文革’流毒、平反冤假错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决广东存在的各种问题。”习远平说,叶帅在父亲临行前语重心长地交代,“广东毗邻港澳,表面稳定,实际问题多多,你去之后,要根据广东实际情况,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

事实上,习仲勋上任仅一个星期,81岁高龄的叶剑英就到广东视察。在听取习仲勋的工作汇报后,叶剑英以六言相赠:“深入调查研究,稳妥制定计划,及时报告中央,按步执行实施,分清轻重缓急,注意保密安全。”

当时广东的突出问题是偷渡外逃严重。1978年夏天,习远平利用暑期去广东看望父亲,其间曾和母亲一起到访过宝安县,也即现在的深圳。他们在粤港边界的沙头角看见,边防军带着狼狗押送偷渡外逃群众,景象惨烈。

习仲勋了解到的情况还要严重。他一到广东,就去毗邻港澳的几个县考察调研。回来后,他在省委常委会上说,“我们不能把偷渡外逃当做敌我矛盾。香港、澳门也是我们的领土。群众日子过不下去往那边跑,只能叫‘外流’,不能叫‘外逃’。”他还说,关键问题还是要发展生产,迅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然他们今天不跑,明天还会跑。“他当时讲了一些话,连参会的新华社记者都不敢记录,生怕父亲的言论惹出麻烦。”习远平回忆。

大批群众偷渡外逃,给收容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在很小的房子里就挤进去一两百人,坐都坐不下。1979年1月至6月初,深圳收容站已超过10万人,比上年全年总数增加了一倍。习仲勋对属下说:“不能把外流的群众当作敌人,你们要把他们统统放走。不能只是抓人,要把我们内地建设好,让他们跑来我们这边才好。”

“他从反思当中提出来,广东要向中央提出来要特殊政策,要先走一步。”时任广东顺德县委书记黎子流回忆说。

1979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等地试办特区,“生产上去了,收入增加了”,“偷渡外逃”风潮慢慢消减。

“现在看来,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思路,正是在反偷渡外逃过程中形成的。”习远平认为。

2
离开广东时,习仲勋给自己约法三章

创办经济特区是广东改革开放的起点,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

1978年7月,习仲勋到宝安县城(即后来的深圳)考察,在沙头角镇第一次看到“中英街”。一街之隔,香港那边繁华热闹,这边荒凉冷清,不少人跑到香港去就不回来了。习仲勋意识到,在现行经济体制下,广东难有大发展,调整经济的关键在政策。

“广东有一个非常好的条件,就是靠近香港,方便跟香港跟西方做生意。”深圳市委党校袁晓江教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此外广东的华侨占全国华侨的三分之二,如果说华侨回来投资,牵一些线,搞贸易都非常方便。当时国家计划经济管得很严,所以他提出来‘要松绑’,广东要有更大的自主权。”

1979年4月8日下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华国锋和李先念、胡耀邦等人参加中南组讨论。习仲勋在主持讨论时,郑重提出了请中央给广东放权的要求:“广东邻近港澳,华侨众多,应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我们省委讨论过,这次来开会,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

会议期间,习仲勋还专门向邓小平汇报在深圳、珠海和汕头准备建设“贸易合作区”的设想。习仲勋说究竟叫什么名字一时还定不下来,大家认为叫“出口加工区”与台湾的叫法雷同,叫“自由贸易区”又怕被认为是搞资本主义。邓小平对习仲勋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邓小平说:“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批转了50号文件,标志着中国经济特区正式起航。曾任国务院副秘书长、50号文件起草人之一的李灏,在《习仲勋画传》中回忆:“我们工作组来的时候,习仲勋同志亲自到火车站去接。50号文件的制定,跟习老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在工作会议上慷慨陈词、要求放手让广东省去做是分不开的。”

当时非议不少。有人指责,广东清远国营企业实行承包制,给职工发放奖金,搞物质刺激,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习仲勋到清远实地考察后,大胆在全省推广清远经验,使广东工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那时大家都不敢这样做。”深圳市委党校袁晓江教授说。

1980年11月,中央决定习仲勋调回北京工作。习仲勋总共在广东工作了两年零八个月。在袁晓江看来,从习仲勋一生的贡献来看,一个是抗战初期帮助建立陕甘宁“政治特区”,红军到陕北时如果没这个革命根据地,连落脚地都没有;另一贡献就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建立“经济特区”,在广东“杀开一条血路”。

离开广东前夕,习仲勋特意对自己约法三章。“第一是一次交班,因为中央曾考虑让我父亲再兼任一段广东省委第一书记,我父亲没有同意;二是不干预广东的工作;三是五年内不去广东。为什么呢?就是为了让任仲夷、梁灵光等同志放手去干。”习远平回忆。

从此,广东省由另一位改革者任仲夷接棒。

3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

原广州市长黎子流在习仲勋和任仲夷手下都工作过。上世纪80年代初,从中央到地方都三令五申抵制鱼骨天线、“香港电视”。紧邻广州的顺德,却在县委内部通过了“关于可以收看香港电视的决议”,并相互口头传达。黎子流正是当时的顺德县委书记。

任仲夷到顺德视察,专门与黎子流谈及香港电视问题。“他问了我一个问题,假如大家都收看香港电视,那么内地的国家新闻、国家大事不就没有人知道了?”黎子流在座谈会上回忆,“我说现在科技那么发达,能不能够既收看内地的电视,又有选择地看香港的电视呢?”他想出的解决方案是架设公共天线,由我们来控制哪些重要时刻应该收看内地电视,“一机两看,有所借鉴、有所抵制。”

任仲夷赞同黎子流的做法,在他主政期间,广东对自上而下的拆除鱼骨天线指令,采取了“一只眼开、一只眼闭”的态度。“任仲夷的贡献就是在过去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推动了广东的发展。”袁晓江认为,习仲勋和任仲夷在广东时间都不长,“但他们的贡献是一种历史转折时期的关键作为。”

胡耀邦很支持广东试办经济特区。据《作家文摘》披露,任仲夷赴任前,胡耀邦以成都武侯祠前的一副对联相赠:“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粤要深思。”胡耀邦将原先的“蜀”字改成了“粤”字,期望他们能审时度势,通权达变。

广东初试改革之际,几位改革先锋多有配合。习远平记得,“为了尽快在广东推开联产承包责任制,父亲当时曾让我母亲和黄静波同志一起到安徽合肥,看望当时担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伯伯,向他取经,因为安徽是全国最早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份之一。”

12月9日座谈会上,万里之子万伯翱刚一落座就开始翻看《习仲勋画传》,后来还专门请坐在身旁的习远平在书上签字,两人互动热络。

座谈会上,习远平还透露,习仲勋与谷牧交情也非同寻常,“我记得在1997年(香港)回归庆典上,两个老人见了面,还互相拿着拐棍来了几个招式,虽然谷牧叔叔比我父亲小一岁,但见面还是叫他谷二哥。”

关于五本画传的作者,《任仲夷画传》由其秘书李次岩撰写,谷牧之子刘会远负责撰写《谷牧画传》,执导文献纪录片《习仲勋》的央视导演夏蒙主持撰写了《习仲勋画传》和《项南画传》。张振明介绍,书稿完成后先征求家属意见,并报送中央有关专业部门审稿。

《项南画传》、《习仲勋画传》增加了许多原创性的史料。两本书的作者之一央视导演夏蒙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们做纪录片的时候积累了很多口述历史,加进去是为了增加书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至于《习仲勋画传》中许多未被民众关注的照片,“其实在去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的《习仲勋画册》里就有收录,但是因为这个画册发行量相对小,别人没有见过。”夏蒙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每本书照片的来源不尽相同,有的是亲属提供的,有的是党史研究部门或者文献部门珍藏的,还有一些是亲属和身边工作同志保存的。”

夏蒙在制作习仲勋纪录片的时候,还借鉴了一些当年中央新影拍摄的素材,制作成了照片放在书中:“比如,1955年习仲勋宣读授衔命令的照片,还有一张是习仲勋在窑洞前面的一张照片,像这样的照片还有好几幅,都是从电影胶片里面用数字技术还原的。”

“过去我们没有做过六七万字的传记,传记动辄就是四五十万字。”本套丛书特约编审叶鹏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套书属于普及类型,目的是让读者在几万字的篇幅里看出一个人最精彩的地方。”

对于父辈亲身经历和参与的改革开放历史,习远平说:“当时的岁月,我们就叫激情燃烧的岁月。”

(谭畅对本文亦有贡献)

在这里读懂中国
南方周末
微信号:
nanfangzhoumo



南方周末 2015-08-23 08:43:06

[新一篇]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土政策”說了算?

[舊一篇] “棒打”為何不能“出孝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