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误会的自由

>>>  名人論史——近當代作家的史學觀點  >>> 簡體     傳統

自由是什么?简单点来说就是“想干吗就干吗”。可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自由。因为没有人可以“想干吗就干吗”。

 

除了违法乱纪的事不谈,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仅仅维持基本生存这一项,已经让很多人不能想干吗就干吗。人,总得干点自己不想干的事,这是生活一种。

 

可在生活面前哑口无言的自由,到了婚姻面前突然嚣张起来。在当代中国人的婚姻中,隐私、空间、自由被屡屡提起。某些婚姻的自由度,甚至比从前娶了一个乡下太太同房后就三年不回家还要自由。

 

事实上,如果选择了将生活方式从单身变为婚姻,就等于默认放弃一定程度的自由。从此失去了夜不归宿的自由,失去了随意安排自己经济的自由,失去了和其他异性发生感情纠葛的自由。如果不愿意失去这些自由,那选择婚姻干吗?

 

婚姻和自由之间的正确关系应该是:人们有选择婚姻的自由和有选择和谁在一起结婚的自由。但在当代中国的婚姻中,这一切被本末倒置。

 

很多人没有选择婚姻的自由。社会和家庭逼迫他们一定要结婚,一定要生子。很少有人可以抗拒不停地在各种聚会中被催婚催生。于是他们首先失去了选择到底要不要结婚的自由。更惨的一些人,连和谁结婚都被约束,爸爸不喜欢谁,妈妈不喜欢谁,姐姐不喜欢谁,姐夫不喜欢谁,表哥不喜欢谁,隔壁王奶奶不喜欢谁都成为选择伴侣的参考依据。不能自由选择生活方式,不能自由选择婚姻对象,于是就出现了一大批在婚内渴望自由的人。

 

因为婚姻的内容没有被发自内心地接受,也因为婚恋的人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人。这样的婚姻开始以后,显然违背了婚姻的原则。

 

美好的婚姻,是自由选择后的产物。人们必须深思熟虑认可婚姻的意义,才走进婚姻的殿堂。和另外一个人开始组织一个家庭,生育子女,意味着彼此进入对方的人生,经济上的共享,思想上的交流,感情上的专一,彼此对对方的欲望负责,与对方分享闲暇的时光。而人们应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己想明白了要这么做。

 

若不是这样,在选择上失去的自由,则会在婚姻中被狠狠地要回来。

 

不是真心想进入这样一个生活方式,就不会真心愿意和伴侣分享一切。不是内心愿意选择的伴侣,就无法对他(她)感情上身体上忠诚。所以,我们常常听到那些词:隐私、空间、自我、自由。

 

而社会竟然高度认可这种婚姻中的自由。

 

有些读者对我发来了一些“同事的困扰”。听说有这样一些同事,他们可以要求已婚的同事不能带伴侣来参加私下的聚会。理由是,如果有不熟悉的人来参加气氛会不热闹,大家会不放松。

 

也有些读者给我发来一些“异性好友的困扰”。听说有这样一些异性好友,他们会对自己的异性好友提出婚后还是要单独和他们聚会的提议,因为友谊万岁。而这些过分的要求,被很多人看来符合“结婚了也得有自由”的标准。而被这样要求的已婚人士,有些是发自内心地认可,有些不太认可却因为碍于“面子”怕被说“妻管严”“怕老公”不得不认可。

 

我在这里想对这些“同事”和“异性好友”说一句:和已婚同事或者朋友交往,请注意他(她)的伴侣才是他最重要的人,不是同事,更不是异性好友。你不是和已婚人士单个人在交往,必须把对方的家庭看成一个组合。约已婚人士出去要尊重他们的伴侣的意见。

 

如果这样的“同事”“异性好友”少了,很多婚姻的矛盾也就少了。但是最重要的并不是这些外力,而是被要求的这个人是不是真心愿意放弃这样的自由。

 

有句话说规矩都是自己做出来的。如果几次拒绝这样的邀请,别人也不会十三点兮兮非逼着你。很多时候到底是为了面子还是因为自己也蛮想出去放松这也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说到“放松”。很多人觉得婚后不和自己伴侣在一起更开心,更放松。为什么会这样?这又要回到最初的问题,这些人到底是不是真心选择婚姻,到底是不是真的理解婚姻的意义。

 

家应该是最放松的地方,我们爱的人应该是最让你放松的人。我们可以在他(她)面前松弛地做你自己,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要结婚?

 

最后我想说,真正的自由应该在我们心里,而不是在婚后仍然要求保留婚前行为上的自由。婚后失去部分行为自由是婚姻中的尊重和礼貌,但没人可以禁止我们内心的世界在描绘怎样的图案。而作为伴侣,要永远尊重对方内心的自由。如果有一天我们不想再选择婚姻作为生活方式,应该有自由提出的权利,正如当初自由地选择进入婚姻。

 

这才是我们真正值得拥有的自由。


MISS南,专栏作家。@我是MISS南


ONE·文艺生活 2015-08-23 08:42:45

[新一篇] 「一個」全新系列:《在這復雜世界里》

[舊一篇] 獨自感受——論演員的自我修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