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 弘一法师:“被死亡”、阅后即焚与晚节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10月13日,是弘一法师圆寂72周年的纪念日。他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即使与友人书信往来,亦多有流露。搜集、出版弘一法师书信的林子青说:“书信是一个人的生活实录。要知道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学术观点、交游爱好与待人接物的态度,最好是看他与人往来的书信。”从这个角度来说,阅读弘一法师遗留的书信,或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文 | 新京报记者 吴亚顺


两次“被死亡”


“数年前上海报已载余圆寂之事,今为第二次。记载失实,报中常常有之,无足异也。”1932年,在写给晋章居士的信中,弘一法师谈到了自己的“被死亡”。对于这种假消息,他已然见怪不怪。


法师还提到了算出的寿命:“星命家言,余之寿命与尊公相似,亦在六十岁或六十一岁之数。寿命修短,本不足道,姑妄言之可耳。”弘一法师1942年去世,世寿六十二岁。去世前一年,给李芳远的信中,他再次说明了自己对死亡的态度:“朽人近来病态日甚,不久当往生极乐。犹如西山落日,殷红绚彩,瞬即西沉。故未圆 满之事,深盼仁者继成之。则吾虽凋,复奚憾哉!”


▲弘一法师写给刘质平的遗嘱


谈钱不伤感情


1917年,弘一法师(其时,尚未出家)资助学生刘质平前往日本留学。在给刘质平的信中,弘一法师强调钱是送给他用的,“并非借贷与君”,“将来不必偿还”,并说明:“赠款事只有吾二人知,不可与第三人谈及。家族如追问,可云有人如此而已,万不可提出姓名。”信的末尾,弘一法师特别注明“此函阅后焚去”。不过,刘质平没有遵照而行,保留了这一封信。


弘一法师资助学生,常被提及,学生对老师的供养,倒少有人说到。弘一法师给刘质平的信中,不乏类似的句子“需费约二十元以内。尊处倘可设法,希以布施”,有时缺少路费、零用钱,也会说明。


1923年,弘一法师收到刘质平寄来的30元钱,“感谢无已”,写信说:“此数已可足用。他日万一有所需时,再当致函奉闻。我辈至好,决不客气也。”磊落风度,足见师生情谊。


弘一法师出家时与刘质平(左)、丰子恺(右)合影


晚节最为要紧


1937年7月7日,日本打响全面侵华战争,其时,弘一法师人在青岛,朋友们担心他的安危,劝其南下躲避。写给朋友蔡丏因的信中,法师明确表示:“今若因难离去,将受极大之讥嫌。故虽青岛有大战争,亦不愿退避也。”抗战期间,他主张念佛不忘救国。


晚年给朋友的信中,弘一法师多次提到诗句:“莫嫌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1939年,给一位居士的信中,他再次引用这一句诗,并说:“吾人一生之中,晚节最为要紧,愿与仁等共勉之也。”


弘一法师使用的信封


所写书法应当画看


弘一法师的书法,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喜爱。在法师自己看来,他所写之字,应该看作图案画。给马冬涵的信中,他解释道:“朽人于写字时,皆依西洋画图案之原则,竭力配置调和全纸面之形状。于常人所注意之字画、笔法、笔力、结构、神韵,乃至某碑、某帖、某派,皆一致屏除,决不用心揣摩。故朽人所写之字,应作一张图案画观之则可矣。”不仅书法,刻印同样如此。


也许正是因为无所羁畔,自然流露,弘一法师的书法朴拙而自成一格。信中,他说:“朽人之字所表示者:平淡、恬静、冲逸之致也。”


弘一法师所写“三省”


────────────

附录:书信选摘

────────────


致丰子恺:仁者随意作画,多少不拘。朽人深知此事不能限期求速就(写字作文等亦然)。若兴到落笔,乃有佳作。所谓“妙手偶得之”也。

致刘质平:人生多艰,“不如意事常八九”,吾人于此,当镇定精神,勉于苦中寻乐;若处处拘泥,徒劳脑力,无济于事,适自苦耳!

致堵申甫:拙书尔来意在晋唐,无复六朝习气,一浮(指马一浮)甚赞许。

致蔡丏因:在承天寺讲《行愿品》,至昨日圆满,听众甚多,党部青年乃至基督教徒皆甚欢赞。自明日始,在各处演讲五日。

致王正邦:今年在各地弘法甚忙,法缘殊盛。(在安海演讲,听众近七百人。近返泉州,军官来谈者甚多。)但自惭道德学问皆无成就,勉力支持,至用汗颜耳。

致李芳远:朽人已于九月廿七日归厦门。今日厦市虽风声稍紧,但朽人为护法故,不避炮弹,誓与厦市共存亡。

────────────

弘一法师

────────────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卓越的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又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同时,他在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作为高僧书法,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佛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佛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


八大山人笔下的白眼八哥形象,讽刺的意味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画作实在为一种发泄,是入世的,并未超然。比之他们,弘一逃禅来得彻底,他皈依自心,超然尘外,要为律宗的即修为佛而献身,是一名纯粹的佛教大家。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


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注:本文选摘、引用信件皆来自林子青所编《弘一法师书信》,三联书店2007年9月第一版。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15-08-23 08:41:07

[新一篇] 薩義德:流亡是知識分子的命運 鳳凰讀書

[舊一篇] 一條老狗 季羨林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