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赏 茶山、茶树、茶人、茶路

>>>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精彩書評選  >>> 簡體     傳統


────────────

终老的地方

────────────

文 | 晏礼中


我是台湾省南投县人,家里三代做茶,我是在茶树下长大的。后来,我的家族在泰国美斯乐种乌龙茶,我负责在美国卖。2003年,前任的云南省委书记带着九县一市的县长市长到泰国参访,来到我家族的茶园。书记对我说,你有空来云南看看,能在自己的地方种茶最好,不要在别人的地方。


第二年,我就来了云南景迈山。据说缅甸的一部佛经提过这片茶山,它始种于唐代,一共种两万八千亩,原来是连成一片的,后来被分割成六个片区,加起来仍号称有一万亩。当时已有很多人来看过,没人敢要,因为这片古茶园太大了。


第一次到景迈山考察,我就看到当地人在砍古茶树。那时候,没人要古树茶,古树茶的鲜叶一公斤才一块钱,卖茶时,如果里面混有古树茶,价钱还要更便宜。古茶树高,会遮住阳光,影响下面高价台地茶的产量,而且爬上去采很危险,所以,他们索性把古茶树砍倒了采,采完,古茶树也就不要了。当时政府没能力保护。我想,我要不下决定,古茶园也许就没了。我就一咬牙把这把这六片古茶园租下来,租了五十年。本想签完合同回趟美国,当时“非典”很严重,对外交通完全封锁。我索性一个人留下建厂。刚开始,我的家族并不支持我来云南,他们认为在加州硅谷卖茶叶挺好,没必要来深山里受苦。但我想,我要不来,这片古茶园就完了。后来,当地人也对我说,他们一个人一天能砍一百多棵古茶树,我要晚来半年,就都砍光了。



我把厂房和宿舍建在茶树最少的山坡上,一共十亩地,年产十吨的规模,投资八百万,制茶设备都从台湾运来,一年就盖好了。


如何才能让老百姓不砍古茶树呢?他们不会因为有人承包了就不砍。要让他们认识到古茶树的价值,把古茶树保护起来只能提高收古树茶的价格。我从收茶第一天就把古树茶的价格从一公斤一块钱涨到了十二块五。第一年收购鲜叶,半年里我给茶农们付了126万。每次都带着现金,来山上发。开始有公安保护,后来发现根本不用公安,当地人自己就会保护我们,他们信奉小乘佛教,敬天畏地,还是比较好说话的,也许在有利益冲突时会有一些小奸猾,但绝对不会做伤天害理的事,现在也一样。


这六片茶地有两个村寨,三千户人家,一家一家地签协议。刚来时,他们问我,现在的毛主席是谁?他们只知道毛主席,以为毛主席是个官的名字。我就入乡随俗买了张毛主席像贴墙上,老百姓会觉得亲切。我跟农民打交道很多做法很宽松,我并不在乎他们私自采些去卖,只要不过度采摘、不砍就好了。


开始我希望招些大学生,但没人愿意来,这地方实在太偏。寨子里会写字的就是知识分子,中专生就是状元。因为偏,所以我当初最担心的其实是安全,除了自己谨言慎行,我还请了些当地退休的领导来当顾问。那时候路都是土路,美国朋友来看我,来过一次就再也不来了,他们说,那条路太“按摩”人了。


我的茶80%出口外销。我在美国生活了10年,很多美国的中餐馆,茶是免费提供的,但用的都是些垃圾茶,茶水味道很差。外国人觉得倒掉可惜,就把茶和酱油混 在一起泡米饭吃。我知道西方人的口味,他们喝不惯中国传统口味的茶,只知道绿茶和红茶,没人知道普洱茶。开始我用古树茶只做绿茶和红茶,不做普洱,先做他们习惯和喜欢的茶,再让他们逐渐了解其他的中国茶。不过,到目前为止,普洱的熟茶,外国人还是接受不了。


▲饮茶的英国女子,1953年


茶要卖去外国必须通过认证。当时我们的认证是通过美国环保总署来做的,我们一年就通过了三个国外认证。国内认证只认证原料,国外还要再认证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我们的认证分两份,茶叶的管理,以及工厂的生产机器和工艺。我们所有接触茶叶的设备都是不锈钢材质的,做茶绝对不能用生铁锅,因为生铁加热时会有重金属和其他物质释放出来。用的水都是从九公里外引来的泉水。在有机茶厂,什么都要检验,每年都要检验。


我们不收干茶。古树茶的干茶跟台地茶的干茶不好分辨,但它们的鲜叶一眼就能看出来,古树茶的鲜叶更亮更绿。外国人的仪器很厉害,催芽素、叶面宝,什么都能检测得出来。我们必须在原料上把关,保证没这些东西。开始我们告诉农民,这些茶是出口的,为了国家的面子,你们不能把带有农药残留的台地茶混进来。开始还有用,没过多久就没用了。我们只能检测,检测通过的,给最高的价钱,检测没通过的,一半价钱都没有。我们的检测不是抽检,而是每一批都要检。我们这样做,只是为了自己的企业。出口到国外,被人家检验出有农残再打回来,公司会没面子。外国人只认检测结果,解释没用。我们家族几十年建立的品牌,一批茶就可能会坏掉,不能有万一。



古树茶的特色是第一泡茶就能喝,不需要洗茶倒掉,喝完后,茶香能挂壁,挂得越久,纯度越高。古树茶的另一个特色是泡多久苦涩都能化掉,茶如果泡一下就出汤的话,每种茶都是一样的。所以说,泡浓茶才能泡出茶的品质,浓到极致的时候,什么味道都出来。茶是不会骗人的,只有人会骗茶。


我之前没做过古树茶,但“做茶看茶,看茶做茶”的原理是相通的。茶需要静止时不能动,但需要动时必须动。在台湾,做茶是门保守的工艺,什么时候动,什么时候 静,怎么看,看哪里,这些知识都是不外传的。过去,这些知识女儿都是不传的,因为女儿要嫁给外姓。我女儿我当然要传她,因为我只有一个女儿,不过,她对学 这些没兴趣,她只喜欢卖茶。


这些年,茶价每年都在翻倍,价格越高,越强调纯料,造假的也就越多。这些现象对普洱茶市场绝对是一种伤害。过去,我提高茶价是想让他们意识到古茶树的重要性,保护古茶园,现在,他们都知道古树茶的价值了,但每年还在把茶价抬得更高,高也无所谓,他们还掺假。


原材料价格涨了,我跟外国人的报价也得随着涨,外国人回邮件跟我说,你想钱想疯了吧?什么泡水喝的饮料价格能一年翻一倍?当时的收购价国内都接受不了,何况外国人?普洱茶价的暴涨,我想有部分也是为了洗钱,一些人买了很多放在家里,喝又喝不完,又不能拿来洗澡,你说他能拿来干吗?



茶就是一种喝了对身体好的饮料。对我来说,好茶就是自己喝了觉得口感好,喝它经济上又没有负担的茶,如果你喜欢喝的茶太贵,因为伤了钱包而伤心,那它对你来说就不是好茶。


刚到景迈,茶价不好,生活也不太好。有些寨子上只有一台公共电视,大家都来看,看电视还要分担电费。现在,不但家家有电视,很多人家都有汽车了。有时候,我觉得挺好笑。很多人说茶价是台湾人炒起来的,是台湾人为了发财而干的坏事。他们不认为是台湾人保护了古茶树,是台湾人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这些年来,老钟是我最好的搭档。他是学生物化学的,他的家族也有茶园,工作之余也帮家里做过茶。他2003年退休,2004年来帮忙,当时他身体不好,住在台北不想跑太远,我就一直跟他讲这边多好多好,有国家原生态保护林,适合养生,人生应该多尝试一下。差不多讲了一年,2005年他才征得太太同意,说先过来看一下。这一来,他就待了下来,每三个月回台湾待一个星期,到现在,将近九年了。来的时候他五十几岁,现在六十几岁了,来的时候头发是花白的,现在头发居然变黑了。



我也曾经想过要回去。因为我发现当地政府是说话不算话的。他们说,这六片地加起来有一万亩,但后来我用卫星一测,才八千亩而已。承包前,有十几家小茶叶厂在我承包的茶地里,政府的人说,肯定会让他们搬走,但十年了,他们也没有搬,只是承诺说,只做台地茶,不偷采我承包的古树茶。


八千亩就八千亩吧,不搬就不搬吧,中国所有的茶区我都走过了,这里的环境还是最好的。空气干净,衬衣一星期不换,领子也不会脏。我不想回美国,也不想回台湾,所有舒服的房子我都住过了,越简单才越幸福,这景迈山就是我终老的地方。

────────────

茶路故事

────────────

▲1959年,安徽祁门县茶叶试验站,使用手摇采茶机


▲黄田村,连续二十几个小时炒茶,这种锅现在已经看不见了


▲看似简单,每处细节都是对制茶师傅功力的考校,右下为民初白茶制法的珍贵史料


▲茶农演示传统铁观音如何包揉成型,这个时代早已告别手揉,用机器速包,揉捻


▲北斗岩茶研究所的院子里,刚从山里采下来的半山腰、水仙开始晒青萎凋,萎凋之后接着摇青做青,待自然发酵满室芳香,才进滚筒杀青机中高温杀青,终止发酵


▲古茶、老茶

(摄影 | 马岭)

────────────

《茶之路》

────────────

《茶之路》

作者:生活月刊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9月


2014年6月,《生活月刊》“茶之路”系列别册荣获SOPA(亚洲出版业协会)颁发的卓越生活时尚报道奖,被评“笔触传神富感染力;全篇充满浓烈文化气息,兼具专业知识性。整体筹划及制作宏大而细腻”。《茶之路》为此系列别册的结集,并在原册基础上作了重要补充和修订,鲜明区别于普通的茶类图书,既有美学价值,又有档案价值,是一本实地探访茶山茶人,追寻和探求茶的源头与真味,反思人与自然、生命与生态关系的踏实诚朴之作。


2013年春茶开采,“茶之路”第一站抵达四川,随后历时一年的时间,采访小组到达浙江、江苏、广东、云南、安徽、福建、台湾……共计踏访四十多座茶山,涉及绿 茶、黄茶、白茶、红茶、花茶、乌龙茶、普洱茶、黑茶等主要茶类品种,对于每种茶生长在怎样的水土,经历了怎样的各自区别的种植过程和制作工艺,以及茶人展 现的制作工艺,均有详述。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15-08-23 08:40:53

[新一篇] 蕭紅:只有饑寒,沒有青春 鳳凰副刊

[舊一篇] 吳宓:批林我沒意見,批孔殺頭也不批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