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 簡體 傳統 |
唐太宗李世民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在中国书法史上,他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唐太宗从小就受翰墨薰陶,虽然半生戎马倥偬,但只要有机会就会挥毫作书。 唐太宗在《指意》中说: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以心毫为筋骨,心若不坚,则字无劲健也。他尤爱王羲之的书法,谓之“尽善尽美”。曾下诏重金征求羲之遗墨,并自撰《王羲之传》。 据载,唐太宗每得王帖,不仅自己锐意临仿,还命诸王子临帖五百遍。唐太宗的书法深得王羲之神髓,笔划爽利,激越跌宕而又浑然天成。其所书的〈晋祠铭〉不仅开了行书于碑之先河,而且也是难得的书法名碑。 唐太宗练字 唐太宗的笔法源自“二王”,但他也很善于向当时的书家学习。他在处理政事的空闲时间里,潜心研习书法,经常与大臣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切磋书艺。被誉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精通古今,文章书法下笔如神,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经常临摹学习虞世南的书法。 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唐太宗深感虞世南字体中“戈”字最难写,不容易写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练习“戬”,因怕写不好有失体面,于是便故意将“戈”字空着不写,而私下请虞世南代为填补。 随后唐太宗请谏议大夫魏徵观看,并征求魏徵的意见说:“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的字?”魏徵恭恭敬敬地仔细看了一遍,含笑道:“臣不敢妄加评论陛下的书法。”唐太宗说道:“你直言无妨,朕恕你无罪。”这时魏征才奏道:“今窥圣作,惟戬字戈法逼真。”唐太宗不禁赞叹魏徵的眼力高,也更看重虞世南的书法了。 李世民身体力行地倡导书法,促使唐代书法成为中国书法史上辉煌的一页。 唐太宗设宴写飞白书 飞白书是一种书写方法特殊的字体,相传为东汉书法家蔡邕受了修鸿都门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的启发而创造的。飞白书的笔划有的部分呈枯丝平行,转折处笔划突出,显现苍劲浑朴。北宋黄伯思说:“取其发丝的笔迹谓之白,其势若飞举者谓之飞。”“书圣”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俱精于飞白。据《书史会要》载,“(唐)太宗善飞白,笔力遒劲,尤为一时之绝。” 唐张彦远在《法书要目》中记载着这么一个故事。贞观十八年二月十七日,唐太宗在玄武门召见三品以上大臣,并且设宴款待他们。在吃饭期间,唐太宗提笔写飞白书。大臣们看了十分赞赏,乘着酒兴争着从唐太宗手里夺取墨蹟。散骑常侍刘洎跳到皇帝的龙床上抢到了飞白书,其不得者纷纷指责刘洎踩了龙床,冒犯了皇上,罪该万死。 唐太宗笑了笑,很风趣地说:“过去只听说嫔妃找借口坐皇上和皇后的车子,今天我却亲眼看见常侍大臣跑上皇帝的龙床上了!” 御史萧翼智赚〈兰亭序〉 唐太宗十分喜爱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收藏了许多王羲之亲自书写的作品,据说有三千六百幅。但是,他一直没有得到〈兰亭序〉。为此,唐太宗一直感到很遗憾。 当年王羲之的〈兰亭序〉作为王家的传家之宝,一代一代往下传。到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时,他出家当了和尚,便把〈兰亭序〉传给他的弟子辩才。辩才如获至宝,将它藏在梁间暗槛中。唐太宗得知〈兰亭序〉在辩才的手中,曾三次向辩才索要〈兰亭序〉,均被他矢口否认。太宗无奈,便命“负才艺多权谋”的“智略之士”监察御史萧翼相机行事,计取真迹。 萧翼扮成一介穷书生,带着“二王”的一些杂帖拜访辩才,两人一起谈诗论赋,品书赏画,十分投机,于是便成为了朋友。一次,辩才透露他藏有〈兰亭序〉的真本。萧翼佯笑道:“经过多次的战乱,〈兰亭序〉的真迹怎么还会在呢?我想肯定是别人仿写的。”辩才和尚见他不信,便从梁间暗槛上取下了〈兰亭序〉。萧翼仔细观察,故意说道:“果然是仿写的。”两人为此争论了起来。 第二天,等辩才有事出门,萧翼赶忙取下〈兰亭序〉真迹,来到地方官处,命令他传辩才面叩朝廷御史。辩才到后,萧翼对他说,他奉圣旨来取〈兰亭序〉,现在已经到手,特唤他来告别。辩才听后,大呼上当,气昏在地。 回到了京都,萧翼把一切禀报了皇上。唐太宗得到了〈兰亭序〉真迹,高兴极了,特别奖赏了萧翼,封他为员外郎。唐太宗把〈兰亭序〉放在座旁,早晚观赏,并令人摹刻翻拓,赐给他的皇子近臣。到临终时唐太宗还留下遗诏,要把〈兰亭序〉作为陪葬品,埋入昭陵。 这一故事记录于唐人何延之的《兰亭记》中,唐代大画家阎立本根据这一记载还创作了一幅〈萧翼赚兰亭图〉,流传于世。
图:唐太宗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帝王,在中国书法史上,他也取得非凡成就。(维基百科共享资源)
路圣石 整理 2015-08-23 08:37:52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