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全集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全集是阐述长廊彩画故事的图书,采用全彩版印刷。该书首次裳括了长廊中的全部大幅人物彩画。第二,首次披露了长廊彩画中一批临仿清代着名画家作品的绘画。第三,首次按历史阶段和故事情节编排所有长廊彩画故事,通过长廊300多幅彩画将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串联了起来。第四,首次精心设计的“长廊人物彩画位置表”。第五,首次收录了1 00多个新的彩画故事。第六,长廊彩画基本是按人物、花乌、山水、古建四类题材画间隔排序的。第七,首次收有几十首彩画原配题款诗,并结合彩画故事的内容,收录了近百首古体诗词。


  颐和园是中国着名的皇家园林,历史上,颐和园曾经被战火所破坏过,但幸运的是,它还是比较完整的保存了下来。那么作者笔下的颐和园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透过这本书去了解文学作品中的颐和园。


01200000032394134393515661247_s.jpg


  首部长廊彩画故事全集,破解长廊人物彩画迷阵,五千年中国历史的画卷,一百余则神话传说典故,一百余首传统古体诗词,十本古典小说精彩故事,八大古代文人风雅之爱,八座古桥上的浪漫传说,传统戏剧吉祥图案荟萃。


  《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全集》是首部全面阐述长廊彩画故事的图书,采用全彩版印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和五千年文明历史的脉络。归纳本书的特点,可以用“七个首次”来概括:

  第一,本书首次裳括了长廊中的全部大幅人物彩画,包括南北向支廊、对鸥舫、鱼藻轩和石丈亭上的人物彩画,详细介绍了每幅彩画的背景资料及人文故事。为全面反映长廊的历史与彩画的特点,书中还收录了有关长廊的历史照片,点缀了许多长廊山水画、花鸟画、古建画、博古画和聚锦画等彩色图片,并附有从“邀月门”到“石丈亭”沿途十座古代建筑的照片、文字说明及《颐和园长廊历史回顾》短文。通过这些图片和短文,本书全面真实地阐述了长廊的历史以及长廊彩画所承载的深厚的文化内涵。

  第二,经过认真考证,本书首次披露了长廊彩画中一批临仿清代着名画家作品的绘画,其中包括任伯年、任薰、任预、费丹旭、钱慧安、潘振镛、吴有如、沈心海、陆鹏、曹华、马骀等人作品的临摹画,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本书的艺术欣赏价值,也恢复了长期以来被忽视的长廊彩画的艺术价值,对恢复、提升长廊彩画应有的艺术品位起到了宣传作用。

  第三,针对长廊彩画分散无序的特点,本书首次按历史阶段和故事情节编排所有长廊彩画故事,通过长廊300多幅彩画将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串联了起来。为便于读者查找,书中附有一套按时间排序的“长廊彩画故事检索目录”,分为八个章节,涵盖了从三皇五帝到清代的各个历史时期。读者在阅读本书、欣赏长廊彩画的同时,仿若徜徉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为生动地向读者介绍长廊彩画所描绘的古代传统文化内容,本书还首次总结归纳了“长廊八桥”和“长廊八爱”的概念。 “长廊八桥”概括的是八幅长廊彩画,这些彩画反映了发生在八座古桥上的历史传说;长廊中还有八幅彩画,描绘了八位古代文人的风雅之爱,简称为“长廊八爱”。

  第四,为增强本书对广大读者与游客游览长廊的指导性,书中附有首次精心设计的“长廊人物彩画位置表”,即“长廊人物画空间位置检索目录”。依据该表,读者与游客在游览长廊时,可在廊中任何一幅人物彩画前,方便地找到该画在书中的详细文字介绍;反之,也可根据书中每幅彩画上所标的位置号,找到该画在长廊的实际位置。本书首创的这种“彩画时间、空间双重检索系统”,为广大读者与游客欣赏长廊彩画、品味彩画故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第五,经过长期考证,本书首次收录了1 00多个新的彩画故事,这些故事涉及1 50多幅彩画。书中还以“考证花絮”、 “提示”等小贴士的形式,对以往长廊彩画故事书籍中几十个张冠李戴的错误进行了更正。本书的这些最新考证与更正将对正确传承长廊彩画这一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六,长廊彩画基本是按人物、花乌(鱼虫、走兽)、山水、古建四类题材画间隔排序的。其中许多人物彩画取材于多部中国古典名着和古代文选,但由于上述长廊画排序的特点,使得这些人物画分布杂乱、排列无序。根据这种情况,本书首次按照古典原着的回目川页序,将描绘同一故事而位置分散的彩画汇集在一起。这些彩画主要源自于十本古典名着,分别是《封神演义》5幅、《三国演义》60幅、《西游记》26幅、《西厢记》3幅、《杨家将》6幅、《水浒传》13幅、《岳飞传》9幅、《白蛇传》4幅、《聊斋志异》20幅、《红楼梦》20幅。另外,长廊中还有十多幅彩画取材于中国古代短篇小说选本《今古奇观》和中国古代散文选本《古文观止》,本书将这些彩画故事依据它们所对应的历史年代分类排序。通过以上全新有序的编排,使长期以来困扰游客与读者的“长廊画迷阵”一一获得破解,使彩画故事情节得以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也使得广大读者通过这一本书便可领略到十多部中国古典名着和古代文选的精彩故事,从而大大提高了本书的阅读性与收藏性。

  第七,为更好地表达长廊彩画的意境,反映出中国传统绘画“诗画同源”的特点,在编撰过程中,本书首次收有几十首彩画原配题款诗,并结合彩画故事的内容,收录了近百首古体诗词,进一步增强了本书所体现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效果,提高了本书的艺术欣赏层次。

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全集 - 作者简介

  易明,1954年生于上海,江苏南通人,年幼时随父母迁居北京,现从事电子、通信技术工作,工程师。酷爱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爱好摄影、绘画,并热衷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考取北京导游资格证书。从小就与颐和园毗邻而居,颐和园是他儿时的游玩之地,园中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使他耳濡目染,获益匪浅。他长期关注探究颐和园古建彩画及其故事,收集、查阅了大量有关颐和园古建彩画的历史资料,对彩画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考证,拍摄了数千张彩画图片并利用计算机数码技术对图片进行了色彩还原、画面修复等特殊处理,较好地再现了颐和园古建彩画的绚丽色彩和完整画面。首次编着《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全集》、《颐和园谐趣园彩画故事集》等书,书中披露了颐和园内一批晚清绘画名家作品的临摹画,对彩画故事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更正。

  第一章 三皇五帝、夏、商、周(约前3000~前770年)

  洛水女神

  同世界其他几大古老文明一样,中华文明的起源也是同大江大河紧密相关的,本图描绘的就是一个有关“洛水女神”的古老传说。洛水即指今河南洛河,是黄河流域中重要的河流,“洛水女神”是传说中远古氏族部落首领伏羲的女儿宓(fu,也作mi)妃,她因迷恋洛水两岸的美丽景色,来到洛水岸边。那时,居住在洛水流域的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有洛氏。宓妃加入到有洛氏当中,教会了那里的百姓结网捕鱼,还把从父亲那儿学来的狩猎、养畜、放牧的好方法教给了有洛氏的人们。

  洛神一直是美丽的代名词,魏国着名词人曹植更是把这种美丽通过诗词《洛神赋》表达出来,“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之句一时无两……

颐和园长廊彩画故事全集 - 颐和园之美—序

  颐和园,是世界上保存得最好的皇家园林之一,它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颐和园的总面积达290公顷,其中水面占3/4。从全局来看,它的北面是高耸的万寿山,而以佛香阁为顶峰。它的南面是浩瀚无际、空旷开阔的昆明湖,而以十七孔桥为与佛香阁相映照的视点,形成了山与水的映衬,高耸与平宽的互补。尤其是昆明湖北岸沿湖的汉白玉石栏杆和金碧辉煌的长廊建筑,使山与水有了一个最富诗意、最具园林美的线条。然后从白玉栏杆到彩绘长廊、到气势宏伟的排云殿,再到高耸入云的佛香阁,层层升高,形成了山与水的自然连接,自然谐和。你如果以佛香阁、排云殿为中心,向南展望,则可以俯瞰万象,再沿昆明湖东西两岸环视,则如展开双臂,拥有一切。这些设施自然是体现了封建帝王的审美观念,但难得的是处理得自然天成,不显做作。特别是造园者善于用线,湖南端的十七孔桥一线和湖西边的月形拱桥一线,使你感到湖外有湖,水外有水,使原本一片平波、一览无余的水面,顿分内外,有里外湖之别,使人顿生有余不尽之意。尤其是巧妙地利用远处西山起伏的群峰,近处玉泉山高峰和玉峰塔的瘦影,使游人恍然如在烟峦重叠之中。眼前所见,似乎只是大好园林的近景一隅。

  颐和园最美之时,是在夕阳衔山,游人散尽,或者朝暾初上,湖上雾气迷蒙,游人未到之时,这时满园朝晖夕烟,静妙无极。此时你如能坐对湖山,独领清景,你会觉得你与大自然融和一体,得无上妙谛。我有幸于1963年到1964年,在颐和园佛香阁西侧的“云松巢”住了一年,天天居高俯视,每到夕阳西下,就与同伴们一起在湖畔散步,有时就在长廊里徜徉。

  颐和园的长廊是一个独特的景观,从园林的全局来看,它是山与水的一条纽带,一条界线,一种巧妙自然的装饰。从它自身的建筑来说,它是一组地地道道的独特景观,是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是园林设计家的一次惊人之笔。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752米,共273间。1990年,它作为世界最长的画廊,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外国人又称它为“千柱廊”。长廊共绘有大小彩画1.4万幅,其中包括540幅乾隆时期的西湖风景古建画和数千幅山水、花鸟、博古画,特别是数百幅历史人物故事的彩画,最受人关注。我住在颐和园的时候,几乎天天要走长廊,天天要看到这些彩画,有时在长廊里小憩,对那些举目即见的人物故事画,也有意无意地琢磨过,只觉得画笔极好,不愧为皇家园林,但它究竟是画的什么历史人物故事,又是谁画的,是什么时候画的,一概没有深究,只是随意观赏、赏心悦目而已。后来知道,关于这些故事画,也出过几种书,但既不完备,考证人物故事也不确切,甚至张冠李戴,以讹传讹。作为一座世界古典名园,对于它的文化内涵,不仅应该详尽地解释,而且更应该准确地解释。

  那么,由谁来做这件既枯燥无味而又难度很高的事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偏偏就有这样一个有心人,他就是易明。他就住在颐和园附近,与名园结邻。他从小就在颐和园玩,长廊就是他的游玩之地,是他的儿童乐园,而且他从小就爱琢磨,尤其爱琢磨长廊里的历史人物故事。这样一种历史文化情结,促使他认真读书,提高文化修养和研究水平,他除从书本里寻找这些历史人物故事的情节外,还访问了颐和园的老园工,长期搜集清末以来的人物故事画画集,用来与画廊的故事画相印证,他从1990年起,花了16年的工夫,终于把画廊的历史人物故事画认真考证确切了,他纠正了以往不少幅误解的画面,使人们得到准确的认识,他还把历史故事按历史的时代作了系列化的编排,使读者在阅读中更加深历史的概念,他把同一题材的不同画面也编集在一起,使读者易于检读。

  不仅如此,他还考查出了一批临摹清末着名画家的作品,例如其中有临任伯年、任薰、任预、钱慧安、潘振镛、吴有如等名家的作品,由此可见,画廊上的这一大批作品,都不是等闲之作。这一发现,也解决了我当年的一个疑团。当时我常在画廊观看这些作品的时候,就曾产生过一个想法,觉得这批画出笔都很不俗,现在才明白,其中有着名画家的作品。那么与这些着名画家的临本配合在一起的其他画作,自然也必是出自高水平的画工了,甚至或许还有其他着名画家的作品,因为年代久远,画面剥落,他们的名字也因之不易查考了。总之整个画廊画作的水平,都比较高雅而统一,这也显得皇家园林的文化内涵毕竟是处处高人一头的。

  易明对谐趣园也作了认真的研究,这也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谐趣园是仿照我家乡无锡的名园“寄畅园”修建的。“寄畅园”原名“秦园”,因其主人姓秦。我青年时期,常到“寄畅园”去玩,当时还保留着始建时的风貌,也就是康熙乾隆时的风貌。“寄畅园”面积极小,临街开门,门极平常,一进门就是屏风,挡住了视线,屏风左右是游廊,一进游廊,就可以看到屏风后的大池塘,右侧游廊可通平铺池面的曲折平板石桥,可达对面的假山和八音涧,更奇的是从池塘对岸横卧过来一棵千年老树,斜卧半池(古树于数十年前已枯死,现在新植已非旧貌),池的对岸便是假山,即古树根部所在,更前便是八音涧等景点。而多种古木,树影婆娑,掩映于假山和池塘之间,假山后面稍远处是横蔽半空的遥峰叠翠,惠山头茅峰远影,给人以此园无尽的感觉。这种即小见大、借景补景的手法,是园林艺术中的大手笔。颐和园的谐趣园,虽是仿照“秦园”,但建筑匠师也是高手,因为那棵横卧池上的千年古树是无法模仿的,而后面的遥峰叠翠也是无从搬移的。所以匠师既从小、巧、趣上着笔,又饰以江南民间彩画,使此园自具别趣,成为园中之园。

  颐和园是世界仅存的皇家园林之一,其建筑艺术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是极为丰富的,而长廊彩画是此园的重要文化内涵,现在得到易明先生的精心研究和阐述,更得到中国旅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精心印制,则这部长廊画册与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的辉煌建筑,自将相互辉映,使这座古典园林大放异彩!


网载 2015-06-01 23:05:21

[新一篇] 頤和園長廊彩繪故事(圖文)

[舊一篇] 音樂、電影、游戲、安全……中國互聯網產品的免費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