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看见的美斯乐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不知道这算不算历史,不合就3吧,这个我不会重发的)

截取于本人日志,为编辑洁版


1、

这是一个奇异的小镇,名叫美斯乐。虽然是泰国的小镇,但里面的居民却几乎100%都可以说国语,这背后,有着一段让人感慨的历史。一支流落异域的孤军为生存而付出汗、血、命的真实的事。


2、

西元1941年,民国30年。国府领导的抗日战争陷入困境,国内生产能力薄弱,基本所有军用物资均需进口,而沿海地区全部失守,法属印度支那(越南)也被日军控制,海外物资唯有通过缅甸港口登陆然后北运昆明,而日军亦已染指缅甸。在此背景下,国军十万精锐入缅作战,此远征军最高司令为史迪威,但实际指挥为杜聿明,麾下计有孙立人的新38师、戴安澜200师及廖耀湘、黄伯韬两支摩托化师等。但由于技术原因、高层指挥混乱权力不清和指挥能力问题,被日56师团绕道八莫截断归国之路。十万大军只得孙立人部在史迪威的命令下辎重不失向西退入印度蓝姆枷,其余部队在杜聿明率领下北归,但归国之路要塞已失,高黎贡山高不可越,归国谈何容易,200师少将师长戴安澜更在归国途中殉职(200师返回云南腾冲时,国人夹道迎灵,蒋公题字,毛亦发来唁电,后灵柩暂厝广西全州)。杜聿明则在蒋先生的直接命令下带领残军西入印度,而一部分军队则在李弥(?)的带领下,历经一年,在原始丛林中一直向北走到了高黎贡山的尽头,从云南西北端与西藏的交界处(察瓦龙-丙中洛)返回国内。第一次远征,十万国军,有六万永远地留在了缅甸的原始森林里。他们是我们的先辈,他们的牺牲,我们不可以忘记。

以上根据记忆所列,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查查资料。邓贤先生也写过一部报告文学名字叫《大国之魂》,十多年前看的了

但另有一小部分军队溃散后,流落到了缅甸东北部山林,与当地原始的民族通婚,安定了下来。也许是他们和平地带来了更为先进的文明,当地居民对他们印象不错。


美斯乐全景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先到这里吧,48小时内不3的话偶再继续

一把上完被3就太亏了


5、

回望美斯乐

 

事实上,如果以一个完全中立的态度来看,我以为孤军是不占任何道义的,虽然他们的经历悲壮而让人感叹。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泰国允许孤军暂留一年,是泰王的宽容;而缅甸不允许孤军立足,也完全可以理解:无论如何未经允许武装进入他国就是侵略,缅政府雇佣印军及黄俄作战那是他们的自由-----如果当时的缅政府为国际承认的话

而且,作为孤军的生存与繁衍,中间的问题我相信绝对不是可以和平解决的---在一个原始的、长久以来保持人口平衡的社会里,突然闯入一群武装人员,多数为男人,那么那些没有武装的当地男丁怎么办?他们怎么娶亲生子?本地的女人就那么多而已。即便不以火器只以身体的强健论,当地的民族也明显的比镇里面的人身材矮小很多,非常明显。当然有部分云南逃缅的女子,但那毕竟是极少的吧?这繁衍的背后,可以想象当中的血腥。

另一方面,在美斯乐当地可以看见汉族在山中间,其他民族在山顶的典型的弱肉强食的现象。其他民族真的就那么喜欢呆在贫瘠的山顶?讲点别的!如果认为中间没有武力的因素的话,请去检查IQ是否为负

值得高兴的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年代,大家终于能够和平相处,大家都是泰王国公民,不论民族、身材高矮,都可以接受9年的义务教育(根据我与那位先生的聊天,在泰国是完全实行了义务教育,不需要交学费、课本费等,中午学校管午饭,学生只需要交校服的费用。但上中文学校需要另交费用。全泰如此,不分民族与地域),这点上看,我们的差距是不是太远?店东说他看好VN在20年可以赶上泰国,因为泰国人太懒散而VN人勤劳,不过,我以为以VN的教育现状,这不过是梦话而已,人是有思想才是人的,没有经过教育的人,即便再多、再勤劳,说的难听点,不过与猪牛无异。

现在的美斯乐,也已经逐渐走向泰国化:当年有的实物展览馆,已经变成了“泰国义民文史馆”,里面只图片而已;段将军墓,其山门已经没有明显的标志只剩框架,上山的路也是失修的样子;当年最正宗的兴华学校,现在也退而居其次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现在的居民,也绝大多数拥有了泰国国籍。这种种迹象,我以为都是去中国化、化解遗民胸中块垒而逐渐归化的柔性做法,以泰国的立场和遗民的本身需要来看,完全可以理解的,遗民们不可能只呆在那个山窝里,泰国人就要能在泰国发展,语言不通是根本不可能的。我想,不论他们说的是什么语言,是什么国籍,既然他们曾经和我们有一样的血液、一样的信仰、一样的文化,而现在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也能生活的好,那么,就让我们祝福他们吧,毕竟,是我们的一支。

结束


4、

第二次大撤军之后,第3、5军未撤而受缅、共追击,在5军段希文、3军李文焕的带领下,两军先后撤入到泰北山区。5军偶然发现一个小小的山中平原,于是决定不在行军,死也死在这里了!便为此地取名为“美斯乐”,按泰语的发音,“美”,是“村子”的意思;“斯乐”,我猜的没错的话,其意思应该源于“斯是乐土”(后来问了当地人,确实是中文的地名在前,而MEA SA LONG的名字是从中文发音翻成泰文而成)。3军随5军之后,在一个叫“塘窝”的地方驻下。此孤旅说是两个军,其实不过4000人而已,不到一个正规团的编制。因国府断绝补给,军费来源便成了最大的问题。孤军军费陷入困境。是年,为西元1961,民国50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军费来源既断,孤军不得不另想办法。在这缅、泰、老三国均鞭长莫及的山区里,近百年来由英国殖民者引入的邪恶之花---罂粟盛开,鸦片成为这一地区的主要产品,鸦片外运往往遭到地方土匪的劫持。于是有了华人商队找到孤军护商,受过专业军事训练的孤军军人自然不是地方土匪可以相比的。从次,护商和种植鸦片成了孤军的主要军费来源。

泰王感于国府未究二战时附日之过,颇为感恩,此前93师(即国军第26军93师278团残部,今日孤军之统称)国军之补给均通过泰国运输。这时93师落难泰北,泰军跃跃欲试企望将此孤军消灭,但泰王感恩于前,亲自劝阻泰军将领,且容孤军暂留1年,使得孤军有了喘息之机会。泰王此举,看似与人方便,却也在将来方便了自己,所谓世事难料也。

但孤军在一年之后依然没有去意,反在当地开荒垦种有长期住下来的意思,于是在民意的压力下泰军北上进剿。不过,几次交手下来,孤军胜多负少,泰军无可奈何,也就睁眼闭眼了。不过中间也有几次达成协议,孤军解除武装作为普通难民居留,但在金三角这个武力说话的地方,解除武装与自杀无异,所以武器始终未有完全交出,交一部分就再买来一部分,呵呵。

西元1960年代,世界革命形式是风起云涌,尤以东亚为甚。缅共、老共、越共、尼共、马共等背后皆有黄俄身影,泰王国亦不能外,北部山区有黄俄支持的苗共及越共支持的泰共活跃。极盛之时,曾暗杀泰北清莱省省长等7高官,泰军屡剿无效头痛无比。在此背景下,泰国想出了以孤军治共军的招数。孤军异域,这时,是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西元1970年,孤军已经断绝军费约8年之久,虽有护商甚至自己种植鸦片的经济来源,但始终不足以完全支持部队的需求。泰王国此时提出供给军需物资,换孤军剿灭泰共。这是孤军不得不答应的条件。

于是,主要在段希文将军的领导下,前后经历10余年,孤军大规模出击7次,配以泰国军队,终于在西元1979年春,将非法武装完全逐出泰国。奠定今日泰北发展之基础。期间,孤军与泰王国政府达成协议:以孤军将士的命,换取泰国公民权!

 

 

剿匪完成,结果是:死者眷属获得泰王国公民权;伤者由本人获得泰王国公民权;出战而未伤者,获得泰王国居留权;其余获得难民身份。难民身份,是不可以在泰国正常工作的,甚至行动范围都被限制在美斯乐的山头之上,不许下山到其他省份。今日美斯乐山下的检查站,我估计便是当时的检查难民的关口。

时至今日,CP国家与自由世界的差距,已经水落石出不须再行辩论孰优孰劣的问题,看看泰东的柬埔寨、老挝、VN就可以知道。回看当年泰共猖獗之时,不禁感叹:泰国,真的很侥幸!没有泰王的宽容,难有孤军栖身之地;而没有孤军,泰王室能否延续到今日?泰鼎谁属,恐在未定之天。所谓与人方便,就是自己方便啊。

正是感于孤军在剿匪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段希文将军去世后,遗体覆盖泰王国国旗,总理差猜出席葬礼。不过,他却是个中国的将军。



国府虽然声称“与我无关”,但在非军事方面确实给孤军不小的帮助。中华台北救助总会应该是民间的机构,但应该是有部分的政府拨款的。大约西元1970年代,孤军的孩子已经是求学的年龄,但当地的学校只能办到初中是水准而已,于是在有段时间里,所有的小孩初中毕业后全部到台湾继续学习,学习好的便考上大学然后留下来工作等等。其实我估计到台湾的小孩绝大部分都会留在台湾工作,因为美斯乐真的很苦,不可能和台湾比的。

柏扬曾经写过《异域》一书,后根据此书拍过同名电影,在台湾引起轰动,使这里的情况得到社会上广泛的支持,并有 送爱到泰北 的行动。书我在网上找到了,店东也借我一本。初看一下,写的比较煽情的样子,难怪当时这书获奖的时候不好分是小说或者是报告文学类。



基本上,者就是美斯乐的故事了。

美斯乐

爬到公路的最高点。这面是西,在山那边的5KM处就是缅甸了,我六万英烈埋骨所在,不应该也不可以忘记他们。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都是抗战时的英雄部队啊!

感伤!有家国而不能回,流落异域并终老于斯的同胞!

同胞相残,政客之过也!军人何辜?


3、

西元1949年,民国38年。驻滇国军第8军和第26军准备在云南与共军决战。不料12月9日省主席卢汉变节扣押李弥、余程万二军长,二军猛攻昆明。强攻之下卢汉被迫放人直飞台湾,不想余程万旋即令26军撤退,部分部队经缅甸、老挝、越南退入薛岳防守之海南岛,(不知道薛岳是谁?看看《一寸河山一寸血》吧)但278团落在缅甸。第8军因170师师长投降致元江溃败,仅709团李国辉部突围而出逃往缅甸东部,偶与278团会合。此时总人数大约1500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3232846_1.html/ ]

 

如前所述,缅东当地居民对中国人颇具好感,部队遂略得喘息,且终于修好电台与民国政府取得联系。而刚刚独立2年的缅甸政府知道这支部队的存在之后,决定出兵围剿,但毕竟成军不久,虽占尽人数、武器的优势,却不是国军对手,国军凭武力在缅甸站稳了脚跟。李弥亦返回部队成为最高领导。

西元1951年春,经整军训练壮大后,李弥领数千人返攻云南,占领4县,但终因兵员不足,在共军3个师的攻击下又退入缅甸。再经整训壮大,西元1953年9月,正欲返攻时又遭缅军攻击,于是与缅军再次鏖战萨尔温江,又获大胜(此役颇有蹊跷之处,据说杀声正酣时曾有几个大鼻子携通信设备空降孤军阵地,呼叫出数架没有任何徽记飞机猛轰敌军阵地,是否属实已不可考)。

此后在曼谷李弥答记者时口出狂言“做云南王不好说,做缅甸王是易如反掌”,此言一出舆论大话哗。缅甸部队失利已是无颜,能更受此羞辱?于是上告联合国,遂有中美缅泰四国会议决定撤军,此为第一次撤军。

剩余部队经吸收各方人员,此军队又得壮大,编为第1~5军。西元1960年前后,共军缅之要求举兵入缅攻击国军,两面夹击之下,国军失利退入老挝泰国等地。缅再次向联合国控告,于是有了第2次撤军,约5000人(含家属)从泰国清迈撤出。但是,第5军和第3军却未撤,其原因基本上是有两种说法:一说经历多年之后,不少将士已经与当地居民成家不原离去,且首次撤军人员在台均被降级使用;另一说则是郑介民传老蒋口瑜“忍辱负重,苦撑待变”,只是口瑜而已,全不留丝毫文字,绝不可考。

对未撤之军队,国府明告天下:与我无关。于是,这支部队完全没有了补给,也不再是军队了----军队是为国家服务的,他们没有了国家,自然也就没有了服务对象。这时的他们,只能称之为“武装力量”,成了真正的孤军。

他们大多是云南逃缅的人员,他们是中国人。

 


铁血社区/意馈反见 2015-05-25 23:02:37

[新一篇] 金三角美斯樂游記

[舊一篇] 金三角,那支沒有祖國的軍隊什么時候回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