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想症引导人民——智能手机·《金钱的力量》·资本主义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想症引导人民

——智能手机·《金钱的力量》·资本主义

文/空语因明

0】《偏执》,这是个莫名所以的影片名字,它过于心理学化,过于神经质,以至于和该影片的内容似乎并不相宜。与影片名字的莫名所以相比,该影片的大致情节还是相当清晰的:两家信息技术公司围绕着创新的智能手机技术展开商业间谍与反商业间谍的活动。智能手机引导了该影片剧情的发展,这是目的因。剧情所演活动的动力因是争夺利益,不论是两家智能手机公司还是被派出充当商业间谍的男主角,都是被金钱的力量引导着。《金钱的力量》对于该影片而言倒是个符合的名称,比“偏执”或“妄想症”更容易领会。从内容上看,片名“偏执”包括的含义的就是以上两者:智能手机和金钱的力量。而它们之所以成为偏执的,根植于它们的社会背景,也就是资本主义制度,这是形式因。因此,通过这样的逻辑分析,该影片的名字“偏执”并非那么莫名所以,它演绎的正是“偏执”或“妄想症”引导人民的故事,这种偏执分为三方面:智能手机,金钱的力量,资本主义。

【智能手机引导人民】

1】从题材上看,《偏执》(<Paranoia>)是一个应景的商业间谍片,该影片让智能手机技术成为商业间谍活动的目标,它所涉及的商业领域是充斥在现时代中的信息技术行业或智能手机行业。在这个数据大生产和复制为王的时代,信息技术行业容易发生模仿,这尤其指那些倾向通过模仿占领利益者,但又拒绝模仿,这尤其指那些试图通过研发创新获得高额利润者。模仿与创新之间的矛盾左右着信息技术或智能手机公司的发展。摆在这些存在者面前的问题不再是“to be or not to be”,而成了“to copy or not to copy”。为了生存下去,模仿与创新都成为信息技术公司必不可少的策略。一个技术创新的想法,某些时候比不上一次大胆的模仿,或者说窃取技术。

2】模仿或复制,正是智能手机的强大生命力所在。智能手机近似疯狂地被复制,不断复制的结果是它们网住了生活。智能手机行业从低端到中端再到高端,展开着阶梯状的存在方式。智能手机恰如新物种侵入到没有天敌的生态系统中那样,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甚至主导着生活方式。智能手机需要得到人们生活生态的接纳。智能手机的广告暗示给人们,让人们见识它的力量,使人们意味拥有了智能手机,也就拥有了它的力量。广告总是容易使消费者忘乎所以。当人们相信了智能手机广告传达的观念,他们也就乐意让智能手机殖民到他们本已脆弱的生活生态中。人们乐意关注智能手机,有些人还将拥有紧跟潮流的智能手机当做他们存在感的保证。就这样,智能手机成功地让它们的复制能力植根在生活中,占据生活方式。

3】智能手机在促进信息交流的同时,也垄断了信息,将依赖信息的人们禁锢其中。解放和奴役如此辩证地统一着:智能手机是信息的解放者,同时,它也是信息的奴役者。当存在者单纯地向往自由,放弃对信息的主导,远离思想的劳作,将信息和思想交给一个叫做智能手机的客观之物时,存在者也就成为智能手机的奴隶。智能手机成为被膜拜者,它之完美地不可或缺,成为“神器”。 智能手机带来了人类解放的新教义,那些奉智能手机为新神的人们,组成新的教徒:低头族(Smartphone Addicts),基本教义应该就是,“智能手机引导人民”。

4】智能手机是资本主义信息技术时代之妄想症的物质承载者。在这个智能手机引导人民的时代,当人们发现智能手机可能侵蚀生活意义的时候,那些仍然试图扞卫生活意义的人追问着,“To Smartphone or Not to Smartphone,that is a question!”大概,这一追问仍将继续回响着。知性的人应该明白,虽然“智能手机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未加审视的智能手机是不值得拥有的”。 

 

【金钱的力量引导人民】

5】《偏执》不是一个颂扬信息技术创新或智能手机创新的影片,它不是在宣扬某个信息技术公司的创新文化(比如《实习大叔》),它也不是在宣传某位智能手机创新人物的人格魅力(比如《乔布斯》),相反,这里得到强调的不是技术创新,而是窃取技术或商业间谍活动;得到侧重展现的不是信息技术社会的商业繁荣,而是在信息技术社会中仍然延续着的人性的阴暗面:贪婪,互相谋害,利益纷争…这些都是金钱的力量在主导着。

6】讲到技术模仿或窃取技术,该影片中是这样说的,“毕加索说过,好的艺术家是复制而来的,伟大的艺术家是偷窃而成的”(或:A good artist borrows, a great artist steals.),“世界上没有什么原创的,我们都是窃取别人的灵感”。据说乔布斯引用过毕加索的那句话,一些信息技术公司的事业也在不断诠释着那句话。毕加索的那个论断表明,原创其实只是传说或神话,它的真正内容是模仿与掩盖。这可以作为某些信息技术公司的生存哲学。中国的某些信息技术公司就是通过复制,模仿,“窃取”,一步步地成为信息产业巨头。它们已经占领了中国人的信息生活。大概在商业的观念里,利益总是先于道德的。这大概也没有多少需要指责的,否则将可能使人陷入虚伪的境地。作为消费者,他们享用的正是那些模仿或窃取来的信息技术产品。

7】当然,在资本主义的语境中,不论是物质意义上的窃取,技术意义上的窃取,还是情感意义上的窃取,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当信息技术或智能手机行业发生盗版或者窃取等不道德行为的时候,利益所涉公司所寻求的是金钱补偿。如果不涉及私利,道德责备是非常虚弱的。消费者也并非那么具有道德观念,如果不危害到他们的私利,他们几乎不会在乎什么道德困境。道德判断是空洞的,只有金钱才具有力量。

8】解放与奴役仍然如此辩证地统一着:金钱是身物的解放者,金钱也是身物的奴役者。在影片《偏执》中,决定角色情节发展的是金钱的力量,几乎没有什么道德原则在左右着角色的选择和判断。该影片的男主角是一个信息技术工作者,他喜欢搞智能手机,可能他内心中有事业志向,但并没有在行为中表现出来。他虽然抱怨资本主义的分配制度,但并没有转化成什么道德原则。即使当他得知父亲的医疗保险将被撤销的时候,他也没有和智能手机公司的老板决裂,而是期待所在的电信公司老爷能够采纳他的智能手机应用项目,施舍给他一个机会。但他却在被公司老爷嘲讽一番之后,被赶了出去。这时候,本以为他会从道义上找到一个理由,以此对电信公司老爷进行计划周详的报复,就像《尽情游戏》或《幸运数字斯莱文》之类的,即便像《入侵华尔街》之类的也不错。但他没有。在被公司老爷赶出去之后,他所想到的也只是盗刷公司信用卡里的钱,他想到的只是幼稚地享用金钱的力量。结果就是他被原来的公司老爷发现,被迫充当原来公司的商业间谍,这时候,他看到的仍然是公司老爷应许的金钱回报。……虽然在接近结局时,根据他的协助,两位电信公司老爷被捕,但那更多地是防御式的行为。最后的完满结局也只是他获得了金钱方面的满足。至于影片中的友情与爱情,也表现为金钱的左右。

9】金钱的力量引导人民,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驱动,理所当然也是信息技术时代资本主义的驱动。金钱的力量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谓的自由之源,在它的作用中,产生了各种资本主义的偏执狂症状或妄想症。钱网恢恢,疏而不漏。 

 

【资本主义引导人民】

【马克思主义引导人民】

  10】影片《偏执》展现的情节属于资本主义制度偏执或妄想症的表现。该影片并没有像许多时代之中的影片那样粉饰当代的繁华,粉饰资本主义的美好,它展现了资本家或公司老爷的狡诈,贪婪与偏执。“当工人们被最低阶级的薪水所束缚的时候,公司老爷们却过着奢侈的生活”。该影片也通过男主角的话语表达出资本家占据高额利润,并且罔顾道德地追逐利益的状况。这些是资本主义偏执或矛盾的表现。但是整个影片的马克思主义领悟并不高,它并没有将“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揭示出来。男主角只是像抱怨似的表达着对资本主义的不满,却没有将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提高到阶级意识的高度。男主角的观念和行为表明,资产阶级或技术工作者的观念仍然被资本主义金钱的力量软化着,他们也像资本家那样追逐金钱或利益,他们没有意识到反资本主义革命的重要性。

  11】智能手机对人们的奴役,金钱力量对人们的奴役,都是资本主义偏执的结果。要克服这种偏执,就要摆脱资本主义的引导,让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引导人民!马克思主义早已经意识到,资本主义必然导致国民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烘托出市场繁荣的假象,资本家被利益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总之,资本主义在本质上就是偏执的,马克思主义可以科学地治愈这种偏执的症状。

  12】从理想上来看,确实应该让共产主义引导人民。然而,现实是另一番景象。大概不能苛责影片《偏执》中男主角的阶级意识水平低,因为他所面对的世界是资本主义压倒性胜利的世界。社会主义的领头者苏维埃联盟已经解体呜呼,少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已经修正主义化了,可能仍然纯正的社会主义被限制在小范围的北高丽国内,而那里的领导者也只是忙于建设他们的“社会主义仙境”,无暇左顾右盼……整个世界已经笼罩在资本主义妄想症的阴云之下,怎能不让向往解放的人们为之郁闷。

  13】虽然资本主义的阴云密布世界,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产主义的星星挂满天,将仍然闪烁在人民心中,引导人民。

 

【结语】

00】有人说,这部影片是华而不实,单调乏味的惊悚片,看它就像看别人发短信一样激动人心。于是,我觉得,写一篇关于它的长消息,大概也会相当激动人心。


空语因明 2014-07-01 16:11:02

[新一篇] 民國地契阻攔翻建祖宅

[舊一篇] 微軟必應小冰真心不錯,我給100個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