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遭受百年屈辱的真正原因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中国遭受百年屈辱的真正原因

很多人一谈起中国人近代的百年屈辱,就会说什麽闭关自守啦,落後就要挨打啦,科技落後啦等等,甚至说中国的文明落後了,文明衰退了等等,但笔者觉得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就明清时代的中国真实情况来看,中国也没有那样的闭关自守。明代的中国,不仅有前期的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显示了中国的远海力量和技术,明代中後期,仍然与世界有着非常广泛的来往,所谓闭关自守,仅仅是在一个非常短暂的时期,而且主要原因还是为了防海盗和倭寇,然後仍然是对外开放式的,包括隆庆朝和万历朝,包括明代着名的货币之战。明代的货币之战,完全是世界意义范围内的大格局。中国明代货币的白银化,影响了东亚的日本和东南亚诸国,甚至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还有南美洲的采矿业,也就是中国的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发展已经影响到了全世界,中国的金融和贸易已经进入了全世界,这如何还可以说是什麽闭关自守呢?

清代的中国,无论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都很发达,包括山西银行票业的蓬勃发展,钱庄票号的全国联网,都跟中国内陆的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发达有非常大的关系。尤其是传统的西向和南方的丝绸之路和通过蒙古俄国的北方国际贸易,都是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保持着与世界的接触。包括中国的朝廷,那个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其中有很宏大的西洋建筑群落,就是现在说的圆明园大水法那个地方,可见,从康熙朝到乾隆朝,那个时候无论朝廷还是地方,都对西方有相当的了解和借鉴。

因此,中国近代百年的巨变,不是因为明清时代的闭关自守,也不是因为贸易不发达,甚至也不全在科技的问题,明代中国军事上的火炮火枪技术,是非常发达的,那场长达七年的中日朝鲜半岛之战,日军那个时候已经引进了葡萄牙的火枪,中国自己的火枪技术与当时最先进的葡萄牙火枪技术基本持平,而中国的火炮技术,还略强於日军。清代因为太强调和迷信蒙古骑兵的作用,对火器运用方面有些不重视。但这都不是大的方面。因为,即使到了鸦片战争的时候,英军的火枪也不怎样的先进,大概几分钟才能打一发子弹,有这样长的时间,清军即便是用大刀长矛也可以与其一拼而不会落下风。何况中国人在自己的地盘,还有人数方面的绝对优势。

那麽,造成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真正原因是什麽呢?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在11,12世纪以来,也就是在中世纪开始瓦解之後,进入到了一个西方的战国时代,而这个战国时代一直持续下来,延续了近500年的时间,西方尤其是西欧各国彼此之间的战争,越打越残酷,越打越大,而且,这样的战争,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等都紧密的绑到了一起,原因是战争的残酷性和你死我活性。西方的国家也由此变得兽性大发,战争已经完全脱离了中世纪那种贵族的传统,而彻底的平民化了,人民化了,也巨型化了。在欧洲中世纪的时代,打仗是贵族的特权,平民是没有资格参加战斗的,而且贵族之间的战斗,也不以消灭对方为目的,而是以荣誉为核心的“文明战争”方式,有时候,俘虏了敌人或王,都可以用钱赎回去。可是到了近代,这种文明战争的方式也已经不存在了,代之以毁灭对方,消灭对方为目的的“野蛮战争”。

当西方从中世纪的田园牧歌,进入到“野蛮战争”的战国时代的时候,中国还徜徉在那个天下主义的,蛮夷之辨的,以损己利人为特点的东亚朝贡体系之中。其国际关系,已经不是中国战国时代的合纵连横的时代,而是朝贡关系,中国的战争也没有古代战国时代那样的残酷。

中国在2000年前,也是经历过中国那个残酷的战国时代的,但在秦国一统天下以後,汉代往下,中国就形成了另外一套制度和文明体系,并且持续了2000年。这个体系在唐代以後,还创造性的形成了以科举为核心的官僚体系。这个制度的表现是,有限的皇权,加上官僚制度,再加上地方自治,形成了一个大一统的松散的政治体系和文明体系,其核心的价值是超越皇权的统合万方的儒家文化。

也就是说,当中国人已经远离残酷的战国时代2000年以後,西方的国家也已经处在西方的战国时代达500多年了,已经形成了一套可以动员全体国民,动员全部国家经济,国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方式,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科技人力,都可以在一瞬间统合起来,动员起来,其目的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为了活着,战争也非常的残酷,越打越大。如英法百年战争,普鲁士的崛起战争,几次的普法战争,拿破仑战争,法俄战争,其战争的规模和残酷性,你死我活性都相当於中国的战国时代。而中国对於这一套,已经远离了2000年了,根本不适应了。

因为在秦汉以来,中国就形成了非常巨大的国家,因此,中国那个时候基本不需要广泛的动员,仅仅搞一点的军事和保持一点的兵力,就可以应付外敌,包括汉武帝时代对付最凶恶的敌人匈奴人,也并不需要全国动员,只是在边境上的北方进行一定的动员就可以应付过去了,就可以压垮匈奴人了。汉武帝只要在北方各省宣布都要养马,结果汉军就可以形成庞大的骑兵部队,一次上十万匹马,去远距离奔袭匈奴人的老巢,而取得胜利。

後代中国朝代的更替,大多是内部的原因。中国只要建立一个庞大的新王朝,统一的王朝,甚至仍然是地方自主自治的松散的王朝,也可以轻易应付外敌,因为中国实在是太巨大了。

但是,到了1840年以後,形势变了。西方人经过了近500年战国争霸,其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其合纵连横的手段已经非常的成熟了,并形成了以条约体系为代表的新的国际关系。而中国这个时候,还是处在东亚的朝贡体系的国际关系格局之中。并且对西方国家的动员能力和外交手段不太了解,甚至轻视,原因是没有真正的较量过。清军大概只与俄国人打过,也没有觉得俄国人如何的强大。乾隆皇帝在看到外国传教士带来的世界地图的时候,发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西方国家普遍距离中国非常的遥远,另外就是中国的版图在世界地图上仍然是非常的巨大,而那个英国仅仅是那麽一点点,乾隆皇帝如何会看得起英国人呢?这麽个蕞尔小国,如何可以同中央帝国比拼呢?无论版图人口财富,英国都不值得中国人忧虑。中国的这种骄傲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即使在1840年的时候,中国的GDP总量还是英国的9倍。人口版图就更不用说了。

但问题是,西方的经济和贸易,後面跟着的是舰队和大炮,东印度公司,後面是英国政府的全力支持,还有炮舰和私人军队的保护和开路,西方国家因为已经进行了500年的征战,国家民族,经济军事外交利益都是一体化的,整合和动员的能力非常的强。甚至股票市场都是与军事和战争整合在一起的,是全民利益均沾的。而在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能动员的力量,也就是能摆到一线战场上的军队,仅仅是不到10万人,要对抗英军或英法联军的2万人的军队。一个将近四亿人口的帝国,其军队在短时期的动员能力仅仅是十万人,很可怜呀。而且,这十万人,无论装备还是战争经验,训练水平都非常的差。有的时候就是一触即溃,一哄而散。无论勇气胆量和实战经验,都远逊於英军和法军。这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问题,其战术勇气都不行。因为中国已经离开战国时代太久远了。想像一下,满族人当年仅仅以13万人的八旗军,就可以横扫中国的明朝,可见,那个时候中国人是承平日久,太平舒服日子过惯了,都不知道如何的打仗了。

因此,问题的核心是不知道如何打仗,不能有效的动员和组织人民和恢复中国人尚武的精神。中国名为大一统,其实是漏洞百出,极为松散,一盘散沙。这个时候的中国,迫切需要的是组织和动员能力,而且要回到中国战国时代的水平才行。比如秦国当年的组织和军事水平。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六国,原因是运用了法家的办法,也就是商鞅的办法,一个是奖励耕战,凡耕田多的,产粮食多的,给其爵位;凡战场杀敌者,杀一个甲士,就分土地。还有就是保甲制度,连坐制度,将广大的百姓都组织起来,动辄可以动员50万上百万的军队。可是看看清朝,其人口是秦国当年的多少倍?几十倍不止,可是仅仅能动员十万人的军队,太可笑了。这样的组织能力,如何可以打仗和对抗强敌?

毛後来解决的不是武器装备,而是解决了中国人的组织方式和动员能力,还有好战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也就是尚武精神。毛後来的一线军队可以到500万,而且是士气战术经验都非常丰富的军队。中国的总人口还是四亿人,因此毛就可以以劣势武器战胜敌手了,无论日本人还是美国人都可以战而胜之。在毛时代,中国人的组织和动员能力和尚武精神,达到了中国古代战国时代的水平,因此便可以对抗西方的战国世界了。毛的合纵连横的手段,也达到了中国战国时代和西方战国时代的水平。蒋介石时代还不行,抗战扩充军队还靠抓壮丁。由此可见蒋与百姓的隔绝。蒋不能有效的动员和组织民众,但蒋的合纵连横手段也还可以,所以蒋还能保证中国战胜日本。

两次世界大战,西方将全世界都卷入到他们的战国时代中了,中国也被迫卷入。只是,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转型成功,从持续了2000年的那个大一统的松散的国家组织,重新回到中国的战国时代的严密的组织形态,为生存而战,为民族国家的生存而战,这正是中国古代战国时代的精神,也是西方现代战国时代的精神。

因此,中国百年的屈辱,是来自中国以那样一个松散形态的国家与和平心态和天下主义的精神去对抗西方的战国精神,当然不行,但中国人用了百年的时间转型成功,於是中国人就又可以站立起来了。现在的世界,仍然是战国时代,合纵连横,因此中国只要继续保持这种战国精神就可以应付了。只是,中国人的理想不是战国时代,而是天下主义的时代,只是现在的西方文明还停留在战国时代,中国也就被迫与他们周旋,如果中国将来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中国就会重新开始中国的天下主义精神,进而可以引领世界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局面里面。

转载自http://blog.creaders.net/shengleiwu/user_blog_diary.php?did=73106


落基山人 2011-06-12 00:41:43

[新一篇] 從亨廷頓的'我們是誰' 到龍應台的'北大談夢'

[舊一篇] 辛亥革命中的演員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