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仅仅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改变,但却会引起震荡。2月26 日清晨,大批的中国中产阶级在银行外排起了队。在几小时之内,上海有2500个储户开设了新账户来购买一些他们过去无法购买的东西:以硬通货为单位的中国证券。两天之后,证券交易在经过了一星期的震荡后,市场开始逐渐恢复,开始高涨。
这里所说的市场是被叫做“B股”的市场。 它是专门为外国人留出的,但在此之前,它始终不吸引人,而且无资金流动。中国人只被允许在以“元”为单位的“A股”市场内投资,而外国人则不可以。 无论在哪种比率,都是同样的结果。实际上,上海B股的4/5 (以美元为单位)以及深圳B股的3/5(以港元为单位),都由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在海外建立了账户的中国公民所持有。当北京允许百姓在这个星期购买B股时,这只不过是宣布了已是普遍现象的合法化而已。
无论如何, 真正的意义还在于深化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核心。 自从1978年,中国就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虽然证券市场仅仅存在了10年,但现在,它们却在改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问题是,市场仍然是一团糟。这个星期北京的举措只是一系列动作中的第一步。
在北京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描述中,证券市场扮演了两个角色。香港摩根·斯坦利公司的谢(Andy Xie)说,第一种角色就是为中国经济促成“一个大规模的债务证券交易”。中国国内的储蓄是庞大的:它占GDP的40%。 但是这些存款却被国家银行系统以低效率的传统途径所分配。大多数的贷款都流向了国有企业,而至少有1/4的贷款是亏损的。通过开辟证券市场的储蓄,政府希望资本能够更好地被分配。政府希望能通过提高兑换率来给国有企业的几十万下岗员工支付各类津贴——同样也是为了避免社会的动荡。
第二种角色更微妙,但也更广泛和深入。香港德意志银行的经济学家马军说,如果企业改革启动的话,国有企业就需要市场提供的纪律和规则。中国大型国有商业的私有化仍然是被禁止的。政府期望通过向国有企业允诺少数的股份,以此激起公司去提高他们的企业管理水平、操作透明度和竞争力。
因此,中国共产党开始喜欢证券交易。在过去的10年中,超过1000家企业——大多数是国有企业——都拥有了A股,而在今后的10年中,还会有1000家企业加入。证券市场的资本已经从零上升到了GDP的一半。中国的A股市场现在是亚洲第三大市场,仅落后于东京和香港。
但是,对于外国投资者来说,这并没有实际意义。中国的通货在往来账户上是可改变的,但在股本账上却是不可以的。大多数外国人仅仅投资那些H股在香港上市的大陆公司或是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 香港的合法体系和规章制度给了投资者们一些保证。马先生计算了一下,今年大陆公司将会拥有香港市场资本的35%。
眼下中国交易市场的支离破碎否定了它的意义。在今天拥有A、B、H股的公司会有三种完全不同的估价, 并且没有一种是同基础有很大联系的。A股和H股之间的隔阂并不小。
这种畸变造成中国货币证券始终封锁国内储蓄,而海外的储蓄也被阻挡在外。此外,A股公司仅仅只有一小部分股票可供交易。 大量的资金被投入到极少数的几种股票中。同时,H股开始衰弱下去。
附图
为了让股价集中在一起,中国必须联系起它众多的股票阶层,因此才会有这次的举动。这样的举措被看作是最终结合H股和A股的第一步。分析家认为,当这一切完成之后,中国将拥有世界第四大证券市场,位于美国、日本和英国之后。
彻底完成这样的结合是不可能的,除非中国让人民币变得可兑换。即便是这样,发展还是可能的。北京正在研究台湾允许外国资金进入市场、而又无需要改变现实的做法。台湾允许外国人申请购买地方通货和股票的许可证。通过这种办法,台北可以部分控制资金流通,以及限制外国人在地方公司里的股份。台湾人设计这个方法是为了防止大陆干预岛内经济,而大陆正想套用这个方法。
同时,中国还有别的主意来使证券市场成型,即使时间还不确定。管理者说,他们会将那些在3年运作中亏本的公司除名, 以此来去掉市场的糟粕。他们同样打算设立一种定额分配制度来决定上市公司的排序。同时,还有计划来安排外资联合投资,使深圳和上海的股市更为透明。最近,一个留给更多创业公司的“第二版股市”即将在深圳施行。已经有1500多家公司提出了申请。
从需求来看,变化也是势在必行的。今天,A 股市场取决于一般无知的——同时也是无力的——零星投资者。管理者将会给他们机会来买进专业人士经营的可换成现款的股票。 当中国在今年晚些时候加入WTO后,外国基金的管理者将被允许在这个行业中竞争。如果大多数承诺的证券市场改革都实现的话,他们可能会更向往进入这一市场。
原载英国《经济学家》周刊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4~5F63投资与证券20012001初习 作者:国外社会科学文摘4~5F63投资与证券20012001
网载 2013-09-10 21: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