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对外贸易的两重性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引 言
  运用马克思商品两因素的原理进行分析,外贸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其自然属性是由使用价值的运动决定的;而社会属性则是由价值的运动决定的。使用价值的运动能增加效用,价值的运动不创造价值并妨碍使用价值效用的发挥,各国应在使用价值的运动、价值的运动和生产专业化方面努力,尽量获取外贸利益〔1〕。以上结论为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两重性研究提供了基础。
      决定外贸两重性的因素
  外贸具有两重性——自然属性(使用价值的运动)和社会属性(价值的运动),这是由再生产决定的。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社会形态再生产的统一,其中物质资料再生产决定了外贸的自然属性,社会形态再生产决定了外贸社会属性。
  任何社会的再生产,都是人们通过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而物质资料的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各社会形态下使用价值的运动都是同质的。再生产包括4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片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它要素”〔2〕。外贸属于交换的范畴,它也是由生产决定的。一国生产的发展决定了外贸的发展,生产的结构决定了外贸的结构,生产的水平决定了外贸的规模,生产的社会化决定了外贸的范围。同时,外贸也受消费和分配的影响。
  各社会形态下价值运动的不同特点,构成了各社会形态下外贸的不同性质。社会主义外贸的性质和资本主义外贸的性质,是由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即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的。
      中国现阶段外贸的性质
  判断一种社会经济的性质的关键是看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支配。就外贸来说,就是看组织外贸商品交换所用的资金(包括本国货币和外汇)、商品资金、固定资产(包括仓库、货场、办公楼等建筑物、运输装卸工具等)归谁所有,由谁支配。
  改革开放前,中国外贸实行的是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完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外贸领域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结构。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也有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以及资本主义性质的外商独资企业和私营企业,还有多种性质的跨国企业。但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外贸企业是主体,其它性质的外贸企业是补充。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外贸性质仍然是社会主义的。因为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无论在自然界或社会中,纯粹的现象是没有的,事物的性质是由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都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关系支配着其它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支配着其它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3〕。这就是说,我们看待一切事物的性质,主要看它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是什么。“不管怎样开放,不管外资进来多少,它占的份额还是很少的,影响不了我们社会主义的公有制”〔4〕。因此,尽管现阶段的中国外贸存在着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仍然影响不了中国外贸的社会主义性质。
      两种性质外贸的本质区别
  要分清社会主义外贸和资本主义外贸的本质区别,最根本的在于弄清由于不同的所有制所决定的不同的经营目的。如果对资本主义国家从总体上加以考察,那么,外贸只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从一般意义上说,买进商品,即进口的目的是为了以后出卖商品,即出口,为卖而买。进口是为了出口,为了使价值增值。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外贸是为了全体人民利益服务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本国的产品,是作为换取外国产品的一种手段。在这里,货币一般来说只是作为一种媒介。出口是为了进口,为买而卖。于是我们看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流通过程(基本公式):一个是G-W-G';一个W-G-W'。前者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价值,后者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使用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外贸和社会主义外贸的本质区别,是两种盈利观的分界线。
  对上述基本公式必须作以下三点说明:第一,基本公式并不等于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简单商品经济运动公式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公式,即货币流通公式和资本流通公式〔5〕。首先,马克思的两个公式是说明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在商品流通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而基本公式是说明资本主义外贸和社会主义外贸的不同目的;其次,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并不是简单商品经济,因为简单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者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集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生产;最后,马克思认为在W-C-W’的流通中,两极都是商品,它们的价值量相等,但是使用价值不同,所以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是这一运动的内容。而在G-W-G'的流通中,两极都是货币,它们没有质的不同,这一过程之所以有内容,只是因为它们有量的不同〔6〕。但在基本公式中,虽然G-W-G'两极都是商品,不但使用价值不同,而且使用价值量也不同,最后获得的使用价值量大于起初的使用价值量,这一使用价值量的增加来源于储存和运输的劳动及生产专业化。第二、基本公式并不是绝对地认为资本主义只讲价值,社会主义只讲使用价值。这两个公式的基础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而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在G-W-G'公式中,资本主义不仅追求价值增值,而且也要重视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7〕。资本主义的外贸只是为了取得价值,才购买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买进后,必须让渡给别人,才能取得价值的增值。如不重视使用价值,换取的使用价值得不到别人的承认,价值的增值就不可能实现。在W-G-W'的公式中,社会主义不仅追求使用价值的增加,而且也重视价值,因为每一种商品作为使用价值,首先是异质的,不能相互比较;作为交换价值,它们却是同质的,仅有量的差别,自然可以互相比较〔8〕。社会主义重视价值,不仅因为价值可以作为衡量使用价值是否增加的手段,而且还由外贸的共性和社会主义企业经营目的两重性所决定。第三、基本公式只是依据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外贸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社会主义外贸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使用价值。这仅指出其根本目的,决非意味着外贸没有其它的目的。
  外贸的利益来源于使用价值的运动,而价值的运动则妨碍了使用价值效益的发挥。在G-W-G'的公式中,资本主义外贸直接追求的是价值,为了价值才不得不重视使用价值,使用价值的运动完全受价值运动的支配;而在W-G-W'的公式中,社会主义外贸直接追求的是使用价值,为了衡量使用价值和其它原因才重视价值,使用价值的运动仅在某种程度上受价值运动的约束。显然,社会主义外贸比资本主义外贸更接近其自然属性——使用价值的运动,仅就这一点就可看出社会主义外贸比资本主义外贸优越。
      社会主义外贸的两重性问题
  外贸两重性问题有两层函义,一是前面研究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是后面将要研究的外贸社会属性中的共性以及社会主义外贸包含着某些资本主义因素问题。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同属商品经济,其外贸呈现出某些共性。具体表现在外贸同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其基本职能是通过进出口活动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即共性。这种共性并不因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它是一种独立的、中介的、专门媒介对外商品流通的进出口活动。外贸经营部门的货币运动公式是:G—W—G'。由于该运动的两个极端都是同质的货币,因此尽管两种外贸的目的不同,但都要求所投入的货币能有所增加。另外、由于价值运动的需要,社会主义外贸和资本主义外贸有着一样的贸易程序,进行同样的贸易谈判,有着同样的贸易条款、贸易合同、履约方式、付款条件、保险条件、运输条件等。以上所述,都是外贸的共性。
  社会主义外贸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又说社会主义外贸包含着某些资本主义因素,是否矛盾呢?不矛盾。因为社会主义外贸也具有某些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特点;以及在现存的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体制中进行活动,必然会包含某些资本主义因素。这些因素表现在:社会主义外贸企业也要追求利润;社会主义外贸也要遵循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外贸的惯例、规定等。这些资本主义因素,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社会主义外贸活动于两个市场,受两类经济规律的制约;外贸活动,一头联系着国内,一头联系着国外。国内的社会主义经济,决定着外贸在国内的活动要受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制约;国外的资本主义经济,决定着外贸在国外的活动同时要受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制约。这样,无疑会使社会主义外贸带有一些资本主义的色彩。第二、社会主义外贸的目的与外贸企业经营目的的差异。社会主义外贸的目的与生产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济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9〕,但社会主义外贸企业的目的却呈现两重性:一方面必须服从整个社会的生产目的,从整体上为全民造福;另一方面又要满足企业自身的特殊需要和特殊利益而进行经营。这是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所有制还有多种形式,社会主义还是一种商品经济,多种形式的外贸企业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在物质利益上还存在差别等原因决定的。正因为社会主义外贸企业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企业自身的特殊需要和特殊利益,所以它和资本主义外贸企业的经营目的就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
      结论
  外贸是客观的经济现象,在外贸活动中采取的贸易方式、发展出口商品生产、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发展劳务合作、设立经济特区、外贸管制手段、国际贸易惯例规则、跨国公司等,都是客观的。它们不存在姓“社”姓“资”的问题,即可以为资本主义外贸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外贸服务,我们应积极地大胆运用。
  在改革开放中,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注意掌握和控制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量和度;同时在外贸活动中,不能尔虞我诈,欺负和剥削发展中国家。
  重视国营外贸企业经营目的的特点,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关系。在外贸体制改革中,必须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外贸经营者的积极性,增强企业活力。
  注释:
  〔1〕参看《试论外贸的两重性及贸易利益的来源》,《国际经贸探索》,1996年第6期。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2页。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9页。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第301页。
  〔5〕参看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68-177页。
  〔6〕参看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71-172页。
  〔7〕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48页。
  〔8〕参看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50页。
  〔9〕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31页。
国际经贸探索广州4~6F52外贸经济、国际贸易廖力平19981998本文分析了决定外贸两重性的因素,认为中国现阶段的外贸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析了社会主义外贸与资本主义外贸的区别,认为社会主义外贸更优越;分析了外贸的共性,认为中国现阶段的外贸也具有某些资本主义因素。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廖力平 作者:国际经贸探索广州4~6F52外贸经济、国际贸易廖力平19981998本文分析了决定外贸两重性的因素,认为中国现阶段的外贸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析了社会主义外贸与资本主义外贸的区别,认为社会主义外贸更优越;分析了外贸的共性,认为中国现阶段的外贸也具有某些资本主义因素。

网载 2013-09-10 22:00:31

[新一篇] 試論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

[舊一篇] 試論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腐敗問題及其對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