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  ——由40年前两篇重要文献谈起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1956年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当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作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以后,世界上出现了以反斯大林为特征的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导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思想混乱、队伍涣散,西方势力乘机兴风作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为了扞卫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伟大成果,正确总结历史经验,回击帝国主义的进攻,解除人们的思想困感,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经过中央政治局集体讨论,我们党于当年4月和12 月先后发表了《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以下简称《一论》)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以下简称《再论》)两篇文章。40年后的今天,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回过头来重读这两篇文献,会使我们思考许多问题,从历史的进程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既要坚信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又要看到这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发生曲折是难以避免的
  重读这两篇文献,我认为最值得认真思考的是《再论》的结束语。据参加执笔写作的吴冷西同志回忆,毛泽东同志对最后的结束语特别满意。它高屋建瓴地论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规律,指明了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历史上英国、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都是经过了多次复辟与反复辟斗争,才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战胜了国王以后,就出现了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接着又发生了1660年的旧王朝复辟。直到1688年,资产阶级政党以政变的方式从荷兰迎来了一个带着荷兰海陆军进入英国的国王,这才使英国的资产阶级专政稳定下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789年爆发到1875年第三共和国成立,经过了86年,中间交织着进步和反动、共和与帝制、革命的恐怖和反革命的恐怖、内战和外战、征服外国和投降外国,尤其动荡不安。这说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作为与以往所有的剥削制度根本不同的崭新的制度,它的产生和发展更不可能是直线的,发生曲折以至严重挫折是难以避免的。在世界范围内,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曲折性。但是,无论斗争多么长期而复杂,人类社会终将按照自己的固有规律去发展,社会主义终将取代资本主义,这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要坚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正如《再论》指出的:“问题是在于未来。我们前面的道路无论还有多少曲折,人类最后总要走到光明的目的地——共产主义,这是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的。”
  在苏联东欧国家政局发生剧变、世界政治地图一大片红色消失的今天,重读这一段话,感到很有现实针对性,有两点应当加以强调。
  第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结论,不是主观地想象出来的,而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存在的矛盾得出来的,是资本主义所产生的那种社会力量发生作用的结果。
  第二,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社会发展规律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合力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趋势,它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才能实现。
  100多年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虽然有许多迂回曲折, 但整个运动的进展仍在继续。短时间的、局部范围的失败,不但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任何有远见的人决不会为此而感到失望和悲观。失败是成功之母。目前局部的失败,正是增加了国际无产阶级的政治经验,从而为将来的伟大成功准备条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暂时的挫折、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时候,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历史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努力为发展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必须正确评价社会主义实践,这是关系党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如何对待社会主义实践,如何对待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重大原则问题。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作的秘密报告,抓住肃反扩大化的错误,无限上纲,甚至无中生有地全盘否定斯大林,实质上起着否定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作用。以赫鲁晓夫的观点作为其思想政治渊源的戈尔巴乔夫,更是把现实社会主义制度攻击为“极权社会主义”,要“根本改造整个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要“炸毁过去的一切”,最后导致苏共解散、苏联解体。
  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都是以斯大林的错误作为突破口来否定和反对社会主义的。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斯大林的错误在他的一生以及在整个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位置;二是斯大林的错误的根源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造成的还是别的什么因素。
  对于前一个问题,《一论》和《再论》详细论述了斯大林的历史功绩和所犯错误,指出:“斯大林尽管在后期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他的一生乃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的一生”。从整个来说,斯大林始终是站在历史潮流前面指导斗争的。的确,斯大林的错误给苏联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但是在斯大林领导的时期,社会主义的苏联还是大大地向前发展了,这正好说明斯大林毕竟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因此,我们在总结斯大林的全部思想和活动时,必须同时看到他的正面和反面、功绩和错误。“如果一定要说什么斯大林主义的话,就只能说,首先它是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主要的一面;其次它包含一些极为严重的、必须彻底纠正的、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错误。”他的错误和他的功绩相比,是居于第二位的。过了40年,在新形势下重读这段话,好象是在直接针对戈尔巴乔夫等人。因为他们正是打着“彻底抛弃斯大林模式”、“彻底粉碎斯大林主义以及新斯大林主义的一切形式”、“告别过去”等口号下制造和支持动乱,配合帝国主义和国内敌对势力夺取政权的。
  对于后一个问题,《再论》明确回答:斯大林的错误不是社会主义制度产生的。苏联的经济制度基本上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的,政治制度也是基本上适合经济基础的需要的。苏联7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把一个工业总产值只占美国6.9%的极其落后的俄国, 变成为工业总产值约占美国80%的世界第二强国,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纠正斯大林的错误,不能去“纠正”社会主义制度。那么,斯大林错误的根源是什么呢?第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方面的缺陷,需要及时地通过改革和调整加以解决。斯大林的错误有许多是产生于具体体制的缺陷,即不适合生产力发展需要的经济体制,不适合经济基础需要的政治体制。第二,有了正确的制度和体制以后,还需要正确地加以运用,这就要有正确的政策、正确的作风。斯大林的错误就在于主观不符合客观,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群众和集体,破坏了党和国家的民主集中制。这与他的思想方法严重地脱离了辩证唯物主义,陷入了主观主义是分不开的。
  全盘否定斯大林,把斯大林的错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联系起来,会产生什么后果呢?这种后果在1956年还只是露出一点端倪,但毛泽东同志当时就敏锐地指出,那样做是会搞垮社会主义事业的。他说,赫鲁晓夫一棍子把斯大林打死,结果他搬起石头打了自己的脚,帝国主义乘机打他一棍子。毛泽东同志把列宁、斯大林比喻为两把刀子。他说:现在,斯大林这把刀子,俄国人丢了,东欧一些人就拿起这把刀子杀苏联,反所谓斯大林主义。欧洲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也批评苏联。帝国主义也拿这把刀子杀人,杜勒斯就拿起来耍了一顿。这把刀子不是借出去的,而是丢出去的。列宁这把刀子也被丢了一些,因为赫鲁晓夫说各国可以不学十月革命了。这个门一开,列宁主义就基本上丢掉了。列宁、斯大林两把刀子一丢,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否定了列宁、斯大林,也就否定了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从“彻底粉碎斯大林主义及其有关的一切东西”出发,把改革的矛头指向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最后导致了亡党亡国的局面。
      必须区分苏联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具体经验,努力把十月革命的基本道路与本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
  在1956年的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中,围绕着如何看待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问题,曾经有过一场大的争论。事过40年,在苏东发生剧变的今天,又有人提出,作为十月革命故乡的苏联自己都抛弃了十月革命的道路,这说明十月革命不灵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一种“历史的迷误”,或者叫做“大失败”。事实证明,这种看法是极其错误的。
  《再论》指出:“关于苏联的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就它们的国际意义说来,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在苏联的成功的经验中,一部分具有基本的性质,在人类历史的现阶段具有普遍意义。这是苏联经验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方面。另一部分不具有这种普遍意义。此外,苏联还有一些错误的失败的经验”。把苏联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经验与不具有普遍意义的具体经验(包括错误的经验)分开,这就为我们回答十月革命灵不灵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方法论。
  那么,什么是苏联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呢?《再论》概括为五条,即:(1)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织成为共产主义的政党, 这个政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起来,密切联系群众,力求成为劳动群众的核心,并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自己的党员和人民群众;(2)无产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之下,联合劳动人民,经过革命斗争从资产阶级手里取得政权;(3)在革命胜利后, 无产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之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联合广大的人民群众,建立无产阶级对于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政,镇压反革命分子的反抗,实现工业的国有化,逐步实现农业的集体化,从而消灭剥削制度和对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度,消灭阶级;(4)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的国家, 领导人民群众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文化,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5 )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坚持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承认各民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
  应该承认,不管形势发生多大变化,《再论》对苏联基本经验概括的五条,是一切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都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的根本原则。这几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十月革命的道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十月革命的道路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长河中当前这个特定阶段内关于革命和建设工作的普遍规律。这不但是苏联的,而且也是各国无产阶级为了取得胜利都必须走的共同的康庄大道。正因为这样,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自己所干的事业看成是伟大的十月革命的继续。
  毫无疑问,十月革命道路只是反映了每一个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共同的方面。由于各国具体国情以及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差异,它们实现共同规律的形式必然会有不同。从这个意义来说,每一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具有特殊性。所有国家在进行革命和建设时都必须把社会主义的共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既要坚持十月革命这一共同的道路,又要根据本国具体国情寻找实现这一规律的具体形式。正如《再论》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共同的基本规律。但是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中间,又存在着千差万别的特点。因此,每个民族都经历着阶级斗争,并且最后都将沿着在一些基本点上相同、而在具体形式上各有不同的道路,走向共产主义。”我国从50年代中期起,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开始探索具有中国自己民族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明确提出以苏联经验为鉴戒,走中国自己的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体系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的繁荣兴旺景象,说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找到了把十月革命这一共同道路与我国具体国情完美地结合起来的办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
  40年时间,弹指一挥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风风雨雨。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一定能使社会主义的旗帜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
  
  
  
发展论坛济南58-60D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周新城19961996 作者:发展论坛济南58-60D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周新城19961996

网载 2013-09-10 21:59:33

[新一篇] 計生委要充分發揮計生協的作用

[舊一篇] 認識中國民族關系的一個新視角:各民族共生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