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似锦的文艺园中的一朵小花  --浅谈现代女作家石评梅和她的诗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内容提要:石评梅个人生活道路上有痛苦的经历,有悲伤的色彩,但对光明的追求、探索是她的主流。她为祖国和人民的命运而忧愤,为理想追求而思索。石评梅诗作文辞绚丽,她诗情丰富,文风清妙,笔墨颇打动人心。而且还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
  石评梅是-一个曾很负时誉却长期被淹没不彰的名字,我是前些年读了传记文学《风流才女》方知道的。后来,读了她那些情满意溢的诗作,深深地为她卓越的诗才所打动。她以绚丽动人的笔触所流露出的,或凄惋缠绵或悲愤昂扬的旋律,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在联合国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即将在北京召开之际,我又产生了一种冲动,想用自己稚嫩的笔,谈谈这位在过去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从未着一笔的女作家和她的诗,以纪念这位不平凡的中国女性。
  石评梅是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活跃在本世纪二十年代的文学多面手。在新文学璀璨的星空里,她的文学才华曾闪烁过令人瞩目的光芒。
  她于1902年出生于山西省平定县,其父为前清举人,历任教官,她的文学功底多得力于家教。1920年她在山西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升入当时“女子最高学府”-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读书时,她即开始文学创作。1923年毕业担任师大附属中学女生部训育主任兼教体育课,同时抓紧业余时间继续勤奋创作。她立下誓言:“要为神圣的教育事业而献身;要在灿烂似锦的文艺园中开放出朵小小的花”。到北京后,她曾经历初恋的打击,之后与中国共产党早期着名活动家高君宇同志结识并产生了深沉的爱情。高君宇的思想品德、理想追求都给了石评梅很深的影响。他于1925年春天病逝,石评梅悲伤过甚。三年后,也因染脑膜炎而逝世,年仅27岁。
  石评梅的生命令人痛惜的短暂,但她文学上的劳绩却蔚为奇观,仅现存的诗歌就不下百首。她经历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又有特殊的感情磨砺,这些都在其作品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因此,她的作品不仅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一批追求光明的女青年的思想特征,而且具有石评梅自己所独有的个性特征。
  读石评梅带着感伤色调而又文采瑰丽的诗篇,使人感到她的悲怆是坦露的,但她对光明、对理想的追求,更是真诚的。从她那些抒写自己胸襟的诗作中,可以清晰地寻到她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这正是石评梅作品很可注意的特点。
  石评梅是在“五四”精神激励下涌现出来的女作家,她的作品洋溢着那个时代的强烈气息。在她的诗作中,有对旧社会的不满和控诉:“朋友啊/在荒芜纷靡的小径里/鹰搭了巢/蜂做了窝/我们的生命是怎样痛苦啊/呻吟在地狱生活的同胞/胜利的魔鬼狞笑”(《微细的回声》);有建立新社会的雄心:“和平原须战争/战争原为和平/莫有战争呵-又何须和平/我的雪裙要血濡/我的锋花要含苞/我誓愿把希望的种儿/洒向人间/开一树灿烂的红色!”(《宝剑久曾与英雄》);有在暗夜中追求光明的心志;“车声辚辚/好象唤醒你作恶梦的暮鼓晨钟/萤光烁烁/好象照耀你去光明地上的引路明灯”。“啊呀!光明的路/就在那方”(《夜行》)。从这些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五四”时期的时代脉博,可以透视出作家那颗闪光的心。石评梅用《微细的回音》表达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在《夜行》中,她借对朝阳的讴歌,抒发了对祖国自然美和光明前景的赞颂、向往的热烈感情。这一诗境正是写于“五四”运动后、以新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兴起于中华大地之时,从这里不难看出当时的时代对她产生的重要影响。
  作为女作家,石评梅也是由最关切的妇女问题而开始写作的。她曾说:“我的理想就是男女平等。一现在的中国,女子只是男子的工具、货物、玩具、装饰品,根本谈不上什么平等。这是很使人痛心的!我觉得提高女子的地位是我唯一的责任。”为此她写出不少有时代气息的反映妇女遭遇和心声的诗文。在《我愿你》的诗中,她这样勉励自己和所有的女青年:
我愿你如那含苞未吐的花蕾不愿你如那花瓶中的芍药受人供养我愿你做那翱翔云里  夷犹如意的飞鹏不愿你像那潇湘馆前  黄金架上的红嘴鹦哥我愿你宛如雪梅的清高  惠兰的幽香在你生命之花灿烂的时候  阳光永照着。
  这首诗就是今天读起来也依然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可是一些女子却放弃了她们神圣的主张和事业,投降于旧势力,做了丈夫柔顺的妻子或家庭的奴隶。石评梅为此而痛惜,在《罪恶之恋》中她写道:“玫瑰花/紫罗兰/白丁香/无端受到了暴风雨的摧残/捡起来供在恶魔的几上/拆下来簪在恶魔的襟上/……”她对造成此悲剧的黑暗社会表示了强烈的愤懑:“在黑沉沉夜之幕/恶魔狞笑着/小小……的魔术/将空中翱翔的鸿雁/消灭了万里鹏程愿/可怜啊/人类的罪恶/将鲜花揉碎/装他的辉煌”。从她对旧社会的不满和控诉中,我们可以窥见到“五四”反帝反封建精神所焕发出的光彩,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进步女青年要挣脱旧的束缚、反抗旧的时代、追求妇女解放的执着精神。
  石评梅是处于“五四”运动影响下的、革命青年们思想发生急骤变化的特定时代。她看到了社会变革遭到了难以避免的挫折,自己在热心探求妇女解放的道路上又遇到了难以解决的矛盾,她个人感情生活也遇到了初恋的打击,这些都对她的思想感情带来了影响,于是她的作品中融进了感伤的调子。如在《一瞥中的流水与落花》中,她借用中国文艺传统中常有的表现形式-伤春,反映了当时一些追随“五四”精神的青年由于目睹进步力量遭受反动势力的压迫和理想不易实现而产生的彷徨、苦恼的情绪:“朋友们的兴奋又受打击/流水落花是生命中的踌躇/进行啊/空掬伤春泪/难挽回落花流水辞春归。”在《玫瑰花片的控拆》、《别后》、《红叶》、《碎锦》等诗作中,她以“洁白的花蕾中/何必用玫瑰的颜色点染呵”,“是耶/非耶/淡淡地白云/笼罩着人间的虚幻”,“心花揉碎的时候/爱情的火焰终于熄灭了”,“看阶下踯躅的落花/悔当初何须在枝上繁华呵”等诗句,直接抒发了自己在初恋打击下的痛苦和哀怨。但是石评梅不愧为阳光照耀下的“清高”的“雪梅”,她有彷徨却不失望,有苦恼却不颓丧。即使是在这些常出现落花流水、夜幕荒冢的带着感伤调子的诗中,也没有泯灭她追求光明和理想的主旋律。如在《玫瑰花片的泣诉》中,她用“时间已如沧海一样的碧波折去/地球已如落花一样的飘零/但我心中的信仰/仍燃着永久的火焰”,表达了自己海枯石烂也不改变追求光明的心志;在《碎锦》里,她用“最后的光荣/赞颂那未来的芬芳啊”煞尾,使全诗虽伤感却决不颓废。她赞美傲雪怒放的红梅:“假使冬天莫有花/这世界呵/有多少悲凉”,隐曲地表达了她在恶势力还很嚣张的时候,把那些坚持斗争的革命者引为知己,并崇敬、热爱他们的情感。她还像郭沫若热烈欢呼凤凰再生一样,赞美富有象征意义的流萤的复活,渴望“人间的乐园出现了”的理想的实现。
  可以说,追求光明的思想与感伤的情调相交织是石评梅诗作的一个显着特征,也可以说是她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两者几乎贯穿于她全部诗作之中,但两者在她不同时期的诗作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所以把她前后期的作品作一下比较,就可以发现她创作上的可喜变化。
  与高君宇的相识和相爱,对石评梅的生活和创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923年秋,高君宇赠给石评梅一片西山红叶,并题诗表达了对她的恋情。但是遭受初恋打击不久的石评梅,却把红叶退还给对方。然而高君宇仍诚挚地爱着她,并尊重她的选择。以后经过多次接触,他们的心贴近了。可是随之而来的不是他们结合,并肩从事改造社会的事业,而是高君宇病情加重转增新症而去世。突然失去高君宇,使石评梅经历着爱与痛的煎熬,也使她回忆并重新认识与高君宇从相识到相爱的过程。这种回忆与认识,使她加深了对高君宇的理解,也更加热爱高君宇,也使她逐步从悲伤与孤凄中摆脱了出来。她写下了大量怀念高君宇的诗文,其中《雁儿啊,永不衔一片红叶再飞来》、《秋的礼赠》、《浅浅的伤痕》几首诗中,都以红叶寄托她深情的回忆和对自己的劝勉。在《秋的礼赠》里,她愿“过去的欢乐”“能在这叶里红”,她愿在红叶里缄寄自己的心。在与之呼应的另一首诗《浅浅的伤痕》中,她用设拟男青年向姑娘作恳挚而热烈的倾诉,既有热情的赞美又有爱护加希望的批评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由悲痛而追悔的心情。诗的最后一节写道:“姑娘/你不认识我的心/只为了你被虚荣蔽蒙/我除了此心/再无珍贵的礼物馈赠/愿,愿一天虚荣的粉饰剥落成灰烬/姑娘/我的心/或能在你灵魂里辉映”。她严格地对过去的自己做了解剖,显示出其思想境界正努力地按照高君宇所希望的那样去开拓,并且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随着思想境界的拓宽,视野的开阔,石评梅关切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的笔墨多了,革命的要求更强烈了,作品的社会意义也更大了。她后期的一些诗作,就明白地显露了其思想上不断向革命方向的转化。在《痛哭英雄》中,她不只是为失去一己之爱而刻骨铭心的悲痛,还是为中国共产党失去了一个革命英雄而痛哭,尤其是她表达了踏着高君宇脚印前进的决心。她在诗中勇敢地写道:“我扬着你爱的红旗/站在高峰上招展的唤你”。在当时军阀势力盘踞北京的形势下,她敢于为高君宇和他所爱的红旗做出这样充满激情的呼喊,这种向往革命的勇气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尽管这首诗也写了自己的孤凄之感,但诗的基调是激励自己和要求革命的人们前进的。显然,与她前期笼统地歌咏春天、鲜花的诗作比较,其思想上的进步是很大的。1927年,她又连续写了几首从悼念君宇,进而扩大到悼念李大钊等更多的英雄的诗,从这些诗作中更能看到她在艺术性与进步倾向性的统一上所作的努力。《断头台畔》就是她听到李大钊等同志牺牲的消息后,写下的悲愤慷慨之作:
狂飚怒卷着黄尘滚滚如惊涛汹涌朝阳隐了这天地只剩下苍黑之云一阵腥风吹开了地狱紧闭的铁门断头台畔僵卧着无数惨白之尸身黑暗的宇宙象坟墓般阴森而寂静夜之帏幕下死神拖曳着长裙飘动英雄呵是否有热血在你胸头如焚醒来醒来呼唤着数千年古旧残梦红灯熄了希望之星陨坠于苍海中liào①望着闪烁的火花沉在海心飞迸怕那鲜血已沐浴了千万人的灵魂烧不尽斩不断你墓头的芳草如茵胜利之惨笑敌不住那无言的哀悼是叛徒是英雄这只有上帝才知道“死”并不能伤害你精神如云散烟消你永在人的心上又何须招魂迢迢
  这首诗在她过去文词绚丽的风格里,又涌发出奔腾呼啸、雄浑激越的音响。她以简练而有力,浓烈而又悲壮的文笔,曲折地写出民众热爱和怀念革命者的心声。她把红旗下一批批英雄比作“闪光的红灯”,告诉人们英雄是在唤醒民众起来,去改革盘踞在数千年古国之土地上的腐朽的社会制度,她预言英雄的生命必定会活在人民革命事业中,他们的血决不会白流。她以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蒋介石反动派和军阀的抗争精神;寄托着革命得以恢复和振兴起来的希望。这说明,她的思想感情越来越同革命事业声息相关了。1928年,她又写下了把爱祖国、爱母亲的情和理结合得自然感人的好作品《我告诉你,母亲》。这首爱国激情奔涌如潮的诗篇,对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济南事件表达了强烈的义愤,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奋勇上前线、保卫祖国的意愿。诗中说:“我告诉你 母亲/你哪忍着中华凋零到如此模样/这碧水青山啊/任狂奴到处徜徉/晨光熹微中强扶起颓败的病身/母亲 你让我去吧/战鼓正在催行”。这首诗一扫以往的伤感,象激昂的进行曲,成为她创作上思想感情有巨大变化的力证。可见石评梅的创作越来越响着那个时代的声音,响着那个时代人民革命需求的声音。
  总而言之,虽然个人生活道路上的痛苦经历,使石评梅的作品难免带有悲伤的色彩,但总的来看,对光明的持久而顽强的追求与探索,是她诗作的主流。在她的诗中,总是洋溢着对进步思想的执着而热烈的追求精神,她为祖国和人民的命运而忧愤,为理想追求而思索。她从心灵深处迸射出来的诗情,带着那个时代的特征,带着进步文学的长久生命力,今天的人谈来仍为那强烈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力量所感染。
  石评梅的诗作以文辞绚丽生动而着称。她的诗感情丰富,文风清妙,采用的字句很美丽,笔墨颇能打动人心。
  她善于选择色彩鲜明的文字、形象生动的比拟。如《烟光余影-西湖》中:“自然能抛了人间的一切/扁舟渡那滟潋的湖/青螺的山/宛如西子明眸中的水晶液/挽着那青松的凤凰髻”。这里仅用“滟潋”,“青螺”两个形容词:“西子明眸中的水晶液”、“挽着”的“凤凰髻”两个比喻,就把西湖的山水之美写得跃然纸上。在她的笔下还写出了西湖在不同时间里绚烂多姿的景色:“明月一轮耶/嵌入碧蓝的天空/红云一朵耶/浮在清朗的霄汉/啊 西子胸头的一粒宝钻”;“雨后的西湖/似淡月下的梨花/隐约着绡装的美人/对着模糊的花草/低头叹息”;“翠峰屏立/碧湖环绕/红旭一轮/慢慢地由烟雾中涌出/映在碧苍中/像醉了的西子/两腮微红”。新颖的比喻,恰当的拟人,色彩鲜明的词语,把无论早、晚、晴、雾中的西湖,都描绘得那么美丽而多情。读了她的诗作能不激起你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神往吗!
  她还善于运用色彩的搭配对比,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残星灿烂/一闪一闪在黑云堆里”(《夜行》),在黑色的背景上点上几星浅黄,更增添了黑暗恐怖的氛围;“一幅黑云迷弥的夜里/几粒洁白晶莹的小花煸耀着/在惠风颤动的波中/嗅那夜来香之芬芳”(《玫瑰花片的泣诉》),也以黑衬白,使人对这几朵可爱的“洁白晶莹”的小花留下鲜明的印象;又如“一幅白绫/斜挂在碧苍峰头/激成了碎玉般的音乐/唱破了深山中的沉寂”(《烟水余影-西湖》),在苍翠的底色上,抹一缕白色,构成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图画,再配上悦耳动听的音响,充满了诗情画意。
  此外,她还善用叠字,象“凉风飒飒”、“夜气méng②méng②”、“车声辚辚”、“萤火烁烁”等等;动词的选择也很精当,如“窗外雨声淅沥--缕缕愁丝/抖起了脑中的旧痕”。一个“抖”字运用得生动传神,状难言之景如在眼前。又如“断桥在清波上横卧/雷峰在苍松中孤望”其中“卧”、“望”两词,用拟人手法生动绘出了西湖山水的独特景色,而一个形容词“孤”又传达了蕴含在其中的情。庐隐女士曾评价石评梅的作品:“她所采用的字句都是很美丽的”。的确,石评梅作品这种绚丽的文采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她的诗作正是以浓烈的色彩,丰富的想象,美丽的字句而产生吸引人的艺术魅力的。
  石评梅还十分善于渲染气氛,描写环境。如《夜行》一诗是表达在黑夜中追求光明的心志,表现战胜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的。诗的前两节,她用飒飒凉风,méng②méng②夜气,闪闪的残星,萧条的松柏,夹道的荆棘,黑沉沉的松林和云堆、碧草覆盖的荒冢等物象,勾勒了荒凉可怕的环境,渲染了黑暗恐怖的气氛,以象征必须推翻的旧中国;在此诗的最后一节,她又用青山峰头的炎炎红光,喈喈鸟声,曲径溪水,田舍炊烟等物象描绘了一个光明美丽的世界,渲染和平幸福的气氛。前后两种气氛形成强烈对比,很好地体现了作者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又如悼念李钊等烈士的诗《断头台畔》,在头一节渲染了阴森可怖的气氛以表现恶势力的疯狂:苍黑之云代替了朝阳;地狱、断头台在对付为人民为祖国播种希望的人;黑暗与死神压向英雄们。但是面对血雨腥风,“红灯熄了”,火花仍在飞迸。在最后两段,诗人形象地写出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革命事业会前赴后继,这首诗前面的气氛渲染为后面的内容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
  石评梅的诗作受古典诗词的影响很大。她的新诗中旧词的气息就比较浓。她以婉约词人般的细腻缠绵的笔触写景抒怀,因此,她的诗作才总回旋着一种悲凄的调子。她有些诗还直接化用旧诗词中的句子或意境。如:“月儿啊/笛声中/有多少泪痕沾胸/立破残更/犹恋着湖中三潭影/何处玉人”,这情调、意境多象出自婉约词人之笔;又如“荒凉的古道”,“斜阳照大道/马儿载着惆怅/离曲低低吟唱/别恨默默咽”,这里不是有马致远《秋思》以及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的意味吗?而读了她“采道旁的蔷薇/收清晨的露珠/编织顶美丽的花冠/请燕儿衔献到她的妆前/你告她/途中无纸笔/权作一幅相思笺”的诗句,不是会联想起唐诗名句“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而《烟水余影-西湖》则是得意于“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益”了;那“怕那血已沐浴了千万人的灵魂/烧不尽斩不断你墓头的芳草如茵”,则更明显地用的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思。由于石评梅古典诗词的学养深厚,所以既使是化用古典诗词的句子或意境,也是巧妙恰切,能推陈出新。
  石评梅的诗还继承了《诗经》的重复递进、反复咏叹的写法。如《月儿圆》七小节,每节首尾句都是“我盼月儿圆”,这样反复强调,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盼望与母亲“千里共婵娟”以得到心灵慰藉的迫切心情,并造成回旋往复,余音袅袅的效果。又如《雁儿呵,永不衔一片红叶再飞来》,全诗共五节,前三节就是运用重复而递进的手法,写出对红叶的盼望:“深秋了,我倚着门盼望”,“黄昏了,我点起灯来等待”,“夜静了,我对着白菊默想”,盼望、等待、默想的都是“有雁儿衔一片红叶飞来”。接下去的两节,才点出深沉悼念高君宇的意思:
已是深秋,盼黄昏又到夜静;今年呵,为什么雁影红叶都这般消沉?今年雁儿未衔红叶来,为了遍山红叶莫人采!遍山红叶莫人采,雁儿呵,永不衔一片红叶再飞来!
  这种反复咏叹、层层递进的写法,增强了诗的抒情作用,使她的诗更是有感人心魄的力量。
  石评梅的诗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她的诗作常常使人联想起强烈、鲜明的古代骚赋文学的色彩,读了她的抒情性作品,读者会发现屈原那种奔放、诡奇而又愤世嫉俗的楚辞艺术手段的影子。请看《痛哭英雄》中的几段:
假如这是个梦我愿温馨的梦儿永不醒假使这是个谜我愿新奇的谜儿猜不透闪烁的美丽的星花哀怨的凄凉的箫声你告诉什么他在人间还是天上我不怕你飘游到天边天边的燕儿可以衔红笺寄窗前我不怕你流落到海滨海滨的花瓣可以漂送到我家的河边这一去渺茫音信沉沉唤你哭你你不应英雄啊  归不归由你只愿告诉我你的魂儿在哪里……
  在她的笔下披露的恨不能上天入地寻回高君宇的心情和意境多么象屈原在《离骚》中的上下求索。石评梅在抒写自己的追求与痛苦时,也总是轻捷地旋腾着想象的翅膀。如《人间的镌痕》:“我将把彩霞作毡/白云作床/静静卧在渺茫的天空里/赞视那一颗尝遍人间辛酸的心/找到了故乡”。这想象是多么神奇啊。在《宝剑久曾与英雄》一诗中,她又借一把日日长啸的宝剑表达自己要建立一个新社会的决心。这把“霜雪宝剑/日日呵长啸/珠钻的剑匣/时时呵舞蹈/要觅人间的壮士/抒他的光芒/要滴人间的鲜血/解他的消渴”,这把剑渴望用战斗去争取和平。“女神拖着雪白的云缎飘荡”,向人间寻找英雄,“捧着寒光四射的宝剑赠他”。这首诗多象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在故事中正寄托着诗人承担历史的使命,去建设新世界的理想。再如《流萤的火焰》一诗,她想象流萤死亡,众花为其送葬,后来流萤又复活了,“美艳的花枝婀娜着/幽扬的鸟声歌唱着/一轮红日捧出/光明了锦绣的花园/人间的乐园出现了/缥缈中奏出天乐”。这里富于传奇色彩的想象,给人多么美妙、新鲜、神奇的享受啊。在石评梅的笔下,流云落花、烛光星月、落日朝阳……都恣肆挥洒而又能紧扣作品思想的需要,较自然地抒发诗人的感受。可见,石评梅已经把我国古典骚赋体文学文采绚丽的艺术特点与她在自己条件下的抒情需要较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可以相信,如果有更长的生命,石评梅沿着她探索出的、而且已经走得越来越扎实的创作之路-反映更宽广的社会生活-不断前进,其文学才华会焕发出更加耀目的光彩。她没有来得及使自己的生命和作品走向辉煌,但她已经“在灿烂似锦的文艺园中开放出朵小小的花”了。我们应该注意研究石评梅和她的作品,不使其泯灭。这对于了解她所处的时代和那个时代进步女青年走着怎样的路,以及当时文坛的状况等,都是有益的。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燎去火加目
  ②原字水右加蒙
  
  
  
东疆学刊:哲社版延吉016-021J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晓玲19951995 作者:东疆学刊:哲社版延吉016-021J3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文晓玲19951995

网载 2013-09-10 21:58:30

[新一篇] 激情燃燒的歲月    ——“十七年”電影的輝煌與尷尬

[舊一篇] 熱話題與冷思考(十二)  ——關于20世紀中國發展道路歷史反思的對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