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图书馆管理改革的冷思考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在图书馆工作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管理工作的改革是一个突出的方面。采用什么样的管理模式,以达到消除弊端、提高效率的目的,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          *
  从一些谈图书馆改革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成为图书馆管理改革指导思想、理论根据的,主要有:经济手段、市场规律、竞争机制、激励理论等,照搬不误地用管理经济活动的方法,来管理图书馆。但是图书馆管理不是简单照搬企业管理所能奏效的。管理改革的实践,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工时定额管理、奖惩制度和聘任制。据某些文章说,唯有对图书馆工作实行“量化管理”,才能提高效率,唯有实行奖惩制度,不吃“大锅饭”,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唯有实行聘任制,打破“铁饭碗”,才能人尽其力。但存在的问题并未解决,反而引出了不少新问题、新矛盾,甚至出现负效应。比如一些人的思想、品格下降,变得“现实”了,讲“实惠”了,唯利是图,追求金钱、物质刺激。上班时间按酬付劳,混时间,养精蓄锐,下班后精神抖擞搞“第二职业”。又如为实行“奖惩”而设计的一套套复杂的计分办法,甚至把农业生产互助组、生产队记工分的办法,用到现代社会文化事业中来,既不科学,又不合理。限于篇幅笔者不详列种种现象,而着重来分析一下失误的原因。
      (一)选错了改革对象。
  邓小平同志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革命,任何革命,群众都是动力,不是对象。在图书馆管理改革中工时定额、奖惩制度、聘任制三大改革措施,矛头无一不是指向群众。据说,目的是为了改革“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干,不如不干,多干不如少干,以及“劳逸不均”、“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端铁饭碗”等现象。这些现象,我们身临其境,有目共睹,深恶痛绝。然而,如果冷静的分析一下,就会认识到这些现象出现在群众中,但造成这现象的原因却不在群众身上。群众中出现不良现象,领导者不去管,甚至颠倒是非黑白。这是造成上述种种弊端的真正原因。领导者如能出以公心,在是非面前旗帜鲜明,该奖则奖,该惩则惩,处理得合情合理合法,令群众信服,这种种不良现象就会匿迹。实际上绝大多数群众正是那些弊病的受害者,他们肯干、干得好、干得多,却得不到公正的对待。想真正革除那些弊病,必须扭转方向,选准对象,否则,管理改革会继续在歧途上走下去。
      (二)社会基础不适应。
  管理改革的社会基础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包括社会制度、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价值观、道德观、民主传统、思想意识和民族文化传统等等,从目前实际情况看,这些同管理改革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比如我们特别缺乏民主传统,对“民主”不熟悉、不习惯,乃至拒绝民主,欢迎独裁式的管理。因而,认粗暴、专横、高压为“有魄力”,视“畏惧”为“威信”,反把民主作风,平易近人贬为“软弱无能”,“没有领导能力”。你对他们宽容点,反而感到难受,就想着法闹出点事来。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意识和思维定势,几千年来封建统治,使人习惯听命令,谁想实行民主、参与管理,几被视为犯了“天条”。管理者也自认为“朕即国家”,我的意旨就是“金科玉律”,必须绝对服从。一方习惯于管人,一方习惯于被人管,上、下都缺乏民主传统、民主精神。在这样的社会基础上,要想学科学管理思想,要想行科学管理模式,难矣!总之,我们尚不具备实行管理改革所必备的、良好的社会基础。
      (三)理论指导失误。
  1、管理方法、激励手段的失误。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人的心理需要是多方面、分层次的,从最起码维持生命的物质需要到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敬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必须用不同的方法满足不同的需要,使用不同的激励手段,才能激发不同类型人的积极性。象现在这样企图用单一的奖金挂帅,物质刺激,无区别地以为人人都会满足,追求那几元钱的奖金刺激,激发在这种思想基础上的“奖惩制度”,是很难有理想的效果的。有的人过去请假多了,觉得良心上有点过不去,现在请假扣钱,反而心安理得了。有的人过去很少请假,现在有了不扣奖金的“法定”病、事假天数,就算好日子请假,因为“不休息白不休息,休息了白休息”。有的人过去工作很自觉,积极性很高,现在变成为奖金而积极工作,深感人格受辱,再加上实际分配上的不合理、不公平,真正的积极性受挫伤。要真正激发人的积极性,就不能单一的依靠奖金刺激,要根据人的不同需要,在管理方法、奖励办法方面多样化。如除奖和罚之外,还有岗位培训、脱产进修、职称评定、荣誉称号、鼓励并支持学术研究等。
  2、管理理论、管理模式的失误。 如果我们注意学习国外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就会发现我们自己管理理论的贫乏和管理实践的落后。从国外管理学思想发展历史来看,内容十分丰富,学派众多。美国管理学者孔茨认为目前至少已发展到十一个学派,此外有七派说、六派说、三派说。就管理的哲学思想来分,可分为X理论、Y理论、Z理论。东、 西方国家有的建立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如美国的“A”模式, 日本的“J”模式等。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麦格雷戈在研究中发现,一些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少是由于管理人员对工人的片面认识所致。他根据管理人员对工人的不同认识,提出X理论和Y理论。有的管理者认为工人劳动效率不高是由于工人的本性不诚实、懒惰、愚蠢、不负责责任等等造成的。麦氏把这种传统的管理观点,即以对工人加以管束和强制为主的观点,叫做X理论。有的管理者认为人不是天生被动的, 人的行为受动机的支配,只要为其创造一定的条件,他就会努力工作并达到确定的目标。从这个认识出发,如果出现工人的工作效率不高,就得从管理者本身去找妨碍劳动者发挥积极性的因素。麦氏又把这种主张以诱导的办法,鼓励职工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观点,叫做Y理论。麦氏认为只有实施Y理论才能取得管理上的成功。但后来的实验证明,X理论并非一无所取,Y理论也不是灵丹妙药;包医百病。 这个实验是:对一家工厂和一家研究所实行X理论,采取严密组织实施指令式的控制管理, 结果是工厂效率高,而研究所的效率低。另对一家工厂和一家研究所实行Y理论, 采取组织松散,实施参与式管理,结果是工厂效率低,而研究所效率高。这个实验向我们证明一个道理:对不同性质的劳动,不同素质的劳动者要实施不同方式的管理。也就是说,组织和工作的适合,工作的效率,个人的胜任感三者适度结合,才能取得管理的成功。这就是“Z 理论”,即权变理论,也叫超Y理论。根据图书馆工作性质和人员素质,宜用X、Y、Z哪一种理论?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
  美国与日本,在管理上都属于先进的行列。据Z理论创始者W·尾内的研究,日本的“J模式”优于美国的“A模式”。J 式的特点表现为同质、稳定、富于集体主义的和谐精神,采用终身雇用制度:A 式则表现为异质、流动、人和人之间联系意识薄弱,缺乏相互间亲密感,更富于个人主义色彩。日本模式最重要最突出的优点是终身雇用制。终身雇用制没有失业的威胁,才能达到稳定,职工把组织的命运同自己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自觉以主人翁的态度关心组织。自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一直实行终身雇用制度。在我们所受的几十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听得最多,感受最深的也是这一点,即人民当家作主,没有失业,生活有保障。曾几何时,竟来批判这优越性,说什么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缓慢,工作效率不高,是因为人人端“铁饭碗”——终身雇用制,不怕没有饭吃的缘故。于是要打破“铁饭碗”,搞什么“聘任制”,使人们三年二年就面临一次失业的危机。于是群众的命运掌握在有权“聘任”人的人手里,群众一下子从主人公地位摔了下来,干群关系变成了雇主与雇工的关系。从世界管理思想发展来看,明显的否定临时雇用制,而肯定终身雇用制。而我们却反而要弃己之长,学人之短,这究竟是为了什么?不能否认终身雇用制也有一些弊病,但那只出现在少数人身上,应该以完善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措施来除弊兴利,不能矛头下指。换一个角度来认识,有“铁饭碗”可端,不也证明国家兴旺发达安全,是制度优越、社会进步的标志吗?革除了终身制,失去了稳定,跟着就产生一连串不良反应。
      三、结论
  或曰:你这样说,是不是要从根本上否定管理改革?回答:管理改革势在必行,不改不行。笔者在上面谈了管理改革中的问题,目的在于冷静总结之后,找准继续前进的方向,使图书馆管理改革更有理性,更加深化。为了深化图书馆管理改革,必须创造管理改革的良好条件,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找准对象。管理改革的对象应是谁? 且不说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群众在革命、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从西方管理思想也可得到启示。麦克雷戈曾指示:“人不是天生被动和抵制组织目标的,而是组织实际生活造成的。”也就是说,群众在生产劳动中出现问题,不是群众本身的过错,而是管理者行为失当造成的。管理者的主要职能既不是生产指挥者,也不是人际关系的调节者,而是一个“采访者”。他的主要任务是为发挥人的才智,也既是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创造适宜的条件,力争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职工在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这就要求我们管理者对自己的职责的认识来个根本的转变。从管理的角度讲,“领导”只是一种分工,一种岗位,不是一种任务,岗位与任务不能划等号。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者的职责不是高高举着手中的权力去管人、治人。管理者要由行使权力的官,变成为职工创造优良的条件,真正为职工服务的公仆。邓小平同志说:“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服务”。这句话应成为领导者的座右铭。
  2、优化基础。管理,不是一件孤立的事,管理是一种社会行为,必须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是以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社会环境为背景的。我们的传统和社会环境有一些不利于现代管理的因素,这在上面已经说过了。在此,必须将现在的社会基础作一番改造,改革现有的种种不良状态。为此须从教育入手,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包括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这将有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要实行现代化管理,必须首先使人现代化,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具有现代人的意识和价值观。
  3、优选模式。我们在上面已经谈到,现代管理模式多样化, 各有各的特点。笔者分析这些模式后,发现它们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优点,不能绝对的否定或肯定。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适应性,有各自的适应对象。有的适应不同性质的劳动和组织,如X、Y;有的适应不同的国家,如J、A。那么我们的图书馆与何种模式相适应呢?是适用单一模式,还是多模式综合运用?我们的管理者有必要拿西方管理理论与自己的管理实践对照一下,也许会有所启迪。
  4、优化管理者。优化管理,首先要优化管理者,这是因为, 不仅实行管理的社会基础中,管理者是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其他方面也是要人去做,通过人来体现,种种管理措施、方法要通过人来设计、施行。所以,优化管理者,是期望管理改革成功的先决条件。
  首先,要优选管理者。图书馆工作是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图书馆的领导人应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懂专业,必须二者兼备。优选图书馆领导的责任在上级领导。现在我们的有些上级领导在选拔图书馆长时,往往略去了“图书馆”三个字,着眼在“长”上,不是选一个人去领导建设图书馆,而是选一个人到图书馆去当官。为保证优选管理者,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对图书馆领导的任职资格要有科学、适度、可操作的标准,并且这个标准要立法化。
  第二,要加重领导者责任。要改变只用权不负责的权责分离状态,要权责等价。如果到了图书馆搞不好要拿馆长是问的时候,图书馆管理就会旧貌换新颜。一个图书馆搞不好,而这个馆的馆长却被上级认为是“有能力”的“好干部”,步步高升,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图书馆管理取得成功,那是不可想像的。怎么样才能客观地评价一个馆搞得好或不好呢?这就要求,一是要有一套全面、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图书馆工作评估标准、措施;二是上级领导要有客观评价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领导的水平和公心。
  第三,管理者要懂管理。管理也是一门学问,要懂管理,就要学习掌握这门学问。我们在管理上的失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懂管理,不懂管理科学,不懂人的心理,不懂人的心理需要在人的行为中的重要作用。所以,管理者必须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行为科学、领导科学等等,这些应是现代领导的A、B、C, 应作为领导者的必备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1、邓小平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唐纳利等着.李柱流等译.管理学基础——职能、行为、模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3、〔美〕泰罗着;蔡上国译.科学管理原理.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4、〔日〕猿谷雅治等着.目标管理体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3
  5、〔美〕威廉.大内着;孙耀君、王祖融译校.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6、武汉大学经济管理系编.现代管理学基础.北京:知识出版社,1983
  7、林秉贤着.管理心理学.天津:群众出版社,1986
  8、俞文钊编着.管理心理学.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
  9、茅振芳.图书馆现代管理浅议.河南图书馆季刊,1984,2:1 —6
  10、郑蔚. 点燃兰色的希望之火——记为加快上海煤气化作出贡献的市煤气公司总经理李龙龄.文汇报,1994.9.12(1—2)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大学图书馆     邮编:315211
  收稿日期:1995.2.28          责编:张京生*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银川24-26G9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茅振芳19961996 作者:图书馆理论与实践银川24-26G9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茅振芳19961996

网载 2013-09-10 21:56:56

[新一篇] 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再認識

[舊一篇] 對地方立法權的再認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