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道德“滑坡”、“爬坡”问题的辨析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一、关于道德“滑坡”问题的辨析
  道德“滑坡”问题是当今社会人们经常议论的一个话题。在广大人民看来,改革开放的确把经济搞活了,而且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不少人对市场经济还不甚理解,有些人误认为市场经济是“人人下海经商”,是“赚钱经济”,甚至是“骗钱经济”,以致有“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待开张”的错误提法。加之,这些年一手软、一手硬,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放松思想政治工作,致使党风不正,社会风气不正,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违法乱纪现象严重,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腐化堕落,奢侈挥霍,贪污受贿,欺诈勒索,贩毒吸毒,卖淫嫖娼,封建迷信等腐败现象和丑恶现象丛生。
  鉴于现实生活中这种情景,于是报刊上出现了不少呼喊道德的文章,如《救救道德》、《道德在“哭泣”》、《当代中国道德观念大错位》、《警惕“道德综合冷漠症”》,等等。
  在《救救道德》一文中,作者从社会道德和人格道德两方面讲述了中国当代道德的沦落现象。作者说,在社会道德中,正义不存,卖身求富,拐卖妇女,污染环境;在人格道德中,制假售劣,招摇诈骗,高价宰客,怠慢“上帝”,失职渎职,贪财受贿,欺上压下。他呼吁:“让我们每个龙的传人伸出双手救救道德。”
  在《道德在“哭泣”》一文中,作者指出,当前出现了“道德虚空状态”,出现了“一系列道德失范现象”。诸如“以权力为中心,以权力为交换追逐个人利益”的“老虎现象”:电老虎、水老虎、路老虎;处处收红包的“红包现象”;公费吃饭、抽烟、旅游、出国、跳舞、甚至嫖娼的“公费现象”,等等。诸如“以追逐金钱为目的而不择手段的现象”:贩毒吸毒、卖淫嫖娼、假冒伪劣、拐卖妇女儿童,等等。作者说:“见义勇为者孤身斗凶手而数百人围观无一援手,歹徒持刀于车上强暴妇女而满车乘客麻木不仁,游客落水而路人于岸上为救人劳务费讨价还价,这些人还能称其为人么?”
  道德到底“滑坡”了没有?滑到了什么程度?这是道德建设中必须认真思考、回答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只要面对现实,实事求是,不存偏见,恐怕应该说:
  第一,当前我国社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这种道德“滑坡”现象,不仅表现在不少人道德理想的淡化,道德意识的冷漠,而且特别表现在不少党政干部道德理想的淡化及道德意识的冷漠,同时,剥削阶级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道德观念浸入了不少人的灵魂;不仅表现在社会公德的失范,而且表现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爱情婚姻和家庭道德的失范,等等。当然,我国是一个大国,发展很不平衡,道德“滑坡”的现象也很不平衡。有的地方,有的行业“滑坡”面小,不太严重;有的地方,有的行业“滑坡”面大,比较严重或十分严重,正因为如此,不少同志对道德“滑坡”现象忧心忡忡,大声疾呼。我认为,这是对人民事业、祖国前途高度负责的一种表现。
  搞改革开放和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是前无古人的大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全党和全国人民认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政策去认真加以解决,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是,如果我们对这些问题听之任之,不重视,不解决,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卷进经济犯罪活动的人不是小量的,而是大量的。……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402-403页)
  第二,要看到虽然道德“滑坡”在有些地方、有些行业十分严重,但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滑坡”了。在我们这个大国中,还有很多个人和集体,道德不仅没有“滑坡”,而且在新的形势下有新的进步和发展,全国不少行业涌现出了大量的英雄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至于我们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战士及广大干部,社会主义道德仍在他们的心中和实践中,他们对社会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和各种丑恶现象也是十分反感和痛恨的,而且在各种场合进行着不同形式的抵制和斗争。同时还要看到,这些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道德增添了许多过去从来没有的新内容,如人们的自我意识、平等意识、风险意识增强了,时间观念、效益观念、知识观念、竞争观念提高了,等等。所有这些方面,都应该说是道德的进步方面。
  第三,要看到道德“滑坡”现象虽然严重,但是要充分肯定这些年来经济上所取得的伟大成绩。这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实际上并不完全矛盾。这是由道德进步和经济发展之间不平衡的规律造成的。从理论上讲,道德进步和经济发展应该是同步发展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两者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比如说,我国50-60年代,社会道德风气总起来说比现在好,但经济发展的确不如现在快;现在道德发展总起来说,不如50-60年代,但经济发展的速度比那时快得多。这就是说,一时经济上去了,道德发展没有及时跟上,这是道德滞后于经济的暂时现象。一个好的领导者,看到这种现象发生后,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改变道德滞后于经济的局面,否则,使道德发展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道德的滞后发展又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对此,邓小平同志曾作过很好的说明,他说:“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54页)
    二、关于道德“爬坡”问题的辨析
  从一些主张道德“爬坡”同志的文章来看,他们对道德“滑坡”现象或者视而不见,或者轻描淡写。他们认为道德“滑坡”只是“表面现象”,只看到道德“滑坡”那是没有看到“道德的本质”。这些同志在谈到道德“爬坡”时,对主张道德“滑坡”的同志提出了许多责难性的理论问题,诸如:50-60年代的社会道德风气问题;评价道德“滑坡”、“爬坡”的标准问题;当前道德的“真、假、虚、实”问题等。我想就这些问题谈点看法。
     第一,如何看待50-60年代的社会道德风气?
  在主张道德“爬坡”的一些同志看来,我国50-60年代的道德水平是不好的。他们说,过去的道德水平是不是真的很高,如果真的很高,为什么没能抵制文革这场大灾难?又说,当时的道德也存在着虚、假、窄三大问题。虚,对道德的理解和把握不深,把道德和经济对立起来;假,脱离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实际利益;窄,把道德理解为个人行为的表现,尤其是政治上的表现。
  正因为50-60年代的道德“不是真正的很高”,是“虚”、“假”、“窄”的道德,所以,现在道德才开始“爬坡”,“由‘假’而‘真’、由‘虚’向‘实’、由‘懒’向‘勤’、由‘依赖顺从型’向‘独立争取型’、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元化变化等。”
  50-60年代,中国社会道德风气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是高还是不高?这的确是需要弄清楚的一个原则问题。我认为凡是过来的人,凡是尊重历史的人,只要实事求是,绝大多数人是会持肯定态度的。因为那是历史,那是铁的事实,是谁也否认不了的。翻阅一下《邓小平文选》,也能从中找出正确的答案。1978年4月,他在《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说:“全国解放以后,我们的教育工作,我们的青年团、少先队的工作,发扬光大了过去的优良传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广大青少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英勇机智地同敌人、坏分子作斗争,树立了一代新风。学校风气的革命化促进了社会风气的革命化。这种风气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而且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05页)1986年1月,他在《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中又说:“书记处抓整顿风气抓得好,建议狠抓两年,抓出成效。这件事抓好,就可以真正促进改革和建设。就是这样下决心抓,也要奋斗至少十年,才能恢复到五十年代最好时期的党风和社会风气。”(《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53页)1989年9月,他在一次谈话中说:“五十年代,广大党员和人民讲理想,讲纪律,讲为人民服务,爱党,爱国家,爱社会主义,这样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面貌不是很好吗?三年困难时期,党和人民不是团结奋斗,渡过了难关吗?多好的老百姓啊?我们要恢复和发扬这个传统。”(《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18页)
  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地对我国50-60年代的社会道德风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足见当时的社会道德风气的确是很高的,难道能说它是“虚”的、“假”的、“窄”的。当然,历史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那时的社会道德,我们也并不认为十全十美,但也决不能把那时的道德歪曲到“虚”、“假”、“窄”的地步。现在在一些人当中,总以为自我发展、个人利益是“实”的、“真”的、“宽”的,除此而外好像一切全是“虚”的、“假”的、“窄”的。好像超越一下自我,去为集体、国家、社会做一点贡献,就是不理解“道德”为何物,就是对道德理解和把握不深,脱离了现实生活;好像习惯于首先从个人利益出发考虑问题,不那么爱一事当前先讲道德,就是最高尚的。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逻辑。一事当前先讲道德,如果这个道德是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是社会主义公德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而且并为此去工作、去奋斗,又有什么不好呢?难道一事当前,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不管它正当与否,也不管它是否和集体利益、人民利益、祖国利益发生矛盾,一味去追求自己的所谓“实际利益”,难道这就是“实”的、“真”的、“宽”的?社会主义道德总是为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的。一事当前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不管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这哪里还有一点社会主义道德的气味?
  历史究竟是历史。有些同志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承认50-60年代这段时期社会道德风气和人们的道德面貌是好的。但是,表面承认后,接着就提出一大堆问题怀疑它,说什么这时期的道德它以什么样的经济为基础,与什么样的政治气氛相联系?现在这些条件是不是还在,或者应该恢复之?
  什么样的经济基础?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什么样的政治气氛?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气氛。这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吗?一些同志说得好,那时是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现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但它们的前提都是“社会主义”,因此,对许多道德现象的评价也应是“共同的”,“五六十年代被认为是‘神圣’的,到了90年代的今天,应该说也同样是‘神圣’的。”这个讲话我是很赞同的。
    第二,如何看待道德判断的标准问题。
  有些同志在谈到“滑坡”和“爬坡”问题时,提出了道德判断的标准:一是具体的道德标准,一是道德的社会历史标准。具体的道德标准主要适用于一个既定社会的道德建设,而道德的社会历史标准则适用于社会变革、转型和成长时期的道德建设。
  道德判断的标准是可以讨论的,提出“具体的道德标准”和“道德的社会历史标准”也是有一定意义的。问题在哪里呢?
  首先,割裂了具体的道德标准和道德社会历史标准的统一。任何道德标准既是具体的,又是历史的,是具体和历史的统一。就拿我国现阶段新宪法规定的“五爱”道德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以及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来说,它们既是具体的道德标准,又是道德的社会历史标准。它们随着历史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历史上其它社会的道德,也都是具体标准和历史标准的统一。
  其次,否定了社会主义道德对改革开放过程中人们行为的指导作用。在一些同志看来,社会主义道德如上面提到的“五爱”和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等,都是道德具体标准,只“适用于一个既定社会的道德建设”,而目前社会处于“变革、转型”时期,在他们看来,只能用所谓的“道德的社会历史标准”,即“实现人和人类社会的解放与全面发展的标准”。这样,社会主义“五爱”道德标准和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等,不是都过时和失去作用了吗?难道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不包含“实现人和人类社会的解放与全面发展”的因素?其实,在我们社会,一个真正具有“五爱”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的人,不仅能真正实现“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而且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解放与全面发展”。试想,一个完全自私自利的人,一个极端个人主义的人,一个崇拜金钱万能的人,他能“实现人和人类社会的解放与全面发展”吗?
  再次,混淆了历史上不同社会性质的变革、转型过程中道德观念冲突的性质。在人类历史上,以阶级社会而言,先后出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如果说前三者社会之间是一个剥削阶级社会代替另一个剥削阶级社会的话,那么,社会主义社会则是最终消灭剥削阶级。因此,各阶级道德观念之间的冲突是性质不同的道德观念之间的冲突。
  现在有些同志把我国当前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变革、转型,混淆成为历史上不同社会不同阶级性质的那种变革、转型,混淆成为“社会形态”的根本变革,认为现在要实行市场经济了,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整个社会的一整套道德观念统统都应该根本变革、转型,否则,就是僵化、保守。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我国所进行的改革,正如邓小平同志再三讲的,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革命”,但决不是否定社会主义,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正因为如此,在改革中,凡是不符合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一切规章制度,特别是原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不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东西,包括规章制度、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等,也都要随着这场改革发生转变,否则,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改革的需要。但是,这种变革,决不是要改革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在道德上,也决不是要改变道德的社会主义性质。这一点,我想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作者工作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高校理论战线京045-048B8伦理学许启贤19951995 作者:高校理论战线京045-048B8伦理学许启贤19951995

网载 2013-09-10 21:55:25

[新一篇] 關于當前語言文字學界幾個問題的思考

[舊一篇] 關于德育工作科學化的幾點思考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