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百年(八):蒋氏父子的台湾岁月(2)——台海对峙僵局的形成

>>>  緬懷先烈—追憶民國歷史  >>> 簡體     傳統

1949年底国府迁台后,蒋介石在各方呼吁下复行视事。1950年2月12日,国府监察院大会决议提请国民大会弹劾代总统李宗仁。2月13日,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委员联合致电李宗仁,敦促其尽速返国,14日李宗仁复电拒绝。2月23日,国民党中常会决定由总裁蒋介石复行总统职权,25日国府监察院提出弹劾李宗仁案。3月1日,蒋介石在台北复行视事,7日提名陈诚为行政院长,陈诚遂于12日正式组阁。

此间,美国政府已经接受了共产党控制整个中国的现实,公开表态不再插手国共内战,任民国政府在台湾自生自灭,中共方面也在积极准备渡海攻打台湾。1949年12月16日,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首的身份出访苏联,为刚刚建立的共产党中国寻求援助。在与斯大林会晤时,毛泽东提出要苏联协助中共训练海空军人员,并出售飞机和舰只,但苏联担心台海问题引发美苏军事冲突,甚至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因此态度较为暧昧。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杜鲁门总统下令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协防台湾,这无疑是让濒临绝境的国府从太平洋中捡起了一根救命稻草。

韩战的爆发使美国彻底改变了此前在亚洲收缩力量的方针,开始在亚洲对中国大陆及共产主义实行全面遏制政策,视其为在全球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战争爆发当日,美国远东总司令麦克阿瑟向总统提议,台湾极具战略地位,应以海空军保卫该岛,给予蒋介石以广泛的军事援助……保卫日本的安全。同时,麦克阿瑟还连夜派出以费尔德为组长的“驻台湾军事联络组”进驻台湾,并致电蒋介石通报朝鲜战况,询问蒋介石台湾所急需的援助以及能否在确保台湾安全的前提下派一个军驰援韩国。此时的蒋介石寄希望于通过参与韩战击破朝鲜共军的进攻,然后经由朝鲜重返大陆。经与费尔德等人研究后,蒋介石决定派国军中最精锐的52军三万两千人开赴朝鲜。

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白宫发表声明,一面命令驻日美军参加朝鲜作战,支援韩国,一面下令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准备阻止并击退对台湾的任何进攻。杜鲁门说:“共产党部队可能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以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而必要任务的美国部队的安全”,因此,他下令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国共双方的相互攻击,并声称“台湾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合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对台湾的政策发生根本改变,美国开始重视台湾在远东的军事战略地位,正式将台湾列入美国在太平洋地区安全的重要一环。朝鲜战争爆发不仅使台湾在美国人心目中的军事地位骤然上升,为美国插手台湾、卷入中国内部冲突提供了契机,同时也给困守台湾、孤立无助的蒋介石政权提供了一个绝处逢生的最佳时机,因此也被称为“国民党的西安事变”。

7月,国府再次表示愿派兵赴朝协同美军作战,并向美方通报,中共毛泽东已于7月4日秘密访问了苏联,中共军队正在向东北调动,华东地区也有大规模集结,可能于7月中旬攻打台湾。7月27日,杜鲁门总统再次发表声明,宣布美国将给予国民党中国以广泛的军事援助,解除台湾对大陆沿海进行海空活动的限制,计划对大陆沿海作侦察飞行和海军巡逻,以确定中共对台湾进攻的紧迫性。7月31日,麦克阿瑟飞抵台湾与蒋介石会谈,商定在台湾设立美国驻台军事联络组,美台双方陆海空军归麦克阿瑟统一指挥,“以共同防守台湾”。

8月1日,杜鲁门又提出“台湾中立化”方针并派遣美国空军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8月4日,《台美联防协定》签订。自朝鲜战争以后,美国将台湾视作其在太平洋上的“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和潜艇供应舰”,尽一切努力保护台湾,大量美援是以滚滚而来,而国府也在整个战争期间前后三次表示要派军入朝,但美国担心蒋介石出兵将导致中共加倍还击,使韩战扩大,因此每每婉言谢绝。1951年2月,美国与台湾达成协定,由美国向台湾派遣军事代表团并运送武器。4月,美国在台湾成立以蔡斯为团长的“美国军事援华顾问团”,公开协助蒋介石训练军队。8月,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发表《9000万美元援台方案》。1954年12月2日,美国与台湾签订《共同防御条约》规定美国可以有“在台湾、澎湖及其附近为其防卫所需而部署美国陆海空军的权力”,对双方“任意缔约国之领土的武装攻击”,即应共同“采取行动,以对付共同危险”,美台关系进入蜜月时期。

1954年2月,在国府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蒋介石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二任总统,实现连任,副总统为陈诚。虽然美国支持台湾,抵制中共,但其“台湾中立”和“台湾地位未定论”却意在分裂中国,这与蒋介石的“坚持一个中国”立场是背道而驰的,因此美国和蒋介石政府之间实际上多为相互利用,并非真心合作。为取蒋而代之,美国找到了二战时曾在滇缅战场与美军协同作战,且深受美国器重的国府陆军总司令孙立人,孙立人在国府内的地位也因此扶摇直上。此间,蒋介石正安排其子蒋经国接掌军权,两蒋因此与孙立人和美军顾问团发生矛盾。为除掉与美国关系密切且拥有重兵的孙立人,蒋介石于1954年6月免去孙立人陆军总司令一职,改任为总统府参军长,解除了他的兵权。1955年,台湾盛传孙立人“军训班”时期的老部下郭廷亮、江云锦等暗通中共,并密谋趁蒋介石到凤山阅兵之机发动“兵谏”。5月,郭廷亮以“匪谍罪”被捕,孙立人也于6月中旬被监管。8月20日,孙立人被迫辞去总统府参军长职务,国府也随之开始立案调查“兵谏案”。10月,国府以“纵容部属武装叛国、窝藏匪谍密谋犯上”的罪名将孙立人送往台中软禁,此即“孙立人兵变事件”,也称“孙立人事件”。1988年蒋经国死后,台湾各界纷纷要求为孙立人平反,国府迫于压力解除了对孙立人的软禁,允许他公开露面,但为维护蒋氏父子的威信,直到孙立人在台中去世,也始终未对此案正式“平反”。

韩战结束后,北京方面开始调兵遣将,向台海集结,准备待机攻台。然而,由于台美《共同防御条约》的签订,美国协防台湾及澎湖列岛,共产党因此迟迟不得机会。此间,国共小战不断,中国沿海不少岛屿均被解放军攻陷,但台海战争大局却没发生显着的变化。1958年,中东地区局势紧张,5月黎巴嫩亲美政权被推翻,美军进入贝鲁特;7月,伊拉克发生兵变,亲美的费萨尔王朝被推翻,英法随即出兵约旦,东西方冷战因此的加剧。6月,解放军在舟山群岛举行了大规模的三军联合两栖作战演习,其假想目标正是台湾;同时,大批舰艇、飞机也纷纷在东南集结,台海局势趋紧。7月,毛泽东为争取政治和军事上的主动,打击骚扰沿海的国军,牵制美军调往中东,决定炮击金门——毛泽东认为,金门、马祖与台湾不同,攻击这两个地方“在政治上有理,在军事上有利,美国找不到借口”。随后,大陆方面释放出“攻取金门马祖、武力解放台湾”的消息。8月6日,国府宣布台澎金马地区进入紧急战备状态,20日蒋介石亲临金门视察。

1958年8月23日下午5时50分,解放军动用近600门各式火炮开始炮击金门,“八二三炮战”开始。此次炮战共进行了三个波次,解放军共向金门发射了4万7千发炮弹,金门守军进行了还击,国军总计阵亡140余人,各级将领也多有身亡、负伤者。炮战开始时,金门防卫总司令胡琏和国防部长俞大维正在金防指挥部内吃饭,正要走出时,共军炮弹突然落下,如果解放军再晚一分钟发炮,那么这二人必然性命难保。

“八二三炮战”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担心解放军会趁机渡海进攻台湾,于是下令将停泊在地中海的美军第六舰队半数舰只调往台湾海峡增援,使美军在台海的总兵力达到1.5万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军最大规模的一次军事集结,台湾海峡的紧张气氛骤然升温,而中东紧张形势得以缓解,毛泽东达到了牵制美国在中东行动的预期目标。炮战后,解放军开始对金门实施全面封锁,并集中炮火打击向金门进行补给的海上运输船,致使金门岛上国军的弹药和粮食补给日趋困难。

9月3日,北京宣布自次日起暂停炮击三天。9月4日,中共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在中国12海里的领海范围内,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9月6日,中共政府总理周恩来警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如果美国干涉台、澎、金、马事务,则一切后果由美国政府自负。9月7日,美军派出舰队为国府向金门补给的运输船护航,解放军奉命开火,只打国军船只,不打美军,结果美军撤退。

由于金门是当时国府辖区中与大陆最接近的地方,中共政府也不想让国军从金门、马祖撤守,以使大陆与台湾进一步隔离,成全美国分裂中国的图谋,因此10月25日,北京宣布解放军此后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料罗湾的码头、海滩和船只,允许补给,以利国军“长期固守”,条件是不能有美舰护航。从此,福建前线基本上维持了这种“双日不打单日打、以零星炮击为主”的局面,直到1979年1月1日。


三鉴斋 2011-04-18 08:12:26

[新一篇] 民國百年(八):蔣氏父子的臺灣歲月(1)——國民政府遷臺

[舊一篇] 民國百年(八):蔣氏父子的臺灣歲月(3)——“反攻大陸”計劃的破滅與蔣介石時代的結束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