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人学研究述要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张军 武汉大学哲学系 430072)
  人的问题,包括人的生存和发展、人的本质及其异化、人性、人道、人权等等是当代人类社会发展中突现出来的一个具有全球性、总体性的问题,与此相应,人学也已成为当代世界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自80年代初以来,我国哲学界在人学问题的研究上先后经历了从关于人道主义的讨论到对人的现代化问题的关注再到对人的主体性的深入探讨这样几个阶段。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什么是人学、人学与哲学的关系、人学的研究对象、人学研究应有的视角和方法以及应如何建构人学理论体系等几大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本文拟对这一讨论中的一些主要观点作一综述。
   一、什么是人学
  在讨论中,大家普遍认为,要使人学研究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首先必须对什么是人学亦即人学的内涵和实质问题作出时代性的反思。当然,在什么是人学这一问题上,人们的具体看法是不一致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1、人学是关于作为整体的人的学问,它是关于人的各个方面的规定性的综合性的研究,其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一幅关于人的完整图景。
  2、人学是关于人本身的学说或理论体系,严格地讲,它是一门专门对作为整体的人的本质、特性、存在、价值等问题作形而上探究的学科。
  3、人学是关于作为个体的人的学说,它通过对各门关于人的具体科学的研究成果的概括和哲学提升,系统地探讨作为个体的人的本质、价值、自由、尊严、权利及其存在和发展等问题,从而提供一幅关于个体人的完整图景。
  显然,上述关于“人学”的几种界说对人学的内涵和实质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他们在下面两点上还是有共识的:
  第一,人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哲学学科。一方面,人学不同于那些具体的、经验性的关于人的科学,因为各门具体的、经验性的关于人的科学所关注和研究的只是人的某一方面的规定性,而人学则是从总体上来研究人,研究作为整体的人。另一方面,人学也不同于一般所谓的关于人的哲学,因为一般所谓的关于人的哲学是概指对于与人有关的各种问题的哲学探讨,而哲学中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这样那样地与人有关。
  第二,人学的主题是以哲学的方式来反思关于人的各种根本性的问题。也就是说,作为一门哲学学科,人学所要研究的是人(或作为个体的人)的本质、特性、价值、存在和发展等等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但人学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应密切结合人与世界关系的时代发展来进行。
   二、人学与哲学的关系
  人学与哲学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正如上述,一般人认为,人学乃是哲学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但就一些论着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问题所作的论述和对这两个概念的实际使用来看,人们在人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上是存在着很大的分歧的。
  有人认为,哲学就是人学。哲学是人理解自己的一种自我意识理论,人怎样理解自己也就必然怎样理解世界——人既是哲学也是世界的奥秘;人和哲学都同世界所经历过的一切存在形态相关,同时又超越了一切既存和现存的事物,哲学所有过的形态也就是人曾经经历过的状态的写照。持这一看法的人指出,哲学视野中的世界不过是由人自身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建立起来的,人是世界的主体,而世界则是人的活动对象,因此,哲学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研究不过是对人自身的观照。其中,有的论者还提出,要真正领悟人与世界关系的奥秘、深入地研究人的世界,必须牢固地确立起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并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来取代传统哲学的本体论思维方式。
  许多人则认为哲学包括人学但并不等于人学,人学只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哲学与人学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其理由是:哲学所要研究的不只是人或人的世界,而是作为整体的世界,人或人的世界仅仅是作为整体的世界的一个部分;作为一种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实际上是一个学科群,人学只是哲学的诸多部门学科之一。在这一个前提下,有的论者强调说,人学研究总是在一定的哲学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人们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不同,其对各种关于人的问题的看法也必然不同;只有首先对世界、对人与世界的关系作出正确的本体论阐释,如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对人的存在、活动和发展的制约性等等,才能对人或人的世界作出科学的理解和说明。此外,人学与哲学的其他一些部门学科如历史观等之间也具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对人学研究和人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还有人认为,人学不等于哲学,也不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而应是哲学的当代形态。在这些论者看来,当代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各种全球性问题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宗教泛化、战争威胁、技术异化、人与人的疏离使得当代人陷入了普遍的精神困惑和迷茫之中,信仰危机、道德失落、自我感、意义感、归属感的丧失以及人的心态失衡和个性扭曲已成为当代世界严重而又普遍的社会问题。概言之,人的问题已突现为当代人与世界关系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哲学要想有所作为、要想求得自身的发展,就必须深入地研究当代人与世界关系上的这些焦点问题,并自觉地把自身发展为人学。
   三、人学的研究对象
  在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的人学讨论中,许多人在这一点上是形成了某种共识的,那就是认为人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人。但是,“作为整体的人”的具体规定性是什么?在这样一个亚层次上,大家的看法又出现了明显的分野。
  一种观点认为,“作为整体的人”是指与外部自在的物质世界相对待的一般人或人的世界。持此观点的人认为,人是物质世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能够从事劳动实践的一种全新的存在,藉助于劳动实践,人不仅从自然界中独立了出来,而且还使物质世界本身发生了分化,创造了一个区别于外部自在的物质世界的、依赖于人的属人世界或人的世界。这种与外部自在的物质世界相对待的人的世界亦即所谓的一般人就是人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种观点认为,“作为整体的人”是指以类的形式存在的人亦即人类。所谓类或人类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它是与动物相对待的存在物,具有一系列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点和属性;其二,它是与作为个体或群体的人相对待的类存在物,是过去、现在和未来无数个体、群体的总和。这也就是说,人学所要研究的就是为一切人所共有而为人类所独有的规定性。
  第三种观点认为,“作为整体的人”是指完整的个人。所谓完整的个人,不同于各门具体的、经验性的关于人的科学视野中的那种抽象的、被片面化了的人,亦即不同于人的某一方面的属性,而是以可感的实体为基础的、有着多种具体的和现实的规定性的人,是具有一定的需要、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着创造性的活动并表现出丰富的个性的人,简言之,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第四种观点认为,“作为整体的人”应是人的各种存在形态的统一,是作为个体的人、作为群体的人和作为类存在的人的统一。
   四、人学研究应有的视角和方法
  许多人认为,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哲学学科,当代人学应坚持运用经验实证与哲学反思、科学分析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关于人的各种问题。但是,当进一步论及人学研究的具体视角、具体方法时,就可谓是意见纷呈了。
  有人认为,价值分析与科学分析的统一应是人学研究首要的方法论原则。其中,前者注重的是客体适应或满足主体的价值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对象的应当性、为我性以及人的主体性和超越性,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它所着眼的是人的方面;后者注重的是主体反映客体的真理性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对象的现实性、自在性以及人的受动性和适应性,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它所着眼的是外部世界的客观性和规律性。人学研究只有坚持这两个方面的统一,才能窥视到特定人与世界关系的人或人的世界的全貌。
  另有人认为,科学的人学应建立在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它应该始终坚持从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即人的实践活动出发去研究和阐释包括人的存在和本质在内的关于人的各种问题。在实践唯物主义的视野中,人的存在、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的获得以及人的历史发展等等,都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都是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发展的结果;实践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而且也是人的本质,人以何种方式来展开自己的实践活动,也就是在以何种方式塑造自己和表现自己。因此,实践原则应是人学研究的根本原则。
  有人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探寻人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他们认为,人的问题并非是纯粹的学理问题,它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人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只有结合人的生存方式和特定的文化模式才能得到阐明,也就是必须确立起文化哲学的视角。
  也有人立足于人的存在特性来寻觅人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他们提出,作为宇宙中的最高存在形式,人历经物质进化的一切阶段而形成,可谓是一个缩微的小宇宙;人在自然进化的界限之外创造了自己的社会生命,这意味着人实现了对物种限制的超越和对与物种存在相应的物种逻辑、形式逻辑规则的突破。研究人学要采取适合于理解人的特殊逻辑和特殊方法。
  此外,一些论者强调,我们要深入地发掘和系统地探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丰富的人学思想,同时还要批判地分析现代西方人学理论,注意吸收其中的一些具有合理性的内容。
   五、建构人学理论的思路
  有的人提出,人学理论体系应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1,关于人的总体阐释,是提供一幅关于人的完整图景。其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1)人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诸前提条件,这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2)人的历史,包括人类的进化史和个体的成长史;(3)人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及其各个方面的构成情况。2,关于人的诸根本性问题的论说,如对人的本质、本性、价值、地位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等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而无论是哪一方面的内容,都应该具有规范和理想的性质。
  也有的人主张以“作为整体的人”为核心范畴来建构人学理论体系,希图通过对人的哲学诠释,为科学地研究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提供一种合理的解释框架。按照这种主张,人学理论体系大致应包括三个部分:(1)本质论。它主要回答“人应当是什么”的问题,具体内容涉及人的需要、人的生产劳动、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个性等。(2)存在论。它主要回答“人现实上是怎样”的问题,具体内容涉及人的存在形式、人的存在形态、人的存在状况和人的异化的扬弃等。(3)发展论。它主要回答“人怎样成为人”的问题,具体内容涉及人的发展的基础和根据、人的发展的条件和形式、人的发展的实质和规律以及人的发展的目标和意义。
  还有人主张在文化哲学的视野中建构人学理论体系,并认为人学理论的建构应在以下两个层面上展开:一是以人类文化的演进为背景建构关于“总体的人”的理论,它主要解决人类的自在自发、异化受动和自由自觉等三种生存方式或文化模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整合问题,以便为“总体的人”或“人的总体性”的生成提供理论范导;二是以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为背景的文化转型理论,它主要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文化转型和人的现代化问题,谋求当代中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和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李立新)
  主要参考文献:
  ①黄楠森、夏甄陶、陈志尚主编:《人学词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年版。
  ②韩庆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发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③董武清:《“人学’的对象和性质研究》,载《哲学动态》1995年第4期。
  ④韩庆祥:《关于人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载《哲学动态》1995年第12期。
  ⑤林剑:《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几个问题》,载《哲学动态》1996年第2期。
  ⑥黄楠森:《人学与哲学》,载《江海学刊》1996年第1期。
  ⑦高清海:《人学研究与哲学》,同上。
  ⑧韩庆祥:《我的人学观》,同上。
  ⑨王锐生:《人的问题与历史唯物论》,同上。
  ⑩衣俊卿:《人:在文化哲学的视野中》,同上。
  ①①高清海:《转变认识“人”的通常观念和方法》,载《人文杂志》1996年第5期。*
  
  
  
哲学动态京9-12B1哲学原理张军19971997 作者:哲学动态京9-12B1哲学原理张军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1:49:55

[新一篇] 近年來俄美關系的演變及其對中亞局勢的影響

[舊一篇] 近年來長篇小說創作問題述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