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臣危机及其对俄罗斯内政外交的影响

>>>  史地研究雜志方面文獻收集  >>> 簡體     傳統


  苏联解体以后,继承了原苏联国际地位的俄罗斯也同样继承了原苏联解体时面临的各种国内问题,民族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但是,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俄罗斯联邦一直顾不上解决这一日益严重的民族问题,致使最终引发了世人注目的车臣危机。本文拟就车臣问题的来胧去脉,叶利钦出兵的目的及车臣危机对俄罗斯内政外交的影响,做一简单的考察和分析。
      一、车臣问题的由来
  车臣是俄罗斯联邦的20个共和国之一,地处高加索山的北侧,人口一百多万,面积不足二万平方公里,人口主要是车臣人和俄罗斯人。
  车臣人很早就生活在北高加索一带,其祖先是尚武好战的游牧民族纳赫乔人。近几百年来,车臣人和北高加索一带的其它民族曾与不断扩张的俄罗斯人发生过激烈的冲突,上个世纪,俄罗斯人在经过40年高加索战争之后,将车臣并入俄罗斯帝国的版图。十月革命以后,车臣成为原苏联的一部分。但是,车臣人心中积累的对俄罗斯人的不满情绪并没有因此而完全平息,一直想寻找机会谋求独立。
  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在苏联推行全面改革,车臣民族主义势力借机崛起。进入90年代以后,苏联改革逐渐失控,以退役的杜达耶夫将军为首的“民主派”在1990年10月,召开了车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当时的车臣最高苏维埃形成了双重政权并存、对峙的局面。一年之后,杜达耶夫借“8·19”事件之际,推翻了车臣最高苏维埃政权, 擅自举行总统选举并当选车臣总统。此后不久,杜达耶夫正式宣布车臣独立。
  对杜达耶夫的这一作法,俄罗斯联邦持坚决反对的态度,既不承认车臣的总统选举和杜达耶夫作为总统的合法性,更不承认车臣的独立。但杜达耶夫十分强硬,毫不退让,在独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上台后先是拒交联邦财政预算,1992年又拒绝签署俄罗斯联邦条约,1993年拒绝参加俄罗斯新议会的选举和全民公决,1994年,又拒签了俄罗斯社会和睦条约。面对杜达耶夫的强硬态度,俄罗斯联邦政府内一直有人主张采取武力手段强行让其就范,但是考虑到历史上俄罗斯人与车臣人积怨甚深,车臣人勇猛彪扞,武力解决代价太大,俄罗斯最后采取了支持车臣境内的反对派这一变通的做法,想通过反对派之手削弱、推翻杜达耶夫的统治。
  杜达耶夫在车臣搞独立,几年来并没有给车臣人带来什么好处,学校医院相继关门,工农业生产不断下降。他许诺要将车臣变成“高加索的科威特”,结果把车臣变成了俄罗斯境内最落后,倍受战火蹂躏,人民痛苦不堪的地区。因此,在车臣境内一直存在着反对独立,反对杜达耶夫的政治反对派。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反对派曾四次策划刺杀杜达耶夫,但均未得逞。后来反对派又想在车臣建立双重政权,与杜达耶夫分庭抗礼。然而,在1994年底反对派武装与杜达耶夫武装的激战中,反对派受到重创,已基本失去了与杜达耶夫抗衡的能力。事情不仅如此,在战斗中约20多名参战的俄军士兵被俘,杜达耶夫抓住了俄罗斯支持反对派,缺乏和平解决问题诚意的口实,使俄罗斯陷入了异常尴尬的境地。
  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俄罗斯与车臣双方微妙又紧张的关系就完全浮出了水面,俄罗斯再也不能假借反对派之手,人不知鬼不觉地暗中解决问题了,俄车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994年底,叶利钦决定,出兵车臣,武力解决困扰俄罗斯联邦三年之久的车臣独立问题。车臣问题因此转化成了一场世人注目的车臣危机。
      二、叶利钦为什么要出兵车臣
  第一,形势所迫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虽然继承了原苏联在联合国的席位,但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西方大国,尤其是美国,无视俄罗斯的利益,在国际事务上我行我素,使俄罗斯倍感屈辱。苏联解体以后,独联体其它共和国内的俄罗斯人一夜之间成了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社会地位等方面都颇受歧视。这一切极大地刺激着俄罗斯人的民族感情,在俄罗斯境内,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在1993年底的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中,以日里诺夫斯基为代表的极端民族主义力量异军突起,在议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杜达耶夫武装在俘虏了参与车臣武装冲突的俄军士兵之后,对俄罗斯发出最后通牒,称如果俄不承认干涉车臣内政,支持车臣反对派武装的事实,将处死俄军俘虏,这不仅是对俄罗斯人一个严峻挑战,也是对叶利钦政治权威的严峻挑战,叶利钦对此不能不有所反应。
  第二,经济考虑
  车臣虽是弹丸之地,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打开地图,我们可以看到,车臣刚好处在俄罗斯联结外高加索地区的咽喉地带,是俄罗斯通向外高加索地区的铁路、公路必经之路。车臣闹独立的三年多时间内杜达耶夫政权采取对俄罗斯等国的过路货物强征重税等措施,严重地影响了俄罗斯与有关国家的商贸关系。另外,在车臣境内原苏联建有完备的石油加工设施,有三条重要的石油输出管道在车臣境内经过,哈萨克和阿塞拜疆等的石油都要经过车臣输往黑海港口。控制车臣不仅对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还控制了盛产石油的中亚国家利用黑海向外输出石油的门户,这对俄罗斯加强其对独联体内中亚国家的控制,无疑十分重要。
  第三,安全因素
  车臣所处的高加索地区对俄罗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从南北方向看,它是俄罗斯通向中东地区的门户,通过这里的铁路、公路将俄罗斯与南高加索的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土尔其和伊朗联结起来。从东西方向看,它又是连结里海和黑海的陆地走廊,将里海沿岸的哈萨克、土库曼等与濒临黑海的国家联结起来。这一地区周围的国家基本上都是穆斯林国家,自苏联解体之后,一些穆斯林国家,尤其是土耳其和伊朗,大力向独联体和俄罗斯的穆斯林地区进行宗教和文化渗透。俄罗斯境内有1800万穆斯林,这种外界的宗教和文化渗透已对俄罗斯的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车臣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这种渗透的结果。因此,控制车臣这一咽喉要冲,对今日俄罗斯的安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第四,时机已经成熟
  车臣地位的重要,再加上原苏联分崩离析的前车之鉴,俄罗斯绝不可能让车臣独立的欲望得逞。自杜达耶夫上台之日起,俄罗斯就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拔之而后快,只是限于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一时难以下手。形势发展到1994年底,应该说解决车臣问题的时机已基本成熟了。俄罗斯政局经过1993年的十月事件,1993 年底的新议会选举,1994年4月签署的俄罗斯社会和睦条约,已初步稳定下来。1994 年初放弃了激进的经济改革政策之后,俄罗斯的经济虽然没有大的起色,但下滑的趋势减缓,尽管一时难有大的作为,一时也不会出现大的起伏。在外交上,俄罗斯经过软硬兼施,基本上已确立了其在独联体的“盟主”地位,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固然磨擦增多,但与非西方国家的关系却有较大的改善,对外关系也大致进入了一个比较平稳的发展时期。因此,叶利钦决心出兵车臣,除掉杜达耶夫这一心腹之患。
  第五,政治需要
  面对日益迫近的1996年总统选举,叶利钦必须有所作为,从而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但是,在政治上,盛行一时的自由民主早已为平民百姓所厌恶,经济上的激进改革已以失败而告终,外交上的“向西方一边倒”也收效甚微,唯一能做点文章的地方也只有在民族问题上了。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在独联体其它国家内的俄罗斯人也受尽歧视。可以说从沙皇时期到前苏联,俄罗斯人从未受到这样的民族屈辱。因此,在俄罗斯境内,俄罗斯民族主义不断高涨,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出兵车臣虽然也有一定的风险,但较之政治经济改革及外交上的其它努力应该说容易得多,而且它顺应了国内的民族主义潮流,一旦成功,无疑大大加重了自己在以后总统选举中取胜的筹码,毫无疑问,政治需要是叶利钦出兵车臣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出兵车臣对俄罗斯内政外交的影响
  俄罗斯出兵车臣,应该说冒着极大的风险。今日俄罗斯决不可与昔日苏联相比,政局动荡不止,经济江河日下,军队思想涣散、纪律松懈,而车臣人勇猛善战,且有国内外的穆斯林为后盾,加之车臣地区山高林密,出兵车臣,如果不能速胜,由此引发的国内外矛盾激化,俄罗斯因此而深陷车臣泥潭,不仅叶利钦有倒台的危险,还可能促使充满内忧外患、使已经十分脆弱的俄罗斯联邦步前苏联之后尘,由此而崩溃。
  但是,俄罗斯军队在车臣境内的行动虽然代价沉重,经过半年的战斗,杜达耶夫的大部分非法武装已被消灭,其残余力量也发生了分化,许多已经开始按照俄车双方达成的有关协议交出武器。俄罗斯出兵车臣的主要目标:重新控制车臣局势,可以说已基本达到。俄罗斯出兵车臣和对车臣局势的重新控制,对俄罗斯的内政外交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维护了俄罗斯联邦的统一,抑制了分离主义的倾向
  自前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联邦一直面着分离主义的威胁。这种威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民族自治地区要求升格成为拥有主权的、能自由退出联邦的主权共和国。一是有些共和国公开宣布独立,采取了与中央直接对抗的方针,如鞑靼和车臣。1993年十月事件之后,叶利钦腾出手来打击分离主义的倾向。一方面,采取了强硬措施迫使抗税的地区重新向中央交税;一方面修改了宪法草案,取消了各共和国退出联邦的自决权。后来又迫使鞑靼共和国放弃了独立的要求。这次出兵车臣,用武力重新控制了车臣局势,对维护俄罗斯联邦的统一,进一步抑制分离主义的倾向,无疑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加强了民族主义的力量,削弱了民主派的力量,俄罗斯政坛可能向有利于民族主义者的方向转变
  自戈尔巴乔夫在苏联推行多党制改革以来,自由民主的口号响彻全苏境内,自由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然而,效仿西方式民主并没有给俄罗斯人带来他们所希望的繁荣和富强。相反,苏联解体,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国内政局急剧动荡,经济大幅度滑坡,生活水平不断下降。1993年底的新议会选举表明,民主派所掀起的自由化浪潮正在走向衰退,民族主义开始崛起。以日里诺夫斯基为代表的极端民族主义者一贯主张对闹独立的车臣等共和国采取强硬措施,而以盖达尔为代表的民主派则强烈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问题,但是,三年多来,民主派所主张的和平手段对坚持独立的杜达耶夫几乎毫无作用。这次叶利钦不顾民主派的强烈反对采纳民族主义者的强硬主张出兵车臣,却重新控制了车臣的局势,初步消除了这一对抗中央、威胁俄罗斯联邦统一的心腹之患。尽管叶利钦在主观上并不一定愿意,在客观上,这必然进一步加强民族主义对俄罗斯政治生活的影响,进一步削弱民主派的力量。
    三、突出了俄罗斯军方鹰派的力量,俄罗斯内外政策可能趋于强硬
  叶利钦这次出兵车臣,不仅在议会中受到了民主派和俄共的强烈反对,俄罗斯联邦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一直不表态,俄罗斯军方也因此而分成两派。一派以国防部长格拉乔夫为代表,被称为鹰派,强烈主张采取强硬措施。一派以国防部三位副部长,戈罗莫夫、孔德拉季耶夫和米洛诺夫为代表,反对动用武力解决国内问题。然而,叶利钦力排众议,撒换了这三位副部长和一批拒绝到车臣指挥作战或在车臣作战中指挥不力的高级将领,坚持以武力解决车臣问题。联系到1993年叶利钦动用武力粉碎议会反抗的十月事件,我们可以说,面对自由化造成的混乱局面,叶利钦越来越倚重军方鹰派,在内外政策上,可能越来越倾向于采取强硬的政策。
    四、俄罗斯对车臣局势的重新控制,加强了俄罗斯的国际地位
  俄罗斯出兵车臣,引起了世人关注。这与其说是因为车臣这一弹丸之地多么重要,而不如说是因为车臣危机实际上是一块试金石,从中可以看出空前虚弱的俄罗斯还有没有决心和能力解决车臣危机这类棘手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车臣问题并不仅仅是俄罗斯的内政问题,还直接影响到俄罗斯的国家形象和国际威望。然而俄罗斯出兵车臣,虽代价沉重,经半年多苦战,终究重新控制了一度失控的车臣局势;俄罗斯出兵之后,穆斯林国家一片谴责声,但没有一国敢公开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行动对俄罗斯施加压力。这说明,俄罗斯今天虽然虚弱,还没有虚弱到任人宰割的地步,它余威仍在,不可小视。从这个意义上讲,俄罗斯出兵车臣及其对车臣局势的重新控制具有积极意义,它不仅对国内外妄图分裂和削弱俄罗斯的力量起到了一定的震摄作用,也加强了其国际地位,有助于其1994年以来为恢复大国地位而进行的一系列外交努力。
  车臣危机随着俄罗斯军队对车臣局势的重新控制,随着俄罗斯联邦政府对车臣地区行政管理职能的恢复,已基本平息下来了。但是,从车臣危机暴露出一系列问题来看,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仍然要持续一段时间,俄罗斯重振大国雄风的路将是曲折而漫长的。
   (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科系;责任编辑: 任天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京55-58D7国际政治陈生洛19961996 作者: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京55-58D7国际政治陈生洛19961996

网载 2013-09-10 21:49:44

[新一篇] 路易斯·巴拉干的詩意空間

[舊一篇] 轉向“新寫實主義”:2007年臺灣文壇看點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