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纵的权力之——————利民之举缘何成了笑柄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有人说,民不选官,官不为民,此话有理,但也未尽然。

中国传统的读书人,平生两大嗜好即:好为帝师;好为民父。

孔夫子虽有“人之患,患在好为人师”之叹,然观其一生,孜孜以求不过为当王师而已。

科举一开,普通读书人即有了不为帝师即为民父的方便之门。

才见读书人脱却布衣,便一个个神彩飞扬。

读书人一但成为地方长官,俨然就是民之父母。好一副家长的做派,无人敢质疑他的威权,于是便有了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霸道。不过既要为民父母,也难免会有为民作想的时候。更何况这些人毕竟受了儒学思想的教育多年,大都会说些父慈子孝的大道理。既便是贪如狼,狠似羊的人物,也知道面子上的功夫还须做足,那亲民、利民的口头禅喊得应山映水,只是做起来何曾有亲,那里益民?老百姓只求地皮少括,便是再生父母。

阿弥陀佛,善莫大焉。

更有那一等人物,确实也想青史留名,落一个青天美誉。然而,在专制制度下,在这种崇高思想指导下的具体实践,却常常成为老百姓茶余酒后的谈资,或遭人数落,或留人笑柄,鲜有为人称道者。

北宋仁宗景佑年间,着名史学家,文学家宋祁,时任西都洛阳留守,他先生的一位同年进士,在其辖下的河南县担任县令。

这位县长大人,做事讲求便利,很是怜悯农民种小麦时耕地的辛苦。于是,便想出了一个办法,以一亩地作试验,让人用长锥锥地下种,结果从早到晚,一亩地也种不上,大概此举因此未能在民众之中推广。不料当时,县长大人管理的河南县,飞蝗遍野。于是县长大人脑袋一拍,又有了一个应对蝗灾的好主意。于是下令家家养鸡。还自鸣得意地对下属说:这样一来不但能够除却蝗灾,还能够让老百姓坐收养鸡之利。

此言甚是,当为有百利而无一害利民之举。

于是,县长大人雷厉风行,下令家家养鸡,并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将境内民众所养的鸡全部集中起来,准备打一场大规模的灭蝗战役。

当所有的鸡被全部集中起来时,那些鸡却不是去食蝗虫,而是相互打斗。县长大人只得叫农户们前来制止鸡的打斗。

于是人鸡上阵,硝烟四起。那不懂事的鸡四处乱窜,拍翅乱煽。弄得尘土飞扬,遮天蔽日;老百姓也都顾不得理会什么飞蝗食谷,反到是饶有兴趣地前来观看斗鸡表演。

一时间,人声鼎沸,鸡鸣声声。好不热闹,老百姓无不以此事作为笑谈。

凭心而论,这位县长大人,其实也算得上是一位体恤百姓的好官。出发点还是好的,确实是想为民办点好事、实事。并且他还知道改良种小麦的技术,也还要试验一下。如果仅凭他先生一时的心血来潮,那岂不是又遗害百姓。而以鸡治蝗的方法,现在看来还真是有点超前意味,千年前便已经有了现代生物防治的意识,确实不简单。

然而,这位县长大人,只凭想当然办事,才落下这一笑柄,凭心而论,虽遭人讪笑,到也还不曾酿成大祸。

在中国历史上,从古到今,因地方长官刚愎自用,给地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或造成官民对立,社会动荡的事件,比比皆是。

应当说,专制制度下各级官员的一元化领导,是一种既可为善亦可为恶的政治体制,权力的放纵即也是对权力实施的不负责任,而这为善与为恶,所依凭的只是官员的自律与个人格修养和才能。为善也能有极高的效率,因为它不需要听起来自任何一个方面的意见,便可以实施,整个社会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动员起来,集中力量办成一件大事。然而,一但为恶,造成的伤害也不可估量。

在身份社会中如果不是政客之间的相互倾轧,官员问责的机率极小,因此,常常会因为一件小事处理不当,而引发整个社会的危机。

就是这种不负责任的权力傲慢与权力愚蠢的放纵而导致了许多社会灾难性的后果。

 

2009-7-14

 

附:

宋·王得臣《麈史·卷下·乖谬》

“元宪宋公(宋祁)留守西都(河南洛阳),同年为河南令,好述利便,以农家艺麦费耕耨,改用长锥剌地下种。以一亩试之,至旦至暮不能遍,又值蝗灾,科民畜一鸡,云:‘不惟去蝗之害,亦可字养。’令民悉呈所畜,鸡既集,纷然而斗,莫能闲止。邑前百姓喧阗塞路,共观斗鸡而罢。”


一生懵懂 2011-04-13 20:32:34

[新一篇] 從雙簧到獨角戲 ——北宋王朝初期政權轉移的臺前幕后

[舊一篇] 放縱的權力之——權力和誘惑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