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2803(2000)01—0096—06
中国的漆艺源远流长,它是受传统文化积淀最深,受外来文化影响最少的一种文化形态之一。中国的漆艺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楚汉之彩绘、六朝之夹@①、唐代之金银平脱、元明之雕漆、镶嵌……,都是中国漆艺史上光辉灿烂的篇章。漆器是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1], 这使我感到无比自豪的同时,心中不免掠过一种说不清的遗憾。现在人们习惯上把中国称为瓷国(China),把日本称为漆国(Japan),在当今的中国,有不少人不知道“漆”为何物,把天然漆与合成漆等同起来。我们国家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也有着悠久的工艺传统,但在近现代的历程中,这种民族的传统在相当程度上被遗弃了。也许是我们太迫切地企盼现代化了吧,难道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就一定要把传统视为现代的对立面吗?漆艺这门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位置究竟又在哪里呢?
天然漆的魅力
简单说天然漆,又称为大漆、生漆、国漆、土漆等等。它是从漆树上割取下来的天然汁液,呈乳白色,在空气中氧化后就变成透明的深红棕色,并逐渐坚硬起来。天然漆除了其本身具有耐酸、耐热、防潮、防腐、漆膜坚硬且耐磨强度大、与其调配的色料的色彩经久不变等的物理性质外,它还具有独特的美学品格。
天然漆的光泽柔和内敛、淳厚朴素,髹涂于器物上,口触、手摸都给人一种亲切温和之感;有人却常为天然漆的不够透明而抱怨,因为天然漆呈半透明的红棕色,要调配纯度高的色漆就有困难,然而漆艺又常常得益于天然漆的半透明。天然漆只有半透明才最敏感,因打磨的轻重不一而出现明暗层次。如果天然漆完全透明,清澈见底,物在其中则一览无遗,索然无味。天然漆美就美在它深沉凝重、高雅华贵,含蓄蕴籍,富联想性,使人感受到东方式静穆崇高、神秘朦胧之美。天然漆稍一涂厚,即近黑色,因此漆便与黑联想在一起,有了“漆黑”一词,但我们又不能把其视为简单的黑色,天然漆的黑具有一种空间感和深度感,并给人一种能吸入和包容一切的自然颜色的感觉。漆艺中漆“黑”与传统中国画中的宣纸的“白”有异曲同工之妙。漆艺的发展,人们一方面充分利用黑,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打破黑漆一统天下的局面。《韩非子·十过篇》中说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而禹做祭器则是“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这就说明,虞舜、夏禹时代已有一色和朱黑两色漆器。1978年,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三文化层中考古发掘出一件木碗,腹部瓜棱形,圈足,内外都有朱色涂料[2]。 后经植物研究所采用微量容积进行热裂收集试验,确认木碗上的涂料为生漆[3],这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漆器。因此可以说, 天然漆的传统色彩是银朱(天然硫化汞HgS), 它的色相鲜亮饱和强烈。它虽可理解为红色,但我觉得它更是一种能让人从太阳、霞彩、土地、辣椒、石榴,甚至鲜血……等大自然中感觉到的色彩。漆器中红、黑二色使用的历史久远,这两种色调的选择和利用,客观方面除了因为在当时制取比较容易,也是人类在色彩方面具有经验的领域等原因外,还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红、黑二色的崇尚意识,因为在以后制取颜色的手段和方法都已相当进步的时代,仍以红黑二色为漆器的基本色彩,这无疑说明着其内在的选色用色的社会观念。红、黑二色的色彩特征展示了漆艺色彩语言的独特风格,是其他色彩很难取代的,这种红、黑二色组成的基本色调几乎从漆艺开始产生起就自然地确定了。也许它正契合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美学修养。
随着玉、贝、金、银等众多华美材料的介入,近代又有了蛋壳和钛白、酞青绿、酞青蓝、立索尔红、耐晒黄等颜料,于是漆艺才出现了多彩的世界。然而,这并没有削弱天然漆的地位,各种材质与颜色在与天然漆的融合中,才使漆艺有了它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
也许有人会说,现代的化学工业已经很发达了,合成漆种类繁多,色彩鲜艳,用“合成漆”作出来的“漆器”和旅游品也不能说其不精美、不漂亮,而且化学漆的特性是固化快、周期短;天然漆则相反,周期长、费工费时。那么区别在哪里?合成漆的种类包括聚胺脂树脂漆、硝基清漆和喷漆。其优点是:购买容易、使用方便、不需要湿度条件、快干、透明、适宜调制各种浅色漆,尤其适用于金银罩明。其缺点是:日久变黄、退色、龟裂、不耐磨、光泽过于刺眼,不如天然漆柔美、含蓄、内敛,在审美上更有天壤之别,而且多含有害化学成分。在到处充满合成物、代用品的工业社会,在工业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的现代社会,人类出于保护自身和地球生存环境的美好愿望,天然的东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眯。同样,天然漆及天然漆艺术的价值也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例如:在日本,同样的两件漆器,天然漆的价格是合成漆的几十倍、几百倍,有的甚至上千倍不等。而旅游者宁愿多花钱买天然漆做的漆器,因为他们知道一件真正用天然漆做成的漆艺品是日本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它充分体现了日本艺术的民族特点和美。虽然日本现代材料的生产发达,但用自然材料创造出具有自然品味的工艺品,是日本人的工艺观。在材料上,如果是用了化学漆,那么在装饰上就决不会用“真金真银”,而是用“假金银”,这是约定成俗的。在日本漆艺界也分“传统派”和“现代派”,尽管他们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观点“争论”得很激烈,但在使用天然漆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因此,在漆艺中合成漆只能作为天然漆的补充,而不能替代天然漆。
中国漆艺的传统
纵观中国漆艺的历史,从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朱漆木碗,揭开了屹今为止我们所知的使用天然漆的第一页,从事物的发展规律来看,从用本色天然漆到用调朱漆来髹器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其间肯定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新石器时代的木胎髹漆、陶胎漆绘;殷商的铜浮雕和浅刻上加以髹朱,骨、玉、石、蚌镶嵌,首开了镶嵌技法,是我国漆艺的起步。
春秋战国时期,活跃的思想氛围洋溢着生命活力,漆艺也得以蓬勃发展。代表着楚文化的漆绘大鼓、镇墓兽、漆瑟、墓棺等堪称与屈原的《离骚》、《九歌》同样不朽。那飞扬腾卷的纹饰和舞蹈、狩猎、车马人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土,也充分显示出漆艺在器、塑、画三方面的无限潜力。
秦汉是中国漆艺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是一个漆的时代。轻巧华美的漆器进一步取代了青铜器的显赫地位,在豪门贵族生活用器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漆艺并应用于建筑和室内装饰。从现已出土的大量的汉代漆艺物品中,小到杯、盘、奁、盒、勺、筷等日常用品,大到箱、案、祭器、墓棺等,尽管年代久远,但其稳重古朴的器形,沉着热烈的色调,变化多样的造型,苍劲有力的线条,用漆的自然随意恰到好处,无不令人叹为观止。你可从气势磅礴的流动云气,和那些形态怪异、飘逸灵动的神、怪、鸟、兽纹样中,感受到那个时代雄浑博大的气势和狂放不羁的浪漫的时代气息。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在实用漆器设计方面首先注重了胎骨结构的设计与改进,广泛推广和完善新型制胎方法——夹@①工艺,使漆器更轻便更坚实。夹@①工艺成为漆胎成形的主要方法标志着漆器工艺的真正成熟,它依靠和充分发挥了天然漆这种材料的特征,使漆器从里到外,从工艺到材料都完全地展现了天然漆的品质与个性。使天然漆不仅作为装饰髹涂的材料,而且作为造型的基本材料,并由此发展为唐宋以后的剔犀、剔红工艺。
魏晋南北朝,一方面继承汉代的风格,漆器制品大量生产,广泛应用。另一方面佛教盛行,人们开始利用夹@①工艺塑佛像。同时,斑纹漆、绿沉漆和金银镶嵌等漆艺技法的相继出现,丰富了漆艺的语言,尤其是漆艺的装饰风格与当时的文学、书法、绘画同步,表现出神清气朗、多彩多姿的生活风俗和飘逸洒脱的魏晋风度。
隋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漆器虽不像绘画、雕塑、陶瓷那样繁荣,但在漆艺品种和技法方面仍有发展,而且制作技巧更加细致精湛,显示出盛唐的雍容华贵和大国风范。金银细工与天然漆结合,在漆艺上大大发展了金银平脱。唐代还发明了洒金粉技法,后发展为日本的莳绘,日本正仓院所藏“金银细装唐大刀”其刀鞘上“末金缕”的装饰方法就是证明。夹@①造像水平更加提高,并东传日本。唐代还发明了雕漆,开创了宋、元、明、清时期盛行雕漆的先河。
及至宋元,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满足中、小有产阶层的需要,民用髹漆工艺再度普遍发展,各种漆器制作的漆行与店铺应运而生。在当时崇尚自然,主张天人合一,追求无我境界的文化背景下,漆艺的制作一改随唐的金碧辉煌,更重崇尚漆器整体的单纯、朴素、大方,不少器物造型高雅、稳重,多为素漆(单色)髹涂,少纹饰。这种质朴无华的、只重造型不加文饰的作风,成为一个重要流派,至今对日本仍有影响。雕漆工艺在宋元时期达到了很高水平,在技法上采用了剔犀、剔彩的装饰手法,并因其瑰丽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并出现了永垂青史的雕漆名家。浙江嘉兴的张成和杨茂便是最突出的代表。与明清流行的漆器相比,主要的漆器品种在唐、宋、元时期已经齐备,髹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就是随之而来的多种髹漆技法的相互结合和多方变化了。
明代的漆器是我国漆艺史上的又一次高峰,官营与民间手工艺品互相媲美,名工巧匠辈出。官办果园厂的出现,更加促进了雕漆的繁荣。更有杰出的艺人黄大成所着我国现存古代唯一的漆工专着《髹饰录》[4],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技术经验和种类丰富、效果各异的漆艺修饰技法,为后人学习借鉴与继承发展提供了文字依据。由《髹饰录》可知,天然漆的可塑性竞如此地广阔,漆艺的技法已达到了“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的境地。
清代至近代的漆艺,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与各自的制作中心,制漆、原材料的加工非常讲究。清代由于受到皇家审美情趣的影响,技术上走向繁琐,艺术上走向萎靡,失去了生气。追述起清代的漆艺,一般资料都要提到雕漆、螺钿镶嵌和福州的脱胎漆器。前两者较具体详尽,后都却笼统模糊。我认为清之雕漆和镶嵌不过是明代传统之余续,在艺术的总体上也不及明代之水平,而与金银彩髹(绘)技术(俗称薄料),相结合的福州脱胎漆器异常突起,作了划时代的贡献,最富创意,最能代表清代漆艺的新水平。这种薄料银色因其金属光辉与透明色料结合,产生出一种特殊的美,给人一种华美高贵、明快优雅之感。使传统的漆器在常见的朱、黑、金、银之外,又出现了千变万化的富丽典雅的明快色彩,从此形成了福州漆艺浓郁的地方特色。
几千年过去了,髹漆技艺在逐步的丰富完善中形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漆艺,为现代漆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其中天然漆在漆艺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漆艺的发展正是基于对天然漆性能的不断发现与利用。
进入近现代以后,漆艺与其他工艺比较起来似乎是保守的,传统的倾向比较浓厚。原因一是:从使用者与鉴赏者的反映看,漆艺保守感加强。例如与陶艺相比,漆艺“厚重”的材质感与近代的感性不相契合,加上近代生活方式的现代化随之使漆艺在用途上大受制约,作为日用食器的占有率逐年降低;从生产的角度看,漆艺受近代科学技术的恩惠很少,而且作为重要原料的天然漆的产出量减少。原因二是:工艺与其他美术比较起来技术所占的比例大,而漆艺在工艺里技术所占的比例似乎更大。在天然漆的特性制约下决定了漆艺的技术难度高,在作品里,技术的总和与其最终的表现效果直接联系在一起,所以漆艺在制作上比别的工艺更需要严格的技术磨炼。在新中国成立之后,50年代后漆艺与其他工艺一样从手工业走上了大工业生产的路子,产量上“突飞猛进”,而工艺质量不尽人意,能够留下来的经典之作不多。进入七八十年代,中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的变革促使整个工艺领域发生结构性的重组,全国的漆器行业几乎都濒临倒闭,工厂企业的“工艺美术职工”,有的又重新成为“工匠”、“艺人”以作坊的生产形式自谋生路。许多人担心延续发展了几千年的漆艺会不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渐衰落乃至消失呢?
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
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事物的发展是连贯性的,漆艺的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内因是主要的。我们说漆艺在近代具有保守性、传统性、技术性强的倾向和性格。但并不表示我们认同漆艺已不合时宜了,要被淘汰到现代生活之外,而是认识到这点是进入近代以后,我们一方面既要正视传统、保护传统,继承这种一贯的传统,又要在此基础上努力打开新局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目前令漆艺界感到危机的正是对漆艺的传统缺乏正确的认识以及工艺上普遍缺乏的精工精致的精神和态度。严格地说这种缺乏并不是天生欠缺,而是一种“失落”,是中国传统工艺精神和本质的淡化和失落。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的传统必然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历史映照未来的镜子。传统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而民族精神又是民族自立的基础,明智地对待传统,发扬传统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个民族成熟与理性、智慧的表现。任何工艺上的粗制滥造,只能导致本工艺的衰落和消亡。
传统所涵概的精神和物质范畴是非常广泛的,在漆艺中主要表现为对漆艺语言的探寻,归根到底就是对漆性的再认识。现如今的漆艺界,不能不令人担忧的是合成漆有渐渐取代天然漆的趋势。因为漆艺的制作过程繁复,应用技术博大精深,又有“漆疮”的阴影,使得有志于做漆艺的人不断减少。难道仅仅因为这些因素就轻率地寻找其它简便的原材料来代替天然漆?如果天然漆真已走到末路穷途,那么它的消亡是历史的必然。而恰恰相反,天然漆的许多特性依然还没有被我们所认识,其潜力还没有完全被掘出来。诚然,天然漆有许多的局限性,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但你一旦能驾驭它的时候,常常是既可以这样,又可以那样。局限与自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做过天然漆的人都会被其谜一样的性能所吸引,为其意外的效果而欣喜若狂。这正是天然漆的特性,是任何材料都替代不了的。如果仅为了图方便、求速度、求效益,而处处以合成漆代之,那就与自杀无异。
对中国现代漆艺有创造性贡献之一的老艺人李芝卿先生(1894 —1976),福州人,他对待漆艺严谨科学的态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他是中国近代漆艺的革新家,60年代初,他运用积累的髹饰经验制成一百块样板,这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我国工艺美术的一份珍宝,成为后来发展我国漆画装饰技法的基础。他青少年时代,正是福州脱胎漆器创始人沈绍安流派[5]的黄金时期,当时沈氏的脱胎漆器生意兴隆, 声震中外。福州的漆器店铺犹如雨后春笋,学习沈绍安、模仿沈绍安,蔚然成风。可是年轻的李芝卿却甘于寂莫,进了福州工艺传习所东洋漆科,随日本漆艺家原田学习“倭漆”,开始了很艰苦的漆艺生涯。他一方面借鉴日本的经验,一方面继承中国的传统,在传统的“金银平脱”的基础上首先创造了“嵌银刻花”(即嵌锡片刻花,俗称台花)的技法,取其成本低廉,而与沈氏抗衡。解放后,又在传统的“刷绦”、“彰髹”、“蓓蕾漆”、“犀皮”等技法的基础上,吸收了日本的变涂技法,创造了“赤宝砂”、“绿宝砂”、“彩漆流变”、“犀皮起皱”……许多新技法,并与其他匠师一道对推光浅色漆进行研究,吸收钛白等有机颜料入漆,从而大大丰富了漆器的色彩,于是逐渐形成了福州漆器的新流派,开创了一代新风。
李芝卿先生一生都和天然漆打交道,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漆艺,他尊重天然漆也驯服了天然漆,摸透了天然漆的脾性:快干与慢干、平滑与起皱、透明与不透明、光亮与不光亮、流动与不流动……他都了如指掌,运用自如。他掌握了规律,获得了自由,完成了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渡。在经验不多的人眼里,天然漆往往是枷锁,是障碍,但在李老的手中却变成了心灵的翅膀,可以任其驾驭,自由飞翔。他对天然漆的运用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距”的境地。李老的创新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的,他是沿着天然漆的科学规律而前进的,他千方百计地挖掘天然漆特有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天然漆的语言优势,而不是单靠创新的热情,更不是轻易地去找什么材料去取代天然漆。他创作的一百块漆装饰技法样板,可以说是现代的《髹漆录》,这些技法告诉我们,天然漆的性能是如此的广阔,它还启示我们天然漆尚有许多未开发的领域。但是如果不顾天然漆的可能,不尊重天然漆的特性,不去注意发挥天然漆的特有语言,缺乏科学的态度而盲目地去创新,是会走弯路的。掌握了全面而过硬的专业知识的人比其他人更能把握住天然漆的内在规律和技艺,才能使现代的漆艺成为真正的漆艺而不致于失去本性。没有传统漆艺内的性的限制,现代漆艺就有可能失去自立的参照系,变成使用现代材料的绘画、雕塑或其他别的什么门类而不是漆艺,强调技术的重要意在强化现代漆艺的自律、自立和不可替代性。
漆艺在现代
在现代艺术中,漆艺已作为一个独具品格的艺术品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现代漆艺以其特有的语言、艺术创造过程及其价值,开辟了现代艺术的新门类。漆艺一方面作为人们反抗工业化的倾向,回归自然和回味历史的手段,另一方面作为社会艺术的新形式而萌生出来。同时,作为漆艺基础的天然漆也不仅是作为髹涂装饰的材料,为被髹饰物服务,它同时也是造型的基本材料。漆艺发展屹今已经越来越超越了其实用功能,除了本身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外,还被赋予了新的表现形式。
目前现代中国漆艺已发展为不仅包括以实用为主的髹漆器皿、漆木家具,亦包括了以欣赏为主的美化公共环境生活空间为目的的各类漆艺装饰,甚至包括了纯艺术、个性化很强的现代漆画、漆雕塑等等,现代漆艺的触角正伸到更为广泛的生活、艺术领域。纵观中国漆艺的发展,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辉煌,传统漆艺有着极强的继承延续性,它的形成和发展带有某种集体创造的痕迹,个人创造被时代特点所淹没,现代漆艺除仍有这种继承延续关系外,与传统漆艺创作最明显的不同就是在于:更强调艺术家个性的发展、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注重艺术观念、作品设计的个人风格。反映到漆艺作品中就是要求更强烈地展现造型上的现代设计意识和内涵上的传统文化精神,注重作品的独特立体形态,器物的形体富有生命感,如同宇宙生命化身而成,表面的起伏与转折的曲线扩展了其实际的空间,创造了一种新的空间形态。作为观众你从中既可看到传统文化的积累与继承,更可以看到作为现代人的一种追求与探索。在那里漆艺可化身为生命的存在形式,无论从造型、色彩、肌理、质感等方面都留下了艺术家精神的痕迹。当然,要求所产生的作品能达到这个目的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更需要艺术家们坚持不懈的努力。那种仅用近代的图案代替旧式的图案,又或者视所谓的传统就是对“古典”的翻炒,单纯追求工艺技法的变幻,都是对继承和创新片面、生硬的理解,都是一种简单而极端的做法。
漆艺在现代必须要完全独立地从匠心、构思和技巧上创新,把古典的技巧提高到富有现代魅力的境地。一方面要提高创作者的审美品位,增强现代艺术意识,另一方面要强化漆艺的语言。漆艺的语言是异常丰富的,如:彩绘的细腻、典雅;刻漆的单纯、明快;泼漆的自然、流畅;变涂的潇洒、流动;堆漆的古朴、厚重;磨漆的神奇、陆离;嵌漆的闪烁、华贵;莳绘的斑驳、变幻等等。能否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材料和表现技法这需要你的艺术修养、对材料的敏感度、长期的实践与经验的积累。有了一个好的构思,有了一张好的画稿,它不等于就能作出一个好的漆艺作品,因为漆艺受到“天然漆”这种工艺材料及工艺技法的规范。从构思、画稿到真正的漆艺作品,这其间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这需要你的匠心,十足的匠心,才可以实现,同时也是你个人修养和才情的展现。不管是以任何目的为主的漆艺,漆艺家们都要将自身对美的理念通过工艺材料得到具体表现。漆艺讲究漆趣,这是与其它画种最大的区别。不懂传统漆艺语言,搞出来的漆艺作品没有漆味与光有漆艺技法,沦为漆的奴隶,都不能恰如其分地表现漆的特点。所以我们应该向传统学习的基础上,在严肃的创作中增加一些随意性与即兴,增加一些“玩”的因素,突出漆艺固有的特点。
漆艺术品的价值正在于它不同于规格化的工业产品。它们作为艺术家个性的产物,缩小了现代文明条件下人与自然的距离。漆艺的发展可能导致以现代小作坊为模式的生产方式和职业漆艺家的出现。大规模的漆器生产是不符合漆艺的发展规律的,因为大批量的生产就意味着必须走产业工艺的方向,而产业生产的条件是要求有低廉的原材料和快捷简便的生产方式,以及规范化的生产模式等等相关的要求。可是这些恰恰是漆艺最致命的弱点:作为原材料的天然漆,随着土地的开发,野生漆树的树木减少,价格日益昂贵;金、银、玉石……等贵重材料的大量应用,增加了漆艺的成本和价值;漆艺制作工序复杂、工期长,而且需要通过精工细作才具有独特的魅力。大批量的产业生产只能导致漆艺背离了自身特有的规律,生产出类似漆器的但从材料到制作都已完全不同的“兄弟”产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的提高,对手工制品新的美的观念的再认识,漆艺水平的总体提高,人们对漆艺的认识了解加深,漆艺走进市场,中国是会出现以漆为生的漆艺家的。职业漆艺家的出现,也许是中华漆文华振兴的重要标志吧。
要使漆艺向着所希望的方向发展,除了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外,还必须尊重地方工艺的传统性。加强工场与学院的漆艺家的连带意识和相互理解,将所谓的艺术家与工匠的工作在同一基础上加以尊重,工匠的技艺常常得不到世间的正确评价和重视。在漆艺协同制作的时候,工匠的名字往往是躲在艺术家的影子里面,而拥有优秀技术的艺人们的作品是得到积极欢迎的。拥有特种技术的工匠们和艺术家们一样得到同样的待遇,这会大大刺激过去没有任何露面机会的工匠们创造出富有新意的作品。
还要提到一点就是在符合漆艺内的特点的基础上,在硬件方面是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充实的,例如:高品质的漆艺的制作需要防尘、绝尘的场所;可采用恒温、恒湿的设备,创造“人造小气候”条件,便于漆艺术品的制作;在与漆艺有关的材料的制作与加工方面亦大有可为。走进日本的漆艺店,你会吃惊地发现,这里漆艺用的材料与工具应有尽有,金粉、银粉乃至巨金粉都从5号被加工到20号左右, 而我国市场中只有金银铝箔片而没有金属粉; 在日本漆艺店, 打磨用石从120 号到3000号应有尽有,而我国市场上的水磨砂纸最细也不超过800……。 漆艺的普及与它的材料使用方便是分不开的,我们应尽快地克服这方面的局限。
结束语
天然漆在漆艺中的传统是由来已久的,在现代漆艺中还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漆艺在当今社会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在国际上回归自然、回归乡土、回归传统的大气候下,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逐渐有能力接受手工的、富有文化内涵的天然漆艺术。这给振兴漆艺带来新的契机。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天然漆,宣传漆艺。中国的漆艺有着深厚的根基,又被赋予了新的表现形式,因而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但愿中国当代漆艺家能够以更宏观的艺术视野来看待和发展中国漆艺。
收稿日期:2000—01—17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广州96~101J7造型艺术研究林涓20002000天然漆有其独特的美学品格,它在漆艺中的传统是由来已久的,漆艺的发展正是基于对天然漆性能的不断发现与利用,各种材质与颜色在与天然漆的融合中,才使漆艺有了它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天然漆在现代漆艺中还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国的漆艺,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均应该以天然漆为主导。否则,漆艺这门艺术品种便存在着生存危机。漆艺在当今社会既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也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在国际上回归自然、回归乡土、回归传统的大气候下,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逐渐有能力接受手工的、富有文化内涵的天然漆艺术,这给振兴漆艺带来了新的契机。天然漆/漆艺/传统/现代林涓,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艺术设计系,广东 广州 510665 林涓(1971—),女,福建福州人,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艺术设计系助教,文学硕士,从事漆艺研究。 作者: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广州96~101J7造型艺术研究林涓20002000天然漆有其独特的美学品格,它在漆艺中的传统是由来已久的,漆艺的发展正是基于对天然漆性能的不断发现与利用,各种材质与颜色在与天然漆的融合中,才使漆艺有了它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天然漆在现代漆艺中还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国的漆艺,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的,均应该以天然漆为主导。否则,漆艺这门艺术品种便存在着生存危机。漆艺在当今社会既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也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在国际上回归自然、回归乡土、回归传统的大气候下,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逐渐有能力接受手工的、富有文化内涵的天然漆艺术,这给振兴漆艺带来了新的契机。天然漆/漆艺/传统/现代
网载 2013-09-10 21: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