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全球扩张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一、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和内容
  作为一种经济思潮,新自由主义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问世。1944年,奥地利经济学家冯·哈耶克发表了《通往奴役之路》一书,对国家干预主义和福利国家政策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新自由主义派声称,国家干预经济和调节分配的做法必将破坏公民的自由和扼杀人们的积极性。但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值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新自由主义派提出的关于国家控制市场可能出现危险的警告得不到各国政要的响应。在此后长达20年期间,新自由主义派的观点始终未被西方国家统治集团所接受。
  从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开始,西方国家经济在经历了战后的繁荣后逐渐走向停滞与衰退,1974年的“石油危机”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卷入经济衰退的漩涡,形成了西方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发的经济“滞胀”。这种现象严重动摇了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的统治地位。在这种背景下,西方经济学的其他流派纷纷对主流经济学派进行抨击和责难。其中,以对抗凯恩斯主义出现的三个主要派别是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这三者被统称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新自由主义派以“萨伊定律”(供给创造它自身的需求)为理论基础,认为通过市场供给作用的自动调节能够达到充分就业,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否认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凯恩斯主义所确定的“非自愿失业”;信赖市场的自由放任可以达到经济均衡的发展。总之,新自由主义的纲领是相信“市场万能”,反对国家干预,减少对高收入者征收所得税,维护企业的利润。20世纪70年代,代表垄断资本利益的保守主义政府在欧美主要发达国家上台。英国撒切尔夫人发起的私有化运动和里根政府推行的反通胀、反赤字政策,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上升为主流的经济政策。新自由主义的兴起,推动了8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反滞胀的改革浪潮。这一改革涉及到了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其中包括实施货币主义的反通货膨胀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压缩福利开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即把国有企业私有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以及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如从重点刺激需求转为重点刺激供给等等。
  新自由主义者提出了“全球化决定论”和“市场决定论”。他们认为,以苏东剧变为标志的共产主义在全球的最终失败和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最终胜利宣布了“意识形态的终结”和“历史的终结”。([美]弗朗西斯·福山着:《历史的终结》,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14页)市场成为永恒的、决定一切的力量。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下,资本冲破了一切障碍,胜利实现了全球化。资本力量摆脱了民族国家和社会力量的控制。大部分世界经济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经济交易基本上不是在国家空间或地域进行,而是在全球空间进行。资源配置、技术变革、收入分配和国家专业化等方面的决策在国家空间之外进行,国家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在世界市场上并不是国家在竞争而是企业和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竞争。进行决策的不是国家而是跨国公司,市场的指令(市场自由化和非调控化、私有化,把国家权力限制在维持秩序、财政平衡和价格稳定的范围内)是唯一可行的政策。面对资本的全球化,民族国家和国家主权趋于消亡,惟一存在的是市场的主权。新自由主义为当代世界经济制定的方案有三个基本方面:其一,不惜一切代价尽可能压降通货膨胀,从根本上控制财政预算赤字,实现对外收支平衡;其二,迫使国家完全取消贸易壁垒,向跨国资本开放其经济,走贸易和金融自由化的道路;其三,对经济实行私有化和非调控化,同时使市场作用绝对化,国家职能最小化。新自由主义主张的核心是尽可能地弱化国家的作用,主张市场对经济关系的绝对统治。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决定论”和“市场决定论”,适应了垄断资本打破国内福利国家体制束缚、国外民族国家疆界和国家主权等障碍的需要,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理论和政策指导。
  而实际上,从1980-1990年期间西方国家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的结果是:1991年发生了新一轮经济衰退,包括英国和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普遍债台高筑,国家、企业和家庭的债务存量均打破历史纪录,失业率更达到二战以来的最高水平,经合组织国家的失业人数已达3800万,相当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人口的两倍。这场经济衰退对新自由主义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但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由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西方国家在冷战中的胜利给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实行经济转轨后的前共产主义国家,新自由主义甚嚣尘上。与此同时,拉丁美洲也成了新自由主义的试验场。智利、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等国纷纷把新自由主义视为发展经济的理论依据。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不但看不到新自由主义的固有弱点,反而误认为这是医治经济痼疾的万应灵丹。
   二、新自由主义是强国欺骗和控制弱国的意识形态工具
  埃及着名学者萨米尔·阿明认为,新自由主义建立在两个相互联系的原则之上:一是金融的逻辑控制社会的一切;二是给市场以最大的自由。推行这两个原则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是什么都由市场来控制的经济逻辑,实质上表现了资本要控制一切的倾向。因此,新自由主义派的逻辑是建立在阶级原则之上的,是为谋求金融资产阶级的最大利益服务的。新自由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后殖民时代向发展中国家灌输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意在促使发展中国家实行“门户开放”的政策,以便发达国家可以不费一枪一弹就将西方文化和商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发展中国家,同时又将大量财富运回本国。美国总统克林顿讲得很清楚:“某些人把这种不断增加的国际相互依赖视为对我们国家和我们作为美国人的价值观的威胁。但事实几乎恰恰相反,在世界上影响不断加强正是美国的价值观——自由、自决和市场经济。从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中获益最多的正是美国公司。当世界其他国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之后;需求最多的正是美国工人制造的美国产品。”([美]比尔·克林顿着、金灿荣译:《希望与历史之间:迎接21世纪对美国的挑战》,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117页)从克林顿的话语中,可以发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推进全球化的初始目的在于从不发达国家获取超额利润,并占领其市场。它一方面为了侵蚀和瓦解以传统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国际旧秩序”,另一方面又在强化一种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下的“世界新秩序”。
  20世纪70年代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兴起以后,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向发展中国家大肆宣传和灌输新自由主义,一些发展中国家被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冠冕堂皇的话语所迷惑,盲目追随新自由主义政策。正如我国着名的经济学家陈岱孙教授在199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的,西方国家在国内甚至国际经济生活中推行国家干预政策,却要求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模式和经济政策,取消国有企业,取消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管理特别是计划管理,洞开国内市场,与西方国家牢牢控制的世界经济接轨,其目的无非是要在发展中国家恢复殖民主义统治,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演变为资本主义或外围资本主义。
  西方国家自身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却常以新自由主义“市场万能”的神话迫使发展中国家放弃其经济保护措施,使经济转变为自由市场经济。发展中国家随后发现,由富国经济控制的全球市场根本没有自由可言,经济民族主义更加严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2年人文发展报告中指出,富国设立的国际贸易壁垒使发展中国家每年损失5000亿美元,相当于发展中国家所获外援的70倍。
  新自由主义要求发展中国家尽可能地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同时让渡主权给由发达国家占支配地位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貌似推行市场自由化——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国家经济,而实质上是图谋由最强国家担负起组织和管理世界经济的任务,阻止弱国拥有保护自己市场的机制和手段,保证其企业对弱国市场行使霸权。所谓“市场决定论”,有意掩盖了垄断资本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支配世界市场的要害。
  费多托娃在《俄罗斯的改革为什么失败》一文中认为,俄罗斯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选择了右翼激进主义的资本主义方式,即新自由主义的“休克疗法”。由于新自由主义指导下的“休克疗法”方案与俄罗斯的实际国情存在着多方面的不相符,“休克疗法”实施后,俄罗斯的经济形势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经济危机、财政危机和社会政治危机相互交织并日益加深,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也在拉美盛行至今。实行新自由主义模式,把拉美地区经济更大程度地融入全球经济,从而使拉美各国更加依赖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其经济地位变得更加脆弱。在拉美各国因推行新自由主义获得迅速的经济增长的同时,收入不平等现象大量增加,失业率急剧上升,财富分配不平衡,社会贫困现象严重。在20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发生后,穷人和就业不足者占到大多数拉美国家人口的30%至50%。墨西哥在经过10年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后,政治动乱、罢工和农民起义正在震撼着这个国家。
   三、新自由主义政策带来世界性金融危机和政治动乱
  世界经济目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与新自由主义这种意识形态向全球的扩张和渗透密切相关。一方面,市场自由化和减少国家对经济、特别是对金融部门控制的政策并没有导向一个更加自由的市场,相反,经济非调控化促进了市场、特别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垄断化,使各个国家屈服于资本对社会福利国家制度的进攻和丧失国家的经济主权。取消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机制和规模空前的金融投机使世界经济陷入混乱和无序状态。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摆脱国家的调控,金融投机日益猖獗,虚拟资本膨胀惊人,产生了“实际”经济与“金融泡沫”之间的矛盾。“实际”经济是指物质生产,即能够创造产品和服务实际价值的人类劳动。“金融泡沫”是指目前的资本主义金融投机所创造的巨大的“金融上层建筑”。有价证券投机只不过是实际劳动创造的实际经济的表现形式。但是“金融泡沫”远远大于“实际经济”的增长率,与实际经济的比例失调严重。目前,已达到1:30-1:50。“金融泡沫”使世界经济成为“赌博经济”。“金融泡沫”与实际经济之间的差距不可能无限地扩大下去。1987年华尔街的“黑色星期一”、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等便是“金融泡沫”破裂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金融泡沫持续膨胀,犹如不断积蓄的火药桶,威胁着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形势。“在新的金融手段和高科技武装起来的商贸技术的结合中隐藏着致命的破坏力量,它能够引起一种摧毁性的连锁反应,与原子武器相比,金融体制今天成了破坏稳定的大危险。”([德]汉斯—彼德·马丁、哈拉尔特·舒曼着,张世鹏译:《全球化陷阱》,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3页)
  另一方面,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鼓吹“市场万能”,反对国家干预,国家被迫削减公共开支,取消社会福利体系,在收入再分配方面,失去了社会紧张状态缓冲器的作用。新自由主义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分化以及绝大多数居民人口的贫困化。世界上20%最富裕国家与最贫困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已从1960年的30:1增长到1995年的82:1,并且第三世界在许多方面变得更糟。1998年末,24个最发达国家占世界人口17%,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0%,而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的83%,仅占世界生产总值的20%。因为这种意识形态是从发达国家整体利益和资产阶级利益出发的,它实际上给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工人阶级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如果社会的贫富分配不均所导致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积累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战争将是一种最可能的排气阀。
  新自由主义的保守主义思想正在走下坡路,一些学者认为已陷入危机。甚至在世界银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联合国贸发会议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近来的报告中,新自由主义的观点也受到质疑。西雅图反对世贸组织部长会议的游行示威,布拉格、日内瓦、尼斯等地非政府组织活动都是反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斗争形势。“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新自由主义都是真正的分享民主制度的最直接敌人”,“它已造成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危机”。([美]罗伯特·麦克切斯尼:《诺姆·乔姆斯基和反对新自由主义的斗争》,载《国外理论动态》,1999年第12期)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京43~45F11理论经济学吴茜20022002吴茜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 作者: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京43~45F11理论经济学吴茜20022002

网载 2013-09-10 21:37:45

[新一篇] 經學獨尊對中國古代科學的惡劣影響

[舊一篇] 經濟哲學的學科定位問題探討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