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向——质化研究方法述评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图分类号:B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57(2000)03-0011-06
  我们知道心理学脱离哲学的怀抱,是高举实验的旗帜屹立于科学之林的。一百多年来心理学在实证主义的指引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争取其科学性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然而实证主义的量化方法路径并不能解决人类心理行为的所有问题,近年来与量化研究相对应的质化研究正在悄然兴起,本文力图对这一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的评述,并介绍它在心理学中的运用前景。
  一、质化研究的蕴含及兴起的背景
  质化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通常被人们译为“定性研究”,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被译为“质化研究”“质的研究”等。陈向明认为定性研究的译名容易被误解为我国学术界目前通行的“定性研究”概念;国内学术界对定性研究所下的定义比较抽象、宽泛,通常将所有非定量的研究包括思辨、思考、解释等都划入定性研究的范畴。国内的研究方法论着中,定性研究有其特殊的含义,多指研究者对研究问题的思考、看法、构思,为了避免歧义,这里采用“质化研究”称谓。
  那么国外的质化研究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这里列举几种定义:“质化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而不是用数字加以度量”[1];“质化研究的渊源同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语言学科相关联,……是站在被研究者的角度来描述和分析文化、人及群体行为特征”[2];“质化研究是一种一致的质化范式设计,是在自然情境中以复杂的、独特的、细致叙述来理解社会和人的过程”[3];“质化研究是理解人的现场研究,一般以参与观察、无结构访谈或深度访谈来收集资料”[4];“质化研究是从非普遍性的陈述、个案中获得印象和概括的过程,是文化心理方法学的基石”[5]。陈向明总结了质化研究的主要特点:“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与型与非参与型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分析方式以归纳法为主,在当时当地收集第一手资料,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建立假设和理论,通过证伪法和相关检验等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其个人背景以及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必须加以考虑;研究过程是研究结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必须详细加以记载和报道。”[6]
  质化研究为什么会在近年来兴起,并成为社会科学方法学讨论的热点呢?A.Bryman认为[7],质化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但由于以实证主义为思想基础的量化研究在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处于统治地位,几乎所有社会科学都认为只有实证主义的量化研究,才能使社会科学像自然科学那样成为真正的科学,因而质化研究长期以来备受冷落。然而进入70年代以来社会科学家们越来越认识到实证主义量化研究的局限性,量化研究将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作形式化、凝固化、简约化和静态化处理时,损害了社会现象的整体性、意义性、动态性,未能在微观层面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陈向明则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质化研究兴起的原因,认为“近二十年来,在对以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量化研究提出质疑的同时,质化研究在人类学、社会学和民俗学等学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对一些重要理论进行了探讨,并逐渐发展出一套操作方法和检测手段”[6]。这就是说质化研究近年来能够迅速兴起,还在于它形成了一套方法学体系,逐步走向程序化、规范化、结构化,这有利于方法的传播、推广和学习。
  那么心理学对质化研究方法的反映又如何呢?美国心理学方法学者卡尔·雷特(Carl·Ratner)教授在其1997年出版的新着《文化心理学与质化方法学》一书中明确提出:“为了系统地描述和分析心理现象在不同情境下的意义结构,质化方法已经提供这方面的便利。因此质化方法是文化心理方法学的基石。”[5]并主张建立“质的文化心理方法学”(qualitative cultural psychological methodology)。雷特认为心理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特征是人与动物的最显着区别,重视心理的文化维度是以维果茨基(Vygotsky)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学派为我们留下的最宝贵遗产。他批判了实证主义方法论为文化心理研究所带来的三大弊端,这就是元素主义、数量化和操作定义,并认为这样的方法只是触及到文化心理的表层,而不能揭示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质的文化心理方法学就是要克服实证主义的上述弊端。着名组织行为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威廉姆·怀特(W.F.Whyte)近年来致力于“参与行动的质化研究”,1997年推出了新着《在现场中创造性问题解决》,系统地介绍了以他为首的研究群体近年来从事参与行动质化研究的系列成果[8]。目前,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组织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文化心理学中的质化研究正呈方兴未艾之势。
  二、质化研究方法
  从总体上来看,质化研究方法学的探讨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方法论(或称哲学层面),一是具体方法(或称技术操作层面)。篇幅所限,本文主要对后者作一评述。
  1.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质化研究开展的最初计划。质化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通常情况下对研究情境不进行操纵和干预,这就使研究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自动性,为了与量化研究设计相区别,研究者称这种设计为工作设计[10],也有称其为发展设计[11]。质化研究设计根据学科的不同有不同的设计类型,R.Tesch统计有20多种类型,其主要定向有社会学定向、人类学(或称人种学)定向、心理学定向、政治科学及其他社会科学定向[9]。Creswell认为所有的质化研究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确定研究的范围;界定和不断重新界定研究的问题;确定分析的单元;采用不同的收集资料的方法;确定分类方式、编码方式、表达方式[3]。
  2.问题的选择。质化研究适合于哪些问题的研究呢?或者说质化研究选择的问题有哪些特别呢?Bogdan等人认为质化研究适合于研究:(1)不成熟的概念,这些概念明显地缺乏理论基础,且前人尚未研究的概念;(2)一些理论的内涵是不精确的、不适合的,带有偏见的甚至是错误的;(3)为发展理论需要探索的和描述的现象;(4)事物的性质不适宜量化。[10]Hudeson从六个方面总结了质化研究问题的特点:(1)被研究的问题是不熟悉的;(2)被研究问题是探索性的问题,其相关的概念与变量对研究者来说并不清楚;(3)被研究的问题属于深层的探索性问题,且研究问题有模糊广泛的背景;(4)探求研究问题的意义比数量更为重要;(5)研究的问题是意外的发现或突然地降临;(6)研究的问题属于特殊的事件、特殊的现象。[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质化研究所选择的问题具有特殊性、意外性、模糊性、意义性、陌生性、深层性等特点。
  3.资料收集。质化研究资料的收集主要采用观察(Observations)、访谈(Interviews)、档案分析(Documents)、视听材料(Audiovisual materials)分析四种主要方法手段[4][11][12]。质化研究所用的观察不同于量化研究的客观观察(Objective observation),一般采取的是参与观察或半参与观察,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在一起活动、生活、在相互接触中倾听、观看其言行方式和内容。质化研究的访谈一般是无结构的开放式深度访谈,就方式而言可采用一对一的面对面访谈(face—to—face—one on one)、电话访谈和焦点访谈(Focus interview),也称群体访谈(Group interview),质化研究访谈要求访谈者了解被访者对研究问题的理解、思维方式,给被访问者留有充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余地,并按照被访者的思路、交往方式、语言表达习惯来讨论问题。档案收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档案收集是指相关的报纸、杂志、会议记录、政府公文、个人书信等文字材料的收集;广义的档案收集除前述外还包括视听影像资料的收集。视听资料收集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手段,由于摄影、摄像技术的普及,视听资料日渐丰富;视听资料的直观性、信息含量的丰富性是文字资料所无法比拟的;随着影视人类学、影视心理学的兴起,视听资料收集越来越受到质化研究的重视[10][13][14]。不管是以何种方法收集资料,都必须做记录,记录的方式可分为描述记录(Descriptive notes)、反映记录(Reflective notes)、观察记录(Observational notes),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记录方式是同一次记录中的不同侧面,而不是若干种独立记录方法[14]。
  4.资料的整理分析。质化研究资料的分析不同于量化研究资料的分析,当资料收集好以后,就需要对资料进行归档、编码、分类、归纳分析。通常的做法是将现场记录或备忘录写在资料分析卡片上,对卡片进行归档编码。随着质化研究的逐步成熟,目前上述分析都备有“质化分析软件包”,简称"QTSP",这就大大方便了分析研究者,提高了分析效率[9]。编码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开放式编码(Open coding)、轴心式编码(Axial coding)、选择式编码(Selectivecoding)。开放式编码要求研究者排除个人偏见和原有的理论定势,将所有的材料按其本身的属性、主题进行编码;轴心式编码要求以主题、类别、语义间的关系或关联来进行编码;选择式编码要求研究者选择一个统一的主题,在统一的主题框架下进行编码。分类就是将资料卡片上背景化的每一个有意义的单元(这些单元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一句话、几句话、一段话、甚至几段话)归入相应的主题。这些分类的主题主要有三个层次即核心主题(Central themes)、情境主题(Situated themes)、概括主题(General themes)。核心主题一般是一个单一话语的陈述式表达,情境主题由几个相关的核心主题整合成意义表达式或情境表达式,概括主题则由若干个情境主题整合而成,以反映或表达问题的实质[15]。质化研究资料的分析一般采取由现象逐步抽象到概念的归纳分析而不是演绎分析。归纳分析最常采用的是漏斗法和修饰分析法。漏斗法就是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明确分析的目标,逐步筛选资料,使资料集中在反映特殊现象的一个狭小的范围,经分析特殊现象得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修饰分析法则是从关涉特殊问题的资料开始,以说明或涵盖某一模式,继续扩大分析资料的范围,看这些资料是否也符合这一模式,将不符合资料的模式部分进行修改,再用于分析更广泛的资料,最终获得一个综合的模式,这样的模式对研究现象有广泛的解释力。质化研究资料分析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范围分析(Domain analysis)、成分分析(Componential analysis)、主题分析(Thematic analysis)、类别分析(Categorical analysis)、叙述分析(Narrative analysis)等[14]。
  5.成果表达。质化研究成果也是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加以表达,同量化研究报告所不同的是,质化研究报告在写作时首先要考虑读者对象、叙述风格、叙述人称、书写角度、研究者的位置(与被研究者、研究问题的关系)等。质化研究报告需要对研究过程作详细的叙述,并对关涉主题的各种现象作细致详实的描述,还要详述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中对研究关系的反省历程,这些都有助于读者判别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16]。叙述是质化研究报告的关键,克瑞斯韦尔将报告的叙述分为两个水平:在微观水平,要变化引述的方式,以矩阵方式呈现文本信息,所有分类名应来自收集资料,要以独特的方式标识引用信息,要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收集资料,将引述与解释交融在一起,要描述双方的交谈,要善用修辞手法(Creswell,1994);在宏观水平尽可能用不同的叙述方法(如Van Maanen的叙述方法):(1)现实故事(Realist tale)法即尽可能真实再现当事人的具体观点,并用当事人的语言来加以描述;(2)坦白故事(Confessional tale)法即坦诚介绍自己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反省;(3)印象故事(Impressionist tale)法详细描述事件发生的情况和当事人的行为、情绪反应;(4)批判故事(Critical tale)法从当事人所在的文化背景中对研究结果进行检讨、思考;(5)规范故事(Formal tale)法即用研究结果检验某一理论模式或研究者的某种构念[16]。
  6.研究结果的评估。量化研究的评估指标一般是以信度和效度来加以衡量的。早期的质化研究工作者回避使用信度、效度这样的概念,以示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的区别,质化研究学者发展了自己的一套评估概念及指标体系如“信任度(Trustworthiness)”、“真实度(Authenticity)”以有别于"Validity""Reliabity"[17][18]。有的学者则认为质化研究可以使用外部效度、内部效度、信度这些概念,但不能采用量化研究中这些概念的定义、分类和评估方法[19]。着名方法学者马克斯韦尔(Maxwell)就发展了一套评估质化研究效度的分类指标体系。他把质化研究效度分为描述效度(Descriptive Validity)、解释效度(Interpretive Validity)、理论效度(Theoretical Validity)、评价效度(Evaluative Validity)、推广效度(Generalizational Validity)[14]。
  三、质化研究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前景
  从直接渊源来看,质化研究产生于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并以主位(emic)描述的方式来研究人的文化性。我们知道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多层面的复合体,它既有自然的一面,又有社会文化的一面。自实验心理学建立以来实证主义的原子论方法观,一直在心理研究中处于支配地位。在过去的一百多年历史中实证主义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实证主义方法不是万能的,它不适合研究人的心理的文化性,这是因为心理文化必须从整体来理解,从生活经验来理解(Ratner,1997)。近年来随着社会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的兴起,持整体主义主位观的质化研究方法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以现象学、解释学为方法论基础的质化研究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技术化操作,并在跨文化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组织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20][21][22][23]。
  新中国建立以来,为了摆脱西方发达国家心理学体系的文化影响,我们一直致力于建立中国特色的心理学体系(即如何使西方心理学中国化,港台称为“中国心理学本土化”)。显然建立中国人的心理知识体系,并使该体系更能切合地解释中国人的心理及行为是心理学中国化的最重要的目标。我们知道人的心理文化差异性远大于其自然差异性,因而建立中国人的心理文化知识体系是实现切合性解释的关键。上述知识体系的建立就需要以相应的研究方法来构建,质化研究方法就不失为一种有借鉴意义的方法体系。因为质化研究的主位策略,不是以已有的理论为出发点,而是力排已有理论的先见、陈见,从被研究者的立场收集资料,经归纳概括形成切合本文化的知识体系。
  收稿日期:2000-02-15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临汾11~16B4心理学秦金亮20002000质化研究方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与量化研究相对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质化研究方法在心理学中主要适用于研究心理的文化性、社会性、意义性等方面。本文评述了国外质化研究的基本内涵,质化研究产生的背景,质化研究的设计、问题选择、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成果表达、结果评估等操作方法,并分析了质化研究在心理学中的运用前景。质化研究/方法学/文化心理/社会心理qualitative research/methodology/cultural mental/social mentalA New Trend on Research Method of Psychology——Review on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QIN Jin-Liang(Education Department,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 041004,China)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is a new kind of research methodof social science prevalent in recent years in contrast with quantitative research,which deals with psychological research about mental of culture,society,meaning and other aspects. The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abroad,background of the rise of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manipulational method of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including design of research,selection of question,collection of data,analysis of data,expression of achievement,evaluation of research,and discusses the prospect using qualitative researchin psychology.秦金亮(1966-),男,山西原平人,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在读博士。 山西师范大学 教育系,山西 临汾 041004 作者: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临汾11~16B4心理学秦金亮20002000质化研究方法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与量化研究相对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质化研究方法在心理学中主要适用于研究心理的文化性、社会性、意义性等方面。本文评述了国外质化研究的基本内涵,质化研究产生的背景,质化研究的设计、问题选择、资料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成果表达、结果评估等操作方法,并分析了质化研究在心理学中的运用前景。质化研究/方法学/文化心理/社会心理qualitative research/methodology/cultural mental/social mental

网载 2013-09-10 21:35:32

[新一篇] 心理學研究中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定位問題

[舊一篇] 心理學研究方法的系統分析與體系重構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