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艺术—第七章 养成快乐的习惯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第七章 养成快乐的习惯

在本章中我想同你们讨论一下“快乐”这个题目,不是从哲学的角度而是从医学的角度。约翰.A.辛德勒博士给快乐下的定义是:“我们的思想处于愉悦时刻的一种心理状态。”从医学的角度和伦理学的角度来讲,我认为这个定义是恰如其分的。我们在本章中正是要谈到这个问题。

快乐是一剂良药

快乐本来就出自人的心灵和身体组织。我们快乐的时候,可以想得更好,干得更好,感觉得更好,身体也更健康,甚至肉体感觉都变得更灵敏。俄国心理学家K.柯克契耶夫试验过人在快乐与不快的思维中的状况。人在快乐的思维中,视觉、味觉、嗅觉和听觉都更灵敏,触觉也更细微。威廉.贝特斯证明:人进入快乐的思维或看到愉快的景象,视力立刻得到改进。玛格丽特.柯贝特发现:人在快乐的思维中记忆大大增强,心情也很轻松。精神医学证明:在快乐的时候,我们的胃、肝、心脏和所有的内脏会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几千年前,贤明的老所罗门王有一句格言:“快乐的心有如一剂良药,破碎的心却吸干骨髓。”犹太教和基督教徒都把欢乐、喜悦、感恩、开朗列为通向正义和美好生活的途径,这也是很值得重视的。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研究了快乐与犯罪行为的关系之后得出结论说:古老的荷兰格言“快乐的人家不邪恶”,在科学上是站得住脚的。他们发现:大部分罪犯出身于不幸的家庭,或有一段不快乐的人际关系。耶鲁大学对“挫折”做过十年研究,结论是:我们所说的不道德和对他人的敌意,很多是因为自己的不幸才造成的。辛德勒博士说:不快乐是一切精神疾病的唯一原因,而快乐则是治疗这些疾病的唯一药方。“疾病(disease)”一词意味着一种不快乐的状态——dis,不,ease,安乐。最近有一项调查表明:大体上说,乐观开朗的企业家“注意事物光明的一面”,他们比悲观主义的企业家更能有所成就。

看来,我们对于快乐的普通看法,有些是本末倒置的。我们说:“好好干,你会快乐。”或者对自己说:“如果我健康、有成就,我就会快乐。”或者教别人“仁慈、爱别人,你就会快乐。”其实更正确的说法是:“保持快乐,你就会干得好,就会更成功,更健康,对别人也就更仁慈。”(不是因为你高兴了,你才笑了;而是因为你笑了,你才高兴了)

快乐的错误观念

快乐不是挣来的东西,也不是应得的报酬。快乐不是道德问题,就象血液循环不是道德问题一样。快乐与血液循环二者都是健康生存的必要因素。快乐不过是“我们的思想处于愉悦时刻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果你一直等到你“理应”进行快乐思维的时刻,你很可能产生你自己不配得到快乐的不快乐思想。“快乐不是美德的报酬,”斯宾诺莎说,“而是美德本身;我们不是由于抑制欲望而享受快乐,相反,我们享受快乐才能抑制欲望。”

追求快乐并不是自私

很多正经人不敢追求快乐,因为他们觉得那样做是“自私”或“错误”的。无私的确能带来快乐,因为它不仅使我们的思想转向自己以外的东西,不注意自我反省、自己的过失,罪恶,烦恼,或“自满”的骄傲,而且使们能够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充实自己,想到他很重要,很有能力,能帮助别人得到更多的快乐。然而,如果我们从快乐中引出一个道德问题,认为它可以作为无私的一种报酬,那么,我们就很可能因为想得到快乐而觉得有罪。快乐出自于无私的存在和行为——是存在和行为的自然附属物,不是一种“酬金”或奖品。如果我们因为无私而得到报酬,那么下一个符合逻辑的推理是:我们越自我克制和越不幸,我们就越快乐。这一前提导致一个荒谬的结论:想要快乐必须不快乐。

如果牵涉到什么道德问题的话,这个道德问题应与快乐有关而与不快乐无关。“不快乐的态度不仅痛苦,而且卑下丑陋,”詹姆斯说,“还有什么能比憔悴、哭泣和哀怨的情绪(不管是由什么外在疾病引起的)更卑下、更不值钱的呢?还有什么能比不快的表现更容易伤害别人?还有什么比不快的表现更不利于克服困难?不快乐的态度只能加剧和延长造成不快的困境,使不利的情况更加不利。”

快乐不在未来而在现在

我发现:在我的患者中,造成不快乐的一个最普遍的原因,是他们企图按照难以实现的计划而生活。他们现在不是在生活,也不是在享受,而是在等待将来发生的事情。他们以为自己结婚以后,找到好工作之后,买下房子以后,孩子大学毕业以后,完成某个任务或取得某种胜利以后,就会快乐起来。这种人一概都以失望告终。快乐是一种心理习惯,一种心理态度,如果不在现在加以了解和实践,将来也永远体会不到。快乐不是在解决某种外在问题后能产生的——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还会出现。生活本身就是一系列问题。如果你想要快乐,你就快乐吧,不要“有条件”地快乐。

加里夫.阿伯德拉甲说:“我在胜利与和平中统治了五十多年,臣民爱戴我,仇敌惧怕我,盟国尊重我。财富、荣誉、权力、快乐任我取舍,尘世间的任何幸福我都能得到。在这样的条件下,我认真数一数真正的快乐属于我的日子,总共才有十四天。”

快乐是一种可以培养和发展的心理习惯

阿伯拉罕.林肯说:“只要心里想快乐,绝大部分人都能如愿以偿。”

心理学家M..N.加贝尔博士说:“快乐纯粹是内在的,它不是由于客体,而是由于观念、思想和态度而产生的。不论环境如何,个人的活动能够发展和指导这些观念、思想和态度。”

除了圣人之外,没有一个人能随时感到百分之百的快乐。正如G.肖伯纳所讽刺的那样,如果我们觉得不幸,可能会永远不幸。但是,我们可以凭借动脑筋和下决心来利用大部分时间想一些愉快的事,应付日常生活中使我们不痛快的琐碎小事和环境,从而使我们得到快乐。我们对小的烦恼、挫折、牢骚、不满、懊悔、不安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纯粹出于习惯。我们做这种反应已经“练习”了很长时间,也就成了一种习惯性反应。这类习惯性不快乐反应大多起因于我们自以为有损于自尊心的某种事情。一个司机无缘无故地向我按喇叭,我们谈话时有人肆意插嘴,我们以为某人该来帮忙他却没有来,等等。甚至一些非个人的事情也可能被认为是伤害我们的自尊心而引起我们的反应:我们要乘的公共汽车不得已而来迟了,我要打高尔夫球时偏偏下雨了,我们急着上飞机时交通忽然阻塞了,等等。我们的反应是愤怒、沮丧、自怜,换句话说:不高兴。

不要让事情把你搞得团团转

我发现治疗这种病最好的药方就是使用造成不快乐的武器——自尊心。我问一个患者:“你是否参加过一个电视节目,看到过节目主持人操纵观念的情况?他拿出‘鼓掌’的标记,大家就都鼓掌;他又出示‘笑’的标记,所有的人又都笑起来。他们的反应象绵羊一样,告诉他们怎样反应,他们就奴隶般顺从地做出反应。你现在也是这种反应。你让外在事物和其他人来支配你的感觉和反应。你也象驯服的奴隶一样,等某件事或某种环境向你发出信号——‘生气’——‘不痛快’,或者‘现在该不高兴了’——你就迅速地服从命令。”

养成快乐的习惯,你就变成一个主人而不再是奴隶。正如R.L.史蒂文生所说过的:“快乐的习惯使一个人不受——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外在条件的支配。”

你的意见可能使事情更不乐观

甚至在遇到悲惨的条件和极其不利的环境时,我们一般也能做到比较快乐,即使不能做到完全的快乐——只要我们不在不幸之中再加上我们自怜、懊悔的情绪和于事无补的想法。

 “我怎么才能快乐呢?”一位嗜酒者的太太问我。我回答她说:“我不知道。但是,如果不在你的不幸之上再加进懊悔和自怜,你可以做到比较快乐。”

“我怎么办才能得到快乐?”一位企业家说,“我在股票市场上刚刚亏损了二十万美元。我已经完蛋了,再没脸见人了。”

“不要把你的想法加入既成事实,你可以快乐一些,”我说,“你亏损了二十万美元,这是事实。但说你完蛋了、没脸见人了,那只是你的想法。”接着我建议他回忆艾皮克特都的一句名言,那也是我一向喜爱的话:“人之所以不安,不是因为发生的事情,而是因为他们对发生的事情产生的想法。”

当我宣布我要当一个医生时,有人告诉我说这是办不到的,因为我家没有钱。我母亲没有钱,这是事实,但说我永远当不成医生只是一种意见。后来又有人说我永远不能到德国去读研究生,还说一个年轻的整容医生不可能独自在纽约挂牌开业。而这一切我都做到了。对我的成功有益的一点是我常常提醒自己:这些“不可能”只是别人的意见,而不是事实。我不仅设法达到了目标——而且在奋斗过程中感到快乐——甚至在我典当大衣买医学书、省下饭钱买解剖尸体的时候。我爱上了一个漂亮的姑娘,但是她嫁给了别人,这些也是事实。但是我不断提醒自己:要说这是“莫大的不幸”或者“人生失去价值”,那仅仅是一种想法。我不仅克服了困难,而且,这些遭遇成了我所遇到的最幸运的事之一。

对快乐所采取的态度

前面已经指出,人是一个追求目标的生物。所以,只要他朝着某个积极的目标努力,他一定能自然而正常地发挥作用。快乐就是自然而正常地发挥作用的征兆。人只要发挥一个目标追求者的作用,不管环境如何,他也会感到十分快乐。我的那位朋友、年轻的企业家不快乐,因为亏损了二十万美元。托马斯.A.爱迪生有一间价值几百万美元的实验室没买保险而被火白白烧掉了。“你该怎么办呢?”一个人问他。“我们明天就开始重建。”爱迪生回答。他保持着进取的态度,可以断言:他绝不会因为自己的损失而感到不幸。

心理学家H.L.霍林沃兹说过:快乐需要有困难来衬托,同时需要有以克服困难的行动来面对困难的心理准备。

“我们所谓的灾难很大程度上完全归结于人们对现象采取的态度,”威廉.詹姆斯说,“受害者的内在态度只要从恐惧转为奋斗,坏事就往往会变成令人鼓舞的好事。在我们尝试过避免灾难而未成功时,如果我们同意面对灾难,乐观地忍受它,它的毒刺也往往会脱落,变成一株美丽的花。”

回顾我过去的生活,我觉得最为快乐的日子是我作为一个医学院学生奋斗和早期开业时一文莫名的日子。我经常饥寒交迫,每天至少工作十二小时,好几个月都还不知道从哪儿能弄些钱来付房租。但是我有一个目标。我有达到目标的强烈愿望,和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决心。

实践练习

养成勇往直前、积极地面对艰难困苦的习惯。养成永远追求目标的习惯,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根据每天遇到的实际情况和你想象到的情况,通过积极训练积极进取的态度去解决一个问题或达到一个目标。想象你自己对困难作出反应,不是逃避或绕开它们,而是面对它们,同它们打交道,以一种进取的和明智的方式同它们奋斗。英国小说家布尔维.莱顿说:“绝大部分人只是在自己已经熟悉的——不管是想象中还是实际中熟悉的——危险中表现勇敢。”

系统地练习“健全的心理”

着名伦理学家R.W.爱默生说:“心理健全的尺度是到处都能看到光明的秉性。”

快乐或随时保持人的思想愉悦的观念,能够在漫不经心的练习中巧妙地、系统地培养出来。当我第一次这样对我的患者建议时,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些荒唐。然而,实践经验表明:这种方法不仅可行,而且是培养“快乐习惯”的唯一方法。首先,快乐不是在你身上发生的事,而是你自己所做的、取决于你自己的事。如果你等着快乐主动降临,或者碰巧发生,或者由别人带来,那你可能要等很长时间。除了你自己以外,谁也无法决定你的思想。如果你等着环境来“验证”你所进行的快乐思维,你可能要等很长时间。除了你自己以外,谁也无法决定你的思想。如果你等着环境来“验证”你所进行的快乐思维,你可能要等上一辈子了。任何一天都有好与坏——没有哪一天、哪种环境是百分之百的“好”。这上世界上和我们的私人生活中,不断出现的各种因素和“事实”,它们不是体现出一种悲观、抱怨的看法,就是一种乐观、快活的看法,这完全取决于我们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个选择、注意和决定的问题,而不是思想上的诚实不诚实的问题,好与坏同样“真实”。问题仅仅在于我们主要注意哪一方面,我们的思想集中在哪一方面。

审慎地选择快乐的思维不仅仅是权宜之计,它能够产生非常实际的效果。着名棒球投手卡尔.艾斯金说过,恶劣的思维比恶劣的投法造成的坏球更多。一次布道比任何教练的忠告更有效地帮助我克服了压力。布道的内容是:我们应当象松鼠采集栗子一样,将快乐和胜利的时刻积存在自己的记忆里,遇到危机时刻,就可以利用这些记忆来激励自己。小时候,我常到家乡城外的小溪湾边钓鱼,我现在还能生动地回忆起那个地点,在一片开阔的绿草地中央,周围是高大荫凉的树木。每当球场内外感到紧张时,我就集中精力回忆这幅景象,心情自然也就放松了。”

金.汤尼讲到:把精力集中在不利的事实上,几乎使他在同杰克.丹普西的第一次拳击较量中败北。在一天晚上,他从恶梦中醒来,“我梦见自己浑身流血,被对方打得无法招架,躺在台子上被数数出局。我止不住地颤抖着。在梦中我已经输掉了那场拳击比赛,它对于我来说就是一切——冠军,。。。。。我怎么才能克服这种恐惧呢?我知道其中的原因,因为我一直在想着比赛中不利的一面。我读过报纸,报上都说我将败北。看过报纸后,我的心里已经输掉了这次战斗。

“补救的方法是显而易见的:不再看报纸。不再去考虑丹普希的威胁,他的技巧的拳路和猛烈的攻击。我只要把心灵的大门紧紧关闭,排斥有破坏因素的想法,把我的思维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去。”

科学家试验积极思维的理论

艾德伍德.渥斯特在《肉体.心理和精神》一书中提到过一个世界着名的科学家做过的试验:

“到五十岁上,我一直是个不快乐的毫无成就的人。我还没有发表过一部能带来声望的作品,我一直生活在阴郁和失败之中。也许我最痛苦的症状是每周发作两次的头部错痛,发病时什么也干不了。

“我读过《新思潮》的一些作品,过去对我来讲,这些作品似乎是泛泛空谈。威廉.詹姆斯要求把注意力集中在好的和有用的事情上而不要考虑其他事情的主张我也读过。他有一句话倒是打动了我的心:‘我们最好放弃恶的哲学。有什么能比得到美好的生活更幸福?’那时候,这一类格言对我来说似乎是神秘的理论,但是,我意识到我的心灵不健康,情况在日益恶化,我的生活越来越难以忍受,就决心把这些格言验证一下……。我决定以一个月为期限,有意识地努力试一试,因为我认为一个月足以证明它们对我是否能起作用。在这段时间里,我决心对自己的思想作某些限制。如果我回想起过去,就尽量只去追忆那些快乐的事情:我童年的美好时光,老师的启迪,事业的逐步展开。想到现在时,我会注意把精力转向我心中向往的东西:我的家庭,使我能从事工作的机会,等等。我决心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不管它们是否会徒劳无功。在想到将来时,我决心把一切有价值的和可能施展的抱负都视为我可以得到的东西。那时这样做似乎很可笑,可是,从后来我所发生的变化来看,我的计划唯一的缺陷就是目标太低、范围太小了。”

他后来说,他的头疼病一个星期就好了,他感到了一种生平从来没有感到过的快乐和美满。不过,他又说:

“思想改变带来的生活外观的改变比我内在的改变更使人吃惊,然而前者毕竟是由后者造成的。比如说,我深深地景慕许多名人的地位,而其中有一位竟出乎意料地给我写了一封信,请我当他的助手。我的一切作品都发表了,并且打下了一个基础,使我以后的作品全都能够发表。

“与我合作的那个人对我很有帮助、也很乐于合作,主要是因为我的秉性改变了。过去别人都受不了我的坏脾气。。。。。回忆起这些转变来,好象我曾经在人生的道路上盲目地摸索过,终于把以前对我不利的力量化作为我服务的力量。”

发明家如何利用“快乐思想”

史密斯索尼安学院的艾尔默.盖茨教授是美国最有名的发明家和公认的天才。他每天练习“唤醒愉悦观念和记忆”,认为这样做有助于自己的工作。他说,如果一个人想改善自己,“让他保留住那些偶然出现的宽容和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象练习哑铃一样有规律地进行练习。让他逐渐增加这种心理运动的时间,一个月之后,他就会发现内心里产生惊人的变化,他的行动和思想也会体现出这种变化。确切地说,他从前的自我会大大地得到改善。”

如何养成快乐的习惯

我们的自我意象和习惯是结合在一起的。其中一方改变了,另一方也会自动地改变。“习惯”(habit)一词原来是一件衣服或一块布。我们现在还说riding habit(骑马服)和habiliments(服装),这反映出习惯的真正本质。我们的习惯完全就是个性的外衣,它们不是偶然的或偶发的。我们的习惯就象衣服一样合身。它们同我们的自我意象,同我们整个的个性模式相一致。我们有意识地、谨慎地培养新的好习惯时,自我意象就容易不适应旧的习惯,需要换上新的“款式”。

当我提到改变习惯性行为模式或者形成新的行为模式,直至它们成为自动反应时,我看出很多患者都畏缩不前了。他们把“习惯”与“癖好”混为一谈。癖好是指你觉得有强迫性的行为,它会引起严重的萎缩症状。根治癖好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本书的范围。

相反,习惯仅仅是我们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而不需要“思考”或“决定”的反应,是由我们的创造性机制来执行的。

我们的表现、感觉和反应足有百分之九十五是习惯性的。钢琴家用不着“决定”该哪一个琴键。舞蹈家用不着“决定”脚往什么地方移。他们的反应是自动的,不加思索的。同样,我们的态度、情感和信念也容易变成习惯性的。过去我们“学到”:特定的态度、感觉和思维方式是与特定的环境“相适应”的。现在,只要面临我们所认为是“同样的环境”,我们往往按照同样的方式来思考、感觉和行动。

我们应该理解的是,这些习惯与癖好不同,只要费费心思作个决定,再练习或“形成”新的反应或行为,习惯就能修正、改变,甚至完全扭转。钢琴家要加以选择的话,可以有意识地决定按另一个琴键,舞蹈家可以有意识地“决定”学会一个新的舞步——而且没有什么苦恼。

完全学会新的行为模式需要的是不停的注意和不停的练习。

练习

你穿鞋时,习惯上不是先穿右脚就是先穿左脚。你系鞋带时,习惯上不是把右手的鞋带从左手的鞋带背后绕过来,就是反着绕。明天早晨,你想好要先穿哪只鞋、怎样系鞋带,然后,你有意识地下决心在二十一天里形成一个新的习惯,先穿另一只鞋、按相反的方向的系鞋带。每天早晨以特定的方式穿鞋系带,用这种简单的举动提醒自己;在这一整天里都要改变其他的习惯性思考、感觉与行动。在系鞋带时对自己说,“今天我以一种新的、更好的方式开始。”然后,一整 天内都有意识地下这样的决心:

(1) 我要尽量精神愉快。

(2) 我对别人的感觉和行为要友善一些。

(3) 我对别人及其错误、失败和过失要少苛求,多容忍。要尽可能从最好的角度来解释他们的行动。

(4) 我要尽可能地表现得对成功有把握,觉得自己就是我所希望的个性。我要练习在“行动”和“感觉”上都象是这个新的个性。

(5) 我不让自己的观念给事实蒙上一层悲观或消极的色彩。

(6) 我要练习每天至少微笑三次。

(7) 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我的反应要尽可能地冷静和有理智。

(8) 对于无力改变的那些悲观的和否定的“事实”,我将完全不予理睬,拒之于头脑之外。

简单吗?当然简单。但是上述行为、感觉和思维方式的任何一种都会对你的自我意象产生建设性的有利影响。坚持练习二十一天,“体验”这些步骤,看一看忧虑、负罪感或者敌意是否会消失,看一看信心是否会增强。


独眼易龙编辑整理 2013-08-28 12:59:52

[新一篇] 人性藝術—第六章 讓成功機制輕松地為你服務

[舊一篇] 人性藝術—第八章 “成功型”個性的諸因素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