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价值规律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长期以来,由于对自然价值规律缺乏系统的研究,人们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许多片面的甚至错误的看法。有的观点认为,自然价值是纯主观的东西,是人类主体对自然客体的自我表露,而否认自然客体对自然价值的制约作用;也有的观点认为,自然价值是自然之物的固有属性,从而否认人作为主体对自然价值的决定性作用,这些认识上的错误,又必然导致人类行为的不良后果,人们盲目地开发自然带来了资源枯竭、野生动物灭绝、臭氧层破坏、生态失衡等一系列全球性危机。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人们又容易陷入被动、僵化的局面,以致悲观主义盛行。在笔者看来,理顺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评价人类行为的生态后果,自然环境保护战略的制定都需要以我们对自然价值规律的认识与肯定为前提。笔者不揣冒昧,就自然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发表一己之见,以期学人专家们批评指正。
  首先,有必要介绍两个重要概念:自然有用性,自然价值。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自然有用性即自然之物的有用性,指自然之物及其运动过程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属性或功能。自然价值指自然物质及其运动过程本身具有的、能够满足人类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达到主体目的的具有效用的属性或功能。两个概念形式上极其相似,以致于许多人将二者相混淆,在一些论文、着作中常将二者等同起来,实际上,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自然有用性是自然之物本身的固有属性,因而是客观的,对于人类来说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我们的意识为转移;而自然价值的定义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自然之物本身具有的能够满足人类主体需要的属性或功能,第二层意思是这种属性或功能必须实现主体欲望、达到主体目的,具有效用性,前者是自然价值存在的前提,后者是自然价值产生的条件,因此说自然价值是自然之物在与人发生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关系属性,而不是固有属性。自然有用性与自然价值又是相互联系的,自然价值完全存在于自然之物的固有属性--有用性之中,没有有用性,便没有价值,自然有用性是自然价值产生和存在的源泉,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是自然价值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笔者姑妄提出自然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为:自然之物的有用性是自然之物在其演化过程中内在地、客观地生成的;自然价值是自然之物的有用性的体现和发挥,是在人与自然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自然价值量在人的活动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人与自然之间必需实行等价交换。
  自然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包括四个内容,即自然有用性的生成;自然价值的产生;自然价值量的变化;人与自然之间的等价交换。前两个内容揭示了自然价值的形成规律,自然有用性具有客观性,自然价值则是自然有用性在人的活动过程中的体现和发挥,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第三个内容揭示了自然价值的变化规律,自然之物的价值量是一个可变量,随着人的活动而不断改变,变化的方向又常是自然价值量的减少。第四个内容是自然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自然价值量不断减少,这从客观上要求人与自然之间实行等价交换。下面从四个方面依次加以说明。
    一 自然之物的有用性是自然之物在其演化过程中内在地、客观地生成的。
  马克思写道:自然物质“都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因此可以在不同的方面有用。”(《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48页)马克思在这里指出自然之物的有用性是同自然物质的许多属性联系在一起的。某一自然物同时具有许多属性,比如说水,它的物理属性是无色、无味、常温下呈液态等;化学属性是一个水分子,含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等等,还有其它许多方面的属性。同样,水在许多方面对人来说有用,可以解渴,助消化,治病(古代埃及人经常给病人灌水治病),还可以洁身以利健康,灭火消灾,湖泊可供观赏,大海、湖泊还具有至关重要的生态调节作用等等。因此,自然之物的有用性也具有多种形式。从人类主体的认知能力来看,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人所认识和利用的自然有用性,另一类是尚未为人所知的有用性,因此人类对自然有用性的认识和利用是一个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而逐渐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自然有用性是客观的,就是说自然之物的有用性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某一自然之物,只要具有满足人的需求的功能和属性,它就具有有用性,不管人对其功能与属性认识与否,不管人主观上需要还是不需要,它的有用性始终是存在的。例如,维生素有用性的发现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本来,人体对于维生素有一种客观的生理需要,缺少了维生素,就会影响发育,就要生病,严重缺乏就会导致死亡,可见维生素对于人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必需而不可缺少。然而维生素的发现却是近代科学兴起之后的事,英国早期的商船是帆船,航速慢,往往在海上航行数月,由于缺乏营养学知识,出海时海员们所带的食物是面粉和咸肉,经过一段时间,船员们牙龈出血,体力渐渐不支,有的病倒,有的死了被抛入海中,人们不知其故;有一次一个病得奄奄一息的船员被同伴们从船上拖下来,弃置在非洲大陆的海岸上,在半昏迷之中,生理需要的内驱力促使他抓到身边植物的枝叶就往嘴里塞,咀嚼吮吸它们的汁液,过了一段时间,他的病居然渐渐好转起来,终至于康复,后来只身回到英国。医学家们从他传奇般的经历判断,人们光吃面包和咸肉,大概不行,可能其中缺少了人体所需要的某种东西,这启发了医学专家,他们由此判断,新鲜植物中必有人体所需要的某种东西,经过实验室的实验和对新鲜果蔬成分的分析,化验,提取,导致了医药史上有名的维生素C的发现,从此人们认识了维生素的有用性。医生们证明,人们光吃面包和咸肉而不吃果蔬,不到一个月就会因维生素C缺乏而牙龈出血,这是坏血病的前兆。在这之前的千百万年里,人们尽管和今天一样需要维生素并且天天从天然食物中摄取之,但人们对它的有用性却一无所知,可维生素的有用性却始终是存在的。
  自然有用性的内在地生成,这是和人工之物有用性的外在性特征相比较而言的。所谓人工之物,是指人类有意识生产出来的产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在这些产品被生产出来以前,人类在大脑中便预先形成了有关它们有用性的概念,它们的有用性逻辑地先于它们的存在,正因为它们具有有用性,所以它们才获得自己的存在。自然之物的情形就大不相同了,自然之物的有用性不是由人类所赋予的,而是它们的存在所固有的,自然之物的存在本身即代表了它们的有用性,自然之物的有用性就在于它们的存在本身。自然之物有用性不是专为人类而存在的,但它们的存在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必要条件,破坏了它们的存在,也就破坏了它们的有用性。例如植物的存在就意味着进行光合作用,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太阳能量以及释放的氧气。自然之物的有用性具有内在性,人类不能去创造它,只能去认识它。
    二 自然价值是自然之物有用性的体现与发挥,是在人与自然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
  自然有用性的体现与发挥是与人紧密相联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道:“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尺度适用到对象上去”。在这里,马克思指出了人的生产中两个尺度相统一的思想,而两个尺度也就是主体的价值尺度与客体的外在尺度,自然之物外在尺度也就是自然之物本身所具有的有用性,“主体内在尺度所指的,正是主客体相互作用中的主体性内容方面,正是在实践—一认识活动中实现的客体主体化过程,而这些,也正是‘价值关系’的内容。”(《价值论》第102页,李德顺着)人在进行生产时,一方面,要使自己的活动符合自然事物本身的客观价值尺度,即要按照自然之物的有用性来进行,生产者要服从客体,使主体客体化,因为人的生产只能从自然之物现实地是怎样的和如何成为怎样的这一前提出发;另一方面,又要使自己的活动符合自己的内在价值尺度,把自己的内在价值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按内在尺度,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依照主体的需要和价值目标使客体服从主体,使自然客体的有用性得以体现和发挥出来,即客体主体化,因为生产的目的是要使自然之物对于人类来说应当成为怎样,从而从自然之物的客观尺度和自己的内在尺度的统一上,对自然之物进行分解和综合,改变其自在的现行形态,创造符合于人自己本性和需要的客体,达到主体对客体的实践掌握。
  因此,自然之物之所以具有价值,是相对于人来说的,自然之物是否具有价值,一方面取决于是否具有满足人的需求的功能和属性,另一方面取决于是否实现主体欲望,达到主体目的,具有效用性。自然之物是客体,人是主体,自然价值的体现是人与自然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相互作用过程有时是直接的,如空气对人具有价值,它时刻对人发挥作用,为人的呼吸提供必需的氧,与人休戚相关,人须臾不能离开。有时则是间接的,如宇宙学研究约200亿年前到15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的壮观景象,从红移现象推断现在我们的宇宙以光速向外膨胀,研究河外星系的情景,不断发现超新星等等,这些天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距离我们遥远已极,看似是与人无什么有用性的“外界物”,但是正是关于这些天体的研究,开阔了人类的视野,满足了人类不断增长的求知欲,遥远天体对人的价值是通过一种间接关系来实现的,这是一种科学研究价值。从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不同方式来看,自然价值大致可分为生存环境价值、资源价值、生态价值、审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
  人是自然价值的主体,人的能动性对自然有用性的体现与发挥起着关键的作用,这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说明。
  其一,利用自然之物有用性的创造手段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马克思认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界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资本论》第一卷,第201-202页)人同自然物质相对立,人在进行改变自然物质的对象性活动的时候,除了运用他自身的物质力量和物质器官以外,更要紧的是“善假于物”,以延长自身的物质生理器官,突破了人的物质生理器官的局限性,而所谓“善假于物”,即是利用自然之物的有用性,这不仅包含着对自然物质的有用性的认识,而且还要根据人自身的需要,根据人对自己本性的了解,从而掌握对自然之物的利用方式。这样,人掌握、运用、驾驭各种自然价值,就扩大了自身力量,大大突破了人的自然力量的局限性。
  其二,人的实践活动表现在认识自然价值的基础上发现和创造自然之物的使用方式。马克思指出,自然物质“都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因此可以在不同的方面有用。发现这些不同的方面,从而发现物的多种使用方式,是历史的事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8页)人利用自然价值,发现自然之物的使用方式,最重要的是认识物的有用性,利用它来创造各种手段,这是对物的一种最根本的使用方式,也是人利用物的价值属性来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例如,金属铁的价值就是人不断地在实践中认识和利用其使用方式而体现出来的,最早铁的发现,大约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小亚细亚,最初从矿藏熔炼出来的铁,是冶炼铜和金的附产品,这种产品是稀少的,于是当时人们就视铁为最贵重的金属,主要用来做手饰、头饰加以佩带,或当做青铜剑的剑柄加以装饰,奴隶主死了铁还是贵重的随葬品,这时人们发现和利用的是铁的审美价值。公元前1400年左右,小亚细亚地区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冶铁,人们开始用铁制作刀、剑,频繁的战争中人们发现,青铜剑容易折断,而铁的韧性比铜要强,不易折断,于是人们开始用铁来制作各种兵器和器皿,这时人们发现并利用了铁耐韧的价值。后来人们把铁高温冶炼而成为钢,钢的使用方式更加多样化了。现代科学实验证明,铁不仅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工具,铁元素还是人体生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铁多种多样的价值的发现和利用,说明人利用自然价值是一个伴随着人对其多种使用方式的发现和利用而不断深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历史的、连续的、渐进的过程。
    三 自然价值量在人的活动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
  自然价值是自然之物有用性的体现与发挥,这种体现与发挥的程度对于不同的主体、不同的条件、不同的环境是不同的,我们用自然价值量来规定它。所谓自然价值量是指自然之物价值的质量与数量,质量指自然之物满足人类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达到主体目的的功能和特征,数量指具有一定价值质量的自然之物的多少;自然之物有用性的体现和发挥,从其功能、特性上来看,表现为自然价值的质量,从其规模和程度来看,表现为自然价值的数量。比如说水,可以给人解渴、助消化、治病、游泳、洁身、灭火、观赏等多方面的用途,除此之外,还有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这诸多功能和特性,就是水的价值的质量,水的多少就是水的价值的数量。
  自然价值量取决于人关于自然价值的认识能力及人具有的实践能力。某一自然之物之所以有价值,首先是人必须认识到它的有用性,然后通过实践使自然有用性得以体现和发挥出来,两个环节缺一不可,如果人认识到某一自然之物的某种有用性,但限于当时人的实践手段不能使这种有用性得以体现和发挥出来,即不能使之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欲望、达到人的目的,那这一自然之物的价值是没有实现的,即没有这一价值的质量,没有质量也就无所谓价值的数量,二者总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手段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自然价值量也就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而一定阶段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手段是有限度的,因而自然价值量具有有限性,这种有限性一方面是特定的自然之物其价值质量是有限性的,即其为人所用的功能和特性是有限的,对于一定时期(有时是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来说,物的这种功能和特性处于相对稳定、不变的状态,只有当人的认识产生新的飞跃,实践又开拓出物的新的有用性,才会有新的为人所有的功能和特性,即有新的价值质量。另一方面,具有一定自然价值质量的自然之物其数量也是有限的,数量的有限性是由自然的再生能力所决定的,一种自然之物的再生能力是有限的,而且极其脆弱,譬如一个新物种的产生往往要经过几十万年,而一个物种的消失常是一瞬间的事。
  自然价值量在人的活动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的一个显着特点是自然价值量不断减少。自然价值量的不断减少是自然价值量的有限性所决定的,人类开发自然,不断向自然索取,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过份地摄取各种自然资源,而常常忽视对环境自然加以爱惜、保护,因而使得某些自然价值量迅速减少。其一,某些自然之物的价值质量不断丧失。自然之物具有的满足人的欲望、达到人的目的的功能和特性得以体现和发挥是有一定的条件的,一旦失去了这些条件,自然之物的有用性也就发生变化,甚至消失殆尽。某些恒定性资源如水与空气,只要处理得当,保护得力,人可以永久使用,但现在水、空气污染程度很大,水、空气的价值质量逐步下降,特别是大城市,这已成为一大隐患,严重困扰着人的生存。其二,某些自然之物的价值数量急剧减少。对于非更新性资源来说,自然的贮存量是极其有限的,随着人的不断开发利用,其数量很快地减少,拿能源资源来说,已探明煤的总储量为6400亿吨。年采35亿吨,仅够人类开采200年,石油储量为880亿吨,过了28年也将枯竭。无疑这些情况必须引起全人类的高度重视。
    四 人与自然之间必需实行等价交换。
  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是一种价值关系,人与自然相对立、相矛盾,而解决这种对立和矛盾就依靠价值交换,价值交换贯穿于人对自然的一切活动过程之中。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将价值交换理解为一种单向性的价值交换,就是人对自然的占有,自然无条件地给予,这种认识指导下的人类实践使得人与自然的对立、矛盾更加严重。恩格斯早就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517页)人为什么总是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从价值关系上来分析,就是人们未能正确认识自然价值规律,片面地认为自然价值纯粹是主观的产物,人可以恣意征服自然。实际上,自然价值既具有客观性,也具有主观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自然价值的客观性方面决定了自然价值量的有限性,自然价值量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征服自然,自然反过来也报复人类。因此,人要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必需与自然进行双向性的公平交易,等价交换。
  所谓人与自然之间的等价交换指的是人在实践活动中所消耗的自然价值量应在人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得到同等量的可以是不同形式的价值量的补偿。等价交换是自然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在人与自然的价值交换过程中,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自然有用性的体现与发挥,关于自然价值的认识和利用,都离不开人,人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人与自然的等价交换是依靠人来实现的。人对于自然,应当是既利用,又创造,在索取的同时又要有给予,讲拿来主义,又讲奉献精神。
  等价交换的实现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第一,自然价值量的直接补充。人具有主观能动性,随着人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许多新的自然价值不断为人所认识和利用,即不断开发出自然之物新的有用性。首先,人类不断发现自然之物新的价值的质,比如,在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科学家发现了铀、钍等核物质崭新的属性和功能,利用它得到了原子能,目前关于原子核能的开发利用已进入第三代,即开发研制人类理想的、清洁的又取之不尽的核聚变能,现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项技术一旦试制成功,能投入商业应用的话,必将带来能源史上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铀、钍等核矿物质的能源价值逐渐地取代煤、石油等的价值。其次是数量的直接补充,对于某些可更新性资源,包括动物、植物,只要改善其生存环境和生长条件,使之不断繁衍、生长,其数量也就不断增多。第二,改善自然环境,确保恒定性资源的价值量的长期稳定。对于许多恒定性资源,如水、空气,臭氧层等等,其有用性的生成、存在都是有特定条件的,这个条件一旦遭受破坏,其有用性的生成便会遭到遏制,自然有用性会慢慢减退,甚至消失殆尽。因此,保护好自然环境是直接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比如,距离地表10-50公里处被称之为宇宙服的臭气层,它的作用是吸收掉危害生命的太阳紫外辐射,使之不能到达地表。当代工业污染造成了一个1700万平方公里的臭氧洞,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据专家们预测,臭氧层每减少1%,意味着地球上多50万皮肤癌患者。人间无女娲,补天乏术,人类必须小心翼翼控制污染,予以保护,预计臭氧洞的恢复至少需要150年。第三,改进实践手段,提高自然价值利用率。同一自然之物,在不同的技术手段等条件下,人们利用其价值的效率是不一样的,可见,技术的改造是提高自然价值利用率的关键。人们利用煤、汽油等燃料的热量,1896年法国里诺发明的内燃机仅4%,1876年德国奥托的内燃机达12--14%。1939年法国霍兹华尔斯的内燃机达20%,到了现在热效率达到了30--40%,特别是现在采用磁流体发电技术,用煤直接燃烧(先除去氮、硫等杂质),把高温燃气(1000℃左右)垂直进入强磁场,使其产生电流,这种发电方式使煤的利用率达到50--80%,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率,而且减少了污染。此外,现代工业应着眼于综合开发、综合利用自然价值,许多单一具有负作用的工业废品,将其适当地组合起来,便可构成一个优化系统,例如,氯碱厂、炼油厂、硫化纳与造纸厂之间的废水可循环利用,既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又避免了废水的排泄。
  由以上分析可知,自然价值规律是关于人与自然的本质关系的进一步认识,即从价值的角度来剖析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揭示自然变化规律和对人类活动的要求。自然价值规律是客观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科学技术时代,其具体表现形式、特点可以不同,但是它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都是一样的。
                        (责任编辑:章克团)
  
  
  
求索长沙061-066B1哲学原理曹山河19951995 作者:求索长沙061-066B1哲学原理曹山河19951995

网载 2013-09-10 21:31:50

[新一篇] 論聯合國發展觀念的更新與豐富

[舊一篇] 論自然的價值及其主體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