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个人主义及其价值取向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个人主义价值观是西方传统价值观,乃西方文化之核心。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支配着西方精神文化、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等。因而,从一定意义上讲,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是了解西方文化诸方面的一把钥匙,是西方文化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西方个人主义的内涵、渊源、演变和价值取向作如下浅析。
      一、西方个人主义的内涵
  西方个人主义与中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的涵义不同。在汉语中个人主义的意思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错误思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426 页。)从这个解释看,个人主义被定性为“错误思想”。所以在中国文化中,个人主义与“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概念相似,是“利己主义”、“唯我主义”的同义词;还派生出各种各样的个人主义,如个人英雄主义、个人自由主义等。个人主义在中国受到社会的否定和批判,这是因为个人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严重相悖。
  但是,个人主义却是西方价值体系的核心部分。其内涵则与我们汉语的解释大相径庭。英语“individualism”(个人主义)源于拉丁文“individuum”,(个体)、(不可分割的东西)。该词由法国社会学家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95年)最早使用。 它在英语中的意思是“主张个人正直与经济上的独立、强调个人主动性、行为与兴趣的理论,  以及由这种理论指导的实践活动。  ”(注: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M.  A: Merriam-Webster,Inc.1984,P.615.)在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许多思想家将“个人主义”视为永恒不变的人性,看作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判断善恶的主要标准,以此作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的思想武器。
  西方个人主义的涵义甚广:
  作为哲学,它是一种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和社会哲学,认为个人价值至高无上,极其重视自我支配、自我控制、反对任何权威、宗教、政府、社会以及任何其他外在因素对“个人权利”的干扰侵害。西方个人主义这一重要哲学观点,体现在以17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年)为代表的哲学传统之中。 根据洛克的观点“生物的个体是自然的基本单位”,他认为“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注: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6页。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和平、自由状态,人人都应该享有各种“自然权利”。
  作为一种伦理原则,西方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相对立,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一切从个人需要出发,个人至上,反对统一的社会道德标准。
  作为一种对社会、政治、经济、宗教等总的态度,西方个人主义包括高度个人自主、个人自信,反对权威,反对对个人的任何支配行为,认为个人有权不同于他人,有权自由选择,有权同他人竞争。极端的个人主义信奉无政府主义,反对国家和政府支配个人,甚至反对国家和政府本身。
  作为一种价值体系,西方个人主义主张一切价值均以人为中心,个人本身具有最高价值,个人是生活的最高目的,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合成,社会是达到个人目的手段,一切个人在道义上都是平等的。
  总之,西方个人主义强调对个人价值、个人自由、个人利益、个人享乐、个人生命等的重视。它既是一种人性理论,又是一种处世态度;它既是一种伦理原则,又是一种社会政治哲学。一句话,它是西方社会文化最深刻的本质所在。
      二、西方个人主义的历史文化渊源
  西方个人主义由来已久,渊源流长。传统的犹太—基督教精神、古西腊文明的早期民主意识,可谓西方个人主义的两大渊源。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共同源泉《圣经》乃西方文化的基石,《圣经》实质上肯定了人的某种神性和个体的创造性。它要求个体要进行不断自我完善、自我确定、自我塑造、自我追求,以达到幸福的彼岸。人通过道义上的动态过程,达到自我创造与神的创造相一致的理想境地。
  《圣经》的“原罪”(亚当与夏娃吃了禁果,犯了原罪,失去乐园,堕落到万恶的现世来受苦受难)说,可视为西方文化的起点。在西方人的意识中,人生下来就有罪,必须不断地进行忏悔,并以个人的努力设法改变“原罪”。西方人为改变原罪的自我意识使得他们为赎罪而不屈不挠地征服自然,改造自我从而达到神人合一,促使西方人形成自我改造、自我奋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强烈“个体”意识。这种个体意识根植于他们心灵,是西方个人主义的基石。
  西方个人主义思想与古希腊的地域、社会、政治有较密切的联系。希腊是由散布在爱琴海的周围岛屿与半岛所组成,形成了与中国内陆腹地不同的开放性文化,不太强调集中统一的专制结构,而形成了一种追求民主的思想倾向。如伯里克利(Perikles约公元前495—前429年)在公元前431 年发表的一篇着名讲演中就说明了这一点:“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注:转引自施忠连主编:《世界人生哲学金库》,上海文化出版社,1996年版第53页。)“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早在古希腊就已出现。人们要求社会里的每一个人应是自己的主人,而不是他人的奴隶。这种主张民主追求个人权利的个人自主思想,乃是西方个人主义的精髓。
  文艺复兴是人文主义运动,从哲学角度讲,实际上是一种人学思潮,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在15—16世纪传播于西欧诸国。这个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个人主义核心是把个人看作一切的出发点,主张用人代替神,认为“人的高贵超过天使的高贵”,尤其强调个人的特殊价值。当时的口号是:“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无所不有。”许多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都高举人性尊严的旗帜,投入到波澜壮阔的人学思潮中去。“在薄伽丘看来,人性,特别是人的自然属性(即饮食、男女)乃一种天赋的东西,是禁欲主义所无法扼杀的。”(注:俞吾金:《生存的困惑》,上海文化出版社1993版,第103—104页。)因此,人应该按人的自然本性生活,有权享受人生的欢乐,满足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人文主义者不断赞颂人的特性,而且相信人的伟大和崇高。因而,他们主张应该肯定人的价值和尊重人。在他们心目中,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的长灵”,应当确立人的中心地位和人的主体性原则,即个人重要性原则。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大大地加强了西方个人主义的思想观念和内容。
  文艺复兴时期的个人主义思想观念在启蒙时代及其后来又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德国宗教改革的旗手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 —1564年)的学说充满要求摆脱精神奴役,追求自由的强烈个人主义;法国启蒙学者孟德斯鸠(Charles de Montesquieu,1689—1755年)疾呼人们起来维护人的尊严和人性;英国哲学家洛克特别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普遍人性”、“天赋人权”、“个人政治平等”深有影响的理论;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Benedictus de Spinoza,1632—1677 年)主张遵循自然的必要性,认为人在社会政治中与在自然状态中一样享有平等;“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也认为‘自爱’、‘自保’、‘自由’是人的本性、天赋权利。”(注:魏金声:《现代西方人学思潮的震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第17 页。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Ralgh Waldo Emerson 1830—1882年)对西方个人主义大加推崇与渲染, 颂扬它有益于人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类精神。
  总之,西方个人主义思想随着西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在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商人新阶级的出现,个人主义在英国达到了顶点。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 年)的“自由竞争”理论和边沁(Bentham,Jeremy 1784—1832年)的“享乐主义”理论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现在。美国被认为是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典型代表,美国的个人主义以强调“功利”、“自立”为特征,丰富了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内容。
      三、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
  西方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它强调一切价值以个人为中心,个人价值高于一切。西方人在个人主义精神的浸泡中成长,在政治与经济、精神与物质生活中表现出与我们中国人根本不同的价值取向。他们的取向表现多种多样,我们在此概括说明带有普遍性的几种取向。
    1.个人本位取向
  西方个人主义核心是一切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需要出发。这就使西方人自然形成具有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在思想观念和行为上,一切以个人为坐标,你就是你,我就是我。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别人的奴隶,每一个个体被视作一个完全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的个体。对于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社会制度产生于存在社会秩序建立之前的为个人利益而行动的个体之间的交往过程之中。”(注:罗野志:《美国文化和美国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1页。)这种个人财产本位的价值取向支配着西方人的价值评判和行为方式。我们中国文化强调群体取向,提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等等。这些文化价值观被西方人看作是“无我文化”(I—lessculture)。西方人在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支配下,则强调个人本位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2.个人平等取向
  西方个人主义平等观念起源很早,可追溯至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就曾在《政治学》中表达这一思想观念。西方个人平等观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平等是人的天赋权利”,即,生而平等;二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们认为,政府的法律是为了保障个人的平等权利而制定。美国的平等观尤其强调“起跑线上的平等”,即机会均等。所以西方人比较注重“游戏规则”。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上下级之间,老板与雇员之间,人与人之间,一般能做到平等相待。
    3.个人自由取向
  个人自由是西方文化的核心部分。因而,西方人尤其具有个人自由的价值取向。他们认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自由乃人的天赋权利;人人应当享有“自由”的权利。自由是他们的命根子,也是他们生活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他们强调自由能发挥个人潜力,促进社会发展。在个人自由价值取向的支配下,西方社会无奇不有,如“个性解放”、“性自由”等等。我们中国文化视为低级下流的东西,在西方则看作是“自由”的表现。
    4.个人隐私取向
  个人隐私是西方个人主义的产物。西方人具有以个人为本的重私有的心态。在他们心目中,私有是不可侵犯的。因此,隐私权在个人主义的西方社会被当作合情、合理、合法的,也是人的最高需求之一。隐私是个人权利,不可侵犯。在西方社会生活中隐私实在多如牛毛,例如:年龄、身世、工资、财产、个人信仰、个人信件、婚恋史、家庭关系、私人友谊、夫妻生活、特别疾病、生理特征、心理偏好、个人嗜好、身体状态等等无不看作隐私。所以,西方有关隐私的诉讼也很多。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该注意西方人的隐私观念,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5.个人竞争取向
  如同个人自由一样,个人竞争是西方个人主义的核心部分。西方个人主义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内驱力,激励和促进个人的潜能发挥。人们为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各显神通”。“物竟天择,适者生存”被看作是天道公理。西方人认为“个人竞争”是适者生存的过程,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机制,是指导生活的哲学。这与中国文化的“和为贵”、“与世无争”的处世哲学形成了鲜明对照。在西方,尤其在美国,无论是总统选举还是寻找工作,无论是大亨巨富还是小商小贩,无论在政治生活中还是在经济生活中,无论在团体内还是在团体外,都充满个人竞争精神。
    6.个人创新取向
  个人创新取向是西方个人主义思想本质所决定的一种价值取向。西方个人主义必然使人产生对差异的追求。在社会活动中追求行为、言论、思想上与他人的差异,成了西方国家人的一种精神风尚,受到社会普遍赞赏与颂扬。我们中国文化中“保持一致”、“顺其自然”的思想和行为,在西方人看来,是人格丧失的表现。所以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看重独辟蹊径、标新立异、个人创新。因而,各开其口、各行其是、各做其事、各展其才、各行其志与我们中国文化“安分守己”的“求稳”价值取向不同,西方人个人创新的价值取向导致西方人追求“差异”、“多样化”的“求变”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7.个人自立取向
  个人自立的价值取向是西方个人主义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是尊重个人人格的重要体现。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热衷追求“走自己的道路”,把“自主、独立”看作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然之路。西方人视“个人自立”为荣,“依赖他人”为耻。这种追求个人自立的取向导致西方人形成了不同与中国人的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例如,许多西方国家的大学生,无论出身于高官巨富,还是出身于贫民百姓,普遍打工挣钱,自食其力,不依赖家庭。大学毕业后,许多人就离开家庭,自立门户。老年人也宁可单住,也不愿到住宅宽敞的子女家里长期生活,更谈不上相依为命。中国文化比较看重人际关系,具有一人独自难以成“仁”的思想观念。西方人则比较看重个人的自立精神,“自助者天助”则成为他们行事处世的至理名言。
    8.个人成就取向
  个人成就的取向是西方个人主义追求的目标之一。西方人认为个人成就是决定个人价值高低的准绳之一。西方世界被称为“金钱世界”,西方人对成就的追求主要表现在对金钱的追求上,也表现出重功利的思想观念,有在金钱面前人人平等的说法。人们认为“谁发财谁英雄”。人人都在做发财梦,各显神通,甚至为了发财致富绞尽脑汁,尔虞我诈,不择手段。因而,在西方,尤其在美国,许多豪富“大王”不断出现。事实上,西方人的这种成就取向使西方世界积蓄了惊人的财富。中国传统文化视“钱财如粪土”的“无为”价值取向是西方人难以理解的。
    9.个人享乐取向
  个人享乐取向是西方个人主义的普遍道德原则。西方人认为“快乐即是目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应该按人的自然本性生活,有权享受人生欢乐,满足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如果生活中没有欢乐,就配不上称作生活。所以,西方国家人认为“享乐是真正的幸福”,也是普遍的道德原则。因而,西方人在精神上追求“个人自由”、“个性解放”等方面的享乐;在物质上追求舒适高标准的生活享受,甚至追求豪华奢侈的享乐。譬如,美国大富康福布斯1988年在摩洛哥做寿,用几架包机把客人从纽约运往摩洛哥,让他们住豪华饭店,还大放礼花烟火,做寿一下花掉了300万美元。西方人认为享乐是天经地义之举。 中国人的“勤俭节约”,在西方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有许多方面,以上我们只列举了带普遍性的几种。总之,西方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支配和体现了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西方价值体系的核心。
      四、结束语
  西方个人主义是西方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西方文明的主要内容。西方个人主义作为西方的主要价值观和主体精神,有其积极的方面,也有其消极的方面。我们应对西方个人主义采取认真分析态度,吸收其积极合理成分,抵制其消极可恶的内容。
  西方个人主义强调人的主体精神,发展人的个性和创造性、鼓励竞争、探索和创新,对西方物质和精神文明有巨大的推动力。西方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和主体精神起到了主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应以宽大的胸襟借鉴,吸收西方个人主义的合理成分。
  西方个人主义也存在极其严重的消极方面。它过于强调个人自由,从而导致“自由”放纵、个人主义盛行、极端利己主义膨胀等等,这些已成为西方社会的严重病态。现在,典型西方个人主义的美国,就出现许许多多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譬如自杀问题,西方个人主义一方面强调“个人生命”保全和重要,另一方面又是导致自杀的根源。西方社会“个人至上,金钱至上”的价值取向导致西方社会表面热乎实际冷漠的人际关系和孤独寂寞的人类心灵。无条件的颂扬个人竞争造成西方社会财富的巨大悬殊,并迫使人变为金钱的奴隶。“性解放”导致许多家庭解体和社会伦理道德的严重问题。我们应以批判态度对西方个人主义的消极方面加以拒斥。
江汉论坛武汉44~46B6外国哲学张安德19991999张安德,湖北大学外语系,副教授 武汉 430000 作者:江汉论坛武汉44~46B6外国哲学张安德19991999

网载 2013-09-10 21:31:06

[新一篇] 西北地區經濟開發系統構想——兼論西北經濟開發區建設

[舊一篇] 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哲學基礎與方法論特征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