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北方岩画的审美特征比较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分类号:K8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18(2002)03-0077-08
  中国岩画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涵括都极宽广,各地区及各个发展阶段上岩画的文化形态及艺术语言差异便也很显着,从总体上对中国岩画的审美特征做出准确划一的概括,是很困难的事。日本画家东山魁夷先生在对世界美术史的观察中,发现南北风格的对立具有全球的普遍性。例如他谈到东方艺术时认为:“古代印度的文化,不言而喻,它是属于南方型的。给本来就是北方型的汉民族艺术,加上南方型的印度或希腊艺术,出现了灿烂的唐代艺术。”[1](28)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意味的艺术观照角度,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考察中国岩画。在对中国岩画的研究中,很多学者也都强调了中国岩画的南北两大系统构成。这样,对北方岩画和南方岩画的审美特征比较,就是有现实基础的运作了。我们期望通过比较分析,能对中国岩画的审美特征有更具体的把握。
   一、南北岩画基本要素、比较
  意大利学者E·昂那提先生曾指出,对岩画基本要素进行全面分析,“必须确定一般普通的因素,并将它们从地区因素中认出并区别开来。有五个因素要考虑进去:(1)主题;(2)联系构图和场景的种类;(3)风格倾向;(4)技术式样;(5)岩画表现的位置类型。”[2](37)我们在对中国南北方岩画作比较时,这五方面基本要素是必要的,但却不能不更重视地区因素。因为在求异的比较中,我们首先要考虑不同的生存环境对人类生态的影响,这是生态美乃至审美意识形成的基础。如东山魁夷所言,南与北不一定与纬度上的地理位置相一致,而是针对丰饶与贫瘠的地质,温暖与严寒的气候给民族生活及其文化带来的不同影响而言。他在实际考察中体味:“南方似乎是一个圆柔的球体,相对的北方则是个严峻的尖柱形体。一边是枝繁叶茂的绿树,另一边是生长在寒冷地带的针叶林;一边是蓝天碧海的怀抱中憩息着的希腊神殿,另一边是直指天空的哥特式尖塔;一方面是优美、丰醇、官能的世界,另一方面是激烈、严峻、精神的世界。南方是综合性的、安定的、肯定生存的,北方则是分析性的、动荡的、对生存持否定倾向的。它们显示出种种对立,譬如女性的因素对男性的因素,明亮对阴暗,丰富的感性对敏锐的理性,如此等等。”[1](40)这体验把南北方不同生态美勾勒的极其鲜明,尽管是现代文明状态下的观照,与原始的,古老的时代不尽相同,但仍为我们认识中国岩画的南北形态,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中国岩画的分析,一般把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甘肃、山西等地区的岩画归为北方岩画;云南、广西、贵州、四川,以及东南沿海的江苏、福建、广东、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岩画归为南方岩画。北方是严寒的、贫瘠的,是多山、多石的大漠、草原、高山,生存多艰;而南方是温暖的,丰饶的,是多树、多水的丛林、山地、海岸,生存相对容易。从生态的特点看,连接南北的西藏高原岩画应该属于北方岩画系统。南北岩画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定居的地方,其中最显着的分别是,北方少数民族是以不定居的游猎游牧的方式生活;南方少数民族是以定居的农耕的方式为主,兼有狩猎活动。这一点,在北方岩画与南方岩画的内容上可以看得很清楚。
  附图J7M564.JPG
  组图一:居所比较
  在上面图例中,前4图是北方岩画中的帐篷造型,图1、图2是锥形帐幕,形同鄂伦春人的撮罗子,其形较原始,在北方岩画中常见附图J7M565.JPG形,盖山林先生曾释为帐篷符号,比较可信。图3、图4是方形帷幕,图3右边人形似匆匆归来,左边图点似日落之象,颇生动有趣。这类帐篷是游猎游牧的民族流动的房屋,可视为他们流动的生存象征。后面4图则是定居的处所,图5是穴居的洞穴,是人类最原始的定居栖息之地。图6是建于树上的住屋,中国古代传统中的有巢氏大概就是这样学习鸟类筑屋的。以后人类开始埋桩代替树干,进化成干栏式房屋,就是图7的样子了。图8是更先进了的房屋,表现有些图案化了。这类紧密依赖着大地的房屋,即是南方民族定居生活的象征。
  同时,我们还可看到北方不定居的民族生活和生产方式,亦与南方定居的民族有很大差异,这反映为岩画生活和生产的不同母题。北方岩画多大规模群猎和放牧的画面,也可以看到牧民迁徙的场景。如下面两图:
  附图J7M566.JPG
  组图二:北方的围猎与迁徙
  其中,图1为围猎图。左方和右下方有六个执弓的猎人包围着一群野羊,正在射猎;右方一执弓者似在驱赶野羊入包围圈;右下方一人,很高大,有饰物,当是首领,正挥臂发出号令。这幅面把围猎的赫赫声势刻画得相当逼真。图2为迁徙图。长长的队列由西而东,前方骑马的已走出很远,其后是骑骆驼的,中间夹杂着马羊群,后面一人正仓皇奔向一匹昂首嘶叫的马,他后面更有一人正跪向披挂好的坐骑,人喊马嘶,声色俱足,真实地再现了北方牧民的生活景象。
  南方岩画看不到大规模猎、牧图像,而是以农耕的生产、生活画面为主。南方岩画可以云南省沧源县为代表,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生动的描绘,如下图:
  附图J7M567.JPG
  组图三:南方的农耕与采摘
  在组图三中,图1非常典型地刻画了南方村寨生活的面貌。居中的椭圆为一村寨,内里环绕着大大小小的房屋,中间一大屋,屋前有人执铲,作扬臂呼唤状,左侧两人持铲而出,似在呼应。可见村寨组织之严密。村寨外,上方是孤孤单单一屋,乃野居者。村寨外射孤线,及平行状孤线,当是道路、田畴,其上有一行行人物,或出或归,或耕、或播、或猎,是农耕生活的典型画面。图2最可注意的是那一系列圆点,左下端为一砍倒的果树,左侧有一半身人在采摘果实;右侧有十个点,乃散乱落地的果实,亦有一半身人挎篮捡拾。其人之上有一马,马右方有一头着芒饰人物,水平伸展的手臂,手持一果实,旁有一半身舞者,他们似在为果实丰收祭祀。可见采摘植物果实在当时南方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从以上两组图的比较,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南北方岩画生产、生活的母题内容的不同,还可窥见在原始宗教母题上的互异。远古之际,原始先民由于生产水平和认知能力低下,被万物有灵的蒙昧思想笼罩,便有自然崇拜、动物崇拜、祖先崇拜,并要沟通神灵,借助神的力量征服自然,即有原始宗教的巫术仪式产生,曾经遍及整个原始社会,中国南北方概莫能外。然而南北方巫术的内容和形式,因生存环境、方式之不同而相异,这在南北方岩画中有非常鲜明的表现。北方岩画多狩猎巫术画面,如组图二的图1,画面本身就是狩猎巫术仪式的一部分,其中巫者地位的突出,恰是巫术在狩猎中被视作决定因素的写照。而南方岩画则以祈丰巫术画面为多,如组图三之图2可见一斑。相较而言,南方之巫风盛于北方,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巫术内容。以巫术表现的规模而言,南方岩画中的广西左江岩画表现的战争巫术的画面最为突出,且其构图的有序,也是北方岩画没有的。
  除了以上岩画母题有显着不同外,南北岩画在风俗习惯、建筑、器具、服饰等方面的细节上也有许多不同,这里就不再赘述。从表现形式看,岩画的制作手法和作画地点的选择上,南北方岩画的差异也很明显。
  北方岩画为使画面在风雨中保存久远,作画方法主要采用凿刻和磨刻的方法,以深入岩表的线条和块面来造型。而在作画地点的选择上,除受原始的风水观念影响有一定方向性,一般要选择在位置醒目,岩画平整的岩壁和大石头上。值得注意的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南方岩画,亦主要采用凿刻法,当是为抵御暴雨、海浪的冲刷,也是面对环境作出的选择。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南方岩画,则主要是颜料绘画。颜料以红色为多,大多选择遮风挡雨的洞穴和岩壁。
  由于南方岩画表现内容和手法、作画地点的不同,画面的规模、构图,以及绘画效果都迥然不同。自然也形成了不同的美学风格,简而言之,北方岩画是恢宏、刚健的;南方岩画是诡谲、阴柔的。
   二、写意与象征
  南北岩画审美风格的差异,源于相异的生存环境与生存方式的影响,进而形成的不同的审美心理。对于南北方审美心理的构成,本文不拟详论,只重申笔者曾提出的观点:“从北方岩画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一种阳刚之气,它是以原始生命力冲动为核心的人的求知欲、占有欲、征服欲等本能,而见之于力量和勇气。这种阳刚之气,笔者以为就是北方民族曾有过的心理基质。”[3](56)岩画专家盖山林先生亦描述过南北方先民的心理素质,他认为:“甘、青、藏等高原地区岩画,由于地势高寒,生活困难,与外界交流少,思维欠敏锐,因此表现在岩画艺术上,画风格外稚拙,以现实主义作品占优势。江苏、广东、台湾、福建等沿海平原地区,由于海上交通和平原传递信息快,民智早熟,思维敏捷等因,岩画作品较早进入抽象的风格。”[4](207)相比较而言,北方民族崇力、尚搏斗,是扩张的外向心态;南方民族崇智,尚机巧,是含蓄的内向心态。如北方之猎以追逐、围搏而力取;南方之猎以陷阱、罗网而智获。由于审美心理基质的不同,决定了南北民族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方式的互异。见之于岩画的艺术表现,北方岩画以写意为主,南方岩画则以象征为主。
  一般的岩画学者常以写实这个词界定北方岩画的艺术形态,我以为不够准确。因为产生原始社会的岩画,是先民的一重化的原始思维的产物。原始思维以万物有灵为基础,以“神”的力量构筑想象空间,人类的主体精神在“神”的蔽翼下曲折地张扬。岩画的创作是巫术的一部分,操作者本身有着人与神的双重精神,体现着人与神的一重化;在岩画的现实性行动中兼纳着神秘的体验力量,实现着现实与幻想的一重化;岩画与狩猎等生产活动是同一的,又是艺术与生产的一重化。这种一重化的原始思维,渗透了复杂的主体精神,本质上是象征性思维。原始思维产生的岩画是精神的象征物,不是对客观世界冷静如实的刻画,故而我不愿以写实称之。南方岩画与北方岩画都属于象征类艺术,但在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方式上取向不同。外向心态的北方岩画乃主观外化,借物通神,颇近中国传统的写意画精神;南方岩画乃主观内化,即物即我,隐晦多义,更切象征本义。
  写意与象征在造型的基本特征上即有显着差异。北方岩画表现的是生命的冲动,充满暴力与挣扎,造型多以夸张手法张扬主体感受。南方岩画表现的是世界的神秘,充满智性的直觉,造型多取隐喻的手法含蓄而冷静。我们先来比较一下南北岩画在生殖崇拜母题上的不同表现,应该说这是原始意识中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几幅北方岩画。
  附图J7M568.JPG
  组图四:北方岩画之生殖崇拜
  上面组图之图1、图2和图3,分别选自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岩画,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对男性器的极度的夸张,张扬着雄性的伟力,充溢着生命力的冲动,激情澎湃之状很容易感受到。图1之交媾以直观使人震撼;图2之性器与强弓并置,使性与男性的阳刚之力更协调统一;图3之夸张更无拘束,手上有一小人形,如川如河的性器线条上,还有若干行进的人物,似在表现男性力乃是人种绵延不绝的根本。这样,性器的夸张就不单纯是物象表现,由物及人,并扩张到人类,其意深广,正是写意本色。
  我们再比较一下南方岩画中生殖崇拜母题的表现,请看下面图例:
  附图J7M569.JPG
  组图五:南方岩画之生殖崇拜
  我们浏览南方岩画,在生殖崇拜母题中很少能见到像北方那样性器夸张的男性形象。可是在云南沧源岩画中却有裸呈性器的女性形象(见图1),在原作整个画面上男性都不画性器,独有这两个女性除画有圆圆乳房外,还括号似地画出女阴象。这应该不是偶然,她们造形的内敛,或者正是南方岩画精神的体现。图2是出自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岩画,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惟一清晰地反映农业主题的岩画。这应该是一幅祈丰图,画面下方有13个倒三角形丛芒图像,似草丛而类女阴,正是地母生殖器官的隐喻形象。先民即有庄稼生长于“地母的子宫窝”(theewomb of mother)的观念;古印度人也认为:“湿雅是大地和植物的女神,植物从她的子宫里长出来。图中有9个圆的人面像,稚如婴孩,是植物的喻象,其中有5个以脐带似的竖线与三角丛芒相连,就是表现植物是地牝所生育。画面右方有一锥形人面图像,是男性性器喻象,其左侧有日、月、星辰图像,与之共同构成了表现阳性力量的天的喻象。天地之间有两个由鼻和双目构成的猫头鹰形图案,据有关专家说是两性交合形象,可信。那么这幅图像就是祈祝天地交合,化育万物而使庄稼丰收的图像。这幅表现生殖力的图画没有一点暴力与扩张的感觉,一切都是恬静,恬静中有无言的神秘感,即是智性的象征效果。
  我们还可以比较一下南北岩画在动物母题表现上的差异。一般而言,北方岩画中的动物同样强调的是生命的强力,可视作主体生命力的转换形式,在表现上常常是夸张的、变形的,有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画的意味。南方动物岩画造型很少夸张、变形,较接近自然型,但是却注意对比关系造成的暗示效果,有象征的趋向。且比较下列图像:
  附图J7M570.JPG
  组图六:南北方动物岩画的比较
  先比较一下图1和图4,这两图都是要表现牛的强健有力。图1的新疆岩画直接刻画牛本身,对最体现牛威猛特点的牛角大力夸张,以无比巨大的牛角体现牛的力量,是写意的;图4的云南岩画多了个人物,牛是写实性的,人的动作呈欢乐状,右手所持大牛角是对他快乐的诠释,表示他得到了一头健壮有力的牛,这是侧面烘托,曲折地表现。再比较图2和图5,两图都是表现马的奔跑,前者采用了大胆的夸张变形手法,以拉长的马身和骑者手臂,表现了速度感,深合运动的视觉印象,不似真马而得奔跑神韵。图5的奔马体形近自然,虽马腿变曲,骑者亦作前俯状,但奔跑感并不强,于是马前添加了一只飞鸟,对奔马起到烘托暗喻作用,似乎这马奔跨得如飞鸟一样轻快了,这正是智慧的体现,出自南国的早熟的智性。最后看一下图3和图6,两图都是表现静态的动物。图3中的牛造型以近平直的线条刻画牛体,而表现四肢的竖线和夸张了的扬长避短的竖线更增加了稳定感,好像是夸张地生出了十余条腿,非常传神。图4的马站立着,形体不足以表现静宁之态,下面就画了一个静立的大鸟,鸟不飞则止,是静止的符号,对马烘托、暗示。那静态便足矣。这同样是智性的表现。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不难从中感知:北方岩画是以写意的方式把握世界,以夸张、变形等手法创造张扬生命强力的岩画形象,有较强的感官直觉性;南方岩画是以象征的方式把握世界,以暗示的、烘托的手法创造含蓄着某种意味的岩画形象,有鲜明的智性的暗昧性。自然在造型手法上的差异还有许多,如北方尚简约、厚重,南方重抽象、图案化等,但也都是服从上述最基本的写意与象征的艺术方式的,这里不再赘说。
   三、壮美与优美
  中国岩画地域广,时间跨度大,数量非常多,内涵便丰富。从审美的品质来看,包容也很广泛。许多的美学品质是南北岩画共有的。如一些学者已阐说的稚拙之美、古朴之美、神秘之美等等。因为岩画毕竟是原始形态的艺术,是本于先民天籁的,其天真稚拙,其古老素朴,其神秘暗晦,都是必然会有的品质,南北岩画都难越雷池。但是,南北岩画即在艺术地把握世界的方式上有别,在审美特征上亦必然有别。我们要探讨其互异的审美个性特征,就意味着要在相同的美学品质中找到不同的东西,使它们互相区别的东西。这种差异会贯穿在各个方面,我们不可能全面去寻找,即先放过稚拙、古朴,从神秘美入手,同中求异,来认识南北岩画的审美特征。
  所谓神秘是指未被人的思维认识,或不能理解的,超出了理智或一般知识范围的现象,包括对神秘不可知的本质的诸种力量的认识与利用。原始人类在制作岩画时常常进入神秘的感觉状态,并把神秘体验视为神的启示,在主观上作为“事实”来接受,从而创造出带有幻想色彩的艺术世界,创生了与世界和生命本源相连的神秘美。在中国岩画中,对自然力的神化,对生殖力的困惑和追寻,对神灵祈祷的虔敬的仪式等类母题,都体现着神秘之美。我们不妨从中选择一些画面,试加分析比较。
  附图J7M571.JPG
  组图七:南北岩画神秘美比较
  上面的组图可分为5组,每组母题相近,便于一一比较。首先看图1、图2,两图都是太阳形,都是对太阳的神化和崇拜的表现。它们都把太阳幻想为人面,图1是一个太阳的变形,图2是3个太阳构成双目和嘴,它们都是怪异而神秘的,可是给人感觉很不同,图1的太阳神躁动不安,图2的太阳神宁静端庄。所以如此,在于图1构图是不均衡的。人面的太阳与下部的动物体的对立,太阳神处于优势,有较大的外向扩张力;从太阳造型看,被切割的椭圆与眼、口的组合产生狞厉的效果,与平稳的动物体冲突着,便充满动感。图2的构图是均衡的,上面两个大的双圆构成的眼睛与下面小圆构成的嘴巴,是稳定的等边三角形,三个圆的外射线互相对立又呼应,消解了紧张因素,从而趋向和谐。图3和图4都是以植物为题材的生殖崇拜母题,图像都很怪异,其中图3环状的芒刺图形与中间交叉的鹿角形,其旁边的图形,都是植物图像,它们构成密集向上的射线,表现蓬勃的生命力,下部是象征大地生殖器的凹形图案,其上是阳性器符号,组成天地交合之象,但是向上的力量是优势的,反映出北方岩画对阳性力的强调;而图4下部的三角形丛芒,如前文所述是地母的性器象征,其上圆形人面,犹如大地的孩子,被脐带牵着,产生向下的力,恰与向上的从芒相平衡,反映出南方岩画对阴性的大地的皈依,故而显示宁静平和。图5与图6是生殖器崇拜的图像,图5由人面构成,双目和鼻子构成阳性器,下面的口构成阴性器,乃阴阳和合之象,但是北方岩画却突出了阳性,而且加上三条向上的芒刺,形成优势,因此这图像中就充满了骚动的阳性力的张扬。相反,图6虽然是以男性器构成的图像,可是在流畅的线条和对称的构图中,所有的因素都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感觉不到性的躁动。图7和图8是女体图像。图7把女体画成蛙形,成为女性多产的符号,仍嫌不足,便又特别地夸张了女性器,使之与身躯相比,占有突出的、主导的地位。图8把女体抽象化、图案化了,上部由两条螺纹线构成头;中部由3条互旋的螺纹线构成双乳与手臂;下部3条螺纹线构成性器与双腿,中间有从头到底的竖线与下面凹形为交合象征,表现的内容与图7相同,却柔和流畅,毫无冲突感。图9和图10表现神秘的巫术仪式。图9中的巫师头戴面具,身披彩饰,以其怪异与参与的牧民形成强烈对比,在相异中见其神性的震怖。图10中的巫师虽有头饰、法器,主持仪式,但是参与仪式的人物、造型上却是同一的,动作身姿没有差别,这种同一性造成整齐美是和谐的。
  综合对上述岩画的分析,北方岩画的特征有三:(1)以对立因素造型,造成优势倾向,符合冲突律;(2)造型夸张,外向,倾向阳刚、向上的力的表现;(3)一般构图追求参差的不平衡的模式。南方岩画特征也有三点:(1)造型注意消解内在冲突,强调诸因素的统一,符合和谐律;(2)造型追求智表现,倾向阴柔、内向的力的表现;(3)构图强调平衡、完整,有更强的圆的意识。由于这三个方面的不同,同样的母题,同样是神秘的艺术格调,却依然造成了不同的审美特征。由于北方岩画充满了内在冲突和外向的张力,它表现出的神秘趋向与对自然力的畏惧和征服欲望,乃是一种震怖的神秘,男性的神秘;南方岩画则竭力把外部的冲突消解在和谐的形式中,在感觉中实现征服,便有形式的统一,团满,神秘感经过乔装打扮,乃成诡谲的神秘,女性的神秘。
  我们要探讨的是南北方岩画各自的审美特征,现在找到了可以区分其中神秘美的不同特质的内容,实际上也就接近了它们总体的审美特征。因为我们上述特征的归纳,同样在稚拙、古朴等方面的美质中有所体现。所谓稚拙是,作为原始艺术的岩画,不可避免地烙印着“人类童年时代”的印痕,它的天真幼稚、单纯而粗糙,都本自生命天籁,便有现代人类难以重复的真率的、笨拙的美。诸如在组图七中的南北岩画,即有与儿童画相近的简单线条构成的“基本形”,有不合比例的直率任意的变形等特点,可谓南北岩画都是稚拙的。但是若以儿童画来比喻,北方岩画表现出的冲突性,以及夸张的外向力,强烈的不平衡感,使它体现着爆发的、外显的倾向,更似粗率的小男孩的画。而南方岩画表现的和谐性、内感性、平衡感,更多体现着力的内敛与柔和,是小女孩的画。因此,我们可以说,北方岩画的稚拙是张扬的稚拙,南方岩画的稚拙是自赏的稚拙。再说古朴,是原始美,是作品中积淀的使命信息。原始岩画通过独特的造型,以古老的朴素的形式,承载着悠远的原始人类的生命信息,以今人观之,其古老、朴素中有新奇的东西,便有美感。南北岩画即是这种古老艺术,古朴之美是其本色。由于上述审美特征不同,古朴也同样会呈现出不同美质。北方岩画是简化的、夸张的、古怪的、残缺的,显现悠远与苍凉,乃是荒寒的古朴;南方岩画是修饰的、抽象的、完整的、流畅的,乃是温婉的古朴。应该说,使南北岩画所有的美质发生两分的因素,就是上面分析得出的那些不同的审美特征。
  现在我们通过比较,已经区分了南北岩画不同质的神秘美、稚拙美和古朴美,似乎应该对总体的美学特质有所概括。那么,我们就按照习惯的对艺术美的分别,可以把北方岩画的震怖的神秘美、张扬的稚拙美、荒寒的古朴美一言以蔽之,曰阳刚美或壮美;可以把南方岩画的诡谲的神秘美、自赏的稚拙美、温婉的古朴美一言以蔽之,曰阴柔美或优美。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呼和浩特77~84J7造型艺术班澜20022002由于南北方岩画表现内容和手法、作画地点的不同,画面的规模、构图,以及绘画效果都迥然不同,自然也形成了不同的美学风格。其差异源于相异的生存环境与生存方式的影响,进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心理,并决定了南北民族艺术把握世界的方式的互异。北方岩画的审美特质是阳刚美或壮美,南方岩画的审美特质可以说是阴柔美或优美。中国岩画/南方岩画/北方岩画/审美特征  Chinese rock paintings/southern rock paintings/Northern rock painting/aesthetical featuresA Comparison of Aesthetic Features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Rock Paintings  BAN Lan  (The Party's College of 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812,China)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outhern rock paintings and the northern rock paintings on the contents,the skill,the places,the size,the composition and the results.So the different aesthetical styles had been formed.The different styles came out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various living conditions and the various living ways,and which also shaped the various aesthetical feelings.To sum up,the northern rock paintings are vigorous and forceful,the southern rock paintings are gloomy and soft.班澜(1946-),男,河北省丰润县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 广州 500812 作者: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呼和浩特77~84J7造型艺术班澜20022002由于南北方岩画表现内容和手法、作画地点的不同,画面的规模、构图,以及绘画效果都迥然不同,自然也形成了不同的美学风格。其差异源于相异的生存环境与生存方式的影响,进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心理,并决定了南北民族艺术把握世界的方式的互异。北方岩画的审美特质是阳刚美或壮美,南方岩画的审美特质可以说是阴柔美或优美。中国岩画/南方岩画/北方岩画/审美特征  Chinese rock paintings/southern rock paintings/Northern rock painting/aesthetical features

网载 2013-09-10 21:26:17

[新一篇] 中國醫院物流管理初探

[舊一篇] 中國口述史學漫談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