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及意义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东盟和中国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就未来10年建立自由贸易区达成协议,这一决定在东亚地区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东亚经济合作的历史性突破。2002年11月在金边举行的第六次中国和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其中《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的里程碑。2003年10月,第七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的巴厘岛峰会,发表联合宣言,双方决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同时,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注:新华社2003年10月7日电。)从而成为第一个加入该条约的区外大国。这些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政治关系实现了一次实质性的跃进,为双方进一步发展经贸关系特别是如期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动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缘起东亚合作的日益增强以及中国和东盟国家关系日益改善的国际背景。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东亚金融危机使各国醒觉,增强了深化经济合作的紧迫感。在这场世纪末的大危机中,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所谓“华盛顿共识”的指导下,处理东亚金融危机。当时以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为首的一些经济学家就对“华盛顿共识”提出严重质疑,认为在拉美国家解决金融危机的经验基础上所形成的“华盛顿共识”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把它作为普遍适用的药方不分青红皂白地开给面临金融危机的所有国家。而事实上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处理东亚金融危机的迟钝与失误和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东亚依靠别人的救援是不现实、不成功的,只有加强自身的合作才能拯救自己、发展自己。其中,日本对东亚经济联合的态度在危机后就发生了根本变化,积极主张设立亚洲货币基金以防范危机。2000年2月2日,日本为印度尼西亚、南韩、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提供了210亿美元的资金,还为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提供22.6亿美元的贷款担保。(注:Aral. Koichiro(2000), "Framework for Regional monitory Stabilization in East Asia,"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Prospects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onitary Affairs, Tokyo.)这是日本力促东亚联合的一个突出表现。
    (二)开创互利双赢新局面的需要。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有深远的政治意义。中国一直没有自己的自由贸易区,游离于区域经济集团化之外。无论是从顺应世界经济区域化潮流,还是从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密切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不失为一项审时度势的战略。同时,中国与东盟合作,也有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间增进互信,消除误解,这不仅对双方经济的发展是双赢的,而且对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有利。
    对东盟国家而言,中国与东盟在经济上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地理上与东盟相依相连,无疑是东盟理想的经贸伙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东盟一直没缓过气来,“9·11”恐怖事件后,由于美国经济下滑,对美国市场严重依赖的东盟国家随之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在东亚地区,只有中国经济仍然以7%以上的速度增长。东盟认识到,与中国合作,搭中国经济快车是摆脱目前困境和保持今后发展的重要出路。与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深化经济合作关系,因而是东盟一项及时而必要的战略选择。
    第三,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需要。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消费、投资和出口拉动的。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都是长期实行出口导向战略的国家,面对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的衰退,要想促进经济增长,就必须增加对非美国地区的出口,而对增加本地区的出口就成为最优选择。中国同样需要增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因此,为了实现经济增长目标,中国—东盟必须将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上日程。
    第四,其他自由贸易区的成功鼓舞了中国与东盟。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流通,欧洲一体化的程度进一步深化;北美自由贸易区使美加墨三国都获得了自由贸易利益;由吉布提、埃及、肯尼亚、马达加斯加、马拉维、毛里求斯、苏丹、赞比亚和津巴布韦9个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东南非共同市场自由贸易区已经在区内实现了零关税,并将在2004年由自由贸易区顺利过渡到关税联盟,以区域合作积极应对全球竞争。这都使中国—东盟各国对加强区域合作增强了信心。而且,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WTO的法律框架是相容的,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潮流的。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内容及特点
    2002年11月在金边签署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蓝图规范化和具体化。《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目标是双方“结成全面经济合作伙伴,核心内容是确定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范围措施和时间,为自由贸易区奠定法律基础”。(注:《外交部副部长王毅向记者发表评论》,载《人民日报》2002年12月5日。)同时,该协议规定了长期实现自由贸易的“早期收获”方案和经济技术合作安排,给予越南、老挝、柬埔寨三个非世贸组织成员国以多边最惠国待遇的承诺以及在货物、服务和投资等领域的未来谈判安排等内容。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它是广义范围的自由贸易区,将不仅仅是消除双方之间存在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还将涵盖全面的经济合作框架,如投资、贸易便利化等内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涵盖范围和合作领域主要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贸易投资便利化。此外,还确定了在建立自由贸易区前进行全面经济合作的优先领域:环境、能源、金融、电子商务和旅游业等。其中货物贸易是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内容,除涉及国家安全、人类健康、公共道德、文化艺术保护等世贸组织允许例外及少数敏感产品外,其他全部产品的关税和贸易限制措施都应逐步取消。关于货物贸易的谈判从2003年初开始,服务贸易的谈判和投资也将同时进行。在经济合作方面,双方商定将以农业、信息通讯人才、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促进和湄公河流域开发为重点,并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是在融合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分析及统一国际、国内视角的基础上,对原有合作理念和范式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方式多样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采用区别对待,渐进的方法。关于货物贸易,根据已达成的协议,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后,除极少数特殊产品外,所有新产品的关税将降至0-5%,并取消所有非关税措施。对于服务贸易自由化,尽管这是中国较薄弱的领域,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份额大大低于东盟国家,但中国仍将在向WTO承诺服务领域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东盟国家进入中国服务领域的机会。投资自由化的核心问题是允许国际资本自由流动,要求东道国的投资政策和法规要透明,同时给予外资企业非歧视的国民待遇。由于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实行分阶段的投资自由化较为现实。对于货物贸易、投资和服务贸易的产品,分为保护、暂时保护和敏感等类,逐期开放;将老成员和新加入的成员区别开来,新成员中有能力的可以先加入自由贸易区,其他成员有过渡期。
    第二,合作范围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着重于经济领域,而且也有赖于双边政治、安全领域的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双边的政治互信及安全合作方面作了许多努力。以发表中国参与湄公河区域合作的《国家报告》为契机,启动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湄公河流域开展的全面合作。《国家报告》首次全面系统地阐明了中国今后参与湄公河合作的计划和重点项目,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的重视和支持。以发表《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联合宣言》为契机,启动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全面合作。而《联合宣言》确定了双方在这一领域的重要内容和组织机制,表明中国在继续加强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同时,顺应时代的变化和双方的需求,不断地开发新的合作领域。同时,经过多年的谈判,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政治互信发展到了新的水平。
    第三,多层面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是对WTO特例的运用。中国入世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相互投资扫清了道路,对进一步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WTO的无歧视原则,并不排斥成员国内部的互惠安排,WTO承认经贸合作的层次性和阶段性,使得区域合作作为一种过渡的途径,最终有助于达成世界贸易的自由化。而在整个亚太区域合作组织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在原有的APEC、东盟、新廖柔三角区的基础上建成的,是亚太区域合作组织中大圈套小圈中的中圈,具有过渡性,在整个东亚合作进程中起到一种桥梁的作用。它为从“10+1”推进到“10+3”,吸引日本和韩国加入形成更大的一圈的自由贸易区打下了基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施和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该自贸区是多种社会体制、多种发展水平的国家组合体。10+1的成员国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悬殊很大,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上看,新加坡为3万美元,而缅甸、柬埔寨仅有260美元,两者相差100倍。(注:傅大刚:《东亚经济合作的现状与中国的对策》[J],《当代世界》2002年第9期。)新加坡知识经济、高科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老挝、柬埔寨、缅甸国民经济仍然以农业、林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的较大差距使得各经济体在追求经济开放、经济合作上分歧很大。发达国家与贫困国家的贸易不平衡,给10+1的合作造成一定的困难。发达国家的目的很明确,即尽快打开不发达国家的大门,把自己过剩的产品和技术向不发达地区推广;而不发达国家主要想得到更多的经济援助,并不希望贸易自由化进度太快,要多一点保护措施,以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也担心发达国家对其进行贸易性和资源性掠夺。10+1各成员国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在开放市场的程度和步伐等方面存在重大分歧,这些分歧也影响了区域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如何缩小区域国家之间的巨大差异是各国面临的当务之急。有鉴于此,中国总理朱róng@①基在第五次中国与东盟首脑会议上宣布中方将适时向老挝、柬埔寨、缅甸等东盟不发达成员国提供特殊优惠关税待遇。在第六次中国与东盟会议上,中国总理朱róng@①基宣布:“中国已决定实施减债计划,免除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以及阿富汗和马尔代夫共六个债务国的部分或全部债务。”(注:《光明日报》[N],东亚2002年11月5日,《朱róng@①基出席第六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目的在于支持东盟缩小内部的发展差距。当然,区内不发达国家也应牢牢抓住10+1区域合作这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生产力和贸易能力,使自己的经济发展起来。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意义作用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所以能够从构想到现实,主要是它符合双方的利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将对双边、区域与东亚整体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第一,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潮流,推动地区合作进入更高层次。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区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已经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最大限度地密切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是中国实现东亚合作战略目标的关键。中国的主要进出口伙伴有一半以上是东亚国家和地区,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一地区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资本结构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和互补性,因此开展贸易合作的潜在空间巨大,对中国的崛起有着特别的意义。
    东亚地区也是中国投资的最大伙伴,中国吸收外资的85%来自东亚。(注:李靖宇:《中国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战略对策》[M],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4页。)中国经济与东亚经济的依赖性不断加强。目前,中国对外经济活动的70%是在东亚地区进行的。因此,中国积极参与东亚经济合作,推动东亚经济合作进程,对促进我国贸易、投资及整体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东盟同其他东亚国家的经济关系更加密切,日、中、韩是东盟国家主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不断深化与它们的经济合作关系,是促进东盟经济保持增长和实现繁荣的重要前提。中国和东盟都需要通过成立连接双方的自由贸易区作为构建大东亚经济合作圈的框架和基础。
    第二,获得政治经济双赢的局面。政治上,通过加强中国、东盟双方的经济联系,将促进今后10年中国、东盟睦邻友好,互信伙伴关系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符合中国营造和平合作周边环境的长远利益。同时,由于中国与东盟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双方的合作可以更好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推动建立更加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经济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促进双方经济增长和贸易量的增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对东盟的出口每年将增加106亿美元,增幅为55.1%,东盟对中国的出口每年将增加130亿美元,增幅为48%。而这一数字还只是通过静态模型得出的初步结果,如果考虑到其他动态因素,双方所获得的效益还不止这个数字。当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短期内也会对双方构成一定程度的挑战。双方的产业结构趋同,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会对双方经济造成一定的冲击,特别会使中国对东盟本业已存在的贸易逆差继续扩大。
    第三,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面对区域经济合作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启动是双方经济发展和经贸合作的必然趋势,也是对双方构建互信睦邻友好关系的重要保证。中国与东盟做出的这一选择,既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从而对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总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它将使面向21世纪的中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更加牢固。中国和东盟国家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上的交流更加频繁。中国与东亚的共同繁荣与稳定将得到更加可靠的保障。自由贸易区的构建将极大地增强中国和东盟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量,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亚洲地区以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注:Asean Secretaria: Press Statement by the Chairman of the 7 ASEAN and the Three ASEAN+1 Summits, htpp://www.aseansec, org)。
    字库未存字注释:
      国际问题研究京19~22D6中国外交邱丹阳20042004中国—东盟贸易区从构想到现实,带动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亚洲的政治经济面貌,开创了双赢互利的新局面,将对双边、区域与东亚整体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极大地增强中国和东盟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量,提高国际地位,并有利于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意义本文为2004年4月提交给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的“国际关系主 流理论及其批判”研讨会发言论文。论文初稿得到王逸舟、俞正liáng@①、蔡拓 、李少军、张睿壮、门洪华以及与会其他学者的评论,在此表示感谢。文中观点概由我 个人负责。沈Niall Ferguson邱丹阳 暨南大学社科部国际关系室主任、教授 作者:国际问题研究京19~22D6中国外交邱丹阳20042004中国—东盟贸易区从构想到现实,带动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亚洲的政治经济面貌,开创了双赢互利的新局面,将对双边、区域与东亚整体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极大地增强中国和东盟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量,提高国际地位,并有利于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意义本文为2004年4月提交给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的“国际关系主 流理论及其批判”研讨会发言论文。论文初稿得到王逸舟、俞正liáng@①、蔡拓 、李少军、张睿壮、门洪华以及与会其他学者的评论,在此表示感谢。文中观点概由我 个人负责。

网载 2013-09-10 21:25:56

[新一篇]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成長五階段預測與分析

[舊一篇]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貿易效應分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