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走向世界的思考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新中国体育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学习苏联模式,学习西欧模式,现在人们对于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相互关系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在重点抓好奥运战略的同时,也把全民健身战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可是细想一下,所谓的现代奥林匹克体育以及目前我们所开展的群众体育活动项目中,绝大部分都不是中华民族的产品,我们在建设世界体育强国的过程中,其实是在学习和追赶其他民族的体育活动。而对于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体育活动的重视和开展程度则是远远不够的。至少,和我们有56个民族、有12亿人口的国情不相协调。从生态共生的角度看,民族传统体育也是一个国家的体育这个生态圈中的重要一元素,如果这个元素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展,势必影响其他元素的生存和发展。在中国这样一个民族众多、传统体育丰富多彩的国度里,如果民族传统体育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群众体育就无法深入开展,进而使竞技体育难有更大的作为。
      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念的界定
  所谓“民族传统体育”,是指某一民族或某些民族在一定范围所开展的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和特征的传统体育活动。它是相对于外民族传入的、现代新兴的运动项目而言的。它也不是已失传了的古代体育活动。它受一定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以及本民族自身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多在民族节日和民俗活动中开展,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它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纵向继承关系和横向融合关系,是一种民族教育的手段,具有较普遍的娱乐、健身、竞技功能。经过完善和规范化,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的优秀项目,可以推广到更广阔的区域,为更多的民族和人民所接受。
  据上所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就是繁衍生息在中华大地上的56个民族传承下来的传统体育活动。
      2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和问题
  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在文明历史的长河中,民族传统体育犹如万花丛中的一朵奇葩,它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反映和表现了各民族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俗习惯以及心理状态等。但在旧的政治体制下,民族传统体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有些甚至遭受人为的压抑和扼杀,使得许多优秀的传统体育活动近于湮没。
  新中国建立后,党和人民政府把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提到了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把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事业作为民族工作和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大力发展现代体育项目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挖掘、整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积极地加以引导、扶持,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1953年在天津、1982年在呼和浩特、1986年在乌鲁木齐、1991年在南宁、1995年在昆明举行的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盛会,受到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欢迎,在海内外产生了极佳的影响。特别是1995年第五届全国民运会,全国55个少数民族的3300多名运动员会聚一堂,参加11个竞赛项目、137个表演项目的竞争。 运动员不论来自边陲还是来自中原,不论是来自江南水乡还是来自北国草原,他们载歌载舞,把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艺术融为一体,展示出一幅幅龙腾虎跃、异彩纷呈的图画,上演出一台台充满生机与魅力的活剧,成为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一次大检阅。
  民运会的比赛项目虽然越来越多(第一届1个,第二届2个,第三届7个,第四届9个,第五届11个),竞技水平越来越高,竞赛规则越来越完善,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民运会的比赛项目和表演项目,较之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体育资源显得太少了。据不完全统计,人们已收集到汉族传统体育项目300多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670多条。如果以代表运动会水平主要标志的竞技项目来看,第五届民运会的11个竞赛项目中,没有包含进最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色彩的武术、围棋、象棋、风筝等。
  另一方面,就民运会的比赛和表演项目的普及程度而言,观看民运会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而离开民运会这个特定的场境,平日里我们不仅难以在竞技场上见到民族传统体育的比赛活动;就是群众体育活动中,也很少有人进行或开展民运会上的活动项目。在中国人越来越丰富的娱乐、休闲活动中,民族传统体育难得拥有一席之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人玩的内容和活动方式越来越多,但其中绝大多数是“舶来品”,如台球、保龄球、高尔夫球、网球、赛车、冲浪、滑板、山地车等。尽管这些项目投资大(一家保龄球馆动辄数百万元)、消费高(进网球场、馆最低也得几十元甚至上百元)、占地广(高尔夫球场随手一圈就是一大片好地),但好之者依然趋之若鹜。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既丰富,也很精彩。每次比赛、表演、观众如堵,场上气氛热烈,或捉对较量,或单人或多人表演,即有趣又激烈,场地简易,大多不需要器材,即或需要器材也所费不多。
  那么,民族传统体育难以挤进大众娱乐天地,难以推向世界的原因在哪里?突破口在哪里?这其中既有传统体育的包装、推销,更有规则的完善问题,而最主要的问题是存在于竞赛体制这根最有力的杠杆上。
  要完善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就要适应改革、开放的大趋势,有必要对现行的组织竞赛体制进行改革、调整,充分发挥民运会竞赛杠杆的调节作用,确立远大的奋斗目标,让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走出国门,面向世界,求得更大的发展。
      3 拳头产品的启示
  中华民族的传体育活动,在其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创立了自己的拳头产品,这其中,武术、围棋、中国象棋、风筝等都具有代表性。
    3.1 武术
  中国武术是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击技运动三种形式的一个运动系列。
  清代末叶,当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余波或者说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伴随着西方资本扩张东渐时,逐渐流传到华夏大地,并影响着传统武术的发展。在经过“上洋体育”之争后,开明的武术家开始借鉴西方体育,引进奥林匹克运动的竞争观念,促进武术自身的竞技价值在新的层次上回归。1928年成立的南京政府中央国术馆,制定并实施“国术考试”;1933年,民国政府第五届全运会正式将武术列入比赛项目。但是民国年间的武术竞赛考试,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便因国内外战争诸因素而中断了。
  新中国建立后,武术竞赛体系得到了较好的发展。1959年,借鉴作为奥运会项目的体操的比赛方法及其竞赛规则,制订了《武术竞赛规则》,标志着武术通过吸收奥运会积极因素,培养出了一个既继承了武术传统,又不是传统武术简单翻版的竞技武术体系。此后,有关部门又按照竞技体制的模式,制定并实施了包括部分分级的团体与个人锦标赛和单项等内容的竞赛制度,颁布并实施了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1989年,代表武术对抗的武术散手竞赛,经过实验列入了全国武术锦标赛,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武术竞技体系。
  另一方面,伴随着武术自身的发展,武术的价值也引起了国外的关注。本世纪70年代以来,“武术热”传到了世界很多国家。中国武术团(队)频频应邀出访,武术教练不断应邀授外执教。外国武术爱好者和研究者来华访问求学者日众。据不完全统计,在1974年至1995年间,我国武术代表团(队)应邀出访近百次,在60多个国家进行了1000多场次武术表演。在近10年内,武术研究院和地方体委、体育院校,先后接受了十余国邀请,选派出120多位教练前往执教,受教人数达四万余人。
  顺应国际武术活动发展的大趋势,1985年由中国武术协会倡议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欧洲、南美洲、亚洲武术联合会也相继成立。1991年,国际武术联合会正式成立,并被国际体育联合会接纳为下属单项协会,到目前为止,其会员国已达到70多个。
  根据《奥林匹克宪章》(1991)规定,至少在75个国家和4 个大洲的男子中以及在至少40个国家和3 个大洲的女子中广泛开展的运动项目,才可列入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比赛项目。根据武术在世界的开展情况和发展趋势来看,国际武术联合会的会员国发展到75个,是完全有可能的。武术有可能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最先跻身奥林匹克大家庭的一个。
    3.2围棋
  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充满玄妙哲理的围棋在世界上的发展、传播、交流,则又是另一种情形了。
  《世本》说:“尧造围棋,丹朱善之。”《世本》成书于战国,说明围棋在战国以前就已流传了。围棋出现以后,很快便以其特有的技艺魅力吸引着人们,迅速地占领着人们的娱乐领域,一代代地传播下去,平民百姓、达官贵人,莫不好之,甚至出现了宫廷中专为侍候皇族宠臣的棋士,宫廷中设置官署管理棋手和围棋活动。
  南北朝时,围棋走出了国门,传到了中国的近邻朝鲜(古之高丽),并经朝鲜传到了日本,之后又经日本传到了欧洲。
  由于历史诸方面的原因,围棋发源地的中国,围棋水平曾一度落后于日本,特别是日本侵华战争,阻断了中日围棋的正常交流。二次世界大战后,中日两国关系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1972年9月, 实现了邦交完全正常化,为围棋更大规模的交流和发展开辟了历史新纪元。有识之士致力于围棋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并努力促进两国之间的正常交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围棋界的整体实力有了相当快速的进步,在已经举办的十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中,中国棋手的胜率逐渐提高,中日双方并肩齐驱,为围棋事业的发展共同努力,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吸引了海内外的强烈关注。
  与此同时,作为中日围棋传播、交流中间地带的朝鲜(这里的朝鲜,指地理意义上的),围棋活动也在发展。特别是韩国的围棋水平历来很高,只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而不被人们所知晓。有人作了一个粗略的调查,世界上任何有中、日、韩三国侨民居住的地方,业余围棋水平最高的基本上是韩国人。近年来,由于开展了较多的国际交流,韩国较高的围棋水平公之于天下,中、日、韩三国擂台赛的水平可以说代表了当今世界围棋的最高水平。
  围棋在二次世界大战前经日本传到了欧洲。在美国,是战后慢慢流传的,在美国下围棋的大部分是校园内的知识分子。欧洲的围棋风气较盛,有国家和国家之间的比赛。而且欧洲的文化传统,比较注重休闲的时间,认为围棋也是一种文化,对它的态度就像对音乐一样。在这种氛围下,欧洲比如荷兰最好的棋士,如今也能和中、日、韩的业余棋手相抗衡。目前世界围棋联盟30多个国家参加,每年举行业余大比赛,虽然水准不一,但不允许职业棋手参加。无论怎样,这对围棋这门古老的体育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提高和发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3.3 象棋
  源于中国、历史悠久的中国象棋,尽管在往昔的岁月里,由于囿于社会下层,被贬为“贩夫走卒”之戏。但是近百年来,由于它本身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和隽永浓郁的文化内涵,始终成为深深扎根于广大劳动人民之中、深受人们喜爱的体育项目。只是由于旧的社会体制所限,中国象棋和其它的活动一样,或为茶余饭后的消遣,或为达官贵人所不齿,始终无法登上大雅之堂。
  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倡导,中国象棋开始了“新生代”,以其崭新的面貌跻身于体育运动的行列之中,得到了蓬勃发展,国人称之为“围棋”。1956年,国家体委把中国象棋列入正式体育运动,并设立了专门的办事机构。1962年中国象棋协会成立后,逐步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和等级制度,为中国象棋的广泛普及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随着我国国民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中国象棋的赛事活动也越来越频繁。从1958年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象棋棉标赛到1995年底,仅全国性的象棋大赛已有100余次,已拥有男、女特级国际大师10人, 国家级大师15人,国家大师120余人。在象棋国际大赛中, 除首届世界象棋锦标赛女子个人冠军失手外,我国选手包揽了历届亚洲杯象棋赛、“七星杯”象棋国际邀请赛、亚洲城市象棋名手邀请赛、世界象棋锦标赛的全部冠军。
  与围棋有所区别的是,由于中国象棋简单易学、便于普及,使得海外棋界人士在衷心赞扬的同时,热诚希望中国人能“挑班领衔”,把中国象棋推广到世界各地。
  据可靠记载,中国象棋较大影响的涉外活动,最早要追溯到到1935年。这一年,中国象棋高手谢侠逊应新加坡象棋协会和菲律宾青年会的邀请,挟技只身闯南洋,访问了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以棋会友,交流棋艺,受到广大侨胞的热情欢迎。在总计241局中,谢侠逊以胜175局、负13局、和53局的辉煌战绩,受到当地报刊和民众的赞扬, 侨胞誉称其为“象棋之王”、 “天才圣手”。 1937年11月,谢侠逊再次挟技远征,作救国之呼吁,通过“义赛”形式宣传抗日救亡,历时两载,共募得5000余万元,并征召华侨技工3300人回国服务。
  当然,在一定意义上,谢侠逊的行为还只是民间的、个人性质的。真正开展国际交往,是在新中国建立后。1965年,我国派遣象棋高手杨官麟、胡荣华、蔡福如访问越南。1976年和1977年,以陈罗平为首的菲律宾象棋代表团连续两次访华。接着,中国象棋代表团参加了在马尼拉举行的有菲律宾、香港、马来西亚棋手参加的“四角”象棋对抗赛,这也是中国棋手最早参加的国际性比赛。通过比赛发现,由于诸多华侨的影响和传播,中国象棋在亚洲各国有着深厚的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象棋向世界推广的广度和深度更加普遍和深入。1982年,国家体委把武术和象棋同时列为向世界推广的项目,吹响了象棋走向世界的号角。此后,中国承办和举办了一系列的洲际和世界象棋赛事,不但编织了象棋国际联系的网络,为象棋对外推广起到了沟通搭桥作用,而且为世界象棋联合会筹委会的成立打下了基础,对加速中国象棋国际化的步伐起到了扬鞭催马的作用。
  随着中国象棋在世界各地的普及,象棋组织也大为增加。1978年在马来西亚的古晋成立了亚洲象棋联合会,如今已拥有10多个成员国,中国是最早的成员国之一。这些年来,在欧洲、北美洲、澳洲等地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不少象棋协会和象棋组织,仅欧洲全国性的象棋组织就有意大利象棋协会、法国象棋协会、荷兰象棋协会、德国全国象棋协会、荷兰华人体育会象棋组、英国象棋协会等,一些地方性的象棋组织更是彼此呼应,蔚为壮观。
  这些象棋协会和象棋组织,成为当地象棋爱好者的活动联络中心,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参加象棋活动,使象棋活动出现了蓬勃发展之势。
  众多的象棋组织,为中国象棋世界范围内更大的联合组织打下了基础。1988年10月,第四届“七星杯”中国象棋国际邀请赛在北京举行期间, 成立了世界象棋联合会筹备委员会。 经过四年的筹备与酝酿, 1993年4月10日,世界象棋联合会终于正式成立, 标志着中国象棋的国际化又迈上了新台阶。
  中国象棋,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优秀代表,必将在世界各地取得更大的发展。
    3.4 风筝
  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产生。后来,放风筝更成为人们普遍的一种娱乐活动。
  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开展与活跃,我国的风筝以其精巧的工艺、优美造型、轻盈的骨架、坚固的结构而蜚声中外,更因其集健身与娱乐于一身,而深受海外友人的欢迎。
  十几年前,山东潍坊市文化局组织一支风筝放飞队出国表演。接受了美国朋友巧克列的建议,1984年4月1日,潍坊市举办了风筝节,以后又改为风筝会,每年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成为“体育搭台,经贸唱戏”的成功典范。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风筝的消费也成为热潮。玩风筝已不再是小孩子的“专利”,现在已发展到各年龄层次都有爱好者,成为一项全民的娱乐活动。
      4 改革是出路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并非不丰富,也并非不精彩。但是,能走出国门的为什么仅仅只有这么几项?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的恐怕还是运转机制。几十年来,由于体制僵化,农业人口众多,以及社会历史诸多因素,中国在发现和培养体育人才方面落后于世界,在运动竞赛体制上也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改革、开放给中国体育的腾飞带来了契机,足球项目如果没有单独地成立一个实体化的协会,中国足球运动不向世界足球运动看齐,能有今天的火爆场面吗?同理,武术、围棋、中国象棋、风筝等,不完善其自身的竞赛体制,不参与国际竞争,也难有今天的发展。
  4.1 旧政权体制下,无人管理体育活动,固然束缚了它的发展。而过去由国家体委和各级体委统管、包办的方式,既有其集中人力、物力办大事情的优越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它们更大的发展。分析武术、围棋、中国象棋、风筝这些拳头产品走出国门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既善于包装、推销自已,更充分地完善了竞赛机制,以其特有的文化优势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产生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要走向世界,在更大范围内发展自己,就应该向那些已走出国门的拳头产品看齐,吸取其成功的经验,与国际惯例接轨。
  4.2 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的宏观管理和扶持引导。 当前,对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的研究,还不普遍深入,许多重要问题尚有待于论证,体育理论界、民族理论界、历史学界有许多科研课题,但对涉及“民族传统体育”这门边缘学科的研究,涉足者甚少,而多家、多学科联合搞传统体育学术研究的就更少了。全国性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开过五届,但只在1986 年第三届民运会时开过民族体育研讨会, 1994年在昆明开过一次论文报告会,参加人数既少,理论上也未设定重点课题。国家体委和国家民委的有关部门也曾经开过专题研讨会,但都未产生大的影响。可否学习奥运会、亚运会的模式,在举行全国民运会的同时,也召开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大会,吸收民族工作者和体育工作者,就民族传统体育有关问题进行重点攻关,使其与赛会互为衬托,相互影响。
  4.3 同国际惯例接轨,民运会实行申办制。 在现代奥运会的申办过程中,每个申办城市都将申办变成了一个宣传、介绍、推销自己的大好时机,不管成功与否,其申办本身就是一种参与活动。第六届民运会,已定下1999年由北京市承办,西藏设分会场。在有关部门宣布这个决定之前,人们印象中只有西藏申办,至于在北京举办、西藏设分会场的意义,一般人则不甚了了。建议有关部门,今后将民运会的承办工作特别是申办竞争,搞成真正意义上的申办,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借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让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4.4 改革民运会的赛制。现行的民运会竞赛体制, 没有包含汉族在内,汉族的一些传统体育活动未能进入民运会。民运会应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若此,则可将汉族及其传统体育活动纳入到民运会中。
  4.5 另外,民运会比赛的安排,也应做一些改革调整。 如奥运会一样,民运会也有项目膨胀之趋势。第五届民运会上11个竞赛项目、137 个表演项目,而各地挖掘、整理的还不在少数,北京市挖掘、整理了100多个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其中30 多个已初步形成了简单竞赛规则,并且出版了《京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50例》。如果汉族再加入到民运会行列中来,那竞赛和表演项目相加,绝不会低于200个。 这就给赛会带来了一定的技术、资金、场地等的更高的要求和困难。我们可以学习第十一届亚运会设立分会场(秦皇岛)、第七届全运会设立分会场(成都)的经验,将今后的民运会确立主会场、分会场。既是民运会,在一定意义上说,其弘扬民族文化、提倡民族团结的意义超越了体育本身,何妨多设分会场,或者先进行分区赛或预赛,先在各个分会场或分区进行预赛和选拔赛,这样,就近民族或者省份运动员参加比赛、表演,可以更充分地表现自己民族的文化内涵,而挑选那些精彩、优秀的项目到主会场参加决赛,使其更集中、更凝炼、更突出,宣传、推销的密度和效果自然也就加大了,这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提高、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实际上,第六届民运会已经在这样做了。
           收稿日期:1998-03-09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济南27~32G8体育于学岭19981998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和娱乐、健身、竞技功能,但是它至今难以推向世界,甚至难以跻身大众娱乐天地。吸取其代表性项目武术、围棋、中国象棋、风筝走向世界的经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要走向世界,必须加强理论研究,扶持引导;完善竞赛机制,与国际惯例接轨;民运会实行申办制,比赛项目、会场安排也应改革调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机制/民运会The Chinese nation/ Traditional sports/ Contest mechanism/ The people's sports game.Some thoughts on march to the world of the Chinesenation's traditional sports  (China sports museum, Beijing 100101)The Chinese nation's traditional sports, characteristicof its rich and varied forms,are of strong national culturecolor and such functions as enterlainment, body- building andathletics;nevertheless, it hasn't been pushed towards theworld and taken as a mass entertainment so far. The worldwidepopularity experience of its some forms such as Wushu, go,Chinese chess and kites shows, to help Chinese nation'straditional sports march to the world, it's a must to enhancetheoretical researches and do supporting and leading work;make perfect contest mechanism  and  connect  with  theinternational practice;bid for the people's sports games andreform and adjust the contest events and the arrangement ofthe sports sites.中国体育博物馆,北京,100101。 作者: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济南27~32G8体育于学岭19981998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彩,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和娱乐、健身、竞技功能,但是它至今难以推向世界,甚至难以跻身大众娱乐天地。吸取其代表性项目武术、围棋、中国象棋、风筝走向世界的经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要走向世界,必须加强理论研究,扶持引导;完善竞赛机制,与国际惯例接轨;民运会实行申办制,比赛项目、会场安排也应改革调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机制/民运会The Chinese nation/ Traditional sports/ Contest mechanism/ The people's sports game.

网载 2013-09-10 21:25:49

[新一篇] 中華民國史國際學術討論會綜述

[舊一篇]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研究報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