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思维——现代西方哲学的根本特征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现代西方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许多多不同的流派。各种学派观点互不相同,有的甚至针锋相对,表面上看来,现代西方哲学无非是以往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哲学的各种翻版,是没有内在联系的一堆杂乱无章的哲学体系。但是,深究起来,现代西方哲学各种流派之间有其内在的联系:它们都是从西方传统哲学发展而来的,但又同传统哲学有本质的区别,其中最根本的区别是——现代西方哲学以“中介思维”取代了西方传统哲学的“实体思维”,从而使西方哲学从传统到现代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现代西方哲学的其他一些特征,都可以用“中介思维”这一根本特征来说明。
  传统的西方哲学,从古希腊罗马哲学到近代资产阶级哲学,都把世界看作是实体,任何事物都是实体性的存在,对整个世界的解释也只能由实体来说明。哲学家们把获得对世界的终极知识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无一例外地追求建立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以便用来说明整个世界的生成和发展。古希腊罗马哲学主要从物质性或精神性的客体出发研究世界的本原问题。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哲学主要围绕一般概念和个别实体的关系展开研究世界的本原问题。近代西方哲学从认识论的角度突出地研究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力求说明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但是,由于近代哲学家们首先设定了思维和存在这两个对立的实体,不是从它们的“关系”入手,而是企图在实体的基础上说明它们的统一。因此,他们或者用物质实体说明精神实体,或者用精神实体说明物质实体,或者把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并列起来说明整个世界。这种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解决,要么是直观的,要么是纯思辩的,实际上都没有很好地解决思维和存在何以能统一的问题。这说明,用实体的观点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必然陷入困境。  
  现代西方哲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哲学家们用实体解释世界,解决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思维方式,代之以从“关系”、“中介”入手的中介思维方式。现代西方哲学不是一般地研究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而是主要研究人和现实、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因为人是思维和存在的中介,基础,没有人,就无所谓思维,也无所谓相对于思维的存在,也就没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现代西方哲学也不是一般地从实体的角度研究人和现实、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而是研究人和现实、主体和客体的联系中介,研究人和现实、主体和客体如何沟通,何以能沟通的问题,以中介为研究对象,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最大特色。由于人和现实、主体和客体的联系中介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不同的哲学学派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确定中介,从而形成了现代西方哲学学派林立、名目繁多的局面。分析哲学认为人内心所固有的经验逻辑是联系人和现实、主体和客体的中介。科学哲学认为人所面对的现实世界及其发展变化,最终都可以也应该归结为人的科学发展的逻辑规范及其发展变化。而逻辑规范则是沟通人和现实、主体和客体的中介。同样,结构主义的语言结构或认识建构,意志主义的生命意志或权力意志,实用主义的经验行为,存在主义的自由选择,等等,也都是联系人和现实、主体和客体的中介。现代西方哲学以“中介”为研究对象,克服了西方传统哲学的直观性和思辩性,使哲学具有明显的实证性,推进了西方哲学的发展。       
  从中介思维出发,我们可以看到现代西方哲学的各个学派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特征。
  首先,注重人的研究。 
  现代西方哲学以人和现实、主体和客体的联系中介为研究对象,而这种中介本身就体现了人和现实、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因此,研究中介就必须研究主体,研究人,否则就难以理解人和现实、主体和客体如何沟能,何以能沟通。分析哲学认为,哲学所要研究的是人如何认识和把握作为人的对象的客体世界。经验逻辑是沟通人和现实、主体和客体的中介,而经验逻辑是人的内心所固有的,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结构主义哲学家把现实的客体世界归结为人的主体世界变成自己活动的领域,世界通过人才显现出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价值归根到底是人的存在和人的价值。意志主义哲学家把人看作是世界的核心,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生存意志或权力意志,进而推论出整个世界的本质也是意志,或者说,世界是意志的世界。总之,离开了人的世界是无所谓存在的,是毫无意义的。      
  其次,强调行为。 
  实体思维的重要特征,是把事物看作静止的实体。与此相适应,西方传统哲学主要研究的是世界的本原、实体的属性,在认识论方面,注重的是认识的源泉和认识的成果。现代西方哲学以中介为研究对象,把实体也关系化了。中介不是静止不变的,中介就是过程,就是行为。因此,现代西方哲学强调中介是不断生成、不断发展的过程。从中介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或者说事物的发展变化表现为中介的发展变化。在研究人的认识运动时,不是着眼于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形式、认识的结果,而是主要研究认识过程、认识行为。结构主义哲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的建构过程是开放的、无限发展的过程,认识结构的不断建构、发展,体现了主体和客体不断分化,又不断同一的上升运动。实用主义早就有“行动哲学”的别称。实用主义的重要代表杜威认为经验是有机体行动和遭遇相互作用的联系,经验本身就是行为。因此经验认识不是消极的事物记录,而是积极的创造行为。存在主义者萨特也称自己的哲学为“行动哲学”。萨特认为,人的自我选择和造就是自觉意识到自我存在又牵涉到所面临的历史处境的现实行为,这种现实行为决定了人的本质存在。他认为实践是人的总体化运动,自由选择、实践的过程,也就是人和现实、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不断深化的过程。其他的现代西方哲学学派,如分析哲学、现象学、解释学等也都大谈实践和行动。当然,他们并没有科学地理解实践的真正含义。有的把人的实践与动物的行为相提并论;有的把实践看作是人的心理活动或语言活动;有的把实践仅仅理解为道德实践;几乎都无视物质生产实践问题。但他们强调通过实践或行动使人和现实、主体和客体到统一,这比传统哲学应该说是前进了一步。
  再次,突出方法论研究
  与中介思维相适应,现代西方哲学强调哲学既不在科学之上,更不在科学之外,就在科学之中,重建了科学和哲学的同盟。他们强调哲学不是为人们提供关于世界的终极知识,而是提供人和现实、主体和客体沟通的方法。因此,方法论的研究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各派哲学都提出了与其哲学思想相应的方法。如分析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和日常语言分析方法,科学哲学的证伪方法,现象学的还原方法,实用主义的经验实证方法,结构主义的结构转换对应法,存在主义则把方法提高到本体论的高度,认为理解和筹划的方法就是存在的方式。现代西方哲学对方法论的重视,无疑反映和适应了现代科学和现代社会的需要。他们比较注意概括现代科学的成果,比较细致地研究人的认识机制和认识过程,从而总结出具有实际意义的哲学方法,这对于开辟哲学应用的新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中介思维取代实体思维,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的成就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在哲学思维上的体现。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进入了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工业革命的直接成果是社会化的大生产,而社会化大生产的实现,必须经过许许多多的中介环节,如金融体系、市场信息、科技开发、人员培训、广告宣传等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因素的制约,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化了。因此,中介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特别是相对论、量子力学的产生引起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明显地表现出大分化与大综合的对立统一趋向,许多边缘性、交叉性、横断性、综合性学科相继出现。由于量子力理论在各个科学领域的应用,各门学科的研究都开始深入到微观水平,出现了分子生物学,量子生物学,量子物理,量子化学等新兴学科,各门基础科学逐步从描述科学转变为精密科学。随着科学技术广泛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与生产的密切结合,又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应用性学科,它们成为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中介。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刻地揭示了任何事物都是作为中介而存在,而不仅仅是象牛顿力学揭示的那样的实体性的存在。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许多中介,每一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一系列的中介环节,每一事物又都是它物的中介,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中介。这样就深刻地改变了以往人们用实体的观点和方法看世界的思维习惯,人的实体性思维就必然为中介思维所取代。
  从实体思维到中介思维,也是哲学本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哲学的发展同人类认识的发展是一致的。从古代哲学对实体的直观认识,到近代哲学对实体的理性分析,再到现代哲学对事物的关系的研究,这是人类哲学思维不断深化的过程,它表明了人类认识的深入、认识能力的增强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现代西方哲学诸学派都各自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研究人和现实、主体和客体联系的中介,对中介的研究,又主要从哲学家所擅长的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的某些学科的成果出发,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片面性。他们往往重视事物的相对性、特殊性、具体性的一面,而忽视了事物的普遍性、绝对性、抽象性的一面。他们重视对人的研究,但往往只研究作为个体的人,没有看到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他们强调行为,但又不能理解实践,特别是物质生产实践;他们突出了方法论的研究,但把方法论与本体论割裂开来,把方法论当作孤立自存的东西;在研究方法论时,往往把哲学方法同具体科学的特殊方法等同起来,等等。这些缺陷使现代西方哲学不可能真正地说明人和现实、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可能科学地揭示现代世界的发展特征和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社会历史实践作为人和现实、主体和客体的联系中介,强调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把实践理解为环境的改变、人的活动和人的发展的统一。这就科学地说明了人和现实、主体和客体如何沟通以及何以能沟通的问题,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傅禄zhuàn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杭州028-032B6外国哲学与哲学史孙雄19951995 作者: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杭州028-032B6外国哲学与哲学史孙雄19951995

网载 2013-09-10 21:25:45

[新一篇] 中亞內外地區經濟一體化評析

[舊一篇] 中以關系的回顧與展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