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译文]  能把秋天的树叶吹落,也能把春天的花朵吹开。

  [出典]  李峤  《风》

  注:

  1、 《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2、注释:

   解(xiè):相当于“扫”“吹”等动词,也可当“能够”讲。

   三秋:晚秋,指农历九月。

   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过:经过。

   斜(音侠):倾斜。

 

  3、译文1:

    风, 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
    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

    译文2:

    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 催开了早春二月的鲜花 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 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

 

  4、 李峤  (645~714),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有才名。20岁时,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官监察御史。邕、严二州僚族起义,他受命监军进讨,亲入僚洞劝降,罢兵而返。迁给事中。武后、中宗朝,屡居相位,封赵国公。睿宗时,左迁怀州刺史。玄宗即位,贬滁州别驾,改庐州别驾。李峤的生卒年,新旧《唐书》均无记载,根据《通鉴》推断,生年应在贞观十九年(645),卒年在玄宗开元二年(714)。 
    李峤对唐代律诗和歌行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他前与王勃、杨炯相接,又和杜审言、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诸人死后,他成了文坛老宿,为时人所宗仰。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近体,风格近似苏味道而词采过之。唐代曾以汉代苏武、李陵比苏味道、李峤,亦称“苏李”。明代胡震亨认为:“巨山五言,概多典丽,将味道难为苏”(《唐音癸签》)。他写有咏物诗120首,自风云月露,飞动植矿,乃至服章器用之类,无所不包。虽刻意描绘,以工致贴切见长,但略无兴寄。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说他“裁剪整齐,而生意索然”,切中其病。七言歌行现存《汾阴行》一首,咏汉武帝祀汾阴后土赋《秋风辞》事,写盛衰兴亡之感,最为当时传诵。据说唐玄宗于安史乱起逃离长安前,登花萼楼,听到歌者唱这首诗的结尾四句时,引起了情感上强烈的共鸣,悲慨多时,并赞叹作者是“真才子”。日本人书李峤诗墨迹《旧唐书》本传及《新唐书·艺文志》着录有文集50卷,今佚。《全唐诗》录存其诗5卷。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

 

   5、这是一首状物诗,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兴及对偶等修辞手法,通过自然之景“叶”“花”“浪”“竹”四种自然界物象在风力作用下的变化,间接地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风的魅力与威力。
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风,能吹落晚秋的树叶,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刮过江河时,能卷起漫天狂澜,掀起千尺巨浪;风,经过竹林时,可把修直挺拔的万竿翠竹吹得倾斜披靡。

 

   6、这是一首歌咏风的诗。在诗人眼中,风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会随着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面貌,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诗中所描述的,便是作者平日的观察。

    秋风一吹来,便会使枝叶零落,令人感到萧瑟、凄凉;但是一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风一起,花朵绽放花蕾,大地又充满了生机。有时大风从江面上吹过,掀起千尺巨浪,有时微风吹入竹林,千万根竹子随着风东倒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7、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 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扬扬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象“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8、“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一年四季都有风。

   人们常常把春天的风叫作和风,把夏天的风叫作熏风,把秋天的风叫做金风,把冬天的风叫做朔风。虽然它们都是风,然而它们的脾性却完全不同。

    春天,农民伯伯脱下棉衣,播下粒粒种子,一阵春风吹过,唤醒了万物,许多种子都悄悄地露出头来,探望那明媚的世界。花儿开了,草儿绿了,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温暖的春风给人们带来了快乐。

   夏日,天气非常闷热,大滴大滴的汗珠从人们脸上滚落下来。人们是多么需要风啊!然而,风却和我们捉迷藏,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即使有点风也是热乎乎的,吹散不了炎热。怪不得叫“熏风”。

   秋天,一阵凉风拂来,吹在人们身上凉丝丝的。黄色的树叶你追我赶,像雪花死的从树上飘落下来。河边的芦苇轻轻摇摆着,高粱红了,稻子熟了。人们喜悦地收割庄稼。金风给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隆冬季节,凛冽的寒风刮起来,卷起尘土,吹得人民睁不开眼睛。路上的行人渐渐地稀少了。小姑娘围上了围巾。有些调皮的小男孩干脆倒退着走,躲过风头。有些行人缩着脖子,把手放在袖筒里,快步向前走。我们却迎着寒风跑步。虽然风似刀那样,但也吓不倒我 们,因为我们有一颗火热的心。

   风啊,风,人们欢迎你,需要你,可有时候有讨厌你,怕你。我长大了要叫你听人们的话,为人类造福。你愿意吗?

 

   9、“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近一个时期,走访郑州市金水区南阳路一小、郑州市金水区丰产路小学、郑州市中原区秦岭路小学、郑州市惠济区东风路小学等市内一些小学,发现这里背诵古代诗歌的气氛浓厚,形式多样,孩子们也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兴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金水区一所小学,这里的老师把琅琅上口的古诗编成快板书,同学们通过曲艺表演的形式,把古诗记住,还学会了说快板的技巧,一举两得。在惠济区的一所小学,老师将诗歌分层次,同学们掌握的古诗数量不同,考级时获得的等级就不同,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中原区的一所学校将古诗谱上曲子,方便学生背诵,在歌唱的同时,把古诗牢牢记忆下来。还有一所小学,不少古诗被改编成了韵律操,同学们在课间跳操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学会了古代诗词。二七区、管城区更有一些学校把一些诗词朗诵与舞台剧表演结合起来,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达到会背古代诗词的目的。

    “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的语言丰富美丽,文学性强,读得多了,背得多了,对培养孩子的文学修养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是全力支持的。”学生家长徐女士说。

   “我上小学的时候,也有诵读课,把一些诗词、美文记忆下来,滚瓜烂熟,基本做到了信手拈来。我也因此爱上了写作,从小学习古诗词对自己帮助真的挺大的。现在孩子们用这种活泼可爱的形式学习,我当然支持。”学生家长程先生说。“通过竞争、文艺等形式鼓励孩子们背古代诗词,这一点无可厚非,不过最好不要与残酷的考试定级结合,因为这样会给孩子们带来太大的压力,让分数说话的做法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我觉得欠妥当。”学生家长李女士认为。

    据郑州市金水区丰产路小学周磊书记介绍,根据小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生必须会背诵70~80首古代诗词,而传统的背诵方法很难在短时间内记住这么多的古诗。现在用时尚的娱乐形式加以包装,再把古诗以首尾相连的方式衔接,学生喜欢学又容易记,效果会好许多。

 

   10、风能吹落秋天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的花朵,吹过江河能掀起滚滚的浪涛,吹进竹林能把万竿翠竹吹得歪歪斜斜。诗人巧妙的构思、形象的感受大自然的作用。无一不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
    所以,每次看到树木、花草的摇曳。听到风卷着枝条的沙沙声,不经意间我都会想起这几句诗。
    倚窗而立。看着窗外风把万物轻吻而过。听着它嘻嘻哈哈地拍打着玻璃窗。冬日的中午,太阳暖洋洋的把大地拥入怀中。使忙碌了整个上午的人们拥有一个温暖休憩的午后。
    每当这一刻心总会随着那风儿游荡在山野、树林、花草、古老的房屋、现代的布局装饰、密集的人群、疏散的小商贩之间......
    就这样感动着自然界赋予我的温暖,和心随风而去的狭隘。
    每每如此,总是希望时间会为我定格在这一刻。

 

   11、季节交替本是常事,但用心体味,便生出万般的感受:“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在刘禹锡的眼里,多彩而饱和的秋光有着比春色更深的内涵;而王勃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种豪迈、大气、壮阔的胸怀和心境,让人为之心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的秋愁之无奈,催人眼湿;李峤的“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则又让人心生种种希翼;辛弃疾对秋的评价可谓干脆:“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而在刘禹锡的眼里,秋索性变成了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不过,我倒是更理解王维吟秋的那种豁达:“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其中所流露的情绪是阅尽人生百味的彻悟,浸润着深邃而宁静的智慧。

    人的一生好像行云流水,在不经意间便过了四季。对于每个人来说,一生中需要冬天的温暖、春天的清风、夏季的细雨,更需要流溢的秋意和丰盈的收获。无论冬之厚积、春之芳华、夏之艳绿,都是为了秋的硕果;无论其果大小、甜涩、青红……都是汗水与心血浇灌的结果。但在更多的时候,人生的过程似乎比结果更加重要。

 

    1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我是风。在命运之轮的转动中,我铭记着我的使命——将四季传递到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我轻盈跃动间,传递了盎然春意,滴落了清蒙烟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西泠桥畔的柳色极青翠,却也极淡,如烟波般淼淼。绿意荡漾,飞花漫天,淡淡的幽香飘零在青黛色的苏杭小城里。微笑间,桃花轻绽,将天空渲染得分外明媚。江南柔婉的一蓑烟雨中,我飞舞流转,传递着一首春的《清平调》。

  我悄然醉卧间,传递了热情夏日,绽放了烂漫夏花。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残花落尽,夏木阴阳。浓郁的碧色湮没了欢欣。清荷挂露,菡萏绯红,芙蓉出水时,漾起一池娇艳却清丽的涟漪。芳草萋萋,蔓延到了眼帘尽头,而榕树下,少女罗衫上已是香汗淋漓。这就是夏,虽炎犹清。不知不觉间,我踏破凌波,传递着一曲夏的《天上谣》。

  我蓦然回首间,传递了哀哀秋思,望断了泠泠秋水。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落叶乱舞,寒水凄迷,倒映出伊人绰影,在水一方。残霜染尽红叶,凋零了一树繁华。时光不在,即使上穷碧落下黄泉,却依旧是两处茫茫皆不见。闭上眼,破碎的残阳在天幕尽头中陨落,凝固了一地忧伤。如血黄昏里,我顾影轻叹,传递着阙阙秋的《凉亭乐》

  我垂首思量间,传递了冰寒冬霄,凌乱了无痕落雪。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已是冬天了,我漠然地游离着,也让游离的冷漠蔓延在心里。流云散漫地从天空中俯视着我,怜悯的眼神中溅落了纷飞白雪。不知不觉间,雪落,无痕。只有那偶尔往来的飞鸿,惊破寂寞,让人忘记夜冷衾寒。落雪漫天,绽于庭前树时,我垂眸浅笑,传递着一支冬的《瑶华令》。

  冬去春来,亦是轮回。一切皆变,却又一切都不变。只有我,不倦却又早已倦怠地,传递着一个又一个季节,也消磨着流水般的华年。  

 

    13、解落三秋叶: 此句入于冬矣。叶者,越也,越冬之风,是寒风也,去旧方得迎新,是言其令叶落归根也。

   能开二月花: 此句乃言春风。花乃化也,是湿风,催化万物之喻谓,言其催萌万有也。

    过江千尺浪:  此句言夏风也。浪者,朗也,爽朗之风也。千尺浪一浪胜似一浪,乃风之助也,此言喻于夏风之不绝也。兴风作浪,此乃言其助长万有。

    入竹万竿斜: 此言于秋风也。竿者,干也,是干躁之风也。斜乃摧也,是言其摧枯拉朽也。绿竹千年翠,于秋风可验假真矣!

    诗中含数“三、二、千、万”,当有所合于义理也。

    冬、春生命之由死复生也,无果,故取于数之初。夏、秋生命之由盛至衰也,盛果,故取数之衍。三则善,是谓存善者也。二为儿,当养育也。千为迁、欠,为迁乃谓升腾之盛也,为欠乃谓需之极也(肥育之)。万为迈,走过一道道弯,迈过一道道坎,方修得善(三)果!

    然若将此数理以化于象数则玄哉,吾所不及,存之。

    风,来不知其所从,去不知其踪,此合于道也,庄子之书即善言于风道,此诗当有所比附之。然其所延乃在于依风附物成风之用也。

 

    14、老和尚:小施主把心收好。
       蒲草:您的心有何用?我的心又有何用?
       老和尚:我的可以不昧因果你的心可以不昧善恶。
        蒲草:这人世间的人都有和我一样的心不?
       老和尚:每个人都有。有的曾经有但现在已经蒙上太多的灰尘。   
       蒲草:我的心本来就是土的有灰尘有什么关系呢?
      老和尚:那会掩盖心中的甘泉也掩盖日月的光辉更让心中的草木无法生存。


      蒲草:那如何不让灰尘漫天飞扬呢?
       老和尚:有风就会有雨有好雨又怕什么那漫天灰尘呢?
      蒲草:如何有风如何有雨?
     老和尚: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蒲草:爱如风。
    老和尚:那这世上最让人珍惜是什么?最让人痛苦的是什么?最需要人放下的什么?
     蒲草:这世上最让珍惜是爱,最让人痛苦销魂是爱。最需要人放下还是爱。
     老和尚:这便是你心所能感知的又不是心能感知,这是你可以拥有的又是你不曾拥有的。
    蒲草:您有无漏的智慧当然这么可以解我该如何放下,为什么越看清楚越不舍呢我的心是不勒的。
    老和尚:微微的笑我的心也是不勒的而且是无所住的。
    蒲草 ;我明白了我的心是有所住的。蒲草明白了。
    老和尚;你知你此去会 会开出什么样的花吗?
    蒲草:明白。就算蒲草再怎么与人为善,开在万丈红尘的不过是一支恶之花。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