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译文]  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象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象心中的忧愁。

    [出典]    北宋 秦观   《浣溪沙》

    注:

    1、《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2、【词语解释】

  1.漠漠:像轻清寒一样的冷漠。

  2.轻寒:阴天,有些冷。

  3.晓阴:早晨天阴着。

  4.无赖:词人厌恶之语。

  5.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

  6.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7.幽:意境悠远。

  8.自在:自由自在。

  9.丝雨:细雨。

  10.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

  11.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3、 译文1:

       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独自登上小楼,早上的天阴着好象是在深秋。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象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象心中的忧愁。走回室内,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

         译文2:

      无边春寒笼罩小楼,晨雾重重,冷似深秋。画屏山水,更感幽幽。

      飞花似梦,随风飘去,丝雨如愁,无边无际。垂下帘来,不忍添愁。

        译文3:

     轻轻的寒意飞上小楼,清晨的阴翳懒洋洋地弥漫,让人感觉到像在深秋。画屏上那淡淡的烟霭和潺潺流水显得格外清幽。

     无拘无束的柳絮漫天飞舞,犹如梦境,无边无际的细雨像缕缕哀愁,珠帘轻卷,挂上那银色的帘钩。

 

 

   4、 秦观生平见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和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5、每一次春来,就是一次伤春的体验。词人之心,很早就发出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然而他们的命运也往往是一年年地品尝春愁。此词抒写的是淡淡的春愁。它以轻淡的色笔、白描的手法,十分熨贴地写出了环境氛围,即把那一腔淡淡的哀怨变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渗透出来,表情深婉、幽缈。“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索漠轻寒中袅袅而升的是主人公那轻轻的寂寞和百无聊赖的闲愁。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词作的境界。

  词的起调很轻,很淡,而于轻淡中带着作者极为纤细锐敏的一种心灵上的感受。漠漠轻寒,似雾如烟,以“漠漠”二字状漫弥而上小楼的轻寒,一下子给春寒萧索的清晨带来寥廓冷落的气氛。与“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意蕴相似,而情调之婉妙幽微过之。不说人愁,但云“漠漠轻寒上小楼”。回味“上”字,那淡淡愁思,不是正随这薄薄春寒无声无息地在人的心头轻轻漾起?仅词的首句,就为全词烘托出一个色调凄清的景。紧接着加上“晓阴无赖似穷秋”,在凄清的背景上涂抹一层暗淡的色彩。无赖,令人讨厌,无可奈何的憎语。时届暮春,却感到竟像深秋那样的寒冷,原来这是一个春阴的早晨。春阴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闷无聊。然而词人不说心情之无聊,却咒晓阴之无赖,进一层渲染了气氛之寂寞凄寒。主人公也许刚刚从梦中醒来,睡眼惺忪,室内画屏闲展:淡淡的烟霭,轻轻的流水。在周围阴氛的罩笼下,幽迷淡远。凝神恍惚中,他仿佛消失在清迷幽幽的画景之中,又仿佛还依回于渺茫、流动的梦境之中。这种主观幻觉,正是由于幽迷宁静的氛围与主人公此时此刻心境的浑然一体所致。是情与景融、意与境浑的佳句。

  下片开始转入对春愁的正面描写。不期然而然中,他的视线移向了窗外:飞花袅袅,飘忽不定,迷离惝恍;细雨如丝,迷迷蒙蒙,迷漫无际。见飞花之飘缈,不禁忆起残梦之无凭,心中顿时悠起的是细雨蒙蒙般茫无边际的愁绪。作者在这里用了两个奇特的比喻:“飞花”之“轻”似“梦”、“丝雨”之“细”如“愁”。之为奇特,不仅于其喻体和喻指的恰当而新奇上,更在其一反常式,而以抽象的情感喻具体的物象,是飞花似梦,是细雨如愁。本写春梦之无凭与愁绪之无际,却透过窗户摄景着笔于远处的飞花细雨,将情感距离故意推远,越发感生出一种飘缈朦胧、不即不离之美。亦景亦情而柔婉曲折,是“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引晁无咎语)的佳例。词人将“梦”与“愁”这种抽象的情感编织在“飞花”、“丝雨”交织的自然画面之中。这种现象,约翰·鲁斯金称为“感情误置”,而这在中国诗词中则为司空见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诗人们心中存有一种感情,移情入景,便往往设想自然也带着这份感情。“以我观物,而物皆着我之色彩”。“自在飞花”,无情无思,格外惹人恼恨,而反衬梦之有情有思。丝丝细雨,已足生愁,更况其无止无歇总是下个不停呢!体味这无边的飞花细雨,仿佛我们也感受到了那轻轻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最后,词以“宝帘闲挂小银钩”作结,尤觉摇曳多姿。细推词脉,此句应为过片之倒装句。沉迷于一时之幻境,不经意中瞥向已经挂起的窗帘外面,飞花丝雨映入眼帘,这便引出“自在”二句之文。而在结构艺术上,词人作如是倒装,使得词之上、下片对称工整,显得精巧别致,极富回环变化的结构之美。同时,也进一步唤醒全篇,使帘外的种种愁境,帘内的愁人更为分明,不言愁而愁自现。《续编草堂诗余》曰:“后叠精研,夺南唐席。”正是对此章法技巧的高度评赞。句中“闲”字,本是形容物态,而读者返观全篇,知此正是全词感情基调──百无聊赖的情感意绪。作为红线贯串打通全词,一气运转,跌宕昭彰。张炎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词源》卷下)试观此作,谁谓不然?

  此词以柔婉曲折之笔,写一种淡淡的闲愁。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一份闲愁。不知何时何处,它即从你心底无端地升起,说不清也拂不去,令人寂寞难耐。词人们又总是能更敏锐地感受到它,捕捉住它,并流诸笔底。而此时,又必然会渗透进他们对时世人生的独特感受。冯延巳的《鹊踏枝》写出了人人心中皆有的这般闲情,却也包蕴着一种由时代氛围所酿成的说不清、排不开的愁绪。“古之伤心人也”的秦观,年少丧父,仕途抑塞,于新旧党迭为消长之际,一再受到排抑,满腹满腔人生的遭际感慨,泛化为一种凄怨感伤的心境意绪而弥漫于词作之中,呈现出含蓄蕴藉、窈深幽约之美。此词曲折传情而凄清婉美,《词则大雅集》卷二称“宛转幽怨,温韦嫡派”。作为婉约派词人,他正是远祖温韦,近承晏柳,融各家所长为一体,成其细腻含蓄而又凄怨感伤之风格,吟唱出较“花间”、“尊前”更为绸缪凄婉的角声,别具一番魅力。(林家英、陈桥生)

 

       6、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渴望身心自由的思想感情。

       暮春三月,人在小楼。一早起来,阴霾不开,轻寒恻恻。"节过清明冷似秋",对这种天气,畏寒不出的词人十分厌恶,不禁咀咒了一声"无赖"。回头看看室内,画屏上一幅《淡烟流水图》,迷蒙淡远,撩人意绪,于是一丝春愁油然而生。他定睛望了望窗外:落花随着微风,自在飘舞,宛如梦幻;纤细的小雨,无边无际,好似愁丝。"飞花"和"梦"、"丝雨"和"愁",一具体、一抽象,原本邈不相涉,但词人却发现它们之间有"轻"与"细"的特点,便构成两个新鲜的比喻,空灵缥缈,妙不可言。无怪乎梁启超称之为"奇语"。最后一句是作收、融情入景,化动为静,意境悠闲,使人玩味不尽。

 

      7、本词写闺中春愁,上片侧重渲染环境的凄凉索寞,以景衬情;上片刻画女子淡的闲情。不用重笔刻画,人物形象却很鲜明,结句如手写镜头,把一多愁善感的美女形象凸现出来。本词之妙,在于不正面刻画人物,主要通过环境的气氛的渲染揭示人物愁闷凄苦的心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自在飞花”两句对 工稳,谓飞花似梦,细雨如愁,联想巧妙,比喻新颖。再用“自在”表现梦的飘忽幽 ,用“无边”表现愁的纷繁无际,意境空灵而意蕴更加丰富。词中描写水流涓涓,景色清幽。自在飘飞的落花轻盈似梦,天边迷茫的丝雨细密如愁,闷闷无聊卷起珍珠帘儿挂上小银钩。全词用语轻盈,清淡优雅。

 

      8、 春来了,随之而来的,有春风春雨,春草春花,还有春愁。这是一种只有在美丽多变的春天才能生成的浅浅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它细微幽缈,飘忽无定,存在而不可捉摸,拥有却难以言说。也许是封建社会培植了特别适宜酝酿春愁的土壤,因而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家中不乏咏叹春愁的高手。这首《浣溪沙》就是信手拈来的一篇。

      词写春愁,恰似一幅春愁图,图上之人,或曰词的主人公,是他?还是她?姑且定作是一位少妇吧。闺中之人,由于女子生来的敏感和善感,加之那个时代幽闭生活的禁锢,使得她们的情感格外细腻与脆弱,因而也就成了凄怨愁恨作品所着力刻划的对象。

      句中的“小楼”,点明主人公所在之处。随着她的“上小楼”,这幅闺阁春愁图为我们展示出她在楼上的所见所感。

       少妇一登上小楼,便感到了春寒。到底是春天,虽“寒”但“轻”,而以“漠漠”形容,则有寥廓冷落之感。首句已含愁意,隐隐透出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接下来的一句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凄冷的感觉。本是春晓,然少妇登高望到的却是一个没有太阳的大阴天,阴沉沉竟似深秋。秋将尽时自是寒凉、森冷,同时还令人油然而生衰飒肃杀之感。这样的天气,怎能不叫人恼恨!可词人偏不说人情无聊,反道晓阴无赖,笔端稍加转化,便加倍渲染了使人烦恼的景色,从而衬托出主人公对景生愁的心情。

       凭阑远眺,既觉景色淡如秋,无可玩赏,不如仍回房去。主人公一回身,映入眼帘的竟是幅“淡烟流水”的画屏,显出一派清幽的意境。古代富贵人家的卧室也安设屏风,比较小,围在床头,以挡风或遮光;其上多画人物、禽鸟和山水,像温庭筠《偶游》诗:“红珠斗帐樱桃熟,金尾屏风孔雀闲。”说屏风上画了孔雀;晏几道《蝶恋花》词:“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则是一幅绘有青翠吴山的画屏。此词的“淡烟流水”,当指屏上所画图案。上片结句补写屋内环境。至此,无论楼外室内,无论远观近瞩,少妇的所见所感,无往而非萧疏的景象,就连我们——几百年后再来吟诵之人,也异常强烈地感受到那徐徐洇湿纸背的虽浅淡却固执的寂寞与哀愁。

      下片前两句,正面形容春愁。这联工巧又自然、娟美又空灵的对句,将细微的景物与幽渺的感情极为巧妙而和谐地结合在一起,使难以捕捉的抽象的梦和愁成为触手可及的具体形象,故而被梁启超呼作“奇语”(梁令娴《艺蘅馆词选》)。那么,它“奇”在哪呢?首先,“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不相干,似乎无从比类,可细心的词人却发现它们之间有两个共同点:“轻”和“细”,遂为构成新奇的比喻奠定了基础;再看,凡打比方,总是以具体的、习知的去形容抽象的、罕见的人与事,而飞花似梦,丝雨如愁,岂不是逆道而行,违反常规吗?可奇怪的是,我们仍觉得它很新奇。今人沈祖棻认为,其中的奥秘全在两组比喻之间的关联,即在“轻”与“细”二字。虽然“梦”和“愁”抽象,可“轻”和“细”却是人所熟知的概念;而“飞花”之“轻”与“丝雨”之“细”又属常识范畴,故即使不用“梦”与“愁”来形容,也绝不会防碍人们的理解(参见《宋词赏析》)。另外,以轻盈飞扬的花和细缈如丝的雨,作比喻的主体,如诗似画的笔墨饱蘸着词人浓烈的感情色彩,使词在秀媚清丽的外表下显出一种迷离朦胧的韵致。春去花飞,人皆叹惋,可它自己却满不在乎,反自由自在地飘来荡去,真是毫无情思,让人格外恼恨。春雨如丝,已足惹愁,更何况无边无际的它又下个没完没了呢!“飞花”是“自在”的,反衬出室中之人的不自由;“丝雨”是“无边”的,愈显出缠绵春雨的恼人,而室中人则简直无法挣脱那“丝雨”织就的“无边”的“愁”网。

       既然所见无可慰藉,还是不见为好,于是乎,帘子又垂挂下来,只有卷帘的银钩悠闲地摇来晃去。末句用屋中景物作结,却只字不提室中人怎样,以让读者驰骋想象的翅膀,可谓余情袅袅、余音不绝。

      从某个角度看,春愁既空虚又无聊,纯粹是百无一用的书生无病呻吟的产物。姑算这种不免失于武断的论点可成一家之言吧,这首小令的艺术表现力却委实令人折腰。本写春愁,全篇六句,然无一句直说心情,而全凭环境的铺叙、景物的描绘加以烘托。每片前两句是外景,后一句是内景;上片由外入内,因见外景“轻寒”、“无赖”,而觉画屏也幽冷了;下片从内见外,挑起宝帘,而见到外界的“飞花”、“丝雨”。内外景的交融,将少妇因感物而伤情的心绪表达得既含蓄又充分。

         有人说,一件艺术品的完成,不仅单指作者的创作过程,还应包括读者的欣赏过程。这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吧。推及到这首词,我们当尽力体察作家创作的良苦用心,充分挖掘作品蕴藏的丰富宝藏。

  

 
 

   9、冷落的季节

    无聊的天气

    增添了些许忧愁

 

    独上小楼

    画屏依旧

    无法掩饰心中的寒秋

    仿如回到从前的幽梦

 

    窗外的细雨

    写满无尽的情愫

    短暂的欢愉

    长久的落寞

    如窗前的飞花

    飘洒着宝帘旧梦……

 

 

 

   10、词人将“飞花”和“梦、“丝雨”和“愁”, 一具体、一抽象,原本邈不相涉,但词人却发现它们之间有“轻”与“细”的特点,便构成两个新鲜的比喻,空灵缥缈,妙不可言。无怪乎梁启超称之为“奇语”。。另外,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喻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亦很新奇。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两句与其说是词人刻画春雨,还不如说意在传达出词人惆怅忧伤。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它的奇,可以分两层说。第一,‘飞花’和‘梦’,‘丝雨’和‘愁’,本来不相类似,无从类比 。但词人却发现了它们之间有‘轻’和‘细’这两个共同点,就将四样原来毫不相干的东西联成两组,构成了既恰当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体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说,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难以捉摸的事物。但词人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说梦似飞花,愁如丝雨,而说飞花似梦,丝雨如愁,也同样很新奇。”确如此言 ,这两句用语奇绝,特别具有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

 

 

   11、词人以精致的笔法勾勒出桃园幻境般的世界。飞花自在,细雨无边,但它们的身后隐藏的却是词人“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般的愁思。飞花与梦、丝雨与愁,本是形象与抽象这两条无法交际的平行线,但词人却以“轻”、“细”二字将其联系起来,构思不可谓不巧妙。飞花与梦皆轻而缥缈,丝雨与愁皆细而连绵。落英缤纷,随风飘起,化入梦境;恰此时,丝雨连绵,正如同词人的愁思剪不断,理还乱。

 

 

 

   1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是宋词中婉约派的名句。花自飘零水自流,这就已经非常美了,又和虚无的梦幻、飘渺的春愁交织在一起,这种中国古代文学手法的情景交融,用现代话语来说,就有些意识流了。让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古人的一种生活情趣;春花秋月、细雨微风,人们往往熟识无睹、无动于衷,然而在有心人眼中,都可以成为美得瞬间,这就是一种诗意的人生。

 

 

 

   13、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自在飞花”两句对 工稳,谓飞花似梦,细雨如愁,联想巧妙,比喻新颖。再用“自在”表现梦的飘忽幽 ,用“无边”表现愁的纷繁无际,意境空灵而意蕴更加丰富。词中描写水流涓涓,景色清幽。自在飘飞的落花轻盈似梦,天边迷茫的丝雨细密如愁,闷闷无聊卷起珍珠帘儿挂上小银钩。全词用语轻盈,清淡优雅。

 

 细雨春愁,愁密如雨,甚乱如丝,纷乱如麻的情怀借细雨如茫写出,融合天间,见出其愁如海,斩剪不断。但即使人的神思立远幽深,而究其实却“句句不离所咏之物”。春雨之冥迷,实同于人之惆怅,轻到欲飞之细雨,竟至欲飞不能而如此依恋缠绵者,都因为这是一片春愁。体物传神,可谓细致入微,穷形尽相了。

 

 

 

  1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所描绘的境界里,别具有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细细品味,它的音律谐婉,诗意浓郁,而画境又是如此清幽。词人正是运用这样谐婉的音律,浓郁的诗意和清幽的画境,构成一个凄婉清丽、轻灵杳眇的艺术境界。如果能将这一组名句,时加咀嚼、仔细琢磨,整日里你会沉浸在美好的感受当中,恍如风送清歌,悠然而来,轻盈缓慢;恰似雨洒甘霖,漫空而下,了无尘俗渣滓。不知不觉中,你会不沾红尘浊气,不惹世俗烦忧,在精神的层面里、内涵的领域中独享心灵充盈、洁净、空灵的美!  


    古时的生活步调悠缓、随兴、随意,一切活动都与大自然相结合,所动、所感、所悟、所叹均离不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因缓慢的步调,悠闲的心境,也就能细致的体会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思维里丝丝缕缕的“好”,心灵纤细易感,想像敏锐特殊,故有这些耐人寻味的诗词曲赋,因此有令人品尝不尽的篇章名句。历经战火的洗礼,岁月的筛滤,依然散发着如许凛冽的芳香和超然的智慧。千年后细心把玩,照样有内心深层的触动与启悟,依旧能体会那幽思绵邈、滋味隽永的思维触须与一再回味的扑鼻余香,细似愁云,轻如梦痕般的将你密密围绕。所描绘的境界里,别具有一种音乐美、诗意美和画境美。细细品味,它的音律谐婉,诗意浓郁,而画境又是如此清幽。 


    中国的古诗词中,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优美,蕴涵着山川风物之美。多读,一则可提高文学修养;二则在其中可获得创作灵感。一直以来,我揣摩着秦观《浣溪沙》词的意境,想把它通过我的画笔重视于宣纸之上。然,终未如愿。一日,与友偕游蓉城三圣花乡。此时正值莺飞草长的阳春三月,烟雨蒙蒙中,眺望远山黛色,在花香氤氲中,灵感突至:一副缥渺至美的“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澹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画图呈现于脑际。 


    秦观这首词的特点就在于描绘了一个精美无比的艺术境界。作者以高超的手法,将自然与艺术巧妙的结合,仿佛在现实社会中,建构了另一个世界,让人们神游其中,流连忘返,得到充分的心灵飨宴。在这境界之中,似乎有人,然而词人并未正面刻画这个人物的形象,而是着力于刻画人物的心灵活动、人物的情绪变化,这其中也没有具体描绘人物的思想活动过程,而是借助于气氛的渲染和环境的烘托,让人们通过这些情与景的交融,感到其人宛在,感到一种浅浅的寂寞和淡淡的哀愁。方涵宇   转自听风茗雨 

 

 

 

   14、这样的文字,更愿意相信它出自温婉纤柔的女子之手。

   一个春寒料峭的早上,烟雨迷蒙,轻笼小楼,我徐徐地拾级而上,天阴沉沉的,绿草,流水,小桥,人家,无不罩上灰纱,一切真如萧索的秋天。房内,画屏上流水悠悠,杨柳依依,淡烟轻笼,生起一片清幽的意韵。窗外落英缤纷,片片飞花轻盈的如同今早似醒非醒的残梦,那无边无际的雨丝就像细细的愁绪若有若有,纠结厮缠不清。只得把珠帘放下,让那落花、丝雨、一怀愁绪隔绝在帘外,独剩小银钩闲挂飘荡。

   宋词中写愁的词作很多,贺铸的“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烟草、风絮、雨三者比兴谓愁之多;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写出愁之重;秦少游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愁之深让人不堪重负;秦观的“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愁之长绵延不绝。但我更欣赏这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空灵清丽。

    冯煦《蒿庵论词》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少游以心写词,以词写心,表现出心灵中霎那幽微的颤动。短短六句写出为愁所困的幽居,以实物比拟抽象,化实为虚,反道而为。想象奇丽,飞花与梦的共同处是轻,丝雨与愁的相同点是细,抓常人不易感之处。婉柔流转间皆因少游有一颗玲珑的慧心所致。

   情雅成诗,爱淡成词。词是一个用情感铸造的青花瓷,需要花时间,用心灵把抚赏玩,品出它传世的美丽。

    放眼宋词唯有小山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可以与之比肩,同样的清丽,柔美,但“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更多了飘忽迷蒙的意况。

    少游是炼字中高手的高手。“山抹微云,天粘衰草”,一“抹”一“粘”极自然又极锤炼,写出秋天的悠远。一时传遍,人以山抹微云君呼之。本首词我喜欢“闲”,引人几多想象,小银钩闲挂,帘里人呢?被愁绪所围的人面色凄清,干枯而坐,不言而明。空余无物可挂的小银钩在帘边飘荡,把那满怀的愁绪荡出帘外,窗外,院外。

    少游是个令人心疼的男子。一身才气,终生不得志,愁绪满盈怀,词作凄艳柔美。这样的人做不得爱人,他眉间的愁是你用无穷的爱也抹不平的。只能做知已,花间一壶酒,把盏相叙叙,共言不得意。

   千年前后,不管是身处亭台楼阁的宋朝,还是置身科技高速发达的现代,那一缕愁思总是相似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它涉水而来,穿越千年。飞花若梦

 

  15、细雨轻愁,如梦飞花。 一缕淡淡的美,文字中的深情,是谁撒下的蛊惑?流连文字的中动人的哀伤,沉醉其意境悠远的深邃。
听雨、看雨、品雨,任思绪在雨中游荡,渐渐的把心揉进这深情万种的雨季。。
有词云:“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又有词云:“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古今多少骚人墨客为其赞美,又有多少才子佳人为其歌赋。
数不尽千古古韵悠悠,品不尽唐宋诗词深情绵绵。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3:53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