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我与他们对望却互不认识,只好大声唱起《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出典]   王绩    《野望》

   注:

   1、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2、注释:

      选自《东皋子集》卷中。王绩 (约589—644),字无功,绦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的走。

   依:归依。

   落晖:落日。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3、译文1:

      傍晚时分站在诗人隐居的地方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金黄的秋色,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回去。

   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认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薇而食的隐士。

      译文2:

    日暮时,我站在东皋村头远望,惆怅徘徊不知所措。每一棵树都枯黄凋零,每一座山都沾染了落日的余晖。牧童骑在小牛背上返家,猎人驾着骏马满载猎物归来。我与他们对望却互不认识,只好大声唱起《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


    4、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绦州龙门(今山西天津)人。唐代医生、着名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最大成就在于诗歌,有《王无功文集》五卷本行世,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重要贡献,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5、“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绦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王绩的《野望》一洗齐梁间的绮丽浮艳之色,有朴素自然之美。

  这种朴素之美源于诗人追求的"野"趣。诗人的眼光从阁闱转向山村田园,他退隐林泉,倾慕陶渊明,这首诗也有陶诗中时时出现的对田园山村、自然风物的欣赏喜爱,有作者忘情于田野的心怀。这首诗是清澈质朴的牧歌。当然田园并不能慰藉他,苦无知己的苦闷是诗的“主旋律”。

  这种朴素美通过粗朴、富有山野味的意象来表现。薄薄的秋天暮色,山野间尽染的层林,起伏的山峦,落晖的光与色,再加上牛犊猎马,归家的牧者猎人,交织成一幅有着浓郁田园牧歌情调的山乡秋晚图。

  这种朴素美还表现在写景抒情的手法上。诗人在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诗人对眼前的景物没有精雕细刻,而是用白描的手法加以粗线条的描绘。全诗写景动静、结合、远近结合: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这四句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尾联借典抒情,而颔联通过落日下的秋景,渲染了孤独无依的苦闷,此联情景交融。全诗含蓄蕴藉,让人久久回味。


   6、初唐诗人王绩,一个由酒而仕,仕而归隐,躬耕田园,自得其乐的潇洒才子。赏读了这首《野望》,方知他积蓄于心的无奈和不得志。看似他狂放不拘,洒脱随性,心梦桃源,无悔于心。而由此带来的孤寂与凉意在此诗中不禁流露。所以,人们往往将并非出自本性的状态视于他人,为的是深掩内心无法圆满之志,而王绩也正是用酒与隐获得一份宁静,淡忘,麻木,他教会我们的是一种生活态度,用高贵的精神看待世间的遗憾与不公。
  
  一、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因出生世家,祖辈为其留下了这片“东皋”田地,日落西山,朦胧下的夕阳如若罩上了一缕薄暮,远远眺望,何其开阔,恬静。想到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描述古今人物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它的第一层便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一个“望”字,隐含着远大深邃的理想,追寻着学而优则仕的目标,更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般儒士独立人格的体现与向往。可王绩呢?他发出的是“徙倚欲何依”的感慨。孤独寂寞的他在心里追问的是哪里能实践自己理想的舞台与依托。惘然,痛苦,失落就是他所体会到的,堂堂男儿想到的是去哪里找到“依靠”?究其一生,他还是没能获得他心中的依靠,整日在杜康中遗忘麻醉自己,悲凉之感让身处当下的人们感同身受,时下的我们不是在全力已付地寻找那份安身立命的依靠吗?不禁自问,“找到了吗?”什么才是真正的依靠?是情感,金钱,地位,还是内心的坚持与不弃?……答案或许只有个体生命本身才能回答。
  
  二、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王绩在东皋之地远望到的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两句看似普通至极,没人不会明白诗人所言之物。可细观之,方觉气象之浩然,棵棵树木都是一色,那便是“秋色”。何谓秋色,它是树叶凋零,由充满生命意象的绿叶转瞬而成萧瑟凄凉的黄叶,小风袭来,一阵阵地从树上飘落,纷纷扬扬回归大地反哺母体。自然界的秋色是美艳但又凄冷的,生命的匆匆不仅是那一林树木,人也无法回避。大自然的秋色对他是一种心理暗示,可他依旧站在那里望之,难道不是内心挣扎与惋惜的陈述?自己的志向还未实现,可岁月不待人,如今望见的是秋色,落辉。一个“皆”字,一个“唯”字,描绘的是秋色之深,落辉之广。独自站望观景,自身的渺小与自然的辽阔不言而喻。可又展现出他的骄傲与高贵,即便秋色,落辉围绕其间,但我心依旧,永不违背本心的那份执着。这一切虽然是生命将终的悲苦,可他看到的仍是一种境界的辽阔与无限。
  
  三、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田园生活是悠闲的,但亦是单调的。诗人的视线从悲秋的物象转至忙碌的人世。牧人驱赶着牲畜返回住处,猎人带着野禽欣然归往。可自己呢?心中的苦闷能向何人倾诉,甚至连发泄的出口也没有,只能借酒消愁。牧人会明白吗?猎人能体会吗?还不如他们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至少日日皆有收获,可以填平内心的空虚与茫然。前者是由自然之景而产生的某种相似与共鸣,这里便是人世活动给诗人带来的巨大冲击。碌碌无为却又难以立刻改变的心境,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惆怅,在这两联中得到深刻的抒发。

  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来往的人们谁能了解我的志向与抱负,四下相顾,没有一人,我只能唱着长歌采摘野菜去了。当然,诗人在此用了一个典故,所谓“采薇”,里面包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商朝末年伯夷与叔齐两兄弟为了保全自己的品格与清白,不食周粟,隐居到首阳山上,采食野菜过活,最终因饥饿而死。留下了“于嗟徂兮,命之衰矣”的遗言,感叹身不逢时,被孟子尊称为“圣之清者。”他们的故事也被记录在《史记*伯夷列传》中。总之,诗人用典来问询自己何时能找到“依靠”。诗就在这悠然的长歌中,戛然而止,留下的是无限的伤愁与未知……
  
  王绩这个斗酒学士,在仕与隐中徘徊,理想与现实对他而言总是那么的事与愿违,相去甚远。可他终究坚持自己的信念与原则。看似放荡行为的背后是内心不断的自责与挣扎。在乡间桃源中遥望着他的梦……

  愿我们能拥有象王绩的这份执着与坚忍,少些浮夸与烦躁,多份宁静与安适。


    7、书生毕竟是书生。窗外迷离的绿雨涓涓滴滴润湿着这个干燥的世界,同样也会撩起书生心弦微微的悸动。伸在窗口的枝头忽然就落了一只翠鸟,她活泼泼地灵动,脆生生地婉转,牵引了书生的目光,柔软了书生的心。绿雨婆娑,翠鸟娇憨,“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只恨一阵风过,惟余空枝在雨中摇曳,夜阑时窗内飘出了“欲寄彩笺兼尺素,天长水阔知何处”的幽幽叹息……

  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天真气也。”是的,庄子有大癖,所以他的文章中有大深情,深不可测;孟子有大疵,所以他的为人有天真气,真气淋漓。


    8、读到王绩的这首《野望》,突然有很多感触。

  无限孤独、寂寞、凄凉。

  在我的印象中,王绩是个多么傲气的人啊。以渊明自比,甚有孤芳自赏之气。

  然而,傲气之心内中包含无限沧桑悲凉。对人生的失意和苦难的体悟,一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甚为悲凄。相顾竟无相识,一切似恍如隔世,那种不能说出的隐痛,不能讲明白的苍凉,一世也竟如虚度百年。怎奈人生真如梦如幻呵。不能想象“相顾无相识”的悲伤,更心疼“长歌怀采薇”的深深的落寞凄凉。 人生的悲凉感、苍凉感、幻梦感无不一一展现。

  由此我想起了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说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人生的悲凉幻梦感何其真切,何其洞彻!

  众生万象,难逃悲凉。源其悲凉,才知生之可珍可敬。

   珍敬生,珍敬爱,珍敬死,聊此一生。 如此而已。


   9、中国古代的读书人,一直抱有儒家的入世态度,十年寒窗,金榜题名,无非是为了把满腹经纶发挥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之中,学而优则仕,但当你走入官场,你才发现,堕落腐败,贪赃枉法,比比皆是。所以,他们就“仕而忧则隐”了。晋代的陶渊明是一个归隐的很彻底很成功人士。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他的那种安于田园,牧歌笑傲的自然是发自内心的甘于淡泊。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是王绩的偶像,他的归隐恬淡、斗酒行乐都深深的影响了王绩,但王绩没有陶归隐的彻底,在他外表的闲适平淡之中,还有内心的寂寞矛盾,他徘徊在求仕和归隐之间,高士胸襟,超然物外,一腔隐情.千古谁知?   

    王绩是隋末唐初人,很多书上都说王绩是一个隐士,醉鬼,他在自己的《墓志铭》中也说自己:有道于己,无功于时,所以,他为自己取字:无功。但这个人的成绩就如同段誉一样很不一般,成绩斐然。他承上启下,摒弃了南朝的浮糜华丽,把格律诗逐渐完善。他的《野望》,清新质朴,自然流畅,语言浅显,意境深远。有田园般的恬淡,也有牧歌般的流畅。读他的《野望》仿佛和一个纯朴的老农对饮猜拳,把酒话桑麻,读他的野望,更似走在阡陌纵横的田间小道,望远处,只见荆钗布衣的农家女顺手摘下一朵小花,就那么旁若无人的别在发间,惟其自然纯真不做作,顿时在你的心田刮起一股山野之风,清新之气弥漫你的五脏六腑,让你忍不住浑身舒畅,心境从容。   

    王绩出身世家,在“东皋” 这里有一些田地,他自号“东皋子”,皋,指低平潮湿之地,东皋薄暮望,起句平平,但矛盾徘徊已然在其中,在低平之地远望,说明心中是有所追求和向往的,我们常常说希望希望,对于我们所希望的东西,是现在手中不曾拥有的,所以才想追求和向往,入世理想,是我内心所渴望的,可眼前已是日暮黄昏了,别问黄昏,黄昏昏黄,它每日独来独往,管它那梦与理想?心中有希望、有追求、有苦恼,所以,接下去“徙倚欲何依?”,徙是移动,倚是停下来,我本想停下来,可又觉心之不安,于是徙而倚,倚而徙,徙倚之间,我找不到可以实践自己理想志意的所在。“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   

    我内心是徘徊困苦矛盾的,眼前又值夕阳西下暮霭苍茫之际,眼中所见的就只能是“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了。秋色是美艳的一种颜色,是混合了红黄、同时再经过夕阳晕染的一种缤纷色彩,  枫染霜林,黄叶满地,缤纷美艳,然而马上就要衰落凋零了,每一个山头留下来的就只有落日的余晖了,光线褪隐,希望马上就暗淡了。美景那么迅即,让人来不及抓住,寓情于景,诗人内心是不甘不忿,自缚挣扎的。高士徘徊,秋士易感。中国的诗歌自古就有“悲秋”的传统,屈子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宋玉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悲秋是人的生命和大自然的生命之间的一种共鸣,因为他感到生命的落空。王绩也因了这工整美妙的一联,而后世传芳。   

    只是,难道树树都如此吗?为什么不说松树呢?松树是四季不变、终岁常青的。所以说王绩没有陶渊明归隐的彻底,归隐的淡泊,他的心中是仕隐交织的。   

    眼中所望不止安谧的景色,还有秋色中的人,“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黄昏的时候,牧童都赶着牛羊回来了,猎人的马上挂着一串串的鸟兽满载而归(禽,指鸟也指动物),这是他们今天的收获,猎人和牧童都有各自的工作,都有各自的劳作和收获,而我,却没有自己的成就感,自小读圣贤书所学何事?那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事业,今天在哪里?我的这一份悲哀,又能向何人诉说?说与牧童吗?他不会懂得,说与猎人吗?他不会理解,我们虽然相顾,却没有一个人真正理解我的理想志意,我左右是没有人类可说了,因为相顾不相识,所以我就“长歌怀采薇”,我怀念当年伯夷、叔齐采薇时唱的歌谣,于是,在这牧歌的田园氛围中,我长吟不绝,继续着我的矛盾徘徊,继续着我的落寞失意。什么是我的归宿?   

    自小心高意气深,遍觅知音,谁是知音?晓风残月费沉吟。

    如今醉酒乱纷纷,多少痴心,换得伤心,夕阳无限近黄昏。   

    世人说我醉鬼也好,无功业罢,只愿烈酒如旷野中的闪电霹雳,刚烈迅即瞬间经年!只是,如果真能醉倒在酒乡之中,就不会在清醒时莫名的伤神了!


    10、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庭院三秋桂子闲落,翠袖笼了一池沉香,锦瑟年华忘了轻狂。
    
  临牖小坐,散绾青丝,不施眉黛。静看远山染上胭脂的媸醉,谁家粉墙青瓦上绦云如织。落霞孤鹜,湘云楚水,淡然成眉尖的一滴清泪,素手掬盈,化作冰凝花,嫩寒轻锁,红萼未宜簪。
    
  雕格绣绮,玉茗生烟,一笺浅痕薄透宣纸。山水曲陌,紫竹玉伞,一袭青衣共谁隐去?绵绵雨丝,怎剪断?泠泠心绪,理还乱。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
    
  曲陌无际,翠荫流碧,燕草如丝。杏红点点锈绫锦,竹风飒飒漾涟漪。烟岚轻拨曲管韵,蜂蝶戏绕彩云霓。飞檐短亭,尽梳纤柔,温婉如溪水依依。遥天外、琼山叠浪,凝黛揽晖。
    
  穿花度柳,草妒罗裙只时曾经相约。征轮无迹,水远山孤已作今时愁思。红尘辗转,谶语成真,一霎轻别。那年遗落的花钿,如何堪寻?尽镌相思成行,落墨红豆肥。奈何英落絮飞,秋已过半。今宵立尽梧桐影,故人来不来?
    
  烟云隔断玉墀步,素魄寒屏漏渐深。
    
  烛影迷乱,镜中窥颜,道是与韶光共憔悴。几时低吟浅酌,涓涓心事犹付于明月说。一宵簟寒梦短,曼舞清歌竟无人共品赏。
    
  未惜杨柳堆烟,却留花间晚照。杏花深巷,谁梦里、再寻卿卿意?不过寂寞穿庭,回眸玉指凝冰。


    11、这是一个多美的秋日,薄暮时分,落日的余晖洒在故乡的山川草木之上,乡亲放牧归来,欢歌笑语,我却 “徙倚欲何依!”,“相顾无相识”,这不是真正的不相识,而是真正的“心理陌生”和“精神孤独”所导致的“不相识”,“树树皆秋色”怎一个“秋”字了得!“山山唯落晖”怎一个“落”字了得,一种落寞和孤独就如萧瑟的秋天和落日的余晖一样在王绩的眼前展开。王绩从短命的隋朝走过,到另一个被称为“唐”的新朝,时代的变迁推着他这个 “士”人朝前走着,无法停下自己的脚步,他是真正的“被走”者,没有谁问你想不想走,或能不能走,他的坚守在时代的洪流面前显得脆弱而可笑,然而他仍然“长歌怀采薇”,他向往伯夷,叔齐的操守,那种向往屈原以“蹈江”的形式坚守着,陶潜以“隐居”的形式坚守着,“竹林七贤”以“荒诞和颓废”的形式坚守着,他们固执的追求着一个人的“忠诚,独立,自由”,他们渴望在人生的激流中成为一个“自主”的人,正像“叛逆”是一个人成长的开始一样,“与众不同”是一个人的独立的开始。所以王绩弃官回乡,在自然的怀抱里虽落寞孤独常袭但自由独立也常在,这是中国“士”人对“自我”的最后坚守,只是显得有些消极和无奈,但在势利的儒家文化甚嚣尘上的中国又显得是那样的弥足珍贵!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相顾”中的清高,因常怀“采薇”之心,“采薇”着,清风拂面,清泉润喉,对白云长啸,对蓝天放歌,遥想孤竹伯叔,追念高远清逸,以决绝的姿态成东皋一子,华夏风标。

     人类是一群聪明的动物,西方东方,天南地北,黄白棕黑各色人等但人格却惊人的相似,西方人的博爱;东方人的仁义。西方人的自由;东方人的隐逸。西方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中国补天的女娲。为寻找自由,坚守独立,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塞林格愿自己成为“麦田的守望者”,索尔仁尼琴宁愿被当局驱逐出境,长期流浪。中国人的自由坚守独立渴望更多的是借景抒情,与自然共舞,和天地同乐;西方人则离群索居,与神共游。嵇康操琴,阮籍醉酒,陶潜荷锄,而王绩则神游东皋。这缕乾坤清气,从远古徐徐吹来,沐浴着那一颗颗决绝的坚守者的心灵,他们是一群常常仰望星空的人,是一群常常思索大地的人,东方的孔孟程朱,西方的柏拉图康德,他们为人类源源不断地带来了精神养料 ,使人类疲惫混沌的心灵在漫长的生的路途神清气爽,抖擞前行。虽“徙倚欲何依!”但“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却又是常人无法感知的美景;虽“相顾无相识,”却有“长歌怀采薇”的自自在在。

    于是薄暮时分,我常遥望龙门东皋,我的思绪穿越岁月的时空,在我的回眸中,那树,那山,那牧人,那猎马如此静穆又如此热烈的向我走来,我面带微笑向他们问好!


    12、今夜月明如水。    

    黑色的屋宇,稀疏的树枝,模糊的远山,都在这月光下静谒着,寂寥着。    

    我伸出手,想握一把月光,却只感到一种冰凉从指尖漫进,溶入我的身体。    

    明月千里寄相思,我的相思,大概离我有千里之远吧。古人可以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在我,相顾无相识,也就只有这一轮明月了。它让我愈发的凄惶,这种没来由的感觉如发丝般纠结在我的心里。所以我总不愿望月,望月会让我正视自己,正视生活。我无法面对这清明的月光,唯愿以每天的忙碌,来忽略这一地的清辉。


    13、相见不如怀念,因为离别的日子里我们不停地幻想再次见面,幻想人潮中我们仍固守着友情或是别的什么,然而待到真正面对,现实往往会给我们不小的打击。我被打击过很多次,多少也还击了几次,最后也只能搬出李清照的“物是人非事事休”安慰自己。60、70后的实在与80、90后的迷茫是不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失眠时想到的世界常常是失真的。我想到未来和这些与我一起年轻过的孩子会不会在某个地点匆匆遇见,会不会驻足停留于春暖花开的美景,会不会在彼此相视一笑中将现在的心情缓缓道来。岁月就是这样,韶华流逝,无法挽回。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擦肩而过的似乎永远是美好的。山花烂漫,“采薇采薇”的诗句淡淡地萦绕在山间,他人的背影被抹上了夕阳的粉末,这便是所谓的错过了吧。


    14、什么是纯净?什么是平静?什么是闲静?一片月光,一缕清风,一丝微甜,一个人,安静的在键盘上敲出自己的心情,耳畔缓缓流淌着忧伤的旋律,指尖倾泻出的却是平淡的感情。在这个纷杂的世界,那一方“净,静”的天空已经逃离的太远太远,唯有人心中还偶尔能触及那近乎透明的水样物质。人来人往,花开花落,日出日落,变换太匆匆,置身于这样一个世界,想要维持住心中那片小小的净土,好难。
  
  仅是花季,却如此复杂,人与人之间隔了太厚的面纱,无力揭开,所以,学会了隐藏,也许,是为了保护自己,也许,是为了逃离纷扰,也许……
  
  无论怎么不想承认,我们还是太小,还是幼稚,急切的想成熟,但是,我们还没有能力。无力改变,就只能接受。又有什么所谓呢?他人复杂,我自悠闲,只要自己内心纯净安宁了,他们,还能影响到自己吗?人生短暂,何苦自寻纷扰,时间是最温柔的终结者,却也是最残忍的刽子手,最终,无论如何,一切都在它那停止,又何苦不让自己释然呢?所谓烦恼,不过是太过清闲,自找的罢了,自己的心若放开,什么烦恼会在里面停留呢?说到底,还是自己抓着不放啊。何苦呢?幸福,本就稀有,简单,是最美好的幸福,为什么只看到那金丝银线包裹着的最庸俗的物质,只追求浅薄无用的最轻微的思想,劳心费力,惹得一身疲惫,只是徒劳,丢弃了璞玉,去寻镀金,何为?
  
  黛色低峰,清幽山谷,翠绿竹林,明净溪流,小小竹屋,点点墨迹,丝丝琴音,淡淡茶香,朵朵茉莉,枝枝莲花,缕缕清风~~~
  
  何等惬意!向往那样的生活,悠闲自在,远离世事,不被任何物质打扰,归于自然,归于天地,一个人,静静的,与自然美景相伴,与诗词华章为伍,多好!但,终究现在只能想想,它离我还太远,不过,我是多么向往那样的生活啊,古代的文人雅士,安贫乐道,洁身自好,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悄然隐居山林,避于世俗之外。真是让人羡慕。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我现在能做的也只是如此而已了……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2:47

[新一篇] 相迎不道遠, 直至長風沙。

[舊一篇]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