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译文]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出典]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注:

  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2、注释:

  1.武判官,未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

  2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经霜后变白。

  3胡天:这里指西域的天气。

  4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5珠帘:以珠子穿缀成的挂帘。 罗幕:丝织帐幕。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6狐裘(qiú):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

  7锦衾(qīn)薄:盖了华美的织锦被子还觉得薄。形容天气很冷。

  8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9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

  10瀚海:大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

  11阑干:纵横的样子。

  12惨淡:昏暗无光。

  13中军: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所居。

  14饮归客:宴饮回去的人。饮,动词,宴饮。

  15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16辕门:古代帝王巡狩、田猎的止宿处,以车为藩;出入之处,仰起两车,车辕相向以表示门,称辕门。

  17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掣:拉,扯。

  18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19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20罗幕:用丝织品做的幕帐。

  21控:拉开弓。

 
 

  3、译文1:

    北风席卷大地,白色的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都拉不开弓,都护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译文2:

    狂怒的北风卷地而来,枯脆的秋草都被吹断了,这北方边陲的天气呀,竟然在八月就大雪纷飞。就好像忽然之间刮了一夜春风,那千树万树的梨花都灿烂地开放了。片片飞舞的雪花穿帘入户,沾在帷幕上转眼消融;天气这么冷,穿着狐皮的衣服也不暖,盖着锦缎的被子也觉得单薄。将军们手冻得连角弓都拉不开,那冰冷的盔甲谁也不想穿。你看那浩瀚的沙海,冰雪遍地;你看那阴沉的天空,浓云密布。就在如此恶劣的天气里,主帅的营帐中正在为要回京城的武判官饯行,传来胡琴、琵琶和羌笛的演奏声。时近黄昏,送客走出军营门,外面依然是大雪纷飞,寒风凛冽,那营门上的红旗竟然冻得死死的,风都吹不动了。送客送到轮台的东门,是分手的时候了。唉,你这回去的路该怎么走呀!眼见得大雪封山,连路都看不见了。目送着客人远去,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山后,只在雪地上留下一行寂寞的马蹄印……

 

  4、 岑参生平见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是盛唐最典型的边塞诗人,在八世纪五十年代,他曾经两次出塞,在新疆前后呆了六年。他边塞诗的特点,我们应当从两个方面去把握。第一,他是一个好奇的人,正如杜甫说的“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陵行》)。早年他喜欢从出人意表的角度去发现诗。有了边塞生活的体验以后,他的好奇天性也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第二,岑参诗人中的一股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慨,这也是其他边塞诗人所无法比拟的。他赞叹别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他自己就是这样作为戎装的少年英雄驰骋在西北战场上的。他出塞时,才三十出头,正是充满锐气的年龄。王昌龄、高适等年稍长的诗人,随着开元盛世的逐渐萎缩,朝政的日益腐败,已经开始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非正义性的一面时,岑参却还在战阵上高呼驰骋显示英雄气慨。这种心态和思想境界,就使他的诗和高适比较明显的区别。高适观察比较深入,更多的看到战士的艰苦,因而诗的色彩要淡一些。岑参则用绮丽的笔调来凸显西北地区冰天,雪地,火山,热海的异域风光,歌颂保卫边疆的战争,歌颂将士们不屈不挠,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有一种感人的厅情异彩。《唐之韵》

 

  5、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第一层:写大雪纷飞的奇丽景象。

  西北早雪,来势突然,一时风雪漫天。“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迅疾猛烈,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八月飞雪,已觉惊奇,而笔锋一转这“忽如一夜春风来”,更让人惊奇,而接着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写雪景,更是叫人惊喜而拍案叫绝。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是为千古名句。这个比喻含有广阔而美丽的想像,创造了一个瑰丽的、富有诗意的、春意融融的境界,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新奇的比喻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第二层:用反衬法写雪天的奇寒。

  风雪肆虐,“散入珠帘湿罗幕”,在帐内的主帅穿皮衣盖锦被尚且不能御寒,而在帐外守卫的官兵之寒就更不待言了。“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更进一步突出奇寒叫人难以忍受。这一方面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之艰苦,另一方面反映了戍边战士抗严寒斗风雪的豪迈气概。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第三层:用夸张笔法总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图景。

  诗人放眼雪原,一幅壮阔的立体的雪原图呈现在眼前:冰雪覆盖在茫茫大沙漠上,冰凌纵横交错;漫天浓重的阴云低垂。“百丈”“万里”是夸张写法,突出了奇寒,也暗喻行路难之意,在如此寒天送别,自有一番难言之情——我愁云才愁,为下文送别做铺垫。

  以上为第一部分:描写漫天大雪中边塞酷寒的奇丽景象。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第一层:写军中设宴饯别。

  各种乐器助兴,气氛热烈,友情洋溢。这些乐器充满异域情调,更添征人的悲壮情怀。帐内宴饮的热闹场面,热烈气氛,更衬出帐外之苦寒,如此大风都吹不动红旗,世界好像被封冻了。帐外之寒又反过来衬出帐内送别情景之热。

  作者把宴饮一幕放在偌大的冰天雪地来写,体现出他当时浓重的离情。一方面友人在如此寒冷的恶劣天气归京而担忧;另一方面为归客去后自己留边的孤寂而伤怀。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第二层:写轮台东门送别。

  最后四句从下面写送别之情,头两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与天气;后两句写惜别之情深挚动人:依依不舍,终归一别,人去路空,怅惘难禁。雪满天山路,离情亦满天山路。

  作者紧扣当时当地的节气风物去描写送别场景,且将离愁别绪含蓄于叙事写景之中,委婉传达,情景交融,令人回味。

  以上是第二部分:写军中置酒,雪中送别的情景。

 

    6、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7、陇上江南,在这里,没有秦淮女子的幽怨,没有苏杭女子的美貌,在这,回味古代,西去无故人,万千离愁,折断杨柳词,明月高悬兮大漠沙如雪,胡天八月,真的飞雪了。北风吹地,雪纷纷,柳絮纷纷,大雪纷纷满弓刀,一队正在远行去戍边的将士,背影迷茫,雪花大如席。一夜雪来,巍巍陇上,不似江南,胜似江南,也许,诗人岑参禁不住疑惑,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怎么就一夜而来了呢,千树万树梨花盛开,满目梨花压海棠。“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诗人岑参,牵着他的瘦马,蹒跚在千年的雪中……

 

  8、寒冷是怎样的滋味?

  可以是“孤舟蓑衣翁,独钓寒江雪”的孤独死寂;可以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萧瑟压抑;可以是“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省”的安宁祥和;也可以是“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欣喜愉悦……

 

   9、中国四大名着都乃文学精品。吾独爱《红》。泡一杯香茗,把玩这“满纸荒唐言”,不觉间似乎来到了一个百鸟嘤鸣的世界。

   《三国演义》虽有“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壮阔,少了几分“疏影横斜水清浅,浮香暗动月黄昏”的幽情;《水浒传》讲述草莽英雄五十四回攻打高唐州前气势磅礴,后渐趋同。有《三国》翻版之嫌;《西游记》师徒四人取经九九八十一难据情节而言可整合为四四一十六劫刚好。相比之下,《红楼梦》很成功。它能把我们领入一个弥漫着青春气息的世界,千花争鸣,万艳同歌。
 
   《红》是曹凄丽温柔的一梦。合上书从中得到“童心来复梦中身”的人生体验和完美的艺术享受,似在饮一坛甘冽的美酒。
 
    主角们谱唱了一首诗情画意的小曲儿。她们生如秋叶之静美,死若夏花之绚烂。青苔石板上有她们的足迹,落日黄昏中有她们的倩影,与百花绿树相映成趣。这里没有血雨腥风与刀光剑影,可它的文化底蕴丰厚地以美丽演绎着世态炎凉。
 
    这哪里是老曹的“荒唐言”,分明是一纸零珠翠玉,一纸清纯芳香,一纸如丝如帛。
又泡好了一杯碧螺春,氤氲缭绕……
 
 
 
    10、雁门关位于恒山山脉的勾注山,以春天南雁口衔芦叶北飞、至此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而得名。"天下九塞,雁门为首",其所在的恒山山脉抵幽燕,接太行,与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一起,构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护佑着古时的中原大地。

  出雁门关,便是塞北。

  塞北,也称塞外,雁门关外的塞北,又称雁北。这些都由雁门关而来。塞北,雁门关要塞之北;塞外,雁门关要塞之外;雁北,雁门关之北。
    对塞北的熟知,主要还是因为那些要早得多的、从小就开始习读的关于塞北的诗。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高适的《燕歌行》:……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塞北,留给我的,是遥远,广袤,苍凉,是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是沙场点兵、杀声四起、鼓角连营。
 
    天地一下开阔起来。一马平川、一览无余、宽旷无垠的高原,澄澈明净、朵朵白云如轻絮般随风飘浮的蓝天,看上去似乎就在眼前,一伸手好像就能触摸到,其实是总也走不近的遥远的天际线……带着潜藏在记忆深处的那份记挂,熟悉而又陌生的塞北,就这样如海潮奔腾般涌入了我的眼帘。

  从战国直至元明,2000多年间,塞北既是走马驱羊的游牧之地,也是烽火连天的血腥战场。战国末年,赵国名将李牧在此与匈奴10万精骑激战。西汉初年,高祖刘邦三十万大军被冒顿围困于此。东汉末年,乌恒鲜卑乘乱西进关下致边民流徙失散。隋末唐初,李世民以疑兵之计在这里解突厥大军之围。五代十国,契丹在这里与后晋各据一方久久对峙。北宋初年,杨家将驻守关下与辽军你来我往多番厮杀鏖战……

  如今,昔日寒衰苍凉的游牧地和黑云压城的古战场已经看不到任何痕迹。时间改变了一切,历史超越了一切。

  游牧文化被农耕文化取代。
 
   从雁门关经大同直到阴山脚下的呼和浩特,也就是说,从山西北部到内蒙南部,这么一大片广阔的疆域都已经成为优质高产的现代农耕地。时值金秋,正是收获的季节,除了少量等待收割的晚熟作物,大片大片收割尽了的玉米地、谷子地、莜麦地、高粱地、甜叶菊地、向日葵地,都悄没声地酣睡在秋日的阳光里,甜蜜、安详,通体透露着它们享受阳光享受太平为塞北为中华民族倾力奉献后的满足与骄傲。是的,不要说山西,就说内蒙:它不仅是大草原,同时也是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其中玉米、大豆、向日葵产量分别在全国排第5位、第5位和第1位;“塞北处处似江南”早已不再只是诗人心中的梦想。

  兵戎相见以民族大融合落幕。

  2000多年间,伴随着一次次你攻我防、你退我进的,是一次次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自秦以来,历史上大的民族融合有三次。秦汉时期,从中原北移的汉民族与战败了的匈奴部落在塞北一带互相交流文化,互相学习生产技术,和平共处,共同生活。昭君出塞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至今她还长眠于呼和浩特市南的大黑河畔。魏晋时期,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鲜卑族、氐族等诸多少数民族又与汉民族和睦相处,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桑干河两岸出现了一个个城邑。唐宋元明清时期,雁北的居民几度大规模迁徙、交流,促进了汉民族与沙陀、契丹、女真、鞑靼、火筛、满族等少数民族的融合。不同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建立了感情,达成了共识,习俗也逐步在接近。

  落后走向先进,纷争走向融合,在中国,这是谁也无法否认更无法改变的历史事实和未来趋势,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和内在的规律;任何试图否认和改变这一事实、趋势和规律的想法及行为,不仅是徒劳的,也是可笑的、愚蠢的。

  尊重历史,顺应趋势,服从规律,相向为之而不逆向动之。 来源: 安庆日报辛重乐

  这是人类最高、最大的智慧;是历经沧桑、饱经风霜如今欣欣向荣的塞北大地告诉我们的最简单、最朴素同时也是最深刻、最精妙的道理。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1:54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