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译文]  往往欢喜到极点的时候,悲伤的感情就多起来;少壮的年华为时不久,人无法抗拒渐渐衰老。

  [出典]  西汉  刘彻  《秋风辞》

  注:

  1、  《秋风辞》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2、注释:

     兰、菊:比拟佳人。

     秀:草本植物开花叫“秀”。

     芳:花的香气。芳:香气。“兰有秀”与“菊有芳”,是互文见义,兰有秀也有芳,菊有芳也有秀。

     泛:浮。泛楼船,即“乘楼船”的意思。

     楼船:上面建造楼的大船。

     汾河:源出山西宁武县管涔山,西南流纵贯全省,至万荣县西北入黄河。

     扬素波:激起白色波浪。

     棹:船桨。这里代指船。

     棹(zhào照)歌:划船时唱的歌。 

     极:尽。


   3、译文1:

     秋风又至啊白云飘飞,草木枯黄啊大雁飞往南方。兰花多么秀丽啊菊花多么芬芳,想念逝去的佳人啊永不能忘。乘坐楼船啊畅游汾河,横越中流啊激起白色波浪。吹萧击鼓啊唱着船歌,欢乐到了极限啊伤心事也就越多。任你再身强体壮荣华富贵啊又怎抵挡老的到来。

    译文2:   

    秋风萧瑟而起啊,朵朵白云飞扬,    草木摇落黄叶满地啊,南回的雁在空中翱翔。

   兰草透着秀丽啊,金菊放着芳香,    怀想心中的佳人啊,我日夜思念难忘。

   驾驶楼船溯流而上啊,再东渡汾河,  又冲过中流啊,激起白色而美丽的浪波。

   萧鼓一齐奏响啊,引领船夫们用划船号子唱和,那欢乐达到了极点啊,会萌生出哀情许多。

   少壮之年能有多少时候啊,老年将到,那时真会是无可奈何!


   4、 "功莫大于秦皇汉武",汉武帝刘彻生于公元前156年8月10日(农历汉文帝后七年七月初七),公元前141年3月21日登基。刘彻的母亲王娡进宫前曾嫁作金家妇,生有一女。刘彻的外祖母听了算命的话,将她从金家带走,进与皇太子刘启,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刘彻小名刘彘。刘彻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54年(公元前141年3月21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死于公元前87年3月29日(后元二年二月丁卯日(十四))。

  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那一时期亦是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此外,汉武帝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

  其在位期间,曾用年号有: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谥“孝武”,葬于茂陵。

  《汉书》评叙刘彻“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今天我们看他的历史,不能否定他是一个杰出而特殊的人物。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后来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

  登基之初,汉武帝继续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思想上,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当然,汉武帝时期,汉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儒为主以法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

  经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等一系列的发展经济与民生政策之后,西汉王朝的国力已蒸蒸日上。汉武帝在承袭这些政策同时,积极准备军事力量的发展。

  继位后,先平定南方闵越国的动乱。后开始着手以军事手段代替带有屈辱性质的和亲政策来彻底解决北方的匈奴的威胁。派名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收河套地区,夺取河西走廊,打通西域,封狼居胥,将当时汉朝的北部疆域从长城沿线推至阴山甚至更远。

  在对匈奴的战争同时,采取和平手段和军事手段使西域诸国臣服。丧失肥沃茂盛的漠南地区后,匈奴王庭远迁漠北,从此一蹶不振,这就基本解决自西汉初期以来匈奴对中原的威胁,为后来把西域并入中国版图奠定基础。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由此而始。

  春节始于太初改历,汉武帝改正朔。   

    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到公元前87年去世,他一共作了54年皇帝。武帝一生在位期间,主要做了五件大事:

    一是打退了匈奴对中原的入侵,中华民族获得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广阔生存空间。

    二是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行察举、削王国、改兵制、设刺史、统一货币、专管盐铁、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三是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建立了一套以国家为本位、适应政治统治的意识形态,从而掌控了主流舆论,并且为精英阶层(士大夫)和社会树立了人文理想以及价值标准。

    四是彻底废除了西周宗法制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一套新的行政官僚制度、继承制度和人才拔擢制度。

    五是设计制订了目光远大的外交战略,并通过文治武功使汉帝国成为当时亚洲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轴心。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第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帝王。他的目光从16岁即位之初,就已经超越了长城屏障以内汉帝国的有限区域,而投向了广阔的南海与西域。

    汉武帝是一位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真正伟大的君王。在他之前的历史上,他所建树的文治武功无人可及。他的风流倜傥超群绝伦。他的想象力和巧妙手法使政治斗争成为艺术。他的权变和机谋令同时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怀宽广,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鉴人之明。

    他开创制度,树立规模,推崇学术,酷爱文学才艺。他倡导以德立国,以法治国。平生知过而改,从善如流,为百代帝王树立了楷模。

    在后来的魏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努尔哈赤、康熙皇帝的行藏中,多少似乎都可以看到汉武帝的影子。

    汉武帝具有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这种天才使他能运筹帷幄而决胜万里,处庙堂之上,而其武功成就,则足以使西方汉尼拔、亚历山大、拿破仑等驰骋于疆场的将帅暗然失色。

    但是,汉武帝绝不是一个超俗绝世的圣者。他好色、骄傲、虚荣、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执;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他几乎都具有。但是,尽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作为一个君王,而仅仅是作为一个普通凡人,那么以其一生的心智和行为,他仍然应被认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机智超群的智者,一个勇武刚毅的战士,一个文采焕然的诗人,一个想象力浪漫奇异的艺术家,以及一个令无数妙女伤魂断魄的荡子,最坏又最好的情人。

    他不仅开创了制度,塑造了时代,他的业绩和作为也深深地熔铸进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与传统中。汉民族之名,即来源于被他以银河作为命名的一个年代——“天汉”。在他那个时代所开拓的疆土,从闽粤琼崖直到川黔滇,从于阗阿尔泰到黑吉辽,勾勒了日后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轮廓。而这个帝国影响力所幅射的范围,由咸海、葱岭、兴都库什山脉直到朝鲜半岛;由贝加尔湖到印度支那,则扩展成了汉文化影响所覆盖的一个大文化圈。

    伟人和天才是无法描画的,是不可思议的,是难以用通常标准衡量的,也是无法用世俗尺度去衡量评估的。

    汉武帝的人生充满矛盾。他爱民如子,同时杀人如麻。他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英雄、伟人、壮士、志士和圣者。但是,放置在任何人群中,他都会同样地引人注目。你不可能不钦佩他,也不可能不畏惧他——这就是刘彻。(何新)


    5、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两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汉武帝行幸河东祠,远望帝都,觉得“欣然中流”,于是和臣子们饮酒作乐,开心之际便作了这首《秋风辞》。面对着那萧萧秋风,簌簌黄叶,兰秀菊芳,看着那群臣宴饮,横流游船的欢乐,在那纷繁的喧哗之后,他的心中最终落到了“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即便贵为君王,有着横扫千军万马的豪气,也难免发出这样的哀思。时光流逝最是无情,谁也难以抗拒。不论贵族还是普天之主,主宰得了别人的命运,却一样难以抗拒自己的衰老,撇不开这样的愁怨。这个时候,刘彻和后来宋代那些春愁秋恨词人一样怅惘无限,一样悲哀无力。
 
    这首诗其实开篇景象阔大,言语却也是寻常的。然而每每读来,还是为这份朴素之中的缠绵清丽而感慨,每到秋天(尤其登山之时)还是喜欢吟哦“秋风起兮白云飞”这几句,觉得比之后来的王维的《山居秋暝》、范仲淹的《苏幕遮》等等都要妙上许多的。文字并不华彩,景色也甚平常,可就是在这寻常的风景之中,那样阔大那样寻常的哀思,却动了心扉。就像《诗经》面对后来诗歌的摸样,就算最初的不够绚烂,然而单纯得总是让人牵肠的。
   
    文字向来最难掩饰一个人的真情实感,我在这里看到了一个柔情寻常的刘彻。兮字有着特别的作用,使得每一句都延宕起来,使得一句话产生了奇妙的顿隔,仿佛辗转,吟哦之时因了它总是意无穷。像是歌曲,因了音乐的作用竟牵惹出许多情愫万般感慨来。在这几句中,我似乎真的看到了刘彻在扫荡祁连山的决心,通西域的兴奋,似乎看到了他对李夫人那倾城倾国的情动,看到了他下令击杀戾太子的焦虑……
   
    这首诗中失却了君王的豪情,多了一份常人的悲欢离情,在岁岁年年的花开花落叶绿叶飞中,一样的表达出来。只不过它的开始还是豪情万丈,像极了他的先祖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彼时,项羽早已乌江自刎,刘邦刚刚剿灭英布的叛乱,英布逃跑,刘邦命令将令追赶,而他自己,而刘邦过沛县,便召集乡亲父老,置酒作乐。可是宴饮酣畅淋漓后,却是“高祖击筑,自为歌诗”,就是这首《大风歌》。歌后,刘邦“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风起云飞,一样的豪情,最后依然是感慨万千,面对天下,虽已是天下之主,依然掩饰不住背后的焦虑。个人的渺小与无奈,就在那起舞歌诗中愈发淋漓而不可掩。

    6、公元前100年,那是一个秋天,西汉皇帝刘彻离开长安,巡幸河东,率领众臣乘一只大木船横渡黄河,到汾阴后土祠祭祀。大汉天子立在船头,只见晚风萧瑟,北雁南飞,一派深秋景色。

汉武帝一生五次亲到后土祠祭祀。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是他最后一次来到后土祠,泛舟黄河,饮宴中流,面对眼前景物,汉武帝感慨万千,即席作千古绝调《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香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这是一首悲歌,写的是秋日风景,怀念的是如兰似菊的佳人,情真意切。汉武帝最后一次来后土祠,最后一次登上这秋风楼,远望黄河,黄水奔流,落日镕金,不禁潸燃泪下。此时的汉武帝已不是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极盛的一国之君,而是一个慷慨悲歌的诗人。日暮天穷,黄河如带,此时汉武帝年已56岁,贵为天子,拥有三千佳丽九州方圆的他自然比寻常百姓更难抛舍,然而老之将至,莫可奈何。韶华易逝,人生短促的伤感令他击节喟叹。无论帝王还是子民,都无法阻挡时光的流逝,人生的衰老,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奈老何!于是在这首辞中的汉武帝以一个血肉丰满的形象站立在秋风楼上,远眺黄河,草木黄落,秋风凄凄,不禁悲从中来,两行清泪落在了脸上,无奈人生的汉武帝以一首《秋风辞》完成了一生的黄河之行,也使秋风楼永远的镌刻在了历史的记忆之中。
  两千多年过去了,后土祠和秋风楼屹立在黄河边,秋风瑟瑟,流水汤汤,在天地之间,日落时分,秋风楼如同一位老人,盛满历史的记忆,静静的候着。

   “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虽然老了,然心有所系,越发怀念曾经的欢乐,不忘心中的佳人,哀情焉能不多? 因为,皇帝老儿他也是人。


    7、开篇写道:“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阵阵秋风卸白云而飞,岸边的树木已不复葱郁,然而纷纷飘坠的金色的落叶,为秋日渲染了一副斑斓的背景。大雁苍鸣,缓缓掠过樯桅……短短两句,清远流丽。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秋风百代情至之宗。”秋日乃惹人思情,虽有幽兰含芳,秋菊斗艳,然凋零的草木,归雁声声,勾起汉武帝对“佳人”不尽的思念之情:“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此句写的缠绵流丽乃一诗之精华,正如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三:“此辞有感秋摇落系念仙意。怀佳人句,一篇之骨……”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三句,竭力描写汉武帝泛舟中流、君臣欢宴景致。当楼船在汾河中流疾驶,潺缓的碧水,顿时扬起一片白色的波浪。在酒酣耳热之际,不禁随着棹橹之声叩舷而歌。

     紧接着却出现了“欢乐极兮哀情多”。君临天下,当藐视一世,俯视天地之间,应慨然得意忘形尔。何来如此幽情哀音?王尧衢《古诗合解》卷一一语道破:“乐极悲来,乃人情之常也。愁乐事可复而盛年难在。武帝求长生而慕神仙,正为此一段苦处难谴耳。念及此而歌啸中流,顿觉兴尽,然自是绝妙好辞”原来,即便是君王也免不了生老病死,眼前的尊贵荣华终有尽时,人生老之将至,所有一切也会随着死亡不复存在,所以又怎能不因为“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而忧伤呢?

    全诗共有九句,可分作四层: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为第一层,点出季节时令特点,秋高气清,天上飘飞着几团白云,那一行行的大雁鸣叫着向南归去,大地上树叶凋落,草木枯黄,是深秋的时候了。这两句状物描景,有色彩形象,有流动感,念来自然平易,而句式结构又十分紧促干练,起、飞、落、归这几个动词的组合,直给人以物换星移的紧迫感。此后曹“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和唐诗“秋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等诸如此类的佳句,无不受到《秋风辞》的启示,而兀出一定的继承、借鉴关系。

     三、四句“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为第二层,是作者的因景联想和中心情思,兰草的秀丽,菊花的清香,各有千秋,耐人品味。春兰秋菊自有盛时,作者观赏的情趣和心态可以相见。接着作者由对花木的观赏,引发起对佳人的怀念,这种由物到人的移情,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是常用的手法,如屈原《离骚》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子。“怀佳人兮不能忘”里的“佳人”不仅仅局限在字面的本身,它也可以包容了作者对事业的追求心愿,正象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的高洁一样。难怪沈德潜读后要批出“《离骚》遗响”的四个字来。

    五、六、七句“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为第三层,是泛舟中流的生动描绘。汉武帝与群臣祭祠后土之后,坐着楼船渡过汾河,但见河中心翻滚起白色的鳞鳞水波,这时楼船上宴饮正酣,箫鼓齐鸣,乐工歌伎们唱着舞着,与那艄公划船的声音上下相应和,不绝于耳。这一层每句均包含两个动词,依次泛、济、横、扬、鸣、发的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呼之欲出。

     八、九句“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为第四层,是作者本次行幸河东,乐极哀来的深沉感慨。过分的欢乐之后,又带给人哀怨的心绪,青春难再,老之将至,因而不得不及时行乐了。这一描状自然景物后的思想归结,仍没有摆脱了古代骚人墨客的低沉情调。正象汉武帝本人一样,既有平南越、斥匈奴、兴太学、崇儒术的文治武功,又有敬神仙、请方士,因横征暴敛至使“流民愈多,盗贼分行”的过错(见《汉书》卷四十六《石庆传》),所以这首《秋风辞》既有不少自然流畅,使人成诵难忘的秀句,又有叹息人生短暂的虚无色彩。


    8、乐不可极,哀乐向来是相伴而生的,无哀则何来乐?在一片美好中,我们也时常会感到一些淡淡的惆怅,这就是所谓的哀情吧。

  诗的最后一句,极有沾染力,少壮几时奈老何!是对时间消失的感叹,表达了极端的无奈之情。

  正如古语所云,往事不堪回想,我们只有不停的向前,向前再向前

  很多时候,很多的事物,都是不能够再回头重来的,错过的永远不会再回来的。

  我们的年华,也是一去不再回的

  少年时代,离我们似乎已经很远了,至今我仍不敢信任,我的少年时代就这么走过来了。

  然而,逝者已矣,对于过往,我们是无法懊悔的,我们能做的,只有努力迈向明天!。

  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时间急忙走,留给我们的,永远是一个带着淡淡怅惘的美好回想!


    9、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世事纷扰,人生长恨。从这首《短歌行》中可以看出,想当年横槊赋诗,席卷万里,旌旗蔽空,主天下沉浮的一世豪雄——曹操。尚且一再地发出“忧思难忘”、“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感叹,何况你我寄微躯于天地,仅沧海之一粟,屈身守份,奔波生计,忧愁更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然而,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又怎能让一个“忧”字主宰你我的宝贵时光?何以解忧呢?曹孟德提出了一个解决的途径:惟有杜康。
  
  我们来看看,对于爱酒之人来说,“杜康”是否可以解他们的“忧”呢?
  
  李白虽然曾欲借美酒来“与尔同销万古愁”,但是又不得不承认:“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豪放疏狂的苏东坡也难免“酒贱常愁客少”、“把盏凄然北望”的无奈。陆游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让多少人为之心碎。李清照在“三杯两盏淡酒”之后,叹到:“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杜甫的《饮中八仙歌》里,有哪个不是外表放浪形骸,内心苦闷困惑呢?可见,饮者并不是无忧之人。

  财富和权力可以解忧吗?威加海内的汉武大帝刘彻,在泛舟汾河的时候,作歌道:“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拿破仑贵为法兰西皇帝,曾一度拥有的,岂止是法国的江山。但是他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一生中真正快乐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一星期。”唉,真龙天子忧郁如此,别人的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又怎么能对抗绵绵不绝的烦恼?

  有人说读书可以忘忧,这种说法的可信度,就不必让我们费神讨论了。何况以上所举,哪一个不是出类拔萃的读书人呢?

事物的存在都是对立的统一,黑白、上下、正反、好坏、美丑、善恶、是非、曲直互为依存,体现着辩证法。对于人生亦然,有欢乐就有痛苦,有顺利就有坎坷,有得志就有失意,有健康就有疾病。不仅对于人的群体、社会而言如此,对于每个个体的人而言也是如此。如果能够认识到这种世界存在的必然,那么人也就不会在生活中得意忘形或痛不欲生,正确地对待人生的变化和问题,坦然而行,即使身处逆境,也不怨天尤人,而将所面临的一切都视作生活的赐与和考验,衷心地说:“活着真好,我要珍惜生活!”于是,一种充实感、幸福感永远伴随着他,无论季节怎么变化、世态多么炎凉、人生如何沧桑。

由此可见心态对人生影响之巨大,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其实就是一种心态,“境由心造”也并不完全是唯心主义。要想生活幸福,先必须树立一种良好的心态,我想,这也算是一条人生的哲理吧。

  敛神静思,千古兴亡,天地悠悠,古来万事东流水。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包括一切让我们在乎的物质利益,都只是过眼云烟。最重要的是把握眼前的美好,珍惜拥有的一切。古语说:“境由心造。”快乐与不快乐都取决于你的思维方式,最终决定你的心情的,不是外界事物,而是你的心。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心灵才是真正的世界,从一朵花中看世界,世界是一朵花;从一粒沙中看世界,世界是一粒沙。世界上本没有阴影,如果有的话,是你自己遮住了太阳。

“境由心造”这句话不敢说是绝对的真理,也是颇有道理,由于心态的不同,即使是相同的境遇,在不同的人心中也会造成不同的心境,并产生不同的影响,导致不同的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其实就是一种心态,“境由心造”也并不完全是唯心主义。要想生活幸福,先必须树立一种良好的心态,我想,这也算是一条人生的哲理吧。

很多时候真想回到生命的原始状态,既不心动,也不作答,就这样静静地漂浮着,痴痴地遐想着。自问何以朝霞满天而月落却要归去?问为何人类生生不息,死又何去?问生是我,来生我是谁?如果注定青春会逃逸,脆弱的生命会消失,那么我们明天又该做些什么?

想到此处不禁哑然一笑,佛语曰:“心生则种种法生,法生则种种心生。”我们在因果轮回中不断地寻找答案,就像追寻幸福的脚步,从不屑于每天早餐温热的牛奶,傍晚归家时廊前的灯光,衣柜里整洁如新的衣服。只是辛苦地找惊世骇俗的幸福之路,心不断的迷茫其中而不得自拔。

其实人生就是一片光阴,一段回忆,时而欢愉时而忧郁,也许它平淡如水,也许它痛彻心扉,但努力坚持我们都能听到来自内心花开的声音。

既然境由心造,那么我们何不努力,为自己建造一处玫瑰飘香的幸福花园,于己赏心悦目,送人手留余香。
  
  人生苦短,好好去享受每一种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吧!记住!境由心造,要拥有一个什么样的生命,完全操之在“己”。


 

10、汉武帝曾有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看看汉武帝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是借景抒情,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恐怕才是汉武帝当时的所思所想------老男人想到了过去的女人,所以伤感,惨叫一声----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男人之用情,总是到了生死相许的时候,才显得格外真切。汉武帝是意识到人老了,才怀念起年轻时候怀抱过的美人。项羽呢,“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也是到了穷途末路,抱着虞姬,泣如雨下。

    唐明皇对杨贵妃痛下杀手,“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的时候,为保老命,还顾不得怎样伤心,等到“归来池苑皆依旧”的时候,人也老了,才伤感“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大发思美之幽情了。


11、唐朝韩愈自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可见他在三十多岁已老态毕露了。虽然韩愈是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人,但尽管一千多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要使人不老、不死却似乎仍无能为力。记得我听到以前的老同学、老同事几乎人人都抱怨视力减退、老眼昏花,不少人都早已戴上了老花眼镜,我还暗暗沾沾自喜,觉得我大约还有几年青春可享呢!谁知之后不过两、三年功夫,我也觉得视力渐退了。这正如汉朝刘彻《秋风赋》中所说的:“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生老病死是不能随个人意愿改变的。


12、汉武帝刘彻,一生功业卓着,威风八面,不可一世,但是,他的楚词体的《秋风辞》就表现了高处不胜寒时的真实心境。故事选择在这样一个清秋时节,刘彻巡幸到了汾阳,立了后土祠来祭祠大地,天朗气清,境界开阔,定然有好心情,然而,总有外物要刺激这位年高的天子。“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中,明显可以看出高祖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和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影子——刘邦的志气,刘邦的慷慨悲凉;宋玉的温情,宋玉的凄苦痛楚,又加入了一个后人常用的意象“雁”。秋风飒飒,白云淡淡,草木凋零,雁阵惊寒,让人顿感肃杀之气降临。这个感情基调,不同于一般文人作品。“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化用了屈原的“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不敢言”的诗句,沿用美人香草意象,赋予了新的含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兰菊芬芳妩媚,却已值深秋;美人娇美可人,却化作一帘幽梦。位极天下,自己拥有了一切空间形式的财富,却控制不了时间,任春花秋月逝去,任绝代佳人凋殒,任丰功伟业化为昨日梦痕,占有了天下,却没有真正的幸福,甚至没有一个有感情的正常的家。人到晚年,真成了一位孤家寡人!你看,“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楼船高大威猛,即使浮海北征朝鲜,沿江南讨闽越,也完全胜任,区区汾河,又何足挂齿;礼仪仪仗热闹非凡,箫鼓追随,棹歌高扬,可使人暂忘愁苦和孤独,但乐极生悲是人之常情啊!对人生的戒惧怵惕之感又油然而生:“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人最难驾驭的就是人生,准确地说就是人生的时间。人生不就是在渡那一条河吗?但别忘了两位哲人的隐喻: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赫拉克利特:两脚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13、秋天最先让人感觉到的是秋风,说到秋风,不能不提到汉武帝刘彻着名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本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写出了典型的秋色,也写出了多少乐极生悲,人生无常的感伤,一个帝王尚能如此,何况我们。

 窗外,秋天的树在风中正飘落着它枯黄的叶子,仿佛在预示着什么,又是在悲悼着什么。秋天的树和落叶总能带给人许多落寞的伤感。如果说:“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是气象磅礴的佳句;那么“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中,黄叶一片片随风飘落,又仿佛“枯藤老树昏鸦”一挨晚境,同样让人生出一番慨叹。

秋天的风是肃杀的。

秋天是一个忧伤的季节,正如秋风吹发知霜斑,秋鬓不胜秋华疏。秋水不渡秋深处,秋草寥落别左都。秋江风卷苇凌乱,秋旅秋陌白…… 


14、人生天地间,长说八、九十秋,短说倏忽一瞬,比之于日月山川,人类感到了自己生命的短促。“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无奈的同时,产生了对生命的伤感。故佛学讲人生无常,正是说生命时时处于变迁运化之中,刹那不停,如电光火花,如奔腾而下的瀑水,如燃烧而欲熄的火焰。

人生虽短促,但如何度过仍是大有讲究的。日本人认为:人生至高境界是“花则樱花,人则武士”,即人生的美应如樱花般开满枝后,刹那间焉然落尽为至高。“来自大海,一切空荡,无一片红叶,无一朵鲜花绽放;只有一线薄冥日光,和那孤独的秋之气息,浮荡在冷寂的原野上。”这首小诗,表明了日本人的这种生命观。中国文化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则有自己的解释。孔子曰:“朝闻道,夕可死矣。”“道”在生命之上,死的代价是若能“闻道”,即便俯仰之间结束生命亦不足惜。庄子曰:“夏虫不可以言冰”,是说只活在夏天的虫子,是无法与他讲严冬冰川的,因为说了也白说。但这个“言者”是谁呢?相比于生命短促的“夏虫”,他肯定是已经超越了生死羁绊的翛然者了。老庄哲学成为道教的理论源头,也就让人释然了。

人类对生命的渴求,产生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也正是这种追问,使人类领悟到:人类在走出混沌,征服自然的同时,也将自身与自然相隔离,当人类欣欣然为凌驾于万物之上、以为能“喝令三山五岳开道”而兴高采烈时,也逐渐感到了自己“根”的失落。这使人类又反过来追求那个自然的、温馨、亲切的“家”,并祈望在这个“家”里活得舒适、惬意,憧憬着在有限的生命时光中达到生命质量的极点。用时下的话语来解释,就是要求活得有滋有味,或象歌里唱的“不白活一回”。

 欲活得有滋有味,这“滋味”二字便大有讲头。按辞书上的解释:“滋”有美味这一解,故《礼记》上有“丧有疾,食肉饮酒,必有草木之滋焉”;而“味”则有“物质使舌头得到某种滋味的特性”一说,《论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即谓此矣。广州那生产调味品的百年老号——致美斋有一楹联,曰“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虽寥寥十字,却深刻地揭示出了市井百姓对这“滋味”二字的民间解读。但人生要活得有滋有味,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了。有“别离滋味浓于酒”;亦有“眉尖早识愁滋味”;还有“鬓痕朝镜觉,书味夜灯知”;更有“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林林总总,见仁见智。

苏东坡曾在元丰七年冬填过一阕《浣溪纱》,其词曰:“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怀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无独有偶,同时人欧阳修也在其《采嗓子·西湖念语》序中云:“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旁若于无人。……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至于其他的如:“闲扶短策,邻家小聚清欢”;“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等等,皆为此意。清欢,乃人生所求,人间真味。

遍觅古籍,古来文人以清欢自娱者少,以沉郁悲凉者多。儒学教人积极入世,读书人皆以天下一把手为己任,即便吟首短短的五绝,也要“文以载道”,力图用区区二十个字,系社稷安危、百姓困苦。笃志难成,又转向老、庄,浪迹天下,泛舟江湖;更有感叹时光易逝而及时行乐者,携妓载酒,倚红偎翠,以恣肆的挥洒,表露自己并不放达的心态。其实,人之为人生,生命因你的存在而存在,你因生命的存在而是你。人,始于哭泣,又终于哭泣。第一次是自己为自己而哭,但无人知晓你何悲之有?第二次是别人哭你,其中有真情的流露,也不乏有抱着“不为死者为生者”而来献艺、号给别人看的。夹在两次哭泣之间的光阴,才是你自己需要把握好、并用心去体察的时光。


15、无论如何,人是要学着做自己的主人了,哪怕只为少些无奈与无助。以目前的现状,社会的福利怕是指不上了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更多的则是要靠自己了。儿女多多的时候,已是这般的不堪,到了我们的时候,力不从心更是难免的。老话讲,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至少,这种自扫门前雪的精神,还是要有的,也更加的现实。许多时候,人老是从精神开始的,那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常常伴着抑郁,脑卒中,老年痴呆的陆续光顾,每况愈下,势不可逆。有时,看着老人整日枯坐的身影,心疼之余,也在猜想,他(她)们的内心里,又会是怎样的波澜壮阔,亦或是风平浪静的呢!谁又能肯定,曾经的风华正茂,意气风发,随着岁月飘去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失落与不甘呢!谁又能否定,那些逝去的美好,不是储藏他们心底的一隅,化成点滴甘露,润泽起一份充实的平淡呢!迷一样的人生,情牵梦系的亲人,总是让人这般的辗转反侧,不得安生!

常常有人自嘲,现在什么都值钱,就是年龄不值钱。其实,我是很羡慕身边一些精神矍烁的老人的。除了年龄,阅历,更多的是为着那份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生命本该是立体的,除了长度,深度和厚度显得尤为重要,没有了质量的长寿,必定是饱受折磨,度日如年了。或如巴金老人的伟大:“我为人民活着”的,也并不是我愿意看到的。在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的时候,人多少是要产生些怨恨的,无法消解时,便形成积怨,即使不相信轮回,无论如何也是算不得善终的。如果把人生大致划分为青少年,中年和老年三个阶段,都好是最理想的了。倘若必须有所取舍,那也宁可是要先苦后甜的才好。这如同了人的事业,或可以说生命是人的最大的事业吧。若失败,便早些的好。早失败,趁年轻,还有锐气,有精力可以重头再来。若成功,还是晚成功的好。晚成功,经历过许多磨难,对于来之不易的收获,自会加倍珍惜,善始善终。最怕的,是早成功,晚失败。一些人少年得志,靠着惯性,中年也还可以,却往往不懂得珍惜,晚节难保,不得善终,实在令人婉惜!“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不如趁着现在,还有时间,有精力的时候,好好修养身心,为将来做些打算,即使是少些无奈,无助,减少些身后的负担,都是好的!

这样的心境,记起汉武帝的《秋风辞》,也算时宜。“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这更象是一位老者,登秋高而感怀,忆少壮之荣华,叹时光老去,年华不再,望断天涯的沧桑情怀。在时间的面前,帝王与百姓,终于打成了平手。如佛家的众生平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16、有人说老年是生命之秋,而秋色岂止是“秋风秋雨愁煞人”和“古道西风瘦马”的悲情?秋天分明有丰收的喜悦和无限的风情,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的景致,所以哲人赞她“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夕阳可爱,晚霞珍贵,所以刘禹锡咏出“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的不朽名句,曹孟德留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千古绝唱……古人尚且如此,何况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呢! 

“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岁月如梭,从青春少年到满头华发,是人生必然之轨迹。过去人们一谈及老年,就会联想起“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未免让人觉得伤感和灰暗。世界在变,今非昔比,现代人完全应该以崭新的目光来重新审视“夕阳”。生活多么精彩,晚景并不凄凉,我们不妨以感恩和欣赏的心情来看待晚年岁月,充分享受晚霞带来的闲适与温馨。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0:35

[新一篇]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

[舊一篇]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