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

  [译文]  杏花村酒馆的旗帜,随着轻风任意地飘荡。到处春水溶溶,四处飘扬的落花,留下片片的红艳。

  [出典]  北宋  谢逸  《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注:

  1、 《江神子》 谢逸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2、注释:

    杏花村馆:即杏花村驿馆。据说位于湖北麻城岐亭镇。

    酒旗风:使酒旗摆动的和风。

    溶溶:指河水荡漾、缓缓流动的样子。

    飏残红:飏:意为飞扬,此指飘散的样子。残红:喻指凋残的花。

    野渡:村野渡口。

    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望断:指一直望到看不见。“人不见,草连空”:意为不见所怀念的故人,唯见草色接连到天际。

    夕阳楼外晚烟笼:下阕此句始,回忆当年情景。晚烟笼:指黄昏时烟气笼罩的景象。

    粉香融,淡眉峰:融:融合,匀融,匀合。此句另有解释为:粉香融,是描写景物中空气之美;淡眉峰,是描写烟气笼罩远山之美。愚不以为然,倒倾向理解为写人。因为此句亦宾属于后面的“记得”“相见”语句;其中既有倒置,又有省略,却会意浅明。炼句精湛如此,不逊神来之笔。

    年时:此指“当年那时”。

    相见画屏中:此句的“画屏中”,应指“如诗画一般的景象中”,而非指楼上摆放的有画图题诗的屏风或屏障。

    关山:据《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复斋漫录》所云,应指黄州关山。

    素光:此指皎洁清素的月光。

 

  3、译文1:

    杏花村酒馆前酒旗迎风飘扬,村边小溪碧波粼粼,落花无数飞舞漫空。野外渡口小船横斜,青青的杨柳绿荫重重。望断山色绵延邈茫,看不到一点人影,只有翠绿的草色融入长空。

    夕阳下的小楼暮色笼罩,想必楼上美人香粉融融。淡淡的蛾眉就像秋日的山峰。曾经记得去年今日,我与她相会在绘满彩图的画屏。而今只有高悬关山的明月把我的情思维系,千里之外素色相同。

    译文2:

    杏花村酒馆前的酒旗微微飘扬。村边小溪流水潺潺,无数落花漫天飞舞。野外渡口,小船横斜;两岸杨柳,绿叶成荫。望不尽连绵无际的江南山色,看不见心中所思之人,只有无边的碧草融入长空。

    斜阳西挂,小楼被暮色笼罩。楼上佳人香粉融融,淡扫的蛾眉好似秋日的山峰。去年今日,我与她在绘满彩图的画屏边幽会。而如今只有高悬关山的明月维系我们的情思,千里之外的月光与此处相同。

    4、谢逸(1068-1113,一说 1010-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曾写过三百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生于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汪革、谢薖同学于吕希哲,刻苦磨砺,诗文俱佳。两次应科举,均不第。然操履峻洁,不附权贵,和谢薖“修身砺行,在崇宁大观间不为世俗毫发污染”(见《谢幼盘文集》卷首),一生过着“家贫惟饭豆,肉贵但羡藜”的安贫乐道的清苦生活,以作诗文自娱。在乡家居,每月召集乡中贤士聚会一次,共议古人厚德之事,并抄录成册,名为“宽厚会”。其《寄隐士诗》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襄阳耆旧节独苦,只有庞公不入州”。这首诗为历代诗论家所赞赏,《竹庄诗话》《诗林广记》均称其为佳作。宋徽宗赵佶政和三年,以布衣卒于故土,年仅四十五岁。

    5、 谢逸名无逸。关于他这首词,据《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复斋漫录》云:“无逸尝于黄州关山杏花村馆驿题《江城子》词,过者每索笔于馆卒,卒颇以为苦,因以泥涂之。”据此可知此词作于黄州馆驿。人们经过这里,看到这首词都纷纷向馆卒索笔抄录,而不耐其烦的驿馆差卒便把这首词用泥给糊了。

  词的主题是怀人,于忆旧中抒写相思之情。首先从空间着笔,展开一个立体空间境界。杏花村馆的酒旗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清清的流水,静静地淌着。花,已经谢了,春风吹过,卷起阵阵残红。这是暮春村野,也是作者所处的具体环境。这一切都显示出“流水落花春去也”,在作者的心态上抹上了一层淡淡的惆怅色彩。杏花村与酒连在一起,出自杜牧《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后来酒店多以杏花村为名。

  “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野渡”句用韦应物《滁州西涧》诗“野渡无人舟自横”,“野渡舟横”显出了环境的凄幽荒凉。而一见到“杨柳绿阴浓”,又不免给词人增添了一丝丝离愁。杨柳往往与离愁别恨联在一起,杨柳成为了离别的象征物。“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吴文英《风入松》)“绿阴浓”,也含有绿暗之意。清幽荒寂的野渡,象征离愁别恨的杨柳,与上文所形成的淡淡的惆怅色彩是和谐一致的。这一切又为下文“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的怀人怅别作了铺垫,渲染了环境氛围。经过上文渲染、铺垫之后,“人不见”的“人”就不是凭空出现的了。“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谢逸是江西临川人,也是江南人了。他一生虽工诗能文,却科场不利,屡试不第,以布衣终老。这样一位落拓文人,身在异乡,心情凄苦,自不待言,远望江南,青山隐隐,连绵无际,相思离别之情,油然而生。意中人远在江南,可望而不可见,可见的惟有无穷无尽的春草,与天相接,延伸到无限遥远的远方。而春草又是容易引起离别相思的物象。《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词人用了一个远镜头,远望春草连天,伊人何处?心驰神往,离恨倍增。

  过片紧接上片,由望断江南而人不见的相思之苦,自然转入到回忆往事。“夕阳……画屏中”五句全是回忆往事,由上片的从空间着笔转入到下片的时间追忆。五句都是“记得”的内容,都应由“记得”领起。但“文似看山不喜平,”词尤忌全用平铺直叙,所以作者从回忆开始,马上描绘形象,而不从叙事入手。在一个夕阳西下的美好时刻,楼外晚烟轻笼,在这漫馨旖旎的环境里,一位绝色佳人出现了。融融脂粉,香气宜人,淡淡眉峰,远山凝翠。词人不多作铺叙笔法写她的面容、体态,而采用以部分代整体的借代修辞法,让读者通过审美联想去想象她的美丽,只写她的眉峰、粉香,其他就可想而知了。较之尽情铺叙,一览无余,更令人神往。这是多么鲜明的形象!在词人记忆的荧光屏上永远不会消失。然后再用补写办法,补叙往事:“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这说明上面的一切都发生在楼上的画屏中。至于相见以后,是很快就离别了呢,还是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作者不再作任何说明。填词也如绘画,绘画不能把整个纸面全部画满,什么都画尽,而应该留下适当的空白,笔尽而意不尽。填词也要留有空白,留有让读者想象的余地。

  回忆至此,一笔顿住,将时间拉回到眼前,“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回忆的风帆驶过之后,词人不得不面对现实。关山迢递,春草连天,远望佳人,无由再见。词人心想:只有今夜天上的一轮明月照着他乡作客的我,也照着远隔千里的她,我们只有共同向明月倾诉相思,让我们通过明月交流心曲吧!“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谢庄《月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词人此时的心境也许与此相似。谢逸着《溪堂词》。毛子晋云:“溪堂小令,皆轻倩可人。”《词苑丛谈》称其词“标致隽永。”此词亦颇近之。

   6、词的主题是怀人。于忆旧中抒写相思之情。首先从空间着笔,展开一个立体空间境界。杏花村馆的酒旗在微风中轻轻飘动,清清的流水,静静地淌着。花,已经谢了,春风吹过,卷起阵阵残红,。这是暮春村野,也是作者所处的具体环境。这一切都显示出“流水落花春去也”,在作者的心态上抹上了一层淡淡的惆怅色彩。

  “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野渡”显出了环境的凄幽荒凉。而一见到“杨柳绿阴浓”,又不免给词人增添了一丝丝离愁。杨柳往往与离愁别恨联在一起,杨柳成为了离别的象征物。清幽荒寂的野渡,象征离愁别恨的杨柳,与上文所形成的淡淡的惆怅色彩是和谐一致的。这一切又为下文“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的怀人怅别作了铺垫,渲染了环境氛围。经过上文渲染、铺垫之后,“人不见”的“人”就不是凭空出现的了。“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谢逸是江西临川人,也是江南人了。他一生虽工诗能文,却科场不利,屡试不第,以布衣终老。这样一位落拓文人,身在异乡,心情凄苦,自不待言,远望江南,青山隐隐,连绵无际,相思离别之情,油然而生。意中人远在江南,可望而不可见,可见的惟有无穷无尽的春草,与天相接,延伸到无限遥远的远方。而春草又是容易引起离别相思的物象。

    过片紧接上片,由望断江南而人不见的相思之苦,自然转入到回忆往事。“夕阳……画屏中”五句全是回忆往事,由上片的从空间着笔转入到下片的时间追忆。五句都是“记得”的内容,都应由“记得”领起。但“文似看山不喜平,”词尤忌全用平铺直叙,所以作者从回忆开始,马上描绘形象,而不从叙事入手。在一个夕阳西下的美好时刻,楼外晚烟轻笼,在这漫馨旖旎的环境里,一位绝色佳人出现了。融融脂粉,香气宜人,淡淡眉峰,远山凝翠。词人不多作铺叙笔法写她的面容、体态,而采用以部分代整体的借代修辞法,让读者通过审美联想去想象她的美丽,只写她的眉峰、粉香,其他就可想而知了。较之尽情铺叙,一览无余,更令人神往。这是多么鲜明的形象!在词人记忆的荧光屏上永远不会消失。然后再用补写办法,补叙往事:“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这说明上面的一切都发生在楼上的画屏中。至于相见以后,是很快就离别了呢,还是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作者不再作任何说明。填词也如绘画,绘画不能把整个纸面全部画满,什么都画尽,而应该留下适当的空白,笔尽而意不尽。填词也要留有空白,留有让读者想象的余地。

  回忆至此,一笔顿住,将时间拉回到眼前,“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回忆的风帆驶过之后,词人不得不面对现实。关山迢递,春草连天,远望佳人,无由再见。词人心想:只有今夜天上的一轮明月照着他乡作客的我,也照着远隔千里的她,我们只有共同向明月倾诉相思,让我们通过明月交流心曲吧!

    7、酒幌子是古代市井最美丽的风景线之一,它入诗、入画、入典,成为酒文化和商业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白斗酒诗百篇”,历代文人雅士多爱酒、嗜酒,关于酒帘幌旗的佳妙吟咏不绝于耳,浪漫情怀,传唱千古,构成了一种特殊的人文现象。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酒幌子作为古代生意人的广告,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简便易行、常换常新、视觉效果突出的特点。《红楼梦》中说,贾宝玉曾引用古诗“红杏梢头挂酒旗”之句为稻香村题额。贾政察看大观园里稻香村一处景致后也说:“此处都好,只是少了一个酒幌子,明日竟做一个来。”其实,古时候的酒店是“酒好也怕巷子深”的。所以古商人尤为重视用酒幌子来做广告宣传。从洪迈的描述中可知:那时已出现实物广告来替代幌子了。商人把所卖的货品实物陈列或悬挂于店铺门前。诸如粮店门前悬挂几穗稻谷、麦子、高梁、玉米;炊具店门前悬挂铲子、勺子、笊篱;饭馆门前桌案上摆放猪牛羊熟肉、熟鱼虾、馒头等,以其商品实物为媒体做广告宣传。由实物广告还又衍生出模型广告。如火腿店门口挂一只大于实物的大火腿模型;剪刀店门口挂把大于实物的大剪刀模型;打铁店门口挂出大于实物的大锄头、大镰刀模型等,以此来引起顾客的好奇和注意,产生促销效果。

    幌子的演变到当代日臻成熟,现如今大街小巷的霓虹灯、灯箱广告就是他的继承者。每当夜幕来临时,各色的“幌子”就会让你眼花,炫目。那“两把销金旗”渐渐变成了风吹不动的木、竹或金属等制的楹联,至于酒幌子则为光彩夺目的各种闪光金属或霓虹灯等现代化幌子所取代。那种帘望高悬,随风飘扬的诗情画意多是电视屏幕中历史文化场景的臆造了。随着社会的发展,酒幌子如今已被高科技广告设施所取代。偶有仿古酒旗有林立的高楼间悬着,但仍透着一种韵味,不过“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景致现代人已越来越难领略到了。

    8、“杏花”与“酒”的结合,给杏花赋予了活泼艳丽闲逸芬芳妩媚的意味,不经意间“杏花村”也成了具有人性人情的典型意象,成了古诗词酒店的代名词。当然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也成了历代文人墨客“欲断魂”时的找酒歌。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有人家’” 
     ——“杏花村”多么好的饮酒去处啊!

    9、沿杏花曲径一路走来,转瞬间,歧亭这座位于河南光山至湖北黄州古道旁的鄂东小镇,揭开神秘面纱:但见城郭俨然,松林环绕,民居错落,一条小河蜿蜒流转,潺潺如弹琴鼓瑟。徜徉其间,坐一回古老的六辕秋千,再浏览一番传统的钉秤作坊,仿佛旧时的歧亭近在咫尺。那依稀可辨的护城河、钟鼓楼、城门遗址,已成古镇历史的坐标;那“四十八重半庙”的记载,又诠释了一个时期佛、道的兴盛;那散落在老街敝巷的岐亭三祠、三贤古墓、杏花书院、东坡桥、方山亭,以及一代廉吏于成龙治所旧址等诸般胜迹…… 无不成为文化歧亭风雨岁月的注脚。而保存完好的“杏花古刹”,正一如既往地勾留着络绎的游人与袅袅的香火,使得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字招牌分外醒目。穿过古石板官道,联想昔年店铺栉比,商贾云集的熙攘场景,感慨万端!不禁回忆起麻城诗人熊明修的《杏花村》歌词:“光黄古道今犹在,寻寻觅觅又见唐宋背影……”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歧亭是那样让人向往,阡陌交通,良田千顷,鱼米之乡。关于歧亭之“歧”,《辞海》解曰“歧路,岔道”;《尔雅·释宫》亦云:“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而歧旁有亭,正合通衢之驿。歧亭得“西倚九螺山,东泊举水河”之地利,与重镇宋埠、中馆驿一衣襟带,水陆相连,成为麻城的战略与商贸要地。昔有童谣唱道:“歧亭宋埠中馆驿 ,大水三年有饭吃。”说的正是这里的繁荣富庶。
  
     其实,关于“歧”字还有一解。即:歧秀,聪慧也。歧亭自古人文荟萃,物华天宝,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成就了歧亭的钟灵毓秀。引得唐宋以来以杜牧、苏轼为代表的众多文人雅士,咸集于斯,或寻幽访友,畅叙情怀;或流水曲觞,把酒临风,留下了许多瑰丽诗篇与传世佳话。宋代词人谢无逸,就曾在岐亭逗留时留下了诗情画意的《江城子》:“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荫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往事越千年,曾经的杜牧雨中问酒,陈慥杏林隐逸,苏子四访五咏…… 如烟如梦。那些风干了的翰墨,依旧幽香缕缕。细细数来,最是大学士苏东坡与文人陈季常的“苏陈之谊”为人称道。这对故交分隔一十九载,于歧亭邂逅。见昔日狂放不羁、使酒好剑的岐山旧友,如今庵居素食,勿与世闻。苏东坡百感交集,挥毫写就《临江仙》相赠:“细马远驮双侍女,青巾玉带红靴,溪山好处便为家。谁知巴蜀路,却是洛城花……”此后,苏学士四次拜会陈季常,留下脍炙人口的《方山子传》与长诗《歧亭五首》;而东坡每每造访,季常必“北迎二十五里”,执手而行,足见其挚友情怀。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诗经·郑风》的悠远吟唱,让人想起杏花村那“村头有美酒,店里有美人”的中国古典式酒肆情调:入夜时分,柔婉清丽的邻家女子,斟一杯月色款款而来,须臾间,杏花美酒、柔指如兰、盈盈浅笑…… 一派诗唐词宋时期的曼妙意境,让人陶醉。
 
     10、海的梦,是沉寂的。伴着宁静的月色,Celine Dion的深吟浅唱,仿如夜草的淡香,若有若无地飘散在空气里。《S'il  Suffisait  D'aimer》,假如爱就足够了。在优美缠绵而略带凄婉的旋律中,那些古典的情感,古典的美,不知何时已萦绕在四周:“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荫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在这和光同尘的月色中,台湾布袋港的女儿贞观,第一次体悟到“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意境:“月光自头顶洒下,沿途的街灯更是伸展无止尽……贞观放眼前程,心中只是亮晃晃,明净净。出了庄外,再往右弯,进入小路,小路几丈远,接下去的是羊肠道一般的堤岸;岸下八、九十甲鱼坳,畦畦相连……沿岸走来,贞观倒是一颗心都在水池里:这渔塘月色;一水一月,千水即是千月——世上原来有这等光景……再看远方、近处,各各渔家草寮挂出来的灯火隐约衔散在凉冽的夜空……它们点缀得这天地,如此动容、壮观!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43

[新一篇]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舊一篇] 杏花疏影 長溝流月去無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