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译文]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铁甲战袍。

[出典]  南北朝  北朝民歌  《木兰诗》

  注:

  1、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注释、译文、赏析见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木兰诗》,又称《木兰辞》,作者不明,中国南北朝期间的一首叙事诗,诉说女英雄木兰(后人称之为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民间故事。

 该诗约作于北魏,最初录于南朝陈释智匠《古今乐录》,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一说《木兰诗》是唐人韦元甫所作,《文苑英华》卷三三三载《木兰歌》,并题作者为唐人韦元甫,宋朝郭茂倩《乐府诗集》载:“唐人韦元甫拟作木兰诗一篇。”严羽《沧浪诗话》认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之类,“已似太白,必非汉魏人诗”。

4、简笔的运用。至于简笔,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其简,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

  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一个女孩儿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战功——“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勇武强悍可知。但是作者和广大读者喜爱的并不是一个没有女性特点的女超人,所以,战场上的厮杀作者几笔带过,而把“木兰是女郎”作为构思的核心,所以,着力写木兰作为女孩儿对父母的牵挂,写她的入闺房、巧梳妆,写她打扮得娉娉袅袅光彩照人的风姿神韵。人们向来不稀罕赳赳武夫式的“顾大嫂”之流,中国也不乏娇滴滴莺声燕语般的“崔莺莺”这样标准的美人,但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却只有木兰这独特的一个!这样的繁简安排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

 

  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对偶,描写边塞夜景,通过艰苦环境的烘托,表现出木兰木兰守卫边塞的艰辛。“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对偶句的大量使用,使得这些句子整齐对称,节奏感强,有力的突出、表现了木兰的人物形象。

5、沿着长城走了很久,日渐西沉,西风萧瑟,我抚摩着无声的墙壁,风拂过我的脸,有些冰冷的味道。昔日镇守在这里的将士该有多少次抚摩着边墙,想念他们的亲人呢?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当年戍守在此地的将士,无非是为了维护一方的稳定和生活的安宁,可现在生活在那大山里他们的后人,依然在用着发了臭的坑存雪水,依然在那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奔波。娃儿们的脸似乎永远也洗不干净,一张彩色照片对他们来说也许就是奢侈的享受。他们当年戍守的雄关铁塞也失去了原本的色彩,曾经的墙被风沙渐渐吹老,古人用黄土筑就了长城,后来有的长城塌了,就还是一堆黄土。有谁晓得,脚下的黄土,曾经是长城?

6、让我们一起品读《木兰诗》,虽然不能感受“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的浪漫与温婉,却能体会“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豪迈与铿锵。

7、向来就害怕黑黑的东西,可是却偏偏喜欢静谧的夜。喜欢裹上一层无边的神秘,就像儿时把喜欢的东西层层包裹着藏起来,不想示人,只待独处时遐思。喜欢那黑的幕布,无边无际,漫天盖地,就在那里想着心事,想前世的繁华,前世若是采莲的女子,荷叶罗裙一色裁,闻歌始觉有人来。一片荷叶载动一江春秋,我站在清若明镜的溪水旁,浣洗一生梦境,在青山绿水的洗礼下,轻移莲步,衣袂飘飘,眉间的愁思摇动脉脉的莲影,寄一腔的情思于流水,思郎深,泪洒千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又或者,前世是替父充军的花木兰,鎏金鞍马,玉带战袍,刀锋剑影,戮战沙场。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何等的豪气。

 8、好大一场风雪,让世界分外纯洁,让空气格外清新,让天地间消弥了多少沟壑,让人们走进了童话世界。雪的世界啊,连结着多少过去;雪的世界啊,让未来更加值得希冀。遁着雪迹,很容易地走进了过去。这不是“岁晚江南杨柳花,余杭门外蕊争发;千山犹绿怜霜叶,一夜忽白染碧葭”的景致,没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寂静,也没有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绝望;到是真有些“恰当岁日纷纷落,天宝瑶花助物华;自古最先标瑞牒,有谁轻拟比杨花”的意味。我不知道那些边塞将领们可曾活动在这里,但他们的字里行间所表达的,确实有塞北的风味:诸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等等;花木兰也曾留下了“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痕迹。雪的世界里,多少将士留下了踪迹,多少代人留下了咏叹,多少人望眼欲穿,多少事映照出昨天!


  好大一场风雪,它让温暖变得更加珍贵,家变得更加让人留恋。留恋着吧,自然与生活,与人,与过去。迷蒙处,那白皑皑的大地上到处都写着两个大字:留恋,留恋……

9、冬天六点从小区过天桥来到校园。其时,颤悠悠的天桥上面,有我在行走,天桥下面,有不计其数的车辆川流不息。月亮就斜斜地挂在天空,而我,向月而行。晚上十二点,教室关门了,各个教室里面涌出看完书的人们。虽然比较累,但是从神态和言语里可以看出大家对于当日努力的肯定和内心的踏实。又一次走过长长的天桥,月亮却又悬挂在了对面的天空,月光如水照缁衣。时而是一轮圆月,时而是一枚月牙。星星,寥寥。回到住处,明净的月光依旧透过窗帘,照到了我的床前,与我相伴。

 六七年过去了,没有满天繁星的记忆,却将一个美丽的星月传奇留在了自己的生命中。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0、曾到过浩瀚大漠,黄沙漫漫,看大漠孤烟直,赏长河落日圆。站在枯涩干涸沙砾中仍顽强生长的胡杨树下,感受生命的奇迹,生长的意义,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腐,这是对生命最完美的诠释。春风不度的玉门关,曾经的巍巍雄关,经历了千百年的烽火洗礼、风吹雨打,如今只剩下沙漠戈壁中的一垄土堆,却依然倔强地伫立在人们的视野,任世人凭吊历史,感怀今生。风中隐约仍有羌笛从不可知的角落传来,恍惚间在国家民族危难时刻,有青衫书生投笔从戎,金戈铁马,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曾到过风雨江南,随醉人暖风吹拂。有苏堤春晓,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有平湖秋月,月夜泛舟,举头望月,感受“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的美丽意境。断桥上,一把油纸伞,撑出一幕百转千回、荡气回肠、生死相依的爱情大剧;雷锋塔前,水漫金山,只为千年等一回的不离不弃。如今的断桥,残雪中依然有细细蜜语,脉脉含情;湖光中的雷锋塔,夕照下始终记载着那一段不同寻常的爱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水乡苏州,一座座似乎不食人间烟火的美丽园林,绿树掩映着粉墙黛瓦,曲径中蜿蜒着小桥流水。置身其中,有书卷气扑面而来,有富贵气充斥身心。一砖一瓦,一枝一叶,一山一石,都在向人们讲述着历史的兴衰,王朝的更替,小院曾经的长袖歌舞,踌躇满志的风流人物,都被雨打风吹去,只留下满院飘落的黄叶,虽然树梢上会再次吐露新芽,但却再也不是原来的那一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1、乡关何处?这是中国旧文人经常困惑的话题。在人生渐行渐远的岁月里,故乡常常浓缩成一滴风干的泪,一缕思念的白发,一段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没有任何的诗意点缀,李白就这样轻易地俘获了千秋文人的情怀,把一抹思乡的温暖代代传递。

   然而,对于征战沙场的战士而言,故乡却似乎是一个冰冷的符号。马蹄声声,军号急促,在“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杀伐岁月里,故乡所有的人和事都化作了流泻满天的月色,一如清冷的秋霜笼罩在他们孤寂的心头。“曰归曰归,岁亦莫(通暮)止。”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让那些甘愿捐躯赴国难的战士们暂时抛却了亲情之思,只见那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震耳欲聋的厮杀声掩盖了少妇城南的幽幽哭泣。只有当战事间歇时刻,才突然想起了那远方的牵挂之人,一缕情思竟幽冷地蔓延开来。

  又是某一个年代的某一场战争的间隙里,“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经历了一天征战的人们身心疲倦地或躺或站或坐着,他们的思绪似乎有些漫无边际,更多的人已经厌倦了去思考战争的成败得失,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了那一方清冷的长天。星移斗转,月升月落,在同一片天空的万里之遥,亲人们不知该有怎样的期待和遥想。叹只叹“燕然未勒归无计”,恨只恨“武皇开边意未已”,何处是归程?仰天唯叹息。在这辗转流离,居无定所的征战日子里,即使想“凭君传语报平安”也无从实现,只有想着念着临行前为他们壮行的那一杯浊酒,从而把血肉相连的亲切家园毅然搁置在万里之外。

  就这样一个无眠的夜晚,不知是何处,突然传来了一阵阵异样的声音,是羌管吗?是芦管吗?还是琵琶与胡琴?分不清乐曲的音符,辨不出乐器的类别,然而,却在这如泣如诉的声音里听到了心底最温暖的珍藏。突然被拨动的情怀在刹那间弥漫在整个萧瑟的夜晚,“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依依的还有那亲人们穿透岁月的期盼与不舍的泪光。

 乐曲声渐渐远去了,一夜望乡的征人们细心地收拾起内心最珍贵的感动,在越来越漫长的沙场岁月里,裹紧身心,习惯性地冷冷遥望着故乡。(西坡居士归心居

12、有这样一种语言,她能像江南古镇一样清秀婉约,她有小桥流水般的细腻柔情。

  有这样一种语言,她能像安塞腰鼓一样豪放不羁,她也有北风烈马般的刚强豪情。


  有这样一种语言,她发散于五千年来文化的积淀。她随着久古的车轮碾过,她顺着历史的长河流淌,她附着黄土高原的每一颗沙砾,她附着丝绸之路的每一个足印。她来自遥远,却依旧像一曲歌,一曲或悠扬或激越的歌,绕着筝弦、伴着箫管,直拨动着千年以后的人们的心弦。

  有这样一种语言,她的魅力令我为之深深心醉,为之无比自豪!她有个美丽的名字——汉语。
  

  回首。若不是美得淋漓尽致的汉语,怎有如此悠长绵久的文化。若没有诗词歌赋的深情吟咏,怎会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壮举,怎会有“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艰寒,怎会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操守,怎会有“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惆怅……如不是汉语,我们怎么与千百年前的诗人同欢喜、同悲愁,我们怎么与他们同赏一片月,同抒一段情,怎与他们吟咏同一片音韵?如没有汉语,我们会错过太多精彩。
 

 展望。若不是博大精深的汉语,怎具如此的魅力?如今的汉语,已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举办着中国文化节,越来越多的老外加入了学习中文的行列。当蓝眼睛、黄头发、白皮肤的异国人卷着舌头苦学平上去入,当甚至滑稽可笑的他们唱京剧、说评书、诵诗词、唱评弹,预示着汉语不但走过了甲骨钟鼎,走过了竹简绢帛,更将走向一片美好灿烂。
  

  汉语,我为你自豪!
  

  当历史的车轮碾过早已是泛黄的《史记》,汉语却依旧如此绽放光彩,那穿越了千年的马蹄扬尘、硝烟炮火却依旧不变的呼唤,那在人类历史的长空闪耀了千年却依旧不谙的光芒,那必将是更和弦更辉煌的音韵:平平仄仄平……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39

[新一篇] 有道難行不如醉,有口難言不如睡。

[舊一篇]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