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译文]   这一年的芬芳就要消逝,弥漫的芳香却始终无人欣赏。

   [出典]   陈子昂  《感遇》其二

   注:

   1、   《感遇》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   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   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   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   芳意竟何成。

   2、注释:

      感遇:指有感于遭遇。

      兰若:兰花和杜若。这是《楚辞》里边屈原最赞美的两种花。

      芊(qiān)蔚:草木茂盛一片碧绿的样子。

      青青:即“菁菁”,繁盛的样子。

      幽独:幽雅清秀,独具风采。

      空林色:空绝林中群芳的秀丽色彩。

      蕤(ruí):花下垂的样子。

      冒:覆盖。

      迟迟:慢慢。

      袅袅(niǎo niǎo):烟雾缭绕或微弱细长的样子。

      岁华:一年一度草木荣枯,故曰岁华。

      摇落:动摇、脱落。


    3、译文:

     兰花和杜若均生于春夏之交,它们花叶繁茂郁郁葱葱。独自在幽僻的林间绽放,红色的花朵正从紫色的花茎上冒出。渐渐到了秋季,白昼短暂起来,秋风也开始强劲。 这一年的芬芳就要消逝,弥漫的芳香却始终无人欣赏。


    4、陈子昂生平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唐代初期诗歌,沿袭六朝余习,风格绮靡纤弱,陈子昂挺身而出,力图扭转这种倾向。陈子昂的诗歌,以其进步、充实的思想内容,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对整个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

    陈子昂却有一件十分得意的事情,此事载于《唐书》之中。

  某日,武则天治下发生了一桩轰动一时的谋杀案。被杀者是御史大夫赵师韫,他在外出公干途中被人杀死于一家驿站。凶手是同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徐元庆,当时徐的身份是该驿站里的一名服务人员。刁民杀高官,这显然具有十足的爆炸性,整个帝国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

  为什么这个小服务员要杀害朝廷要员呢?标准答案是徐元庆为父报仇。原来,赵师韫曾任下邽县尉,我们知道,县尉在古代是县令的属官,专司当地的治安工作。徐元庆的父亲因为犯罪被赵师韫正法。不久,赵师韫升任京官。徐元庆为报杀父之仇,隐姓埋名,到一家驿站做起了服务员。因为他心里清楚,这是他可以接近赵师韫的唯一方法。终于有一天,赵师韫为公事出差来到了徐元庆所在的驿站,徐元庆抓住机会,干净利落地干掉了赵师韫,报了杀父之仇。

  徐元庆到底是孝子还是凶犯,该杀还是该予以表彰,这在当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当时占上风的观点是,徐元庆应该受到表彰,至少应该予以无罪释放,因为徐元庆是为了替父报仇才走上了杀人的道路。因此,尽管徐元庆杀了人,但他杀人的动机高尚,出发点良好,在讲究以德治国的大背景下,朝廷应该赦免徐元庆的罪行。

  就在此事将要以这样的结果落下帷幕之时,陈子昂力排众议,写下了一篇《复仇议》,他在文章中说:“今傥义元庆之节,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何者?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故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故曰:‘信人之义,其政不行。’且夫以私义而害公法,仁者不为;以公法而徇私节,王道不设。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如臣等所见,谓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陈子昂的意思很清楚,徐元庆谋杀之罪,案情清楚,按照唐律当然毫无争议地应该判处死刑,只有判处死刑才能体现法律的严肃性。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徐元庆这样做却是为父亲报仇,是对父亲的一片孝心才让他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将杀父的仇恨记在心间,誓与仇人不共戴天,其孝心感天动地,足以令日月变色。因此,陈子昂建议在对徐元庆处以极刑之后还应为他举行盛大的表彰会,以颂扬他的一片孝心。陈子昂的建议巧妙地解决了“礼”与“法”的冲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最后徐元庆案也就按照陈子昂的建议给了结了。

    个人评价: 陈子昂深得法家和儒家之精髓。


    5、这首五言诗所吟咏的对象是香兰杜若。香兰和杜若都是草本植物,秀丽芬芳。兰若之美,固然在其花色的秀丽,但好花还须绿叶扶。花叶掩映,枝茎交合,兰若才显得绚丽多姿。因此诗人首先从兰若的枝叶上落笔,迭用了“芊蔚”与“青青”两个同义词来描摹花叶的茂盛的姿态,中间贯一“何”字,充满赞赏之情。

  如果说“芊蔚何青青”是用以衬托花色之美的话,“朱蕤冒紫茎”则是由茎及花,从正面刻画了。这一笔以“朱”、“紫”等鲜明的色彩加以描绘,并由一“冒”字,将“朱蕤”、“紫茎”联成一体。全句的意思是:朱红色的花垂下来覆盖着紫色的茎,不但勾勒出了兰若的身姿,而且描绘出了它花簇纷披的情态。

  兰若不象菊花那样昂首怒放,自命清高;也不象牡丹那般富贵骄傲。兰若花红茎紫,叶儿青青,显得幽雅清秀,独具风采。“幽独空林色”,诗人赞美兰若秀色超群,以群花的失色来衬托兰若的绰约风姿。其中对比和反衬手法的结合运用,大大增强了艺术效果。“幽独”二字,可见诗中孤芳自赏的命意。

  诗的前四句赞美兰若风采的秀丽,后四句转而感叹其芳华的凋落。“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由夏入秋,白天渐短。“迟迟”二字所表现的就是这种逐渐变化的特点。用“袅袅”来表现秋风乍起、寒而不冽,形象十分传神。

  《感遇》,是陈子昂所写的以感慨身世及时政为主旨的组诗,共三十八首,此篇为其中的第二首。诗中以兰若自比,寄托了个人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陈子昂颇有政治才干,但屡遭排挤压抑,报国无门,四十一岁为射洪县令段简所害。这正如秀美幽独的兰若,在风刀霜剑的摧残下枯萎凋谢了。

  此诗用比兴手法,诗的前半着力突出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以其“幽独空林色”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后半以“白日晚”、“秋风生”写芳华逝去,寒光威迫,抒发美人迟暮之感。“岁华”、“芳意”用语双关,借花草之凋零,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寓意凄婉,寄寓颇深。这首诗颇像五律,而实际上却是一首五言古诗。它以效古为革新,继承了阮籍《咏怀》的传统手法,托物感怀,寄意深远。与初唐诗坛上那些“采丽竞繁”、吟风弄月之作相比,显得格外健康而清新,正像芬芳的兰若,散发出诱人的清香。


    6、陈子昂的这首诗。他说:“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他是用草木鸟兽来说的:兰是兰花,你看那很多的兰花嘛;若,若是杜若,杜若也是一种花,是兰若,兰花和杜若。这是《楚辞》里边屈原最赞美的两种花,在春夏的时候,到万物生长的季节,兰花和杜若都生长得很茂盛。芊蔚是一片碧绿的草木茂盛的样子。他说这个兰花和杜若长在哪里呢?是在空林之中。空林,没有人的山林。有这么美好的容色,那么它既然在空林之中,所以它幽独,所以它是幽静的,它是没有人欣赏的。所以,唐人也有诗说,说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就要有人欣赏,你爱它,你把它折去了,那是代表你对它的爱、代表你对它的欣赏,纵然被折了,也是心甘情愿的,因为有人爱它嘛!可是现在这个空林之中的花,连看它一眼的人都没有。所以说“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所有的草木和花朵都枯萎凋零了,你尽管是朱蕤紫茎的兰花,也一样地憔悴、凋零,你的芬芳、你的美好、你的生命、你的情谊,竟是到底你完成了什么?你不是白开了一场吗?没有人看见你,没有人欣赏你,你生命的意义、价值在哪里?(叶嘉莹:以现代观点看几首旧诗)


    7、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卷入政治风波。而文人对于政治多数表现得天真无邪,就像一朵花儿,该放时就怒放。岂知武则天躺在卧榻之上向他咨询建国方略,而年少天真的陈子昂提出的八项主张里,赫然有一条便是抚慰李唐宗室,这一条,正是针对武三思等人的。武三思岂不多疑,于是,一呶嘴,一跺脚,一指使,那个段简县令便心领神会,粉墨登场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投之大狱,百般迫害。任你满腹才华,都在昏厥与痛楚里消亡。

  在那一座暗无天日的牢狱里,陈子昂发出了他无法传达出来的浩叹。幸好在幽州台的那一声叹息,他已提前释放,提前预感了。而他的诗文里,“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诸如此类的隐秘言语,也暗示了某种毁灭性的灾难即将来临。
  
   屈原在投江之前,也曾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叹。文人的叹息,有许多其实是一种哭泣与抗争。幽州台还在,斯人已不见。命运多舛、瘦弱多病的陈子昂在幽州台的千年一叹,就像一排延绵不绝的惊叹音符,穿透长长的岁月,萦绕在人们心里,横亘于唐诗的诸峰之间。


    8、《东邪西毒》是王家卫第一部改编作品,剧中人物都源自金庸小说。但其在人物塑造、主题视野及叙事方式上完全颠覆了武侠电影的传统类型,重塑出一部以探索人的深沉情感、执迷、幻灭为主题的心理实验电影。

    在金庸武侠的躯壳、古龙武侠的玄思里,在错综复杂的情丝缠绕里,在拒绝与被拒绝、选择与逃避、等待与绝望的纠缠里,几乎每一个男人都在漂泊,在为爱负气走天涯;每一个女人都在痴痴盼望伤心欲绝。每一个江湖人的背后,都有一个肝肠寸断的爱情故事。

   西毒(张国荣)是一个极端的自我保护主义者,恪守着“要想不被人拒绝,最好的方法就是先拒绝别人”的信条,自困于自我世界。他的骄傲让他不肯向喜欢的人表白,“喜欢就是不说,要等别人拿到面前才肯要”。他的骄傲其实也是对害怕被拒绝的一种伪装,如果不表白就永远不会陷入被拒绝的尴尬与难堪。骄傲的人往往自负,他坚信桃花(张曼玉)一定会嫁给他。结果虚妄的自负让他抱憾终生,最爱的人成了他的大嫂。他的后半生被忌妒和悔恨湮没,离开白驼山时他忌妒着大哥,到了沙漠又忌妒洪七(张学友)夫妇的幸福。“看着他们走的时候,我的心在忌妒。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机会,不知为什么却放弃了。”机会,一生不会太多。错过了,就永失我爱,悔恨终生。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在适当的时间把握住适当的机会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桃花死后,西毒喝下了一直拒绝的“醉生梦死”。原来,世上本没有可以忘情忘爱的一种酒。“你越是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记的时候,你反而记得越清楚。”“醉生梦死”不过是桃花用来考验他记忆的相思泪。酒过愁肠愁更愁。“当你不能够再拥有,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这只是西毒发现自己无力扭转时间改变现实绝望后无奈的反抗,是一种荒谬之中无用的挣扎。时间绝望的体现为一维的,绝对的,单向的。在时间面前,激情永远蕴含其中却无能为力。

   当他重返白驼山,红颜已逝。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他的骄傲,他的拒绝,他的逃避,他的暧昧,他的有所保留,注定了他只能空对“驼山西毒五蛇羹”守着一个人的天荒地老。每一个人都渴望爱与被爱,但每一个人又都在奇怪而固执的拒绝和逃避着。也许每个人都有一颗敏感而害怕拒绝的心。

  “为什么要到失去的时候才去争取?既然是这样,我也不会让他得到。”也许桃花的负气是有理由的。她痴痴的盼了多少夜,无非是为了一句轻轻的爱语,但骄傲的西毒不肯说。她也是骄傲的,两个骄傲的灵魂碰在一起注定两败俱伤。“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如果什么都可以忘掉,以后的每一天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生命中有些人、有些事,不是说忘就能忘的。老了青春,老了岁月,不老的是记忆。

   桃花揽镜自怜时终于深深后悔,“我一直以为我自己赢了,直到有一天看着镜子,才知道自己输了,在我最美好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人不在我身边。如果能重新开始那该多好啊!”女为悦已者容,而斯人已在天涯,纵然芙蓉如面柳如眉,也只能倚窗拈花,坐愁红颜老。生命最美好的日子,没有心爱的人陪伴,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如花美眷,终付似水流年。

   爱情不可语之输赢,只是为了一点不肯放低的骄傲,两个人都赌着气,葬送的却是彼此一生的幸福。时间只能用来忏悔,不能修复破碎的记忆里破碎的情节。今生被爱放逐,今世为情所困,漂泊在伊甸园之外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希望重返伊甸园,携手重新开始。然而,沧海桑田之后,被生活磨钝了激情的人们是否还有勇气重新牵手走回那失去的乐园。“惟一真实的乐园是人们失去的乐园”,也许,这种真实只是源自我们的自身的想像。想像永远是人类思想最美丽的行为。当回忆出现乱码,爱情的种种幻觉便真实的呈现于回忆中。


    9、文学正是通过在平凡世界里发现美、追求美,从而给人一种追寻自我尊严的无限力量与超越自我的广阔天地。当你看到春花春月,秋雨秋蝉就不由得吟咏起“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时,这是怎样一个心灵世界呢?当你看到青松明月、山间清泉就自然想起“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句时,那又是怎样的境界呢?文学艺术正是这样一种追求内在完美和审美意趣的永恒努力,那怕是一个字都不识的农民都会在劳作的时候,都可能会创造中一种有诗性美的生命方式,这才有了“牧童短笛”与“草原牧歌”的这那样的民间艺术。 


    10、人们称赞教师,多是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或者“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来比喻,而我以为,陈子昂的那首“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显紫茎。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最能代表教师朴素如兰的真实品格。他们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总是用自己无私奉献的一生,芬芳着丰厚的大地,美丽着人们的心灵!


    11、残缺美吗?太多的错过,构成的竟是一个个痛心疾首的故事,只待今后的岁月掩去尘埃,重新翻阅。

  陈子昂在《感遇(其二)》中吟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暗喻自己怀才不遇。香兰和杜若属草本植物,绚丽多姿,若无人欣赏,那就落为“独幽”了。

  当追逐爱情的心灵,等待的是一片玫瑰色的疑云,染红的时光随之隐退,或许倩影只留给月光淡淡的影子,任周遭的风吹微,在浓密的树荫下寻找慰藉。

  多少柔情蜜意在坚定的时光中散去,零仃在都市圈里编织荒漠的虚墟,所有微笑挂着嘴角边上,竟有一些恬淡,又有一些嘲讽,这些岁月的印象越来越不真实了,仅有心灵上沉淀下来的苦涩才为真知。没有谜底,也没有谜面,那些风刀霜剑的残痕,活脱脱剥落了美好的憧憬。如果不换来咬牙切齿的痛,那是最好的了。

    台湾散文作家张晓风在《月,阙也》这样说道:“在中国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的被一般人接受,也许是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抛开书本,我常常感到生活中残缺之美,这样的美,需要心态来诠释。比如过年,真正年到了这一天,每个人都会觉得自然而然,而没有到来的那一天,那种迫切的心情,往往才是真切的。月亮圆了,意味着美好的,但许多时候月亮是残缺的。即使月亮是圆的,那也意味送着美好终点到了。

  我们常常在残缺中生活,月亮在水里抚摸着树枝的倒影,清远的余辉永远没有停靠的港湾。片刻的宁静也有被风吹皱的时候,于是,独自的呢喃更为可靠。

  遗憾,并非一个人独有的。  


    12、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初读很赞,又读钦佩,再读伤怀……实话说,这类的句子不少,我也不唯独喜欢此句,而是遇上了,恰逢雨季里正多愁伤感,所以共鸣了。伯玉的诗风正雅纯,欣赏时甚有嫌弃自己的想头。单说这句“芳意竟何成?”乍看时不能同感,乃无知;细看后又觉自我伤感,乃无能。痛,痛,痛!虽现在不至于“岁华尽摇落”,可叹明日复今日,总有穷尽时;再叹对于明天的无知,将来会是什么个光景。期待过尽这牢笼的日子,又害怕不济的以后。如果能甩掉一切的繁琐,我倒愿意永远都一个人飘零,只一个行囊做伴,又怎害怕芳华落尽无芳意?现在大家不说大了,倒说老了。人老了点,思想凄惨了些。是什么在腐蚀它,是什么让它造出这么多些黛玉情节?诶!“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都他妈该死的落日、秋风,这该死的雨。诗人都是疯子,古时候遍地都是,都给这环境给祸害了,还继续祸害后人。如果让我选择,我宁当一株卑微的小草。秋风下枯黄,冬日里埋头,祸害你们落泪吟诵,扰得你们思绪分飞,而我继续我的新陈代谢和冬秋大梦。末了,雨还在下。逞一时口舌之快,抹不去满腔滔滔感怀之伤。待雨停,艳阳高照,会不会好些?


    13、霏霏的细雨无休无止的落着,如针的松叶上凝结的雨珠圆润而透亮。聚得多了,无法承担时,雨珠幽幽滑落。在滑落的一瞬间松叶微微颤动着,竟似不忍别离的心的颤抖。林中野花荆棘丛生,只是早已不再郁郁葱葱。“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袅袅秋风无情的吹落它们一身华丽的外表,只剩下枯枝败叶在雨中幽幽戚戚凄凄,与松叶依然的翠绿形成无边的反差。世间万物总如兰若,只是在特定的季节绽放自己的艳丽,再美的季节也终会被袅袅秋风摇落。


    14、就像那些人说的那样:明明人在线,明明想说话,还要学隐身;明明很想哭,明明很伤心,还要咧嘴笑;明明很孤单,明明很害怕,还要一个人;明明想见面,明明很期待,还要去拒绝;明明心很乱,明明想人陪,还要装沉默;明明舍不得,明明放不下,还要去放手;明明在心里,明明很在乎,还要无所谓……真是搞不明白,但是事实就是这样,那样就是我们这样的人,有什么办法呢?

  人总是那样的可笑,明明知道很愚蠢却还是要那样做,究竟为什么呢?自尊心、面子放不下还是清高、骄傲导致的呢?这些我们都无从探究,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就要从自身开始,学会面对自己,面对内心柔弱的那一面,坦诚的对待自己的心。

  就像那些人说的,很多时候有很多事不是做不了,而是不想去实行。说得轻巧,要做起来的确是不容易,那就要看你的目标能给你多大的动力,自己心中的信念有多强,自己的意志力可不可以驱使你去完成你想要做的事……

  人生从来都这样,靠的不是别人而是是自己,你如果连自己都不能相信,不能面对的话,那你就只有选择沉沦、麻木的过日子。“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不要等到人老珠黄,灯尽油枯,然后再日日感叹,为什么时间会过得那么飞快,自己好像还有很多事都还没有来得及做……岁月不待人,待人不岁月。希望身边的你会珍惜时间,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珍惜自己,坦诚面对自己,行动起来,对自己负起责任,去追逐那属于自己的梦……


    15、许久了,睡意不曾袭来,静静聆听窗前风铃叮铛乍响,碰撞着几份孤独,几份闲愁。霓虹斑斓,繁星璀璨,点缀了夜的黑。如烟的思绪带着淡淡的忧,淡淡的愁,无限地蔓延,在脑海深处毫无阻碍的肆意荡扬。

     夜市的喧闹繁华似乎与我无关紧要,所有停留在白天的画面,被黑夜熏染得迷失了色泽。一个人寂寞的时候,偶尔会想起一些纷纷繁繁,零星点滴的事,无法释怀于枯燥的生活节拍,有时未免在黑夜的角落里,想象一些无聊劳神之事。许多事情伴随岁月流逝,匆匆太匆匆……

   人生如戏,摇曳浮华,在你不经意的时候,已成为戏中的某个角色。谁为谁青梅煮酒,谁为谁抛不尽相思红豆,谁为谁开不完春花翠柳满画楼……

    回忆的花瓣随风飘落水面,泛起片片涟漪。想象一个人背起厚厚的行囊,在一个碧水流长,芦花飞扬的幕昏,流浪四方,餐风朝露,枕松眠月;沿着驼队长长踪迹,看海市蜃楼,落日长河,依稀驼铃脆响悦耳;穿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域西;走在烟雨蒙蒙的江南深巷,碧瓦朱甍,翠柳娉婷,桥下荷花香飘飘。一群素衣女子,清秀玲珑,带着妩媚的神韵,从淡淡的水彩画中走来,飘逸袅娜,依垂柳柔情似水,携桃花盈笑春风……思绪随画面的灵动而美丽,美丽而慰藉,咀嚼花与叶的滋味,品其清苦与幽香。

   花明柳暗,月白风清,云卷云舒,聚散匆匆,人生苦短,得意之时须尽欢,无论今朝与何夕……

   浪迹天涯,红尘作伴,走过短暂的心理旅程,满足了瞬时幻化美丽瞬间,仿佛不食人间烟火,不沾世俗红尘。富贵尊荣虽然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但真正追求更重要的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跋涉探索旅程中,是非交织,对错重叠,甘苦共存,正是寻觅世间人生真谛。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欣赏兰若秀丽芬芳,幽雅、蓊郁之余,更难忘那抹透彻心扉的“绿”。与自然的片刻融入是最美丽的畅想,时光不允许随意观赏……自己操纵情感,何须憔悴支离为忆君,伤感于蓄泪斑斑,点点滴滴满衣襟的漩涡不肯醒梦。梦境就像不停变幻莫测的云,风起云散,转瞬即逝……

   蓦然回首,容颜依旧,奈何风景去远,不言颓废,迷惘,黯然神伤,只是惜了----桃红柳绿往返燕,江上扁舟雨两行……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16、孔子说:“四十而不惑。”何为“不惑”呢?他又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也就是说,通过知识的积累而能明辨是非的人可以说不惑。在梦想、欲望、激情的驱使下,已经登至山顶,成功也罢,失败也罢,不管前方有什么迷雾叠幛、魑魅魍魉,看得够远、够真是必然的了。虽然失去了年轻时的张扬、凌厉,但从此理性、认真、踏实却是难得的修为。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生四十倒真是不惑呢。但是,“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人生的失落和未竟的责任在此时一样多,尚需要打起精神来,挽起生活的轭奋力地走下去呢!

    人生就如一杯苦丁,需要认真地、细细地品味,才会在四十岁的时候于苦涩中品出一点甜美的味道。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6:32

[新一篇] 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

[舊一篇] 歲夜高堂列明燭,美酒一杯聲一曲。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