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译文]  山野的风,吹着空旷的树林,沙沙的声音,仿佛是有人在行走。

[出典]  岑参  《暮秋山行》

注:

1、《暮秋山行》  岑参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2、注释:
 旻:(mín)天,天空。此处指秋季的天。
 鶗鴂(tíjué):亦作“鶗鴃”,即杜鹃鸟。
3、译文:
 疲惫的马儿睡卧在长长的山坡上,太阳已经落到水面上。山野的风,吹着空旷的树林,沙沙的声音,仿佛是有人在行走。苍茫的天空下起冷冷的雨,青石的路面没有了灰尘。千万种年头,都在这傍晚出现在脑海,万物的声音都在萧瑟的清晨悲鸣。鶗鴂昨晚还在鸣叫,蕙草已经开始枯萎。何况我这远行的异乡人,自然就会有很多艰苦的辛酸。
  4、岑参生平见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是盛唐最典型的边塞诗人,在八世纪五十年代,他曾经两次出塞,在新疆前后呆了六年。他边塞诗的特点,我们应当从两个方面去把握。第一,他是一个好奇的人,正如杜甫说的“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陵行》)。早年他喜欢从出人意表的角度去发现诗。有了边塞生活的体验以后,他的好奇天性也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第二,岑参诗人中的一股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慨,这也是其他边塞诗人所无法比拟的。他赞叹别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他自己就是这样作为戎装的少年英雄驰骋在西北战场上的。他出塞时,才三十出头,正是充满锐气的年龄。王昌龄、高适等年稍长的诗人,随着开元盛世的逐渐萎缩,朝政的日益腐败,已经开始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非正义性的一面时,岑参却还在战阵上高呼驰骋显示英雄气慨。这种心态和思想境界,就使他的诗和高适比较明显的区别。高适观察比较深入,更多的看到战士的艰苦,因而诗的色彩要淡一些。岑参则用绮丽的笔调来凸显西北地区冰天,雪地,火山,热海的异域风光,歌颂保卫边疆的战争,歌颂将士们不屈不挠,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有一种感人的厅情异彩。《唐之韵》

 5、这首诗写暮秋山行的所见所感。 
  诗的开头就以“马”、“长坂”写山行,但并非写山间行走,而是写山间停歇。而且这种停歇又并非那种充满雅致逸兴的停歇,而是“疲卧”,以马的疲于山行,衬托了人的倦于奔波。接着,又以渡口西沉的斜阳来烘托诗人的心境。
 下面四句写“暮秋”,是山行的环境。“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两句先以风吹空林来表现林的“空”,又以仿佛有人而实则无人来衬托林的“空”,幽深静寂的环境写得十分生动。“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正值秋日凉雨初霁,路上行尘不起。前两句从左右,这两句从上下将山间景色点染得更为幽静空寂。这四句所写的山色极其生动逼真,使人如临其境,就其本身而言,如唐代殷璠所说,是“宜称幽致”的,然而在此时此地,它所映衬的却是诗人空虚惆怅的心境。诗人之所以“卧”,并非由于山色幽雅宜人,而是由于千般烦恼与愁绪集于一身,是由于“疲”。
  以下由“千念”一转,写所感。此时正是岁暮时节,而迎萧瑟秋风,诗人百感交集,而其感情基调则是一“悲”字。以“千念”统领,说明诗人感触很多,这一切都由“暮节”而引发。“万籁”表明其声响之多,然而这一切音响只能越发触动诗人悲愁心绪。客观环境中的“万籁”,反衬主观心境中的“千念”。“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在这里,诗人用屈原诗意,以鶗鴂已鸣,芳草色陈,比喻盛时已过,年岁渐高,抱负难以施展;流露出对岁月,实际是对自身处境的深深忧虑。诗的最后两句在上文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说明自己的处境:岁月已晚,而自己仍在异乡漂泊奔波。“远行”二字呼应题目“山行”,表现此行之遥远艰辛,同时暗示出远行奔波之毫无成就。诗人所疲于山行的原因,就在诗的这四句中说明了;而“苦辛”二字则为“暮秋山行”作了总的归结。
  这首诗将暮秋景色与山行所感紧密结合,使之相互衬托,从而突出了诗人倦于仕途奔波的心境。其中写山色四句,语句清新自然,描绘生动传神,意境幽远凄清,与全诗格调极为和谐。
 6、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岑参《暮秋山行》意思是山风吹得干枯的空林飒飒做响,仿佛有人来了一般。山风吹响空林,引起诗人疑有人来的好奇推想,诗句以奇特构思真切表现出山林在蓦秋时节树叶干枯,风来辄响的意趣,表现出远行的孤寂、秋色的凄清及个人身世不遇之感,蕴含极丰富。我们一般借此句来表达枯秋之象或孤寂如秋的心情。
  伫立于山巅,山风急来,听阵阵松涛,一如大海扬澜般带着骇人的声浪滚滚而来,风摇树动,韵震崖谷,分明便是“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于是更感觉山林的寂静与空灵,心中生出一丝敬畏。
7、云南的大山,百态千姿,或婀娜妩媚,或刚健伟岸,中外闻名。梅里雪山之神奇,玉龙雪山之峭拔,大理苍山之雄健,宾川鸡足山之灵秀,高黎贡山之惊险,令人心驰神往。

  云南人生在山上,长在山上,朝夕与大山作伴,经年累月与大山为友。“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对于文人墨客关于山景山情的吟咏,云南人有深切的感悟和体会。

  几千年来,云南人与大山同阅人间沧桑,共历天地变化,结下深情厚谊。一方面,云南人孜孜不倦地敬畏保护大山,赋予大山人文韵味;另一方面,大山把自然的无限风光和生活的血液乳汁奉献世人,并对云南人民形成自己共同的心理特征、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产生了深刻影响。

  大山不管岁月如何演进,不管人类和自然如何对待,或膜拜呵护,或摧残折磨,总是高昂不屈的头颅,挺拔不阿的身躯,彰显坚定执着的品行,恪守与生俱来的责任:为漫山遍野的树木花草提供营养,为奔腾流淌的江河泉溪送去生命琼浆,抚养栖身山野的飞禽走兽,赐赠给人类蕴藏其身的矿产资源。此之谓大山的坚定执着。

  大山“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灿烂阳光下,风雨如磐中,云雾缭绕里,大山始终风度依旧,保持本真。与狂躁不已的大海相比,大山淡泊宁静;与飘忽不定的行云相比,大山沉稳持重;与变动不居的流水相比,大山重情重义。不仅如此,大山从不投机取巧,始终乐此不疲地为自然、为人类做同样的事情:勾勒大地水陆畛域,描绘江河运行轨迹,给天地增添景致,替太阳滤色,为风雨定向,为寒温刻度,为空间标高。此之谓大山的扎实苦干。

  大山从盘古开天地起,无论是面对炽热云团冷却时的荒凉寂寞、地壳陷裂隆起漂移的剧烈动荡,还是面对大海温床、堤岸、地球脊梁的反复变迁,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自我修持,攀高不止,精进不息。此之谓大山的图强进取。

  大山从混沌初开、乾坤始奠起,不管是无数雷鸣电闪的锻造淬火,还是无数风霜雨雪的剥削侵蚀,都表现出一种大无畏的、一往无前的气概,始终从容面对,不曾回避,一动不动地昂昂矗立。此之谓大山的勇于担当。

  大山的这些可贵品质经过长期的开掘过滤积淀,已深深融入云南人民的血液里,成为支撑和推动云南人民一路前行的精神动力。(来源:
《云南日报》
9、“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古人把秋天誉为“清秋”,大该是取其恬淡清雅之意吧。“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空灵秀丽,清风万古。月夜却是最凄清淡雅的,“野旷沙岸静,天高秋月明”、“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也许,正是“清秋”的凄清冷寂,常常使人们产生无限的悲情愁绪。被后人赞叹为“千古绝唱”的《楚辞》中的一句“悲哉秋之为气也!”使“冷云寒水”、“寒蝉凄切”成了古人笔下的秋天的主要色调了。“衰草凄凄一径通,丹枫索索满林红”、“满林黄叶雁声多”已是凄凉;“日暮秋烟起,萧萧枫树林”更为惨淡;“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则充满悲哀。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一叶知秋,那么“大野新霜万叶枯”、“万木惊秋各自残”该有多少萧瑟啊!“无边落木萧萧下”足见秋风之凌厉。它可以使“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也可“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更能“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梧桐昨夜西风急”、“梧桐更兼细雨”,在诗人寂寞的心里是“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是“秋风秋雨愁煞人!”

10、—— 楚人宋玉在《风赋》中说: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此语无疑是对风最好的诠释。听风不宜用耳而要用心,因为风是有灵性的,唯有用心方能解的风语、识的风韵。

——山颠伫立,山风卷着松涛,如大海扬澜般带着骇人的声浪滚滚而来,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如远,声比洪雷,怒号嘶鸣,像是山中的妖怪在丛林深处游戈一般。不由得想起“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诗句,更感觉山林的寂静与空灵,心中不免生出一丝的敬畏。

—— 海边漫步,海风裹着海水腥咸的气味扑面而来,一个个海浪借着风势像小山似的冲向岸边的礁石,惊涛轰鸣,雪莲飞舞,水雾弥漫,澎湃汹涌,海燕振翅,鱼鸥翔集,此情此景不仅使你自然陶醉于“白马千群浪涌,银山万叠天高”诗意之中,而且懂得海之所以为海,全是因为这不可抵御的凛然气魄!

——秋林驻足,秋风像一支神奇的画笔,为群山密林涂抹上了绚丽多彩的颜色。秋叶声声之中,幽幽的澹香伴着凉丝丝的风儿,摩挲着你的颜面,抚摸着你的肩腰,淘洗着你的肺腑,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难怪葛洪先生吟诵“芳兰之芬烈者,清风之功也”,盖因情之所至、有感而发!

——草原游歌,微风挟着远处雪峰的清凉,直吹的鹰击蓝天,白云舒展,云雀飞鸣,马群驰骋,牛硕羊肥,草浪翻涌,野花遍地,芬芳灿烂,把个壮阔的草原装点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引吭高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春天的风像母亲轻柔的素手,带着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和各种花香,沉睡的原野在她的抚摸下绿烟朦朦,暖意融融。
——夏天的风像少女温馨的呼吸,在绿叶间簌簌流动,在屋檐下悄悄飘荡,使你尽享风中那淡淡的幽香和湿润的爽意。
——秋天的风像深沉苍凉的歌声,悲怆中透着刚毅和不屈,嘶鸣中迸着力量和抗争,摇曳中溢着理想、激情、诗意。
——冬天的风像苍龙锐利的巨舌,掠过荒漠,越过戈壁,穿过城市,疯狂地舔食着地上的一切,所有的污浊荡然无存。


——风,有时候是温顺的。不带一丝灰尘,洁净而又清爽,没有一点躁动,宁静而又安详,宛若一首绮丽的小诗。尤其喜欢在夏日的雨后沐着风儿散步时的感觉,踏一径小路,悠然地迈着方步,两边的草坪湿漉漉的,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仰首天空,铅灰色的云朵悠悠地随风飘动,偶尔驻足观望,竟不知道是人在走还是云在走,感觉有些晕眩。雨燕欢快而轻捷地穿梭于天地之间,间或发出一两声“吱吱”的鸣叫,金色的阳光透过云缝中散射下来,柔柔地洒在树上,挂着水珠的叶片像无数颗美丽的珍珠,在微风的吹拂中相互厮磨沙沙作响,侧耳谛听犹如美妙的音乐。
——风,有时候又是顽皮的。发起脾气来,挟沙弄石,呼啸怪叫,颠颠扑扑,乱碰乱撞,活像是一个恶作剧的孩子,挥舞着鞭条在空中乱抽乱打。打的树木弯腰哀号,太阳惶然失色,就连顶在头上的蓝天也无奈地拉上了帷幕,变得昏暗起来。黄沙黑土、鸡毛破纸,袭卷着周遭的一切。灯灭了,窗开了,瓦掀了,树折了,风依然不停地狂舞,恨不得将天地之间所有的残枝败叶、腐臭浊流扫的干干净净。于是,人被逼得蜷缩在屋里,顿觉有一种天要塌下来,地要翻上去的恐惧,整个心都缩紧了。刹那间,你会觉得,在风的面前自己原来是如此的渺小而又无力。


—— 风是信使,在淡烟渗柳时,吹得山朗水清大地苏醒;
—— 风是园丁,在轻飔微拂中,裁得鹅黄嫩绿姹紫娇红;
—— 风是红娘,在繁花嫩叶间,引得雏燕呢喃蜂蝶飞舞;
—— 风是农夫,在平畴田陌里,织得麦黄稻香五谷丰登。


——风有着鲜明的性格——春风温柔,夏风凉爽,秋风萧瑟,冬风凛冽。
——风有着丰富的情感——微风如思、轻风如诉、狂风如泣、飓风如怒。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是风的祝福;
——“春风不相识,何事人罗帏”是风的眷恋;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是风的问候;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是风的期盼。
——“夜风敲秋韵,万叶皆是恨”是风的哀怨。
——“大声吹地转,高浪蹴天浮”是风的高歌。


——雨因为风的孕育,才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情;
——雪因为风的伴舞,才有“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的风韵;
——天因为风的洗浴,才有“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的明净;
——地因为风的吹拂,才有“苍茫万古意,荒烟落日中”的平阔;
——山因为风的斧凿,才有“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雄奇:
——水因为风的疏弄,才有“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的灵动。
......
——风,是有生命的。它总是不知疲倦地游离于天地之间,用博大的胸怀孕育着世间万物。时钟的摇摆,季节的递嬗,世事的变迁,都无法撼动它那颗挚爱的心灵,整个世界都能感受到它的恩泽。没有风的润泽,我们周遭的一切将变得毫无生机,死水一潭!

——美哉!风神。
——壮哉!风神。

 11、山水诗文选萃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泛》)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岑参《暮秋山行》)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绝句》)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2、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人生如风。
  
    好一个亘古的比喻。你也许感慨于它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着一丝痕迹。我却跋山涉水,在时空里淘尽沙砾,找到了这个比喻的真谛: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一层又一层地爬过,事实上,这层层篱笆缀满荆棘,我们通过时,往往遍体鳞伤,身心俱毁。这时,你看到,风在墙外千萦百折,不屈地呼啸而过,空气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盘,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烈日暴雨来过,飞沙走石来过,我们布满伤痕,还要面对一片片荆棘的丛林。
  
    梭罗说:“这儿可以听到河流的喧声。那失去名字的远古的风,飒飒吹过我们的树林。”或许垂问远古,能把生命如风的真谛领悟。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文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
  
    梵高看见了风。他在向日葵田地中懒散地躺着,纠结于一个难解的疑问与痛苦:耗尽心血的画作,竟是一幅也无人理解,一幅也卖不出去!对于一个把艺术当生命的人来说,无人欣赏自己的艺术好比无人重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被轻视、被鄙视的痛苦!这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挫折!
  
    幸而他看见了一阵风穿过向日葵田地。那阵风被阻挡了,发出愤怒的吼叫。然而它们向前!向前!全然不顾被招摇的枝干划破的身躯,它们成功了。
  
    于是他也成功了。
  
    《向日葵》等画作在他死后不久,直至今日,都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
  
    ……
  
    关于风的故事太多。
  
    在风吹着号角呼啸而过一座又一座沉默的荆棘林时,相信很多睿智的眼睛看到了它在昭示什么。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唯有学习风,我们才能藐视一切挫折,让痛苦烟消云散,让快乐洒满旅途!

·唐诗名句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6:31

[新一篇]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舊一篇] 歲華盡搖落,芳意竟何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