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译文]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三十个年头。

   [出典]  东晋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

  注:

  1、《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注释:

    ①适俗:适应世俗。韵:情调、风度。 

    ②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③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④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⑤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 

    ⑥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 

    ⑦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⑧荫:荫蔽。 ⑨罗:罗列。 ⑩暖暧:暗淡的样子。 

    ⑾依依:轻柔的样子。墟里:村落。 

    ⑿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⒀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⒁虚室:闲静的屋子。余闲:闲暇。

   ⒂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3、译文: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三十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4、陶渊明生平见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归园田居》为陶渊明所作,共有五首。诗人描写了自然秀丽的田园风光,恬淡质朴的躬耕生活;抒写了弃官归隐返回自然的愉快心情。通篇浑然一体,展示出宁谧和谐之美。在诗人的笔下,田园风光秀美而自然,徜徉于其间的诗人淡泊宁静,志趣高洁。此情此景,构成了中国古代田园诗的最高意趣。

 

  5、《归园田居》诗共五首,是陶渊明归隐之初的作品。这一首《少无适俗韵》与另一首《种豆南山下》都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向来十分着名。   

   这首诗共二十句。前面的八句,诗人坦诚地倾吐了对过去仕途生活方式的鄙弃,和退隐归田、从自在中寻找新的生命价值的怀抱,也刻画了诗人与世俗不合,热爱自然、崇尚真朴的性格。他把求取功名进入仕途看作是“误落尘网”。一个“网”字,包含了他对虚伪的、束缚人们精神的官场生活的极度厌恶和否定。“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三十年的时光已经在尘风中虚度了,只有回到了田园中,才呼吸到了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内心充满了得到自由的幸福感。这里的“三十年”,有人认为当是“十三年”,因为从他二十九岁入仕算起,到四十二岁写这首诗时,正好合“十三”之数。但若从他“少无适俗韵”的少年时代算起,则差不多是三十年。其实,诗中的数字往往不应过实地去理解。在这里,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不过是一虚一实罢了。从诗的表现特点来说,宜虚不宜实,因此还以“三十”为好。诗人用“羁鸟恋旧林”和“池鱼思故渊”来表达自己对园田故居的依恋。自然,接下来的“开荒南野际”,就不是述其艰苦的劳动,倒是具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他回到田园是实践了他“返朴归真”的社会主张。在他看来,这样接近自然的生活,才是人最正常、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从“方宅十余亩”开始,他细腻生动地描绘了园田居的农家风貌。虽是极平常的景物,却代表着农村景象的典型特征:宅院、茅屋、榆柳、桃李,远处的村落,袅袅的炊烟……特别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两句,就更具生气。宋代张戒说:“渊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本以言郊居闲适之趣,非以咏田园。”这就是说,作者的本意并不在写田园景物之美,而在于田园生活之趣,这是很好的见地。在这首诗中,诗人所写的景物都是田园中人们极常见的,孤立地看,它们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审美价值。可是,在这里诗人为这些平常的景物赋于了“灵性”,它们处处洋溢着诗人归田后所体味到的农村生活情趣。在诗中,榆柳、桃李是那样适意,狗和鸡也是那样适意,而主人更是适意的,最平常的景物也给他亲切感,使他感到自由自在。而读者,则并不对这些常见的景物感到乏味,反而受了诗的感染,发现了这些平时没有引起注意的东西竟是这般美好,这般有趣。以诗的主观感受注入所写的景物,这是陶渊明归隐初期田园诗的一个特色。这种重在写意不在写实的表现方法也是浪漫主义的特征之一。   

    诗人为可对农村的平常景物产生这样的感情呢?诗的最后两句回答了这个问题:“永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正因为过去有那种如在樊笼的生活,才能懂得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之可贵。这里的生活尽管简朴,但是和那种充满机诈的、虚伪的、喧嚣的生活相比,它宁静,适意,自然,更符合陶渊明的生活理想。   

    这首诗用了许多对句。这是格律诗产生之前诗歌中大量使用对句的一个范例。可贵的是这些对句不仅词语工整,表现出汉语的语言形式美,而且具有内在的韵律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来顺势而成,毫不费力,从节奏上、意境上,恰具了平淡自然的韵味。

 

   6、虽然文学史上陶老前辈的诗歌以其丰厚深蕴的思想内容和独特奇伟的艺术形式雄视百代,流传千古,可谓篇篇锦绣,字字珠玑,但我独爱这首《归园田居》,不为其他,只爱他笔下的那个迷蒙的村落。

顺着陶渊明的笔墨走进去,我来到了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午后一个炊烟袅袅的村子,农民都下田去忙着种庄稼。道上的行人稀少,整个村子都静悄悄的。突然,巷子深处传来几声狗吠,于是那些鸡也不安分起来。此起彼伏的鸣叫声震得桑树顶端的叶尖微微颤动。简陋但一尘不染的八九间草屋就安详的坐落于其间。草屋的前面种满了桃李,檐后也栽满了榆柳,到处都是绿树成阴。狗吠、鸡鸣和众多欣欣向荣的树木给静穆、素淡的山村注入了生气,整个村子一下子灵动起来。就是在这样清幽静谧的环境里,一位隐士坐在院子里,享受着眼前的宁静,思考着人生的得失。

读到这里,我不禁嫉妒起陶渊明来,这正是我神往已久的地方。不过,我若是他,我一顶会小心翼翼地把这样的生活一一藏起来,才不要诉诸笔端,惹人觊觎,留得我慢慢品位。在我看来,先不论现在环境破坏的影响,我觉得真正懂得生活的正是那些我们不屑的“古人”,而现在的生活,我用三个字来概括——“乱”、“忙”、“锁”。

陶渊明是在当时魏晋社会动乱、思想混杂的情况下选择隐居的。虽然我们现在没有到社会动乱的程度,但思想混杂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随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受西风东渐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变得混杂因为文革的否定,原来被人们奉若神明的毛泽东形象不再神化,原先高度统一的思想也散开了,国内再也找不到向建国初那样能够高度统一思想的武器了这样,人们就有了更多的思考。但不是每个人都会思考,还有很多人都处在思想迷茫之中,更多的则是在跟风,跟外来的风,跟时尚的风。这就导致韩寒郭敬明这些80后的叛逆思想的热起。很多人着这股风,选择了“个性”,是不是真的张扬了个性,我并不知道,我只看到了更多着装奇特、思想怪异的人。虽然现在党提倡“三个代表”、“八荣八耻”希冀规范我们的思想,仿佛那离我们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更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时时铭记着这些类似党章的规范。如果说已经长起来的一代是叛逆的一代,那么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就是迷茫的一代。我们看不清眼前的道路,寻不到人生的目标,思想上或者是茫然一片,或者是杂盛百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报哪种。生命也找不到归属。

每当我看着自己手头上一大堆急待解决的问题,我就不禁问自己:“平时都干了嘛”,而我却答不出来。在别人眼中,我每天忙忙碌碌,我自己也感到自己很忙,可笑的是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忙些什么,也没有获得什么忙的结果。细细想来,我人生中至少有五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忙”的名义下不明不白地丢失了。我也不大相信身边的每个人都是大忙人,但我目光所及的又好象都很忙。他们脚步匆匆,眼神也是匆匆掠过,我有时真想冲上去问“你们究竟在忙些什么?”。忙生计?我觉得只要够生活就好。人不需要太多的名利,太多的名利只能带来更多的累赘,正如歌曲里唱的“名和利呀,什么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类追求名利,其实目的很单纯,无非是想让生活更加幸福美好,想受到人们的尊敬。其实,幸福很简单。你驻足侧目倾听,那阳光下绚丽夺目的鲜花,那青翠欲滴的嫩叶,那轻快活泼的蝴蝶,那婉转歌唱的鸟啼……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美即便是从你身边走过去的行人,只要你耐心寻觅,你也会发现美,比如那身合体的衣着,那自然卷曲的卷发等等。再抬眼望望明媚的天空,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你会觉得“活着就是幸福”。名利也不会给人带来真正的尊敬,那只是畏惧,要想赢得真正的、发自别人内心的尊敬,靠得是德行,换个说法,就是你的“人格魅力”。再看看那些握有名利的人身边成群的保镖和许多费神去记的密码,我不觉得他们是幸福的

社会在加速现代化的进程,可是人心却是慢慢的倒退,正企图缩回自己那狭小的窝里。看着那陡然升起的高楼,我悲哀的想到了一个个囚禁人的牢笼,不,它更可怕,它囚禁的是人的心灵。当你走进自己的楼层时,你绝不会想到去摁其他楼层的住户的门铃送上一句问候,你会自觉地遵守住楼房的规则——彼此互不干扰。难怪多次接外婆来我家小住,她都不愿意,即使来了,也要马上走。问她,她说住不惯。是的,这里没有那一群爱四处串门的姐妹,没有那吵吵嚷嚷的疯娃儿,没有那咯咯不停的母鸡……这里有的只是冰冷的墙壁和坚固的防盗门。忙碌的生活节奏让人们休息一下都感觉浪费了生命,又岂敢花费生命来聆听他人的心声呢?人们都忙着勾心斗角,忙着处心积虑,那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已不复存在了。其实不仅是人心被锁住了,就是我们的躯壳也是被锁着的。我们是不自由的。我们必须顾虑太多的规则。假如此时外面正风光正好,你想出去亲近它,可是,我们必须考虑此时的环境条件,也许你正在上课,也许你正在开会等等。当你高兴的时候,你兴奋得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可你得顾虑你的动作会引来人们的猜测“这个人是不是疯拉”,或者你得考虑你的行为与你的身份不符,等等。陶渊明一句“久在樊笼里”道出了多少人的心声

 

真正懂得生活的人,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忘我,追求的是人与人的和谐。陶渊明的村子也许只是一个桃源,即便如此,他仍可以给我精神上的一次幻想之旅,让我的精神做一次自由的飞翔。愿我们都能像他一样,有得返自然的一天。中文系0501  周莹   

 

 
 

   7、自然才是心中的至爱,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自然留下一缕情丝。经过长期痛苦而
疲惫的求索,诗人终于找到了与生以来便存在心中的那个情结。道路虽然,曲折多艰,
但毕竟还是寻找到了。桃李桑树,茅檐鸡犬,诗人在恬静闲适的生活中让自己的心灵
安宁祥和下来。冲破樊篱,找回自我,优哉、悠哉!

 

   8、田园的客观风物与诗人的主观意蕴融为一体,妙合无间,总是在鲜明的形象画面中展露出一种生活意趣和境界。“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亩际,守拙归园田。”多美的诗句!     

    不要问这是一种忧伤呢还是一种憧憬,只感谢万能的造物者让世间有这许多奇妙的风景,让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展示出它卓越的魅力。当心灵在纷杂的尘世中游走疲惫时,可以在她的怀中稍适停留,为心灵更换另一片清净纯洁的空间。

    至今,我才理解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安然,悠闲。古人的情怀犹如行云流水般淡然、飘逸,让现今在名利场上追逐得心疲力尽的人们可望而不可及。可以说只有大自然的美才有永恒的魅力,而人们心中的平静,淡泊则是人生的永恒。

 

    9、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是本性?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是感慨?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是思恋?户庭无尘杂,鸡鸣桑树颠,是晨梦?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是向往!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是冲动!去休闲,去看看!

 

   10、青山相伴,浊酒相随,菊花相依,归隐山林,自成乐趣,享受恬静幽雅的自然风光。陶渊明是一个成功者,他能无畏而平静地离去,释然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他走进青山绿水间,在竹篱茅屋下,秋菊小径上,自酌一杯淡酒,缓缓送入口中,享受那一份宁静,享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的静谧致远。或许,他真的属于自然,他热爱自然,喜爱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恬淡生活。他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格,最终使他与仕途无缘,成就了他的文学梦,迎来了转过弯道之后的灿烂春天。

 

    11、《归园田居》有句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每当读到“一去三十年”时,就忽然心境悲怆起来。余下文字皆看不进去,整个人如同被施了魔咒。口中叨咕着,眉头皱起来,不由自主一声长叹,仿佛人生也进入了暮年。“一去三十年”太可怕,可怕就可怕在这个“误”字。

    在遥望的视线里,仿佛看到了一尾叫做陶渊明的鱼,被尘网捞起,离水与尘土相偎。干涩的尘土干涩的身心,人世辗转艰于呼吸。他不甘心被鱼肉,他不忍心鱼肉别人,所以他只能是条干鱼。干瘦的在缝隙里追寻,挺立着太直的脊梁和不会屈的膝。长此以往,性命危机。“不折腰”的意志怎么能适应官场的柔韧?三十年啊!被误太久了,悔悟也太迟。

    也许有人会说,陶渊明的这个“三十年”是“十三年”的夸张。因为从他做官到辞官只是十几年的时光。我却不那样认为,诗人说的没有错。他少时也胸怀大志,也寒窗苦读。希望将来为国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一直到此时四十一岁归隐,可不是三十年?有意识的读书、有意识的参政,然后失望的归隐。陡然惊觉自己错了,而一错就是大半生。这是怎么的悲痛呢?

    可以想见,每当端起酒杯,那杯里装的都不是酒,而是三十年的苦涩;每当采菊东篱,赏的都不是花,而是对余生的珍惜;在五柳之间徘徊,在环堵萧然里放任,谁说不是对那三十年岁月的痛惜?谁说走向他是走向美好的桃源?其实那每一棵桃树都是痛苦的土壤里长成的梦,梦虽美,可是那阴影却实在的黑暗了身心。多年的信念轰然倒塌了,剩下唯一能做的恐怕就是梦了。梦想自己是只鸟,相与山水而还;梦想自己是一尾鱼,优游在开心的深潭。依偎着十余亩方宅,八九间草屋,余生也仿佛真实而温暖。而真实的困窘,劳作的艰辛都可以忽略不谈。

    人生不满百,被误三十年。岂止一个陶渊明?
    芸芸众生,被误一生的太多太多了。大部分人被一个家字所累,为了儿女忙得连梦都做不成。有的人汲汲于钱权,巧取无数身后一片骂名。有的人一味随波逐流,“自我”从未存在过。其实和这些人比起来,陶渊明很幸运的及时顿悟了。没有案牍劳形,诗文成了他的生活。即使死后多年不被看重又如何?写着就是快乐,写着就是意义,写着就是人生。

   写着的陶渊明很轻盈。
   写着的陶渊明亦高大。
   高大成一座南山。绿发繁茂,声若流泉,诗花遍布,梦鸟蹁跹。那里的空气有魔力,可以净洁一切。那里是一个硕大的容器,可以容纳美丽的灵魂。那是后世文人的精神的故园。倦了、累了、烦了,痛了、苦了、贬了,就可以走进来。它无形,它可以是所有形。可以是一间陋室,可以是一次旅游,可以是一瞬凝眸,也可以是随时随地的自我不在场。比如朱自清的夜色荷塘,郭沫若的天上街市,郁达夫秋的悲凉,鲁迅的抄古碑的际遇。不走出来,余生安泰。再走出来如泡过温泉。神清气爽,力量又回归身边。这里明明就是家一样的所在,这个家就是南山。

    一去三十年,一误三十年。能用余生成全不朽,是陶渊明。他使世人明白,人生从哪里起步都不晚。只要热爱,人人都会有自己的南山

 

   12、好累,好疲惫。我想逃,逃离城市,逃离这繁杂纷扰,一个人去行走,去流浪,去野外穿越,去贴近大自然,去聆听自然的声音,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生命与幸福的真谛。于是,在一个清晨,我背起简单的行囊,放下红尘羁绊,逃离尘世的喧嚣,心中的烦恼,独自踏歌而行,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

    城市的身影随着车轮的滚动渐行渐远,空气渐渐由混浊变得洁净,在广袤蔚蓝的晴空下,在桃红柳绿,蜂飞蝶舞的追逐中,在微醺的山野香风中,心情渐渐开朗愉悦起来,深深吸一口醉人的清风,轻声哼唱起儿时熟悉的山歌童谣,恣意放飞着因着喜悦而美丽的心情。

     车子在山中的公路上盘旋,像一只雄鹰在天空下飞翔。极目眺望,远山含黛,满目葱茏,苍涛翠柏,峰峦叠嶂,红砖绿瓦的农家小院掩映在半山腰中,片片绯红如彩霞,似彩锦,映入眼帘,“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阵阵山风吹来,花香袭人,令人心生百转千回的遐想。

    不由想起采菊观日,笑傲风月的孤傲隐士,想起了他“守拙归园田”的超然境界。“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还想起了许许多多,许多的诗,许多的歌,许多的画,许多的文人墨客,高人君子,想起了“仁者爱山,智者乐水”的千古佳话......于是,抖落一身的风尘,丢下行囊,飞身扑进大山的怀抱,在碎石小径,倾听《牧童短笛》的清越与悠远,在密林从中感受《空山鸟语》的灵动,在白云深处的人家,坐看春色,凝望远山,仰望云卷云舒。

    然后,将灵魂与肉体融入大山,让心如山谷空灵悠远静谧,如禅家心无一物,如道家自在逍遥。忘却城市的灯红酒绿,忘却玉盘珍馐值万钱的奢糜无味,放松身心饕餮大自然的盛宴,让久积心中的尘嚣,在山魂水魄的浣洗下变成悄然漂走的云……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6:16

[新一篇]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舊一篇]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1 楼 2017/4/23 下午 02:19:24 | 暫無
123

2 楼 2017/4/23 下午 02:19:22 | 暫無
123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