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译文] 你们这些嘲笑王、杨、卢、骆是轻薄为文的人,现在你们的身与名都已寂灭无闻了;而被你们哂笑的四杰之诗,恰如长江黄河一样久远地流传不息。

   [出典]  杜甫  《戏为六绝句》其二

   注:

   1、《戏为六绝句》其二  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2、注释:

    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都是初唐时期着名的作家,时人称之为“初唐四杰”。诗风清新、刚健,一扫齐、梁颓靡遗风。

  当时体:指四杰诗文的体裁和风格在当时自成一体。

  轻薄(bó):言行轻佻,有玩弄意味。此处指当时守旧文人对“四杰”的攻击态度。

  哂(shěn):讥笑。

  尔曹:你们这些人。

  不废:不影响。这里用江河万古流比喻包括四杰在内的优秀作家的名字和作品将像长江黄河那样万古流传。

 

 

   3、译文: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最高的造诣。四杰的文章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守旧文人讥笑。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初唐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4、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着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 ,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着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5、初唐诗文,尚未完全摆脱六朝时期崇尚辞藻浮华艳丽的余习。“轻薄为文”,是当时的人讥笑“四杰”的话。史炳《杜诗琐证》解释此诗说:“言四子文体,自是当时风尚,乃嗤其轻薄者至今未休。曾不知尔曹身名俱灭,而四子之文不废,如江河万古长流。”第三首,“纵使”是杜甫的口气,“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则是当时的人讥笑四杰的话(诗中以“卢王”来指四杰)。杜甫引用了他们的话而加以驳斥,所以后两句才有这样的转折。意思是即便如此,但四杰能以纵横的才气,驾驭“龙文虎脊”般瑰丽的文辞,他们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自南朝齐梁以来,随着南方经济迅速发展,统治阶级的绮丽之风渐行渐盛,与之相伴的则是文学领域上的迷失。

  其实,平心而论,六朝以来,我们的文学依旧在发展,在进步。

  魏晋时期,是人性开始觉醒的时代。这其中,陶渊明功不可没,他一个人的升华,一个人的醉心山水,让后世千万万的士子们有了精神的依托。

  《世说新语》开创了笔记体小说的体例,是一部前古未有的旷世杰作。

  《文心雕龙》总结了南齐之前中国历代的文学写作理论与文体,恢宏而朴素,可谓是集前人之大成,传后世之杰作。

  昭明太子,这个令人感到遗憾的早逝才子所带领编纂的《昭明文选》,精选南梁之前所有文学大家之名作,流传甚广。

  永明体,南齐年间兴起的新诗体,开创了与古体诗不同的范例。其讲究平仄、韵律、对偶的格式一扫晋宋以来的晦涩,诗文清丽可读,并为日后的近体诗发展奠定了基础。

  还有四六体,也就是影响后世深远的骈文,也兴起于魏晋。其文由对句成行,修饰华丽,词藻绚烂,读来亦是文采飞扬,妙不可言。

  有着这样杰出的文学贡献,魏晋南北朝文学出色地完成了它的时代使命。然而,顽疾也随着文学新体裁的发展而显现,这是做为新事物出现的骈文与永明体不可避免的问题。

  至梁陈年间,永明体逐渐发展臻熟,发展成为更加绮丽的宫体诗;骈文日益兴盛,其风头远胜古文。

  然而,越是风头正盛,其不足愈加明显,但可悲的是竟无人察觉。

  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把毕生的精力才情纠结在了平仄韵律上,而全然不顾诗文本身的空洞无物,不知所谓。自诗经与楚辞开创诗歌的现实与浪漫主义流派以来,诗,即为咏物、咏情之托;文、赋,自先秦诸子与两汉以来,它长于叙事,抒情述理。而宫体诗与骈文在发展中则远离了这条正路。这就好比一棵大树,人们精心地打扮树枝末杈,让它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却对树干的蛀空置之不闻,长久以往,中华的诗歌,必将有那倒塌散架的一天。

  扶正这棵大树为它开始填补空心,是隋灭陈一统中国的几十年后。

  初唐,宫体诗依旧盛行,上官仪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将用词、对句和平仄声韵的技巧抬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史称“上官体” ,为后世的律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不可不谓一份功劳。但是,过分的流于形式,苛求华美,陷于骈体之中不能自拔,被繁琐的“六对” 、“八对” 绑缚,而疏忽内容意义使诗歌在上官仪等人的带路下愈加华美至极,愈加讲究至极,然其空洞无物,脱离实际流于轻浮的弊端也越撕越大。假若长久以往,诗歌文章被形式和词藻所绑缚,穿上虽美观于外但浅薄于里的衣裳,而离生活越来越远,逐渐变为少数人的玩物,其穷途末路、停滞不前之日也许不远矣。

  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位轻权微的初唐四杰站了出来,用实际行动来挽救中华文学的危厦。王勃率先明确反对“上官体” ,杨、卢、骆三人随即投身其中,他们的诗文开始走向质朴,视野变得开阔,杨炯写出了边塞诗的雄健,王勃卢照邻的辞赋铿锵有力,骆冰王写下了当时罕见的长篇诗赋。四人的词句虽然仍有齐梁之风残存,但已确实独树一帜,开始摆脱那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轻浮文学,从题材,文风,感情,形式各方面上全面的冲击初唐时期浮夸的文坛。

  说实话,初唐四杰并没有太多拿得出手来比肩后世名家们的作品。王勃虽才华横溢,有滕王阁序、滕王阁诗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样的千古佳作与名句流传至今,熠熠生辉,但终究因为生命的短暂而匆匆逝去,其文学地位恐尚不及百年之后同样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的李贺李长吉。骆宾王所着诗文为四人之中最多者,更是少有才名,但由于宗室战争中的失败而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只徒留曾经的豪语“试看今日城中,竟是谁家天下” 。杨炯卢照邻两人更是默默无闻,除去初唐四杰一称之外,在千年之后的唐代文学评论之中二人几无一席之地可容!

  然而,开创者终究是开创者,他们承上启下,扭转了初唐的文学风气。我们有理由去宽恕他们诗文上或多或少的不成熟,毕竟是他们,引领了一个声名赫赫,灿烂千古的时代。

  就像杜甫满怀敬意的尊崇四人,驳斥那些讥讽四人的文人,并为四人写下“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千古名句一般,初唐四杰为文学的进步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足以让他们的名字在滔滔的历史长河中不被流水般的时间卷走而销声匿迹。他们永远地立在唐初的文坛上,作为一群正确道路上的探索者、先行者得到后人给他们应得的赞赏。

 

 

   6、“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戏为六绝句》中的一首。后两句在文革期间,常被造反派的才子,用来批判对手。第一,解气;第二,顺口;第三,显得有学问,所以,很流行。可杜甫的原意,却没有什么政治,倒是很文学的,目的在于探讨诗歌的创作理论。

    因此,后人也称这六首诗为《论诗诗》。

    杜甫认为,这四位初唐诗人的作品,是那个特定的文学环境下的产物,也是只能在那样一个社会转型的初期出现。后人在研究这些方兴未艾的作品时,切不可以背离时代背景,罔顾客观条件,而“轻薄为文”,来哂笑前人的。

    王杨卢骆这四个字,谁前谁后,不是杜甫排的,估计他对此不感什么兴趣。只有那些没出息的,没起子的,很无聊的,很委琐的,已经混出什么名堂,但又不安于位的三流或四流文人,才掂斤播两于名次前后,座位高低,才偷偷摸摸于暗箱操作,塞进私货。杜甫论李白,“白也诗无敌”,一句话就完了。要放在这班货色手里,肯定还要加上一句,“稍稍逊色我”。所以,凡文学排行榜,都是一种小人行为。

    因为,好与坏,不用比,好与好,无法比。李白和杜甫,谁更好些?《蜀道难》、《将进酒》和《三吏》、《三别》,孰分高低?宋人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一书中,说得再透彻不过。“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子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所以,那些企图在排行榜上来月旦,来雌黄者,无不怀一己之私,有不可告人之目的。

 

 

    7、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诗圣杜甫的千古绝句,道尽了兴衰盛亡人间事,唱出了河山依旧不老情。中国西部的山川大势,造就了中华民族赖以繁衍生息的沃野田畴,奇峰耸立的西部群山,川流不息的西部江河,既是万物生息的生命之源,也是中华民族历经水火刀兵而不澌灭,不沉沦的精神象征!

  西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独特的地形地貌,河川走势孕育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辉煌灿烂的文化。自然是人类之母,与亘古不变的西部山川相比,西部人生何其渺小和短暂!然而,正是在这种生命存在的渺小和短暂时空中,西部人前赴后继,创造了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长久的生命精神和自由精神,西部之文化在西部人生生不息的繁衍和百折不扰的精神追求中,与天地之久远,与山河之不朽实现了同构。唯有这不朽的文化精神可与天地日月相媲美。所谓永恒者,此之谓也!

  文化的生命在于薪火传承,它是人类从远古的刀耕火种到现代的高度文明岁月里点滴积累的财富,西部人正是通过他们纵横驰骋的脚步,将自己的文化情韵深深地烙刻在风云流变而山河依旧的大地上。我们所谓的西部精神,也就是西部之文化赋予了西部坚韧雄奇的高山以西部人独特的禀赋和性格,也就是西部之人文赋予了九曲回肠的江河以西部人特有的壮美与仁慈,古老的西部河山因此而蕴涵了西部人性的神韵和灵光。

 

 

    8、缅怀鲁迅先生

     在弥留之际
     遗嘱
     妻儿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
     万勿接近主张宽容的人
     在对这个冷漠的世界的最后一瞥中
    走向天国


    在死后的若干年里
    议论纷纷
   或举之上天或踩之入地
   在历史与文艺的长河里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9、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初中时候的诗句,那时候是需要背诵的——只是为了背诵而背诵。
  在前天突然闪过这句诗句,竟沉思良久。
  多少人多少世的光荣与毁灭,江河都不言不语地看着,听着。
  几千几万年过去了,斗转星移,江河还是原来那条江河,宽容,庞大,沉稳。
  但是人类创造的文明又归向何处了?更何况那些个人的名利。
  这样一想,人之一世,纠结于功名、名利、荣辱这又是为何呢?

 

 

   10、 与王朔的名气日薄西山正相反,金庸的小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并没减低其受欢迎的程度,说明它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经典小说必然是耐看的,可以重复的看上多遍不觉厌,否则就是流行一时的过眼烟云,正如王朔所说,他的朋友出差时还带上金庸的小说反复看,正说明金庸的小说可称得上经典小说,带有普遍的人类共性。历史最公正的,它可以检验一切,再过十年,五十年,乃至一百年后,没有人知道王朔是谁,但金庸的小说可以与《西游记》一样不朽,依然会散发出万丈光芒。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湖万古流!

 

 

   11、“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当一些小人以为他们可以弹冠相庆时,我只想起了一句古诗: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2、一千三百多年前,杜甫写下《戏为六绝句》,第二首是这样写的: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说的是当时有些轻薄人士对唐初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与骆宾王的诗文讥笑不断,杜甫针对这种浮夸不实的风气和轻薄人士毫不客气,一针见血的说明对该肤浅论调的不屑,无论“尔曹”如何诡辩纵横,强词夺理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四杰以及如四杰一样受到肤浅的污蔑、贬低的俊才们终将像大江怒河,万古长流。而历史也以最有力最准确的方式证实了杜甫的话。

    一千多年过去,月落日出,凡虻轮回,间或蹦出“代出才人”各领“百年风骚”,轻薄为文的“尔曹”们早已身名俱灭,唯有那些真正伟岸的身影融入这大江,这黄河,这中华民族千古流淌的血脉,犹如金子般熠熠生辉。 

 

  13、郁达夫说过: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为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为鲁迅的一死,使人们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问题还在于:识别伟大人物,各人心里有自己的标尺,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不同的时世又有不同的要求。盖棺似乎从来未曾论定。历史总被有意无意地涂抹,真假不断陷入迷雾。不过,这种涂抹与迷雾终究会被汰洗,从而显出确切的真实。

  正像杜甫老人说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4、杜甫的现实主义诗作与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成为映照中国历史文化的双子星座。

  杜诗对后世的影响源远流长,他的语言、思想、艺术均达到历史的新高度,他的作品成为后人学习的范本,许多绝句精典千百年来为人们传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兵车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其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

  杜甫的出生地河南巩义市(原巩县)城关乡南瑶湾村,成为后代的历史文人敬仰拜谒的地方,他埋葬的地方邙山,处在黄河与洛河之间,两河夹一山,成为历代达官贵人、庶民百姓争相选择的风水墓地,故有“生在苏杭,死在北邙”的传说。即使许多杜甫去过的地方,山东的泰山、兖州,西安的杜公祠,甘肃成县的诗圣词,成都的杜甫草堂,湖南岳阳的“怀甫亭”,耒阳的杜甫墓,耒水的的“靴洲”……。均成为历史文化名胜古迹。

  杜甫曾对初唐四杰有过高度评价: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杜甫的诗作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贡献又何尝不是像江河一样不废,千古流传呢! 

 

 

   15、对于国史,要抱有起码的温情和敬意。 那些鼓吹全盘西化,蔑视国史的文化虚无者们,莫忘古训,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6:16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