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少妇今春意, 良人昨夜情。
[译文] 闺中少妇此刻的相思之情,营里良人昨夜的离别之意。
[出典] 沈佺期 《杂诗·闻道黄龙戍》
注:
1、 《杂诗》 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 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 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 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 一为取龙城。
2、注释:
闻道:听说。
黄龙:地名,在今辽宁开源市西北。
戍:驻军守边。
频年:连年。
解兵:放下兵器。这里指罢战,撤兵。
汉家:“汉”既指汉族,也指汉朝。这里是以汉代唐,避免直指。
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
将旗鼓:率领或指挥军队作战。旗,军队的标志。鼓,进军的信号。
龙城: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匈奴名城,秦汉时匈奴祭祀的地方。这里借指敌方要地。
3、译文1:
听说黄龙要塞战事连年没有撤兵。那一轮在闺中共赏可爱的明月,如今却长照着汉家的军营。少妇今春牵起的缠绵的怀春情意,就是丈夫昨夜凄苦的离情。有谁能统领大军,一鼓作气攻克龙城?
译文2:
听说在那遥远的边塞重镇黄龙戍,连年来烽火不断,征战不已。真是令人惋惜,那曾经照过深闺中春情蜜意的明月,如今却常常把惨淡的月光洒向唐军的大营。闺中的少女年年春季都相思难耐,兵营中的丈夫亦夜夜盼归难以成眠。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只盼望早日结束这令人痛苦不堪的战争。可哪位将军能率领部队出奇制胜,一举攻破敌人的战略要地而罢兵回朝呢?
译文3:
听说远在东北边疆的黄龙城驻地,一直没有撤兵,这一地区战事频繁,连年烽火不息。一轮皎洁可爱的明月,照着闺房,也照着军营,同在月华照耀之下,夫妻却不能团聚,只有相互怀念,遥寄相思之情。春天最能撩动少妇的情思,今年对亲人的相思比往年更加炽烈;丈夫也在回想临别前一幕幕最难忘的生活场景,一切的一切都历历在目,就象发生在昨夜一样。谁能够带领一支好的军队,一举攻取龙城,让饱受战争之苦的亲人早日团聚,让人民安居乐业,过上和平、宁静的日子。
4、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人。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佺期与宋之问,尤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他们的近体诗格律谨严精密,史论以为是律诗体制定型的代表诗人。
5、自汉魏以来,诗人常以“杂诗”为题写诗,类似“无题”诗,内容多是慨叹人生或离别相思的。沈佺期写有《杂诗三首》,都写闺中怨情,流露出明显的反战情绪。这里选的是第三首。
首联“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语言平易似娓娓道来,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黄龙戍战火连年,可以想见征人久戍之苦,强烈的怨战之情溢于字里行间,“不解”与“频年”连用,增强语势,引起人们的联想与深思。
颔联“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是借月抒怀。说今夜闺中和营中同在这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有多少对征夫思妇两地对月相思。在征夫眼里,这个昔日和妻子在闺中共同赏玩的明月,不断地到营里照着他,好像怀着无限深情;而在闺中思妇眼里,似乎这眼前明月,再不如往昔美好,因为那象征着昔日夫妻美好生活的圆月,早已离开深闺,随着良人远去汉家营了。这一联明明是写情,却偏要处处说月;字字是写月,却又笔笔见人。短短十个字,内涵极为丰富,既写出了夫妇分离的现在,也触及到了夫妇团聚的过去;既轮廓鲜明地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图,也使人联想起夫妇相处时的月下双照的动人景象。通过暗寓着对比的画面,诗人不露声色地写出闺中人和征夫相互思念的绵邈深情。见月怀人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而这里只写月不写人,意象反而更丰富生动。这“闺里月”既是思妇的眼中月,又是征人的眼中月,既有千里共婵娟之意,又有思妇心神飞度,想见征人之意。诗意双关,征夫、思妇相思之情之景俱在其中,显得清新别致。
颈联“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紧承上联进一步抒写离人相思。“春”而又“今”,“ 夜”而又“昨”,分别写出少妇“意”和良人“情”,其妙无比。四季之中最撩人情思的无过于春,而今春的大好光阴虚度,少妇不禁倍觉惆怅。万籁无声的长夜最为牵愁惹恨,那昨夜夫妻惜别的情景,仿佛此刻仍在征夫面前浮现。“今春意”与“昨夜情”虽是互文对举,却可以作为“夜夜”来读。可是细味“今春意”却有着独特的表现力。“昨夜情”,也对得十分工巧,不仅表现出良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而且还表现出思念之切。他回忆往日夫妻的恩爱,觉得恍如昨夜事一般,不因经久分离而淡薄。可见他们的情意是多么美好、真挚、深厚而动人。
尾联“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抒写出了征夫、思妇的愿望。他们希望能有良将出马,克敌致胜,结束他们长期分离的痛苦。但诗以问句的形式,倍增感慨深沉的意味。这里照应首联回答了“频年不解兵”的问题,表明是将领无能,指挥不得力以致连年征战,这是写透夫妇别离的痛苦以后自然生出的意思。
这首诗构思新颖精巧,特别是中间四句,在“情”、“意”二字上着力,翻出新意,更为前人所未道。诗中所抒之情与所传之意彼此关联,由情生意,由意足情,势若转圜,极为自然。从文气上看,一二联都是十字句,自然浑成,一气贯通,语势较和缓;第三联是对偶工巧的两个短句,有如急管繁弦,显得气势促迫;末联采用散行的句子,文气重新变得和缓起来。
6、与宋之问齐名合称“沈宋”的沈之佺沈云卿,其所写《杂诗》也富有戏剧性描写:“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这种戏剧场景,不就是唐朝式的《十五的月亮》与《望星空》男女对唱?而这里又有“今春”与“昨夜”的时间错位,有道具“月”的把两地的连接切换:从“闺里”到“汉家营”。前有背景与时间提示,后有抒情式提问,要比现在的文艺晚会导演的戏剧意识强多了!
7、人类不只有物质生活之困,亦有精神情感之苦。唐代初年有着大量对外征战和征丁戌边,这造成了大量年轻夫妻别离之痛,钟情伉俪相思之苦,这类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特别是年轻女子倚楼望月独守空房的“闺愁”的唐诗名篇尤为脍炙人口。象“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随手拈来,都是流传千古历久不衰的名篇佳句。除了倾诉苍生百姓的疾苦,唐诗中还不乏对统治者包括最高统治者进行讽喻、劝告、乃至鞭挞的篇什。这一切都足以说明,唐代的精英,其生命都有着一个至高的准则,那就是社稷和苍生的福祉。有人会问,既然唐朝号称盛世,怎么会有那么多抒写苍生苦难和元元不幸的诗文。其实,这不仅毫不奇怪,而且是然其所然,一方面,任凭怎样的盛世也都会有它的阴暗衰落之处,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社会精英们敢于揭露阴暗,针砭时弊,为民请命,正是唐代日益进步繁荣的巨大动力之一。
8、世界各地的华人商埠被称为唐人街,而中国古代的服装也被世人统称为唐装,唐帝国作为中华帝国的象征由此可见一斑。唐朝是一个怎样伟大的国度呢,这一切可以从唐史专家的滔滔不绝中得见一二,像国力强盛,社会开放,政治开明,文化发达,对周边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及辐射等等,这一切都是唐史专家所最引以为豪的地方。
由于国力的强盛,唐代人表现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自信和开放胸襟。她把中国的旧有的文化进行推奇出新和融会贯通,中国的诗歌就在有唐一代奠定了她的基本形貌,完全讲究格律的近体诗是在唐朝最终成体定型。由于国力的空前强盛,所以唐朝具有了睥睨一切的眼光,她采取了兼收并蓄的开放的文化政策,唐代的歌舞把西域乃至阿拉伯的音乐及舞蹈和高丽的音乐都有机地融合到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去。
虽然“初唐四杰”通过他们的诗歌,反对齐梁绮丽的诗风,但是这个任务最终则是通过提倡诗歌要有“兴寄”“风骨”的陈子昂来完成的。陈子昂和注重声律之辨的沈佺期、宋之问他们三个把诗歌从初唐过渡到盛唐的成熟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春秋中文社区http://bbs.cqzg.cn
虽然宋之问在人品方面历来为后人所垢病,但是他的诗歌讲求比兴,属对精工,点划入微,对诗的声律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理论的基础上,他的一些诗歌确实也为后人所称道,像《度大瘐山》中的“山雨初含露,江方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而沈佺期的《杂诗》也为人所称道,像“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沈宋两人因为他们在律体诗的成型方面做出的贡献,让古体诗和近体诗得以明显的区分,所以人们也把沈宋并称,他们的作品也被称为“丰蔚”,誉为“新声”,对于诗体裁完成方面的成就,人们也都给予他们高度的评价,与此同时,在近体诗方面,“文章四友” 即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也做出了他们的贡献,他们四人存诗量以李峤为最多,而诗歌成就则是以杜审言为最大。而一直以倡议继承“汉魏古风”进行诗歌创作的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历来也为人们所传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9、不管什么样的战争,于人类终究是个灾难。当然你可从经济学的角度说,资源有限而欲望无边,这是人类的宿命,因为人类每个人每个派系每个族别的力量并不均衡的,战争便成了资源重新配置的方式,尽管这破坏了市场自我配置的伟大力量。战争不灭,总有人得去充当炮灰,这是没有办法的悲剧。我们历来认为唐代是如何的强大繁盛,如有可能,有人甚至要选择唐代作为自己生活的朝代。其实唐代给后世的光环,大多来源他无与伦比的文学造诣、诗歌光芒,作为个体的人尤其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并不是我们所想像的那般舒适惬意。不需要太高深的道理,有钱有地位总是不会去打战的,因为他们犯不着拿生命去赌什么,而底层人永远只有靠卖命来生活,因此上前线去肉博,舍他们而无人。沈佺期在关乎这个事情上,还算知道人心都是肉长的,“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虽不能状相思之苦深,然究竟在说人话;“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虽于战争未有金刚怒目式的批判,端的是想早点结束这该死的战争,尚不无可诵之处。
10、古往今来,这情和爱,洋溢着人间多少浪漫?蕴藏着古今多少温馨?包含着今生万般辛酸,演绎着今世几多悲欢离合?
是的,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男儿不钟情?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6:12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