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译文]  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际,本已气肃天清的万物,加此一番秋雨,更是清至极处。

  [出典]  柳永《八声甘州》

  注:

  1、《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2、注释:

  1.选自《乐章集》。八声甘州,词牌名。

  2.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3.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秋风。

  4.关河:关隘山河。

  5.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是处,处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

  6.苒苒(ran 第二声)物华休:随着时间流逝,美好的景物都消歇了。苒苒,同“荏苒”,指光阴流逝。物华,美好的景物。

  7.渺邈:遥远。

  8.淹留:久留。

  9.颙望:抬头远望。

  10.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好多次看到远处有船驶过,便以为是爱人乘舟归来。

  11.争:怎。

  12.正恁(nen 第四声)凝愁:恁,如此,这样。凝愁,愁绪凝聚化解不开。

 

  3、译文1: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逐渐地迫近,关隘、山河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上高山下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心上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怎么知道我,倚着栏杆的时候,正这样的愁思深重。

   译文2:

   暮雨潇潇,洒遍大江两岸,也洗净了清秋时节的万里长空。西风渐紧,带来阵阵寒意,关河冷落,残阳正照在楼上。四处红花凋零,绿叶衰谢,渐渐地景物都凋零了。只有长江水,永远这样无言无语地向东奔流。

    我不忍心再登高望远,故乡遥远似在天边,思归的心愿却难以收敛。感叹连年奔走,究竟为了什么在异乡滞留?佳人一定在妆楼苦苦地遥望,有多少次误认了远来的归船。她哪里知道,此时的我正独倚栏杆,心中结聚着无限哀愁。

   4、柳永生平见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5、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王国维更以此与苏轼《水调歌头》媲美,认为此二作皆"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调论也"。由此可见它在词史上的地位。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毕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谿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已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

  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史上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

 

   6、本词写的是怀乡思人的凄苦心情。诗人在暮雨萧萧、“霜风凄紧”的秋日“登高临远”,面对着“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万物萧疏,大江东流,难免勾起怀乡思人的悲秋情怀,然而又能对谁诉说呢?

  上阙:集中笔墨写景,渗透的是悲秋情怀。秋雨,秋风,秋阳,秋华,秋水,诗人将这些景物一一铺陈,在悲秋的同时,渲染了气氛,为下阙写“愁”做了很好的铺垫。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秋”,本是一个季节,一种时令,并非实物,是无法“洗”的,但作者却认为秋之清冷是由暮雨洗出来的,一个“洗”字,将“秋”化虚为实,使人觉得生动、真切,觉得雨后秋天的清朗之状如在眼前,仿佛能够看得见,可以摸得着了。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巧妙地从不同角度描述了秋天的凄清、寒冷、萧瑟、肃杀,句首一“渐”字,表明凄清、寒冷、萧瑟、肃杀的程度在日渐加深。面对如此凄凉惨景,客旅之人怎能不想起家乡和亲人。在词的结构设置上,这三句词又承担了总领下文的妙用,使下文的若干句子顺理成章,一气铺陈而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诗人在继续铺叙秋景的同时,又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既反衬了“清秋”的凄清悲凉、萧疏颓败,又化江水无情为有情,蕴含了诗人怀乡思人的悲悯情怀。

 

  下阙:重笔抒情,写怀乡思人之情愁。作品由怀念的人的联想,写到未出场的被怀念的人,使感情在交流中获得层次和深度。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想要“登高临远”眺望遥远的家乡,又“不忍”,原因是思乡过切,归乡不能,矛盾心理可见一斑。“归思难收”,极言乡愁之凄切。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回顾反思。回首前尘,多少年来四处奔波,行踪不定,实无可在他乡久留的理由,该回归故乡了。佳人也好,自己也罢,都在苦苦地思念和盼望。“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望眼欲穿的情景,深刻地表达了相思的凄凄切切。

  诗人善于捕捉冷落的秋景来点染离情别意。词作情景交融,陈展铺叙,体现了柳永词的风格特点。这种情景交织展开铺叙的写法是长调慢词新发展的一种写法,柳永词在这方面有重要创造,这首词也是这方面的一首代表作。

  这首词在结构构思上颇具独到之处,词中起领起作用的“对”“渐”“望”“叹”“想”等几个单音节词,语气短促,起句有力。如“对……渐……”两个短促的单音节的起句和“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秋之景象,就使读者可以想象作品在缠绵哀婉之中特有的那种萧飒高远的秋声秋色。“是处”、“惟有”等词语又在转折处巧妙地起着衔接的作用,进而使词作极尽铺陈又语言顺畅。

  作品还具有意境舒展高远,写景层次清晰,抒情淋漓浓郁,语言通俗形象凝练,气韵浑厚清劲精妙等特点,堪称叙写离愁别绪这一传统主题诗词之上品。

 

   7、作者在暮雨潇潇的秋日登高望远,满目山河冷落,残照当楼。大江东去,不由勾起作者思乡怀人的愁情;这种愁情却无人可与诉知,更令人感伤悲切。
——全词意境舒阔高远,气魄沉雄清劲;写景层次清晰有序,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凝练,气韵精妙。千古来深受词家叹服欣赏。  

   纵观全词,非独结尾统摄全篇,上下片十八句无不经纬分明,丝丝入扣。上片写景,下片言情,情景交织,以“对”字开篇,“登高临远”过片,“倚栏”落脚,又以倚栏凝愁照应江水无语,有如常山之蛇,关节响应,救首救尾。柳词铺叙而不散浸,于此可见一般。柳词本以柔婉见长,此词却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郑文焯《与人论词遗札》)将志士悲慨与儿女柔情结合,体现刚柔相济的艺术美。用单字去声作为句首领头字,也是一大特色,“对”“渐”“望”“叹”“误”等用于开篇与转折处,骨节灵通,强而有力,如点睛之龙破壁而飞。

 

   8、 秋天伴随着秋风秋雨蹒跚地走来,此时北国已是黄叶满地,红枫似火;然而,南方仍绿满枝头,郁郁葱葱。只有抬头望,蓝天一排排的大雁掠过;夜半里,一阵阵淅淅沥沥的秋雨。才察觉出:天凉好过秋!

    秋天,似乎是最值争议的季节。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春天,永远是人们歌颂的主题;冬天,"北国风光,千里冰峰,万里雪飘",白茫茫的一遍,也总是使人联想起悲凉凄楚的一幕。只有秋天,或褒或贬,多了几分评价,平添了几分色彩。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大词人范仲淹眼里的秋天,是异样的秋天,西风呼啸,驼马嘶叫,兵士吟唱,草木繁响,严凝肃杀。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冷落清秋节!"秋,无论是北宋大臣范仲淹,或者南宋通俗词人柳永,都看成是游子落魄他乡,最惆怅,最落寞的时光。秋的心情就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秋,总是与一个愁字紧密相连。鉴湖女侠秋瑾,豪气半生,对着秋,只能无奈叹道:"秋风秋雨愁煞人。"秋,似乎永远是国破家亡的夕阳前的映照。南宋遗臣张元干对着沦陷的山河,用秋风抒发自己的心情。"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草堂诗圣杜甫也把茅屋被破妻小呼天怆地归罪于秋风。一曲《秋风为茅屋所破歌》震天动地,与《三吏》、《三别》驰名于世。

    把秋写得最浩荡、最辽阔莫过于辛弃疾。"秋水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但是末尾还是留下悲凉的一笔:"问何人,取红巾翠袖,温英雄泪。"

    能用平静,超然物外的心态,看透秋的意韵,却是山水画大师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一个平和恬静、洁净高远,朗朗的秋!

    同样面对秋,豪气万象的人往往寻觅到潇洒淋漓的意境。他们心中的秋天,永远是最辽阔的空间。这是,心情最为放逐,最为自由的天气。唐朝名将严武在《军城早秋》中写道:"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秋,充满了激情,充满了豪气。

    造反英雄黄巢面对黄花灿烂的秋色,兴奋的击掌:"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送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秋风,是农民革命的鼓声号角,是摧毁封建王朝的剑戟刀枪。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今天,秋风秋雨又潇潇洒洒地来到人间。在这充满矛盾,充满争议的季节里,你又用何种心情,何种境界,读出秋天的韵味呢?

 

   9、扬之水教授说:“宋代奠定雅的基调,这使到明清后世追求风雅,都以宋人为标准。”

  宋朝诗人苏东坡有名句:“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于潜僧绿筠轩》),从中可看出宋代文人士大夫对“雅”十分在意。

  王筱云教授说,宋人的雅俗观念特别强,他们尚雅、趋雅,雅与俗对峙,因而才有“都下富儿,虽脱村野,声态可憎”如此刻薄的对“俗”的批评;但在雅俗之间,又圆融相通,俗中求雅,雅中有俗,既有市井俗文化,也有士大夫阶层的雅文化,彼此之间相互交汇,例如柳永的作品表现了市井小民、中下阶层文人的生活,而其作品既有俗词,也有雅词,但柳永词“俗不伤雅”,“雅不避俗”。她以柳永传颂千古的《八声甘州 》作为例子: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王筱云教授说,《八声甘州 》中的“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雅中有俗,俗中有雅,“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是雅,“想佳人,妆楼顒望”则俗。柳永的词亦俗亦雅,雅俗共赏。

 

 

   10、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秋日发出过数不清的感慨。

    这些感慨中,虽然有的人格调低沉,把秋天描写得凄凉冷漠,甚至肃杀可怕,但更多的人是对着秋天欢呼、歌颂、赞美。他们描摹秋色天色彩斑斓、高旷深远、荚不胜收。如:“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唐,王维);“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宋·柳永);“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唐·王勃);“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唐·李颀);“江汉光翻千里雪,桂花香动万山秋”(明·谢榛)。此类佳句,举不胜举。看,秋景是多么气象万千,引人入胜。

    但秋天最具特点的,是成熟和丰收。举目四望,果树的枝头硕果累累,苹果鲜红,梨子澄黄,葡萄透紫,枣子晶亮,石榴裂嘴憨笑……大地更是一幅色彩浓烈的图画:那满山遍野的稻子、玉米、谷子、大豆都变成金黄一片,映得长天都分外光辉照人。霜后的枫叶,红得如火,燃遍了山梁坡坎,使彩霞都顿然失色。这气势磅礴的画卷,除了大自然外,任何大手笔都是描绘不出来的。

    我热爱秋天,爱得就是它的成熟和丰饶。

    如果把人生比作四季,少年时代是春天,青年中年时代是夏天,老年时代就是秋天。

    人生的秋天,也如同大自然的秋天这般辉煌,它最美之处也是成熟和丰饶。

    孔圣人对人生的概括有段名言是“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见,人是从四十岁以后才走向成熟,五十岁以后才真正成熟起来,才算进入人生的佳境。

    这时,人的思想才开始成熟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万事万物能够进行冷静的理性的思考,对风云变幻的世事具有洞察能力,干事业能从容提出面临千变万化情况的应对措施。

    成熟和丰饶是连在一起的。老年人经过长期奋斗在各自的领域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他们大多具有取得更大成绩的雄厚实力。在世界名人中,不乏在晚年做出了更杰出贡献的作家、艺术家、科学家、理论家;即使在我们周围的普通人中,晚年奋斗不辍,做出令年轻人惊叹的成绩的老翁老妪也比比皆是。

    四季有冬天,我认为,人生是没有冬天的。即如夕阳,如果没有阴云笼罩,它在落山之前会一直是光辉灿烂的。

    人生的秋天永远是辉煌的!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6:00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