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译文] 春去秋来,有时节的更替,人间的道理也是如此。
[出典] 晋 陶渊明 《饮酒》其一
注:
1、 《饮酒》 陶渊明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
2、注释:
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
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定。
更:更替,交替。
共之:都是如此。
邵生: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因家贫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前后处境截然不
同。(见《史记?萧相国世家》)这两句是说。邵平在瓜田中种瓜时,哪里还像做东陵侯时那般荣耀。
代谢:更替变化。
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规律。
每:每每,即常常。
兹:此。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
会:指理之所在。《周易 系辞》:“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朱熹《本义》:“会谓理之所聚。”
逝:离去,指隐居独处。
忽:尽快。筋:指酒杯。持:拿着。
3、译文1:
衰败繁荣无定数,交相更替变不休。邵平晚岁穷种瓜,哪似当年东陵侯!暑往寒来有代谢,人生与此正相符。通达之士悟其理。隐遁山林逍遥游。快快来他一杯酒。日夕畅饮消百忧。
译文2:
衰败与繁荣本来就是变化不定,门第与个人的替代变化也是如此。在瓜田里忙碌的邵平,哪像他做东陵侯时那么荣耀!暑往寒来是自然的更替法则,人世间也是这般变化。通达的人理解这中间的道理,离开尘世不再犹豫。快给我一杯美酒,日夜畅饮,实在痛快。
4、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
陶渊明生平见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5、“衰荣无定在”为《饮酒》二十首的第一首,写衰荣无定,世事不常,应当达观处之,饮酒自娱。这是整个组诗的总纲。
开头两句就提出一个富有哲理的问题。“衰荣”犹言盛衰。“荣”本意为草木的花,引申为繁盛之意。“彼此”即指上句的衰、荣。宇宙万物,社会人事,莫不有衰有荣,衰荣二者,紧密相连:有荣必有衰,有衰必有荣;没有永远的、一成不变的衰,也没有永远的、一成不变的荣。诗中衰荣并提,重点则在由荣变衰。下文紧接着即引人事申论之。
据《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秦东陵侯召(邵)平,秦亡后沦为平民,家贫,在西汉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城东种瓜,瓜美,时人称为“东陵瓜”。诗中的邵生,即指召平(召、邵古代本为一姓)。当邵平在瓜田辛勤种瓜时,同他在秦代为侯的朱门甲第,高车驷马,钟鸣鼎食,奴婢如云的富贵荣华、声势显赫比较起来,何止天壤之别。“宁”,岂、难道。用反诘表示否定,可以使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加强感叹的意味。邵生之不能长久富贵,犹草木之不能长荣不枯。邵生如此,类似邵生的公侯将相,不知有多少;进而言之,王朝的兴衰,不知搬演了几多回。作者写此诗时,东晋王朝经过司马道子乱政、孙恩之乱、桓玄篡逆,已经摇摇欲坠,此诗写作后不久,刘裕即代晋自立。就作者本人而言,他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晋的大司马,祖父、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样的官,但到他这一代,家世已经衰落。所以这两句虽然写的是史事,实际蕴含着对时势和自身身世的感叹。不过,作者既不是在惋惜晋室的衰败,更不是在眷恋先世的富贵,因为前此不久他便主动辞去了彭泽令,当义熙末年朝廷征召他为着作佐郎,也被他辞掉。如果说有愤懑的话,那就是愤懑在当时政治极端黑暗、门阀制度极度森严的情况下,自己早年立下的“大济于苍生”(《感士不遇赋》)、希望建立一个“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桃花源诗》)的美好社会的愿望,再也不可能实现了。
然而,“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社会人事的盛衰变化,就像寒暑相互更替一样,是不可改变的客观规律。通达事理的人知道这个道理,就能不为这种变化而惊恐,也不为自己的得失穷达而系心,日夕欢饮,怡然自适。这同作者《归去来辞》“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意思差不多。“寒暑”两句既是总结上文,是由上面四句得出的结论,而这个结论本身,又是一个寓有哲理的比喻。这个比喻同开头“衰荣”两句意思相近,作用一样(都讲社会人事变迁),但前者为直述,后者为比喻,表达方式并不相同,它们分别放在邵生这个历史人物的例证前后,通过这样反复咏叹,加重加深表达了主题,增强了诗的感染力。“解其会”的“会”本义为会集,即指上文所讲的道理。“逝”通“誓”,是表示决心之词。“忽”与序中的“忽然”义近,含有随意的意思,是说随意地携着一壶酒,想喝就随便喝几杯。“欢相持”写饮酒时的欢愉,但从上文的感慨和此题其他各首多感事伤时的内容看来,实际是借酒排遣,并非真的整日飘飘然。
用精当的比喻,揭示出深刻的哲理,又引典型的历史人物论证之,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感人力量,还避免了内容的平板枯燥。所以虽然此诗几乎全是议论,读来却耐人咀嚼寻味。
6、这一首说的是宇宙万物的自我完善,以及其中蕴含的天运和人命。“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衰落,繁荣,彼此交替,没有恒久不变,有衰必有荣,有荣必有衰,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相对的事物激烈和谐,共同存在,谁也离不开谁。这是自然界的道理。芸芸众生身处其中,谁也无法跳出这个生死往复的循环。世界以时间的方式左右着人们的去留,它很公平,不会遗漏掉其中的任何一个。
他坐在那里。独自一人。用全身心的指尖和肌肤感受着周围的触感。他觉得自己的生命已融入了其他人的生命,汇成一条静谧的河水,流淌在生命的“真途”之上。“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他想到一个人,叫做邵平,秦朝时是显赫的东陵侯。入汉后,成为普通百姓,在长安城东种瓜,瓜种得也很好。人的命运,哪怕大起大落,也要看得开才行。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人道有如天道,也有寒暑代谢,明白了这些,他就不会再有疑惑。“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他是达人,知道该怎么做才对得起自己。“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持”,得到一壶酒,时不时饮上一杯,从早到晚都舍不得放下。心里有自在的欢乐,因为看透了天命,也想以实际行动归顺天命。这世上的人,大多数除了喋喋不休,为世道的阴险、虚伪和丑陋而焦虑不安,为不公平的人事无奈、愤怒,并不会去做什么。能走出争名夺利的人群,还是少数人。活着的滋味有时不是那么好受,无数人不堪一击,只有忍耐。陶渊明不忍,他的生命有尊严。在他面前,我我感到十分疲惫。现在的日子不缺钱,不缺酒,缺的是自由。什么时候,能那样自由地喝酒就好了。否则喝酒也是苦的。向往自由的人,不喝苦酒。
7、陶渊明的《饮酒》,陶渊明共写了二十首,还写了个序,第一篇,陶渊明就揭示了一个生活哲理“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后面更感叹“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因此不能不说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田园诗揭示生活真理并不比哲理诗差。
其实陶渊明自己本身也揭示了一条生活法则,那就是人若想要让自己的心灵自由,就不要违心地去做自己不愿去做的事情。
8、晋朝名人陶渊明,放弃彭泽县令不做,解印回家,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在一首《饮酒诗》中说:“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可见陶的悟性进入了生命的状态。
9、近日“达人秀”轰动了申城,感动了全国,我脑海里忽然闪过“达人大观”那句话。“达人”原指见多识广、对各种事情了解得透的人,比如孔子就被认为是“达人”(见《左传》昭公七年)。
拘于一隅,站在局部的、自我的立场上看世界,就是“小智”;超越自我,从“道”的立场上观物,就是“大观”。能“大观”者,便是“达人”。达者通也,能将万事看穿、看透,乃谓之“达”。这里涉及对于人生以至宇宙的看法,颇有点儿哲学的意味了。
在中国古代特殊的文化背景上,“达人”这个语词往往隐含着看透人生诸项问题的意味,而不局限于一般的多闻博识之意。比如陶渊明的《饮酒》诗:“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又如北宋的史学家、文学家宋祁,曾说释迦牟尼是“西方之达人”。佛对于人生、宇宙看得通透,因此是“达人”。
时过境迁,现代汉语中似乎已很少用“达人”这个词了。“达人秀”的“达人”与英语talent show对译,乃是“技艺方面的高手”之意,与“达人大观”那句话距离颇远了。这种用法来自日语。日语中的“达人”,原自中国传入,原也有通达万事万物之理的意思,甚至日语中也有“达人大观”那个成语,但后来又衍生出“精通某种技艺或学术的能人”之意,而且日常生活中此义几乎取代了原义。如今“达人”又回来了。至于这个衍生义会不会在“故乡”站住脚、立下根,甚或注入某些别的含义,那还得“走着瞧”。
10、任是谁,都无法逃脱时光匆匆追逐的步伐。又是一年秋。在这草木摇落露为霜的季节里,在这连宵脉脉的雨夜中,任思绪沿着成长的轨迹一步一步得走回那遥远得过去,重温那逝去岁月中点点滴滴得喜怒哀乐。如微风抚面般,使心头少了一丝浮躁,多了一份平和。原来,在逝去的时光中,无论幸福或懊悔,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时,总会有一丝温暖存在。宛如一朵永不凋零的花,盛开在时光的深处。
窗外雨越下越大了。雨点儿顺着墙檐滑落下来,落在廊沿边上,滴滴答答的响个不停。秋风飒飒,刮得隔壁家院子里的杨桃树飕飕作响。如泣如诉。从记事时开始就那么繁茂的生长在那儿了。而仅在一墙之隔的我家那宽敞的院落中,也曾生长过一棵一样茂盛的杨桃树。在那简朴的年月里,杨桃果子曾是儿时的我们最好的解谗之物了。每一到秋季,结了满满的一树果子,累累的挂在枝头。摘下一个,从中间剖开,抹上一点盐,咬一口,酸酸甜甜的,真够解谗的呢。然而荏苒岁月颓,无常世事迁。如今,老屋早已不复存在,曾经那宽敞的院落和院中的杨桃树亦已无迹可寻。而我,只能在睡梦中依稀的看见那曾经熟悉的影廓。只有隔壁家院子里的那棵杨桃树依然深深的扎根在那儿,孤独的见证着年年岁岁的春去秋来,在瑟瑟的秋风中诉说着时光的故事。
一个云淡风轻的秋日早晨,我从一条陈旧的小街巷中穿过。一个叫卖着青菜的老农的一双手引起了我驻足观望的目光。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啊。厚厚重重的老茧层层的结满了双手,犹如即将脱落的老树皮。我想在此般粗糙的双手背后掩藏了多少岁月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中又掩埋了怎样的沧桑?然而这个背脊有些楼伛的老人,叫卖的声音为何仍如此的洪亮?那眼角爬满了细纹的眼睛里为何仍闪烁着如此明快的眼神?
古词里有“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的句子。总觉得这首词的意境太过于苍凉。或许千百年的阻隔使我无法体会到词人的心境。但我能够体会到词中道尽了岁月的无情,这似乎太过于沉重。陶潜说“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或许人世间的道理也是如此吧。生活在每一天的日升月落中匆匆前行,生命在每一年的寒来暑往里一点一点悄然逝去,直到有一天重归尘土。而咿呀学步的孩童,是生命轮回的继续。季节的更替,岁月的脚步我们都无法阻挡。既如此,何不换种心情对待呢?如陶潜般。或许凡尘俗子的我们无法拥有陶潜般的洒脱,难道不允许我们在岁月的前行中边走边学着领悟吗?
又是一年秋。
11、偶尔在午后雍懒的断望西天,在极高极远的地方,正明媚的太阳闪闪的逼人的眼,他悬于世间之上,以桀骜的姿态看着尘世的嬉笑怒骂,朝升暮落,每逢雨天隐于云层深处,所以即使如日这般永恒的依然拥有这光芒尽失灿烂,神形不再惧全的时候,始知人生如日,有晴有雨。
偶尔走过某一片树林,见到木棉花落,只余枯枝,凄凉而萧索的立着,它以孤独的姿态立在天地之间,明月晓风也罢,凄风楚雨也罢,那遥遥的世间路,一切与它无碍,它只自由的开,自由的谢,人间事不过百年,轮回的交替,不过是历史的一瞬。怅然而起的一片悲伤是为着这木棉花落,不禁间想起了一句古诗:“可堪愁情弄春寒,寂寞声里斜阳暮”人生美丽的木棉又能花开几度,也许凋谢才是唯一的世间路。要知有开就有谢。
偶尔走在拥壤的人群,看一位白发素裹的老人受牵着险妍活泼的小孙女,苍老与新生的希望同时存在,世事交替中今天的得变成明日的失,老人从一出生起成长的痕迹就开始印烙在人生中,就如同那明媚的小孙女总有一天也会变成白法苍茫的老者。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这一生实践的只是一种成长的状态。春去秋来,年华难再。这一生有起便有灭。 天未同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风行。四野苍茫,人生寥落,何处归程,便做春江都是泪,留不尽许多愁!
阳光散尽,木棉花落,人世苍老时我们所用心购建的美满世间,总也会随着人世苍老而消失不再,落寞人世除了那唯一的结局走向黄土垄中外,其余的一切都不过是为这个过程韵色,偶尔我们也是和别人相同的生活着,有同样的人世悲伤,同样的人间欢喜,同样的世俗满足,同样的可以为花逝而悲,同样的可以为亲情的融合而喜。
当心平静如无波之湖时就越见这个世界的清明,也就越见人生的智慧,在一切优美、败落、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 在最黯淡无光的所在最能看见自己清亮无尘的心境。 在越安静无声的地方,越感觉自己的念头纷纭杂扰。 在至顶的山颠,谦卑之念陡然而生。 在沉落的山谷,我们可以看见云天无限。 在礼经茫茫尘世,共享了人间的岁月苍茫,到最后就越见人间的真禅,这就是修行的人为什么要历经无数的磨难才能走入佛的殿堂。 人间的智慧就是随缘而生,随形而灭,天涯杳然,未归人何在,一切自在心中,人世的万千悲痛涣成一处便是哀而其命,弄一瓣夏莲,看尘世幽幽,睁眼则世事一片春秋,恍如雁过,闭眼则坐享安临之气,心静如水。
撒一片情怀,智慧犹在人世间的生存中,苦难悠然。
12、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没有世人的掌声,我便用心灵奏乐,将自己先征服,先感动。我不能做到让所有人都认可我,但我可以做自己的神。有些人,经受不住打击,没有外界的掌声,他们便失去努力的方向,渐渐消沉;而有些人,就算身处黑暗之中,依然可以用心灵为自己点亮一盏明灯,照亮前方的路。 告别世俗的喧哗,告别浮夸的赞扬,静下心来,为自己鼓劲,让思想随心灵的奏乐,恣情地舞动。 为自己鼓劲 青山隐隐,绿水迢迢,草色青青,群芳艳艳,世间万物为了成就自己的活力,都在努力着,奋斗着,为自己鼓劲。 白云萧萧,和风煦煦,阳光缕缕,旅途漫漫,“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我亦不懈地拼搏着,为自己鼓劲。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6:00
稱謂:
内容: